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18KB ,
资源ID:9093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93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经典书论.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经典书论.docx

1、古代经典书论书 论 选 读一一、用笔篇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仰面跌到),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刚劲有力)。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余言也。注:发笔,即落笔.要提得笔起,即落笔时要把笔提着,不要使笔有坠落感。自偃,不要让笔自己跌倒.千古不传语,用笔的千古秘诀。自古以来,在书法用笔方面有许多关于“笔力千钧、入木三分”等等的说法.但是,“笔力千钧、入木三分”,主要讲的是关于书法线条中的力量感。书法线条中的力感,是用笔技巧的表现力,并不是指人们用力大小。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就是用笔技

2、巧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董其昌所说的用笔方法的千古秘诀。用笔难,难就难在笔技巧的表现力上,难就难在笔力能不能刚劲有力。但刚劲有力不是僵硬,不是板直。书之线条,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用力过头是僵硬,用力过小是柔弱。怒笔木强,是用力过大,是线条僵硬。倒辄不能起,是缺乏笔法技巧。会用笔者,笔毫周身全都有力,就像体操运动员那样,能倒能起。如果不信,请你去临摹一下褚遂良和虞世南的行书,看看他们的用笔技巧,是不是都是这个道理。笪重光书筏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牵丝,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钩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之茂密在流贯,形之错落在奇正。注:执,掌

3、握和控制。使,支配和使用。笔的执使在横画,讲的是写横画,重在笔的掌握、控制、支配和使用。立体,字的设立和设置。字之立体在竖画,讲的是竖画在字的结构中的重要性。竖画类似建筑物中的顶梁柱,要力强坚固,否则的话,字就会有失稳性。气,气势气概。舒展,展开。气之舒展在撇捺,讲的是一个字的气势大不大,展不展得开,在撇捺这两个点画上。融,和乐、怡适。筋之融结在纽转,讲的是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连接得是否和乐和怡适,靠的是各点画之间的连接和系带.脉络,血脉与经络。脉络之不断在牵丝,讲的是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应具有映带关系,主要看牵丝.骨,笔画刚劲有力。肉,笔画丰满有致。调停,处置。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讲的是字的笔画

4、要刚劲有力,丰满有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趣,意味、兴味.趣之呈露在钩点,讲的是字的钩点要写好,钩点正是表现字的趣味的地方。光之通明,是指点画间的留白,留白宜匀称。分布,安排。光之通明在分布,讲的是字的点画间的留白,要靠自己的巧妙安排.行,直排为行。流,流宕。贯,穿连。行之茂密在流贯,讲的是一行之间有茂有密,靠的是点画间、字间的流贯.形,字的样子。错落,参差错杂.奇,同欹,倾斜、倾侧。正,不偏不斜。形之错落在奇正,讲的是每个字的形状要参差错杂,靠的是错杂有致。 横之发笔仰,竖之发笔俯,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

5、勾之发笔利;一呼之发笔露,一应之发笔藏;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注:发,起笔送出。仰,把笔抬起。横之发笔仰,指的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抬起.俯,低头向下.竖之发笔俯,指的是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向下。重,按住。撇之发笔重,指的是写撇画时行笔要按住走。轻,重的反面,不要按住。捺之发笔轻,指的是写捺画时行笔不要太重,不要按住走。顿,停止、驻扎.折之发笔顿,指的是写折画时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走.裹, 裹锋,书写时笔锋保持圆锥状.裹之发笔圆,指的是用裹锋书写法。挫,折损。点之发笔挫,指的是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利,锐利,锋利。勾之发笔利,指的是写勾时,勾尖一定要锐利,锋利。一呼之发笔露

6、,一应之发笔藏,指的是上下笔之间的写法,前者笔末用露锋导出,后者笔末用藏锋响应.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指的是一个字的外边要宽,一个字的内部要紧。周星莲临池管见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根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强健。稍一转动,四面皆应.不善用笔者,非坐卧纸上,即蹲伏纸上矣。欲除此弊,无它谬巧,只如思翁所谓,落笔时先提得笔起耳。注:落纸,下笔写字的时侯,笔应该如人一般,要使笔尖直立于纸面(指笔身直立).下笔要稍顿,写字的时侯需视欲写之点画粗细状况,作或粗、或细、或方、或圆、或重、或轻的处理。这好比人要做动作前,先要站起来,只有站好、站稳了,什么动作都容易做。用笔也是这样,不会用笔的人,下笔往

7、往压力过重,往往失控,笔毫不是卧着扒着,就是蹲着伏着,这是用笔之大病也。要想改掉这个毛病,我们就得听董其昌(号思白)的话,下笔的时候,笔一定要提得起来。包世臣艺舟双楫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注:书法艺术,被人们称之为线条艺术。线条是书法的语汇,线条是书法的生命。但是,对于书法线条的好与坏,人们往往只留意笔画的两头,而对笔画的中间部分,常常有所疏忽。而古人则把线条的中截部分,写得

8、雄(雄强)厚(浑厚)恣肆(无所顾忌、不受拘束).令人断不可企及,意谓一般人所达不到。线条的中截部分,要丰而不怯、实而不空.如果没有强悍的笔力是做不到的。写不来的人,常常是两头雄肆而中截空怯。我们应该从古帖中去分析,请把两头蒙去,仔细看看他们的中截,那就明白了。 朱和羹临池心解信笔是作书一病,回腕藏锋,处处留得笔住,始免率直。大凡一画起笔要逆,中间要丰实,收处要回顾,如天上之阵云。一竖起笔要力顿,中间要提运,住笔要凝重,或如垂露,或如悬针,或如百岁枯藤,各视体势为之。注:信笔,随便写写.率直,轻率,不经意。书法最讲法度,而不讲法度,随便而为,是学书之人最不可取的行为。所以,初学之人在用笔方面最不

9、可以率性,最不可以随手信笔涂鸦,而是要笔笔讲规矩。每写一横笔,起笔要逆入,中截要丰实,收笔要呼应。每写一竖笔,起笔要力顿,中间要提运,收笔要凝重。或如垂露,或如悬针,或如百岁枯藤,哪里可以随便呢?沈宗骞芥舟学画篇 笔行纸上,须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著,而笔画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其法始焉迟钝,后乃迅速,纯熟之极,无事思虑而出之自然,而后可以敛之为尺幅,放之为巨幛,纵则为狂逸,收则为细谨,不求如是而自无不如是者,乃为得法。古人谓笔画若刻入缣素者,用此道也,犹作书之入木三分也。注:沈宗骞的这一段话,主要讲的是运笔方法问题。在运笔方法中,突出了以

10、腕送笔的问题,并且指出写字不可以用手指头去挑剔。用手指头送笔,写出来的字就会犯燥(焦燥)、烈(干烈)、薄(不厚重)的毛病.以腕送笔,初时较难把握,待时间长了,就会慢慢纯熟。纯熟之极,出之自然就好了。想写小就写尺幅,想写大就写巨幛.放任一点为狂逸(不受拘束),约束一点为细谨(精致、精密)。心手相应,无使不可。古人以为,这就是入木三分。朱和羹临池心解字画承接(接续)处,第一要轻捷(轻快、轻便),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停顿)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注:点画与点画承接的地方,用笔要轻快、轻便一些,交接处不要太显露,

11、要不露痕迹.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下一番功夫,功夫到了自然心灵手巧。要知道笔法便捷必须精熟,转折的时候要暗中取势,要象折金钗一样,要一点一点地、慢慢地折。所以,行笔要留中行,行中留.这就是奥妙所在。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余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信笔二字,最当玩味,吾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办。提得笔起,则一转(转折承接)一束(收)处皆有主宰(主张),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 注:董其昌认为,书法是最讲法度的.写字时,笔必须提得起,笔笔要有起有收,不可妄为.但是,现在有的人学书法,在用笔上很不重视法度,技法还

12、没有掌握,就大学大家气派,信笔潦草、随便挥洒起来了.然而,信笔二字一定要破,写字必须悬腕,行笔必须中锋,就是破信笔之病的办法.因为用“信笔”写出来的字,其点画的质量都不会好,点画质量不好,在书法艺术看来是万万不行的。把笔提起来,一转一束都有主张。书家用笔不可随便但要随意。随便是“信笔”,是无法,是胆大妄为。而随意是“脱化”是从有法到无法,是心手相应,是不为法所束缚,是法度纯熟至极的表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萧散超逸

13、,方笔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则用抽,方则用挈。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挈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圆笔出以险,则得劲。方笔出以颇,则得骏。提笔如游丝袅空,顿笔如狮狻蹲地。妙处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或笔方而章法圆,神而明之,在乎其人矣。注:康有为说,书法的奥妙全在用笔上,而用笔之妙又全在方圆上,方圆的用笔方法是不同的,笔法熟了,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方用的是顿笔,圆用的是提笔。提笔中含,情趣藏在笔画中,这是篆书的笔法。顿笔外拓,情趣露在笔画外,这是隶书的笔法。中含者质朴自然,给人以阴柔之美。外拓者力

14、胜强悍,给人以阳刚之美.提笔婉而通,是指点画要简约通顺。顿笔精而密,是指点画要精美细密。圆笔有萧洒脱俗感,方笔有凝整沉着感。提笔有筋骨强劲感,顿笔有和乐怡适感.圆笔有引发和展示感,方笔有金石挈刻感.圆笔使转时笔要提起,继而用顿和挫的办法写出。方笔使转时笔要先要顿住,继而用提携和带领的办法写出。使用圆笔时,笔毫不能散开,要用拧绞在一起的办法来写出。使用方笔时,笔毫不仅要散开,还要用翻动和翻卷的办法来写出。圆笔不用绞法写出则一定是病笔。方笔不用翻法写出则一定是不灵动。书法妙在方圆相兼,圆笔劲,方笔骏,提如游丝袅空,顿如狮狻蹲地,妙在方圆并用,神而明之矣。韩方明授笔要说夫执笔在乎便稳(稳便、适意),

15、用笔在乎轻(轻灵柔和)健(挺拔有力),故轻则须沉(深沉),便则须涩(不润滑),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也,太流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注:执笔要稳便、适意,用笔要轻灵柔和、挺拔有力。但是,轻灵柔和必须沉着,要轻不浮滑,笔笔沉着。用笔浮滑,就会产生笔墨不力透纸背的毛病。周星莲临池管见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zhi跌倒),恰到好处,直当得意。唐人妙处,正在不轻不重之间,重规叠矩,而仍以风神(品质神彩)之笔出之,褚河南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又云“如锥画沙,如印印泥(中锋用笔);虞永兴书如抽刀断水,颜鲁公折钗股、屋漏痕,皆是善使笔锋,熨贴不陂(不正),故臻绝境。不善学者,非失之偏

16、软,即失之生硬,非失之浅率,即失之重滞,貌为古拙,反入于颓靡(很差);托为强健又流于倔强(怪异),未识用笔分寸,无怪去古人日远也。注:书法用笔不能太轻,轻则浮滑。也不能太重,重则跌倒。所以,用笔要轻重适当,恰到好处。唐代人用笔用得妙,就是在不轻不重之间.用笔是很讲规矩的,线条之粗细,笔之轻重,都很有分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字中的品质神彩,都靠笔法来保证。褚遂良说用笔是棉里藏针,要做到字与字之间是内含刚劲;在字外,行与字之间应该是如珠玉之圆润.又说,写字要中锋用笔,“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虞世南用笔像抽刀断水,非常干脆。颜真卿转折处用笔像折钗股很圆、写竖画用笔像屋漏痕,行笔顿挫,不一泻直下。他

17、们都是很善于用笔,所以非常规矩,非常绝妙。不善于用笔的人,在用笔方面,不是太软,就是太硬;不是太轻率,就是太重浊,看上去很古拙,实际上很差;看上去很强健,实际上很怪异。因为不知道用笔的道理,所以与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宋曹书法约言 凡运笔有起止,一笔一字,俱有起止。有缓急,缓以会心,急以取势.有映带,映带以连脉络。有回环,即无往不收之意。有轻重,凡转肩过渡用轻,凡画捺蹲驻用重.有转折,如用锋向左,必转锋向右,如书转肩,必内方外圆,书一捺必内直外方,须有转折之妙,方不板实。有虚实,如指用实而掌用虚,如肘用实而腕用虚,更大则周身用虚.有偏正,偶用偏锋亦以取势,然正锋不可使其笔偏,方无王(君)伯(臣)

18、杂处之弊.有藏锋有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藏锋高于出锋,亦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宝剑)截铁(削铁如泥)之意方妙。即无笔时亦可空手作握笔法书空,演习久之自熟,虽行卧皆可以意为之。自此用力到沉著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拟蹊径,自出机杼(自己的想法),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游笔端,然后传神。注:凡是用笔,一笔一画都有起笔和收笔止,一个笔画也好,一个字也好,都是如此。但是,用笔有快有慢,要根据需要来决定用笔速度的。行笔速度慢,可以会古会今,从容不迫,意在用心去写。行笔速度快,可以侧锋取势中锋行笔,以取得点画承上启下的态势。点画与点画之

19、间、字与字之间,有时可以出现映带,映带可以呈现出各个点画之间、各个字之间的相互的脉络关系。用笔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意思,古人称之为回环。用笔还有一个轻重问题,凡是转肩过渡的地方,用笔一定要轻;在各个笔画中,尤其在捺画中,凡有蹲驻的地方,用笔一定要重。字有转折,如锋在左,必转向右。凡字有转肩的地方,必内方外圆。写捺笔必须有转折之妙才不会呆板.执笔之法,有虚有实,指实掌虚,肘实腕虚,周身亦虚。笔锋也有偏有正,偶尔也可以用偏锋取势。然而,凡是用中锋的地方,中锋是不可以使笔锋走偏的。也就是说,锋有偏有正,可以用偏锋取势,取势后仍要由偏转正,才不会出现中锋和偏锋混杂在一起的毛病。用笔

20、有时用藏锋,有时用露锋.藏锋中含,露锋外拓。藏锋也不得模糊,也必须要有笔法,也要干净利落。如宝剑截铁一样,笔笔爽利。练习笔法,也可以空手作书空练习,即使走路、睡觉也可以用意练习。直到用笔能深沉而不轻浮,爽快而利落的时候,才能真正获得古人笔法的神妙。但是仿摹古法,又不必太拘泥,最终要脱出来,要有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越来越老练,才能传神.蒋骥续书法论作书有两“转”字:转折之“转”,在字内;使转之转,在字外。牵丝有形迹,使转无形迹。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是无形之牵丝。注:作书有两“转”字:一是转折的“转”,在字的内部;一是使转的转,在字的外部。牵丝是有形迹可求的,使转却是没有形迹可求的。所以,人们一般

21、都认为,牵丝是有形的使转,使转是无形的牵丝。无形的牵丝,指的是笔不着纸,是一个空中的动作,应该好好在意. 顿挫与提顿相连。欲挫仍须提,既挫又须顿也。知顿则精神完固,不可重滞;知挫则骨节灵通,不可拖沓。顿字易晓,挫法难明,窃用鄙词以宣其旨:挫者,顿后以笔略提,使笔锋转动离于顿处,有横、有直、有转,看字之体势,随即用收笔或又用顿运行。盖点画用挫则笔意不周,勾趯用挫则法无不到。趯笔用挫,须用衄锋.衄者,即米老无笔不缩,无笔不收。 注:顿挫和提顿相连,要想挫就必须要提,既挫又必须要顿。要懂得顿的目的是为了使笔法能够精神完备与稳固,但不能重叠与停滞.还要懂得挫的目的是为了灵活,不可以拖泥带水.顿字容易理

22、解,挫法难以明了。我以为,所谓的挫,就是说顿的时候笔要略略提起,要使得笔锋能够转动,能够离开顿的地方,或作横笔、或作竖笔、或作转笔,需要根据所写字的具体体势来决定,然后再作收笔和顿笔。要知道,写点画是不能用挫法的.但是,作勾趯是一定要用挫法的。趯笔用挫,一定要用衄锋。就是米芾所说的无笔不缩,无笔不收的意思。二、临帖篇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创临章第一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字形)势(笔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遒劲,刚劲有力)润(润泽,光泽美丽),五遍兼加抽拔(笔势出入往来自如)。如其生涩(生疏,不熟练),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初时)临惟须(一定要)滑健(烂熟、流

23、畅),不得计其遍数也. 注:对于临帖的人来说,不可以太心急,欲速则不达.开始的时候,不管什么人都一样,不可能很完美,要有毅力,一遍一遍地写下去,才能临得好.事实上是这样,写第一遍的时候,只能是大概地了解一下。写第二遍的时候,就会稍稍地得到一些字形和笔势.写第三遍的时候,就有一点像了。写第四遍的时候,点画就会刚劲有力了,字形就会美了.写第五遍的时候,笔势出入往来就会很自如了.不管写多少遍,只要还感到有点生,有点不熟,就不可罢休,还要继续练下去。临帖一定要达到烂熟、流畅的程度,千万不要去计较遍数的多少啊.黄庭坚论书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

24、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注:世人都认为兰亭是学习行楷书的老祖宗,是学习行楷书的最好的范本。但我们不必把其中的每个笔画都看作是准则。因为,其中也有不到之处,就像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一样.兰亭是王羲之的稿书,其中有不少的地方作了涂改,涂改处就不必去学了。但是,这些小过不会使兰亭逊色.不善于学习的人,常常良莠不分,甚至学在别人的过处,故而常被蒙蔽。好多人都是这样啊。解缙春雨杂述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工夫.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锺丞相入抱犊山十年,木石尽墨。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巎(no)子

25、山平章每日坐衙罢,写一千字才进膳.唐太宗皇帝简板马上字,夜半起把烛学兰亭序。大字须藏间架,古人以帚濡水,学书于砌,或书于几,几石皆穿。注:学习书法,如果不是老师口传心授,那是根本得不到其的精义的.学书一定要临写古人的墨迹,不勤奋,不狠下工夫是万万不能的。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把池水都染黑了。魏相钟繇入抱犊山十年,把山上的树木石头都写黑了。魏国公赵子昂学书法十年不下楼,康里子山每天办完公事后,要写一千个字才吃饭。唐太宗在马背上以板作书案习书法,夜半起来点上蜡烛学兰亭序。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写大字要内含骨架,古人以帚蘸水,在阶石上学书练字,或者写在几案上,几石和几案都写穿了,那个工夫好生了得啊!王

26、澍论书剩语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注:临习古人碑帖必须无我,如果有我,那便是自己的意思,并不是古人的意思,这是临写古人碑帖中最容易犯的毛病。临习古人碑帖一定要克服这个毛病,否则的话,就一定得不到古人的长处。 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然非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注:学习古人书法的方法,一定要讲究学序。初学者必定要先学成一家,即先要做到师出有门.什么叫做专精一家呢?王澍说,一定要能够达到“信手写来,无所不似”的境界。学成一家以后,要走兼学百家的道路.什么叫兼收并蓄,淹

27、贯众有呢?兼收并蓄就是学百家法,淹贯众有就是能融会贯通。到了第三阶段,要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要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一定要兼收并蓄,淹贯众有,否则的话就不能自成一家。如果只会一家,不兼学百家,到头来只是一个书奴,白白浪费一生的努力.书 论 选 读2姚孟起字学亿参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注:临写古人碑帖,重要的是要看得仔细,要看得熟。不但要反复揣摩,还要作深入的研究就临写.只有通晓了其中的奥妙,才能进入神妙的境界。 学汉、魏、晋、唐诸碑帖,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di等到的意思)纯熟後,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注:临写古人(汉、魏、晋、唐)碑帖,临写

28、时要注重帖中内在的神情和面目。重要的是要看得细和熟,要反复揣摩,不要不作研究就写。最初,临帖不可参入己意。但是,一旦到了能融百家于一炉的时候,写出来的字又必须要求有自己的面目,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那就不好了。 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步位,一字有一字步位.一画走作(走样、出格)为一字累,一字走作为通篇累。注: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的要求,一字有一字的要求,一个笔画达不到要求,一个字就写不好,一个字达不到要求,通篇作品就写不好。三、赏析篇汤临初书指书必先生而後熟,亦必先熟而後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古熟非庸俗,生不凋疏.注:生,指生

29、疏,不成熟;又指创新,有新意。熟,指熟练;又指俗气。学书过程,一般是由生疏到熟练,再从熟练中追求新的发展.生疏是必须要克服的,不克服决不能熟.熟练是必须要达到的,达到後才能得心应手。但是,熟过了头则生俗气.所以说学力未到者必生,生者则必定心手相违,由生到熟必须的,是学书过程中的第一步。学书过程中的第二步,需要熟而求生。求生,意在求发展,求创新,求别开生面,是自成一家的表现。故而古人有“由生入熟易,有熟得生难”感慨.朱和羹临池心解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以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迄。注:在用笔方法上,楷书与行草书的用笔方法,在道理上是相同的.已故上海书法家任

30、政先生曾经说过“楷书要有行书意,行书要有楷书法”。楷书有了行草书的笔法,字就会写得生动活泼.行草书有了楷书的笔法,字就会写得凝重而有法度.宋人欧阳修有“只日学草书,双日学楷书,楷书间行,草书间楷”的学习方法,他把学楷书与学行草书结合起来,那是个十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妨一试。姜夔续书谱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ch纸),欲其首尾呼应,上下相接为佳。後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函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注:古人云,字须有经络血脉,与人有经络血脉一样,一定要使点画与点话之间,字与字之间,首尾呼应,上下相接。上一笔写完之时,即是下一笔开始之时,中间不能不连贯。字有藏锋出锋之别,不管怎样,笔落纸上

31、,都要做到首尾呼应,上下相接.否则的话,字就会写得支离破碎.初学书法的人,常常会在这一方面有所忽视.“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函容”,是指只凭记忆写去字的笔画,写是写对了,但并没有懂得其中的道理。郑板桥题画昔人学草书入神,或观蛇斗,或观夏云,或观公主与挑夫争道,或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夫岂取草书成格而规规效法者,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助)之,鬼将告(告诉)之,人将启(启发)之,物将发(启示)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年青)日浮夸,老来窘(困迫)隘(关口)而已。注:草书是书法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古人最喜好写草书,并把观蛇斗,观夏云,观公主与挑夫争道,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等的故事,引伸到

32、草书艺术中来.草书贵在千变万化,贵在没有常格。因为草书是没有规规成格的,所以要想效法草书中的规规成格,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学习书法不会太难,但也不会太易,问题是要有一股子韧劲,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有奋苦数十年的决心。奋苦数十年,定能积学而成。到那时,神也会助你,鬼也会教你,人也会开导你,物也会启示你。如果没有奋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那么,你就会一事无成。倘若你一入门即想出名,妄心太重的话,那一定会欲速则不达。蒋衡拙存堂题跋夫书,必先意足,一气旋转,无论真草,自然灵动.若逐笔安顿,虽工必呆。可语此者鲜矣。注:学习书法,最要紧的是气足意足。气,指的是一气呵成。意,指的是胸有成竹.无论是写草书还是写楷书,都一样要自然灵动。所谓的自然灵动,指的是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要有呼应、顾盼和引带的关系。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如果缺少呼应、顾盼和引带的关系,即使是点画写得再好,结构安排得再合理,写出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