1、第四节 俄罗斯现实主义第四节 俄罗斯现实主义一概况19世纪俄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法、英两国文学的繁荣因有悠久的传统并不算意外,而俄国文学在19世纪的辉煌则可以说是奇迹。俄国民族文学直到18世纪才真正产生,而且基本上是对欧洲古典主义的模仿。但是进入19世纪以来,俄国文学突然爆发,涌现出一大批天才巨匠,创造出许多伟大作品,震撼了整个世界。19世纪的俄国在政治经济上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当其他欧洲国家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它还停留在反动野蛮的农奴制时代。沙皇专制政府对自由思想实行极端血腥恐怖的镇压,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赫尔岑(,.,18121870)等革命志士被流放西伯利
2、亚,两位伟大诗人普希金(,.,17991837)、莱蒙托夫(,.,18141841)死于沙皇阴险的枪弹下。但是1812年反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后,俄国军队从法国带回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大大推动了俄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解放运动,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19世纪俄国文学也被称为“俄罗斯古典文学”,它主要指由普希金所开创而以契诃夫(,.,18601904)为结束的约一百年里的俄罗斯文学。屠格涅夫(,. .,18181883)、陀思妥耶夫斯基(,. . ,18211881)、托尔斯泰(,. . ,18281910)则是它的顶峰,号称俄罗斯文学“三巨头”。这三人中,屠格涅夫的艺术力量稍弱,未能达
3、到后二人那样的深度和力度。声誉最高的是托尔斯泰,他站上了巴尔扎克逝去后空下的旗手位置,成为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与创作在三人中最为矛盾复杂,虽然他活着时声望比不上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但他对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他们。19世纪的俄国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浪漫主义只存在了很短暂的时间。1812年卫国战争后民族意识的高涨催生了以普希金、莱蒙托夫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创作队伍主要是贵族十二月党人。但是直到20世纪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的政治环境始终处于革命与动荡中,革命形势的高涨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但严酷的阶级斗争也造成浪漫主义短暂,现实主义始
4、终占绝对统治地位,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很快转向现实主义。与其他国家相比,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在思想内涵方面,19世纪俄罗斯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格,即深刻的人道主义,紧紧贴近现实生活。俄罗斯作家与俄国革命运动关系之密切在世界文学中是罕见的,当时俄国几乎所有伟大作家都是置身于当时火热的俄国社会解放运动中的,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于他们来说,作家即战士,笔就是战斗的武器。由于历史条件,俄罗斯文学批判揭露的首先是落后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其次才是资本主义。在艺术成就上,俄罗斯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三大形象体系:(1)小人物。他们多是小职员、小官吏、公务员等城市中
5、下层人民,在封建官僚制度下过着“破抹布一样”的生活。“小人物”的文学传统始于普希金,他是俄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于19世纪3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写了一系列小说。别尔金小说集( ,1830)包含了5个短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驿站长( ),首创描写“小人物”的人道主义传统。小说写到遥远蛮荒的西伯利亚有一处驿站,老站长与自己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被一个路过的骠骑兵军官拐走,老人悲伤而死。俄国早期现实主义的另一伟大代表果戈理(,.,18091852)著名的中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1835)与外套(,1835)是继普希金之后描写“小人物”的名篇。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我”
6、是一个小职员,痛感生活中一切好的东西都被“大人们”霸占去了。外套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小职员,因为穿着寒酸而常受欺侮,就节衣缩食买了一件外套,但没几天外套就被歹人抢走,他一病不起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小人物”传统中继果戈理之后另一著名代表作家。书信体中篇小说穷人( ,1846)是他的成名作,男主人公杰符什金是又老又穷的小官吏,他出于同情和怜悯爱上了隔壁一位同样贫穷不幸的姑娘瓦尔瓦拉,几乎将自己的一切所有都奉献给了这位姑娘,瓦尔瓦位猜破了这种圣洁的“欺骗”,不忍接受他的这种自我牺牲,决定嫁给一个她不爱的有钱人。这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之后又一描写“小人物”的著名作品。(2)多
7、余人。主要是进步的贵族青年,他们不满甚至反对本阶级,但又脱离人民,因而成为对社会“多余的人”。普希金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叙事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 ,1830)首创了描写“多余人”的传统。作品主人公奥涅金是个贵族子弟,厌倦了彼得堡上流社会的浮华生活,回到故乡,试图在自己的领地里实行有限的改革,但失败了。这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位“多余人”形象。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1840)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塑造了又一著名的“多余人”形象毕巧林。俄罗斯文学中描写“多余人”形象最著名的作品是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1855),主人公罗亭是个贵族青年,具有雄辩的口才和激进的思想,然而一旦需要行动时,他却表现得那
8、样懦弱无能,顾虑重重。小说以此塑造了一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著名主人公,罗亭也成为“多余人”的代名词。(3)新人。他们既不同于可怜的小人物,也不同于无所作为的多余人,而是平民知识分子和革命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 ? ,1863)塑造了一个职业革命者形象拉赫美托夫。最著名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在长篇小说父与子( ,1860)塑造的巴扎罗夫,是当时的“虚无主义者”,也即革命者。这三大形象系列中,“多余人”形象影响最大,“小人物”次之。俄罗斯文学对世界文学的伟大贡献其次是它卓越深刻的心理描写。这也是俄罗斯文学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就心理描写的复杂与深刻而言,当时世界文学中几乎没
9、有哪个国家的文学能超过俄罗斯文学的。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开创了俄罗斯文学心理描写的先河,小说采取的是主人公毕巧林的日记形式,毕巧林是一个青年贵族军官,才华横溢但又无所事事,他厌倦生活,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于是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他是“聪明的废物”,经常无端地折磨自己和别人,同时却又在日记里无情地剖析自己的精神与人格。这种双重性格和变态心理是时代环境的反映,也是理性苦闷的表现。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深刻的心理分析,因此被认为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心理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中心理描写的一个高峰,他对人物复杂心理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能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各种微妙的变化,表现心理过程的各种曲折变
10、化,因此被车尔尼雪夫斯誉为“心灵的辩证法”。如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1877)中对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在是否离婚问题上的反复变化、安娜临死前畸形心理的描写,等等。他的人物形象的普遍特点是紧张的精神探索与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托尔斯泰采取的还是传统的心理描写与分析,即他所描写分析的人物心理过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心理活动范围,心理主人公还都是人格健全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不同,他代表了俄罗斯文学中心理描写的另一极,即对人物变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分析,并以“人类灵魂的审问者”著称于世。二屠格涅夫父与子伊凡屠格涅夫(,. .,18181883)出身于大贵族家庭,幼年丧父,母亲对他的教育不遗余力,所以在
11、三巨头中,屠格涅夫最有教养。但是他的母亲对待农奴很残忍,屠格涅夫写过一篇反对农奴制的著名短篇小说木木( ,1852),小说中聋哑农奴木木与一条小狗相依为命,但那位女农奴主只因小狗的叫声扰乱她的休息就冷酷地命令木木把小狗淹死了,这个女农奴主就是以作家的母亲为原型。屠格涅夫终生未婚,但有一私生女。他长年旅居国外,为欧俄文化交流作出较大贡献。他在思想上属于贵族自由主义者(即西欧派)。屠格涅夫在俄国文学三巨头中创作时期开始最早,他的创作领域包括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他的小说大多以爱情为中心情节,其模式为软弱的男人与坚强的女人,具有缠绵悱恻的抒情气氛。屠格涅夫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
12、,都是以主人公的爱情遭遇为骨架,以俄国社会的重大思想斗争为背景,探讨最迫切的时代问题,寻找时代的主人公,因此这六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构成了19世纪4080年代的俄国社会思想史。父与子( ,1860)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与以前作品不同的是,这部作品首次以一位平民青年为主人公。贵族青年基尔沙诺夫大学毕业后,带自己的同学、平民出身的巴扎罗夫回家作客。巴扎罗夫与基尔沙诺夫的伯父巴威尔发生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巴威尔辩论失败后又找借口与巴扎罗夫决斗,也遭到失败,于是远赴欧洲,巴扎罗夫也回到自己的家。后来当地伤寒流行,巴扎罗夫在解剖尸体时感染而死。小说名为“父与子”,表现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巴扎罗夫战胜巴威
13、尔反映了子辈战胜父辈,即平民阶级战胜贵族阶级的历史趋势,巴扎罗夫是所谓的“虚无主义者”,实际上是当时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真正的“新人”形象。屠格涅夫的作品反映生活面一般比较狭窄,人物性格也比较简单,缺乏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深度和力度;他在艺术上以出色的抒情描写和爱情描写著称。优裕的生活条件、柔弱的性格,使他的创作风格比较纤雅,体现出贵族趣味,因此有 “袖珍画家”之称。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出身于典型的平民家庭,从小患有癫痫症,父亲是一个军医,花钱买了一个贵族头衔,由于残忍被农奴打死,这一切都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具有一种分
14、裂的性格。1846年由于加入了一个地下革命组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而被逮捕,沙皇故意玩弄假死刑,临刑前又改为流放西伯利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流放期间思想发生了根本转折,他的世界观充满深刻的矛盾;政治上他是一个大斯拉夫主义者和沙文主义者;宗教上他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在实质上,他全部的作品都显示出他是一个热爱人民的作家,一个深沉的人道主义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创作了八部长篇小说及大量中短篇小说。各种社会犯罪和传统家庭的解体成为他主要的创作题材,情节多在谋杀、淫乱、死亡与疯狂中展开。中短篇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穷人和地下室手记( ,1864)。书信体中篇小说穷人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开创的描写“小人物”
15、的人道主义传统,以惊人的真实和鲜明的画面表现了彼得堡社会的阴沉黑暗和穷人的不幸命运。小说最深刻动人之处,是不但写出了穷人的物质困境,而且写出了他们由于贫困所丧失的人格尊严。这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之后又一描写“小人物”的著名作品。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细节:杰符什金在将军大人接见时,由于窘迫而不停地捻着衣襟上的扣子,扣子掉落在地板上,蹦蹦跳跳地滚远了,他竟然扑过去捉扣子!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1864)是陀思妥耶斯基最复杂难解的作品之一。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地下室”即社会角落之意,是主人公对自己居室的称呼。“地下人”具有复杂矛盾的变态分裂性格,集正直与恶毒于一身,但
16、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执着地探索和剖析自我。他见义勇为救了一位妓女,但当妓女感谢他时,他又故意侮辱她,为了不让妓女对他的评价成立。他认为人只要活着,自我的本质就不可能完成。“地下人”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多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死屋手记( ,1860)真实描写了西伯利亚苦役犯的悲惨生活,对农奴制及其法律提出了强烈的控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1861)继续穷人的主题,描写彼得堡贫民窟的生活。白痴(,1869)尖锐揭示妇女被当作商品的不幸命运,同时提出一系列深刻的道德与宗教问题。最重要的是罪与罚( ,1866)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18791880,未完)是他的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
17、弟是陀思妥耶斯基最后一部多卷本巨著,是毕生思想与创作的总结。小说通过一桩弑父案件深刻提出了一系列巨大的道德、宗教与法律问题,情节结构宏伟复杂。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和世界经典名著。小说展示了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犯杀人罪前后复杂的精神历程。拉斯科尔尼科夫正因无钱交学费面临退学的命运,接到母亲来信,妹妹苏尼雅准备作出自我牺牲嫁给贪鄙阴鸷的律师卢仁。拉斯科尔尼科夫路遇醉汉马尔美拉陀夫,他是一个小官吏,因失业染上酗酒的恶习,拉斯科尔尼科夫目睹他死于车祸。他身后遗下四个子女,大女儿索尼娅为养家而卖身为娼。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索尼娅身上好象见到了妹妹的明天。他不能接受妹妹的自我牺牲,为此杀死了放高利
18、贷的老太婆,抢了她的钱,又误杀老太婆的妹妹。杀人后拉斯科尔尼科夫精神崩溃,在索尼娅感化下他向警察局自首,在流放中皈依东正教,从对上帝的信仰中获得精神新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动机是建立在他的超人理论上的:谁更应该活在世上?是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还是他的妹妹和索尼娅?用老太婆的一条命可以换几千条命。而且自古以来人类的立法者们和领袖们毫无例外也都杀人,如恺撒和拿破仑。法律不是为超人制定的。但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又进一步问自己:怎么证明别人是虱子而你不是虱子?谁给你杀人的权利?问题并不在那个老太婆本身,而在于道德本身。如果谁都可以自认为是超人,那么人类社会的整个道德体系就将崩溃。他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
19、个原则,自己的良心。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前审判的是社会,杀人后审判的是自己。因此导致了他精神的崩溃。对于拉斯科尔尼科夫提出的问题,作者的结论是:皈依上帝。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深刻象征的场面: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妓女与一个罪犯共同阅读圣经。索尼娅在作品中作为人类苦难的象征,她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感化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通过痛苦净化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说教当然是软弱的,但作品的深刻意义在于:他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推动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的那个社会环境的非道德性,在个人的“罪与罚”之上加上了整个人类苦难的重量,表达了对时代和人类本身“罪与罚”问题的深刻思考。拉斯科尔尼科夫提出的问题其实正是横亘了人类无数世
20、代的悖论,亦即俄狄浦斯、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都曾提出过的人类命运与自由的问题;人类历史的道德本质是什么?历史的善与恶、自由与进步的代价是什么?简言之,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这不仅是困扰陀思妥耶夫斯大多数主人公的问题,也是因扰作家本人的问题。而且,不仅在那个时代和社会,就是在今天,这个问题仍没有满意的答案,人类仍在探索。这是个极为深刻的问题。这就形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大多数的主人公一个重要特点:以思想性著称。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已在他心中孕育三十年、四大部洋洋百余万言的小说,是作家所有作品中卷帙最浩繁、结构最宏伟、情节最复杂的一部作品,是他一生创作的总结,是他的艺术绝唱。与他以前常用犯罪与谋杀做题材的
21、其他作品一样,小说通过一桩弑父案件,展现了一幅极其广阔的时代画卷,提出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等社会问题。卡拉马佐夫家庭是一个“偶合家庭”,或毋宁说,一个兽窟。父不父,子不子,充满了疯狂的情欲和兽性,一家人彼此象仇人一样见面眼红。老卡拉马佐夫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一头丧失人性的野兽,又贪婪又狠毒,他折磨死了两个妻子,三个儿子在幼年时曾被他遗弃;他还是一个老淫棍,连丑陋的疯女都不肯放过,生下的私生子,长大后成了家里一个低贱的仆人。他已到耄耋之年,却为争夺金钱和女人与长子德米特里白刃相向。有一天他突然死在血泊中。是谁杀的?各种证据无一不指向德米特里。就在德米特里将被判刑时,老卡拉马佐
22、夫与疯女的私生子斯麦里佳科夫却上吊死了,在遗书中承认自己是凶手。然而,德米特里此时也良心发现,深自忏悔过去的恶行,拒绝上诉,甘心到西伯利亚去服二十年苦役,通过苦难净化自己的灵魂小说到此嘎然而止。这桩弑父案的案情扑朔迷离,纠缠错乱,几个儿子没一个是清白的。其实,真正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卡拉马佐夫性格”统治卡拉马佐夫家族的那种疯狂的情欲和兽性。它是资本主义逐渐侵蚀吞噬俄国宗法制社会、传统家庭在金钱势力面前瓦解、社会道德日益沦丧的产物。卡拉马佐夫家族是病入膏肓的整个俄国社会的缩影。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时代与社会的一切黑暗和罪恶,都归结于人性内在的邪恶和宗教道德的衰落。困扰他一生的主要问题,在他作品中反
23、复出现的那个问题,就是灵魂不死或者有没有上帝的问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次子伊凡身上,他实际上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主人公。斯麦尔佳科夫是肉体上的弑父者,而他则是精神上的弑父者。如同拉斯科尔尼科夫,伊凡身上也有一个良心的地狱,他在罪与罚的两只油鼎之间滚来滚去,人格被分裂成两半。灵魂不死的问题终日折磨着他,令他极端苦恼。他是无神论者,他为此而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和叛逆感,因为他逃避不了自己的理性所得出的结论:没有灵魂不死,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人总得用什么东西来监督自己的良心, 世界的道德秩序总得有个至高无上的裁判者。但当他看到农奴制俄国的黑暗现实,看到人类各种各样的苦难,又忍不住正义的
24、愤怒,尖锐地质问上帝:骄横的将军老爷为什么可以纵狗咬死儿童而逍遥自在,一个天真无邪的八岁孩子还未来得及犯罪,为什么就遭此残忍惩罚?你的公正究竟何在?因此,他拒绝接受这个用孩子的眼泪建造的世界。这位19世纪的约伯审判的是时代和人类良心,他指出了世界和存在的荒诞性,这实在是一个已横亘了无数世代的悖论:历史的善与恶、自由与进步的代价他无法解开这个死结,于是他的癫痫病发作了。伊凡和拉斯科尔尼科夫们的内心分裂与双重人格,正是作家本人精神的投射和写照。他在无奈中,只得也象约伯一样,无条件地接受上帝。他承认说:“如果基督在真理之外,那么我宁肯同基督在一起。” 而他为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开的药方只能是忍耐、顺从
25、、仁爱等等。这些基督教的教义问答,也许引不起读者太大的兴趣,但作家如此生动鲜明地描画出来的各种病态,却不能不使我们悚然战粟,作家对整个俄国社会、对整个人类历史文明如此深邃的思考,却令读者掩卷沉思。生理上的癫痫症与心理上的人格分裂,无疑是决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而他所处的时代条件则是促使这些胚芽成熟的土壤:这就是由野蛮的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的俄国社会。他首先是黑暗的沙皇专制和野蛮的农奴制的愤怒控诉者和无情揭露者。他当之无愧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的艺术震撼力。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真实,他是描写苦难的大师。他对“被侮辱与被损害
26、者”怀着痛苦的同情。其次,他深刻揭露了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固有弊病。正当俄国思想文化界还忙于声讨封建农奴制的时候,他就已对资本主义文明集中了自己全部的恐惧和咀咒。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各种弊病这方面,几乎可以说他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是他的作品里所透露的现代性,这也是他跟同时代俄国作家的根本区别。他对20世纪文学包括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被公认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伟大先驱和奠基者。人的自由与异化,则是贯穿于他大部分作品中的根本主题。他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时代条件下,人在表面获得外部自由的同时,却丧失了内部自由。他的主人公大都具有病
27、态的、疯狂的、双重人格的特点,他们努力去确立自我,最后却发现只是一种徒劳。这种意识分裂正是当代人类文明中最普遍、最典型的精神现象之一。不过,它并非如流行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只具有消极意义它反映了现代人的困惑,其中的确有精神的空虚、精神的危机,但更有思想的深化与活跃,以及对自我的积极否定。对主人公病态潜意识的深入挖掘,是他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大部分主人公都是疯子、杀人犯。他最常用的题材是犯罪、凶杀、淫乱与精神错乱。他特别喜欢描写人物的病态心理,尤其是疯狂或半疯狂状态下(如死刑前与癫痫病发作)的心理活动。他认为,人在这种非理性的异常精神状态下,其心理容量极大。此时的一瞬间可以等于一万年,一切相隔极其
28、遥远的事物都可以会聚于时空间的一个点上,因此穆罕默德不等一桶水翻倒就看遍了整个世界。这种精神状态也最能反映人物的真实人格,人心中最隐秘的、连本人都不愿承认或不敢正视的角落都可以暴露无遗。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结构具有巨大的张力。情节紧张,矛盾复杂,冲突尖锐,在极小的时空间里凝缩了如此巨大的人生。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18951975)在理论上总结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结构可以称为“门坎时空观”(Chronotope ):“门坎”是某个危险的界限,标志并连接着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所以在他的世界里,任何事件都处在一触即发的危机临界点上生存或是毁灭。更有人说,
29、在他的小说里,太阳从不升起,也从不落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既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又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位伟大先驱和奠基者。三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出身大贵族地主,因不满教育制度,大学未毕业就退学了。他参加过俄土战争,曾几度赴欧洲考察。他是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并顶替19世纪西方文学中巴尔扎克空下的位置。他的世界观由贵族阶级最终转向宗法制农民,成为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他以宗法制理想对抗封建农奴制和西欧的资本主义文明,并提出“勿以暴力抗恶”( )的托尔斯泰主义。他的世界观既体现出农民的妥协性,同时也体现出了农民阶级对封建农奴制的仇恨
30、及其革命性。托尔斯泰晚年时对自己所主张的宗教与宗法制思想身体力行,因财产问题与妻子发生矛盾,离家出走,死于一小火车站。托尔斯泰的创作成就主要是小说。除了成为世界经典名著的三部长篇小说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和几部戏剧,也为他带来了世界声誉,其中自传性中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 / ,1856)是他第一部作品,描写青年贵族尼古拉伊尔切恩也夫通过内心斗争走向道德自我完善,体现了他早年的精神探索,初次显示了心理描写的卓越才能。伊凡伊里奇之死( ,1868)描写一个官吏临死前的内心觉醒,对自己庸俗一生的回顾。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1856)反映战争生活,是战争与和平的创作序幕。此外他还写过一些戏剧作品。战争与和平( ,1869)是托尔斯泰三大名著的第一部,取材于1812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民族战争,主要情节围绕包尔康斯基、别祖豪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库拉金伯爵与他的女儿爱伦是腐朽堕落的贵族官僚的代表,尤其是爱伦被当作“罪恶的化身”,她嫁给了彼尔别祖豪夫。小说的正面主人公是包尔康斯基的儿子安德烈和莫斯科大富翁别祖豪夫的私生子彼尔。在战争中受重伤的安德烈开始领悟到人生的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