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61.79KB ,
资源ID:90910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910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docx

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从此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并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

2、发展阶段。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掌握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的史实,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2.掌握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文革”等史实,分别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掠夺、压迫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2过程(1)新中国成立后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2)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3)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三大

3、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4)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知识点拨“一五”计划是实现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之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突出特点,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合理的工业布局,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探索中共八大(1)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2)内容:基本形势: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4、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评价: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中央和毛泽东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滋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的国情。(2)概况掀起“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

5、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3)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混乱,造成了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成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4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工业生产有了巨大增长,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易混易错“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思维点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6、化运动,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变革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三、“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1原因: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动乱并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文化大革命”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调整(1)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转。 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主题一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史料一“一五”计

7、划工业成就图史料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史料三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解读从史料一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分布在东北,从图中给出的成果可以看出主要是重工业。史料二划线部分说明投资的重点是重工业。史料三经济成分的变化则表

8、明资本主义逐渐缩减并最终消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问题思考(1)据史料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史料三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1)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由于当时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

9、;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3)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史论总结“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特点“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

10、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2)原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主题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及教训史料一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的任务,钢产量为1 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 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史料二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明确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

11、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实行“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在轰轰烈烈地办了一两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很快走向反面,“干不干,三餐饭”“出工不出力”,许多人坐起了“共产主义大船”。史料解读史料一表明“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史料二反映出人民公社体制“一大二公”“政社不分”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经济建设

12、中的什么现象?有何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应如何认识?提示(1)反映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影响: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主要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负面影响。认识:从总体来看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脱离社会实际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史论总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及教训(1)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

13、,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十年“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2)教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重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要科学发展。避免追求过高的公有化程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

14、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阶级成分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C人民公社普遍建立 D“包产到户”广泛实施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

15、土地所有制,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当时农业以个体生产为主,符合“土地占有比重”数据的变化,故A项正确。2(2016重庆万州区二中月考)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的评论提到:“从经济增

16、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3年平均增长约38%和18.7%。”这主要得益于()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1957年”“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3年平均增长约38%和18.7%”可知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所以A项正确。4下图为1949196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柱状图,造成19571962年期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八大作出了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决议B农业社会主义

17、改造的完成C“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答案C解析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经济建设遭到极大破坏。51962年我国发展农业计划是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8.5%,实际结果是比上一年增长了11.6%。形成良好发展势头局面的原因是()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62年”,1960年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题干材料正

18、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选C。6以下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图二“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根据以上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3)上述对工业结构和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答案(1)侧重点:民国初年,以轻工业为主;“一五”期间,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垄断重工业;“一五”期间为尽快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相同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

19、部地区。原因:在历史上东部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近代以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工业基础较好;沿海地区,交通便利。(3)在结构上要注意保持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在分布上既要发挥原有工业基地的优势,又要注意东西部工业布局的平衡。基础达标1“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

20、众自愿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容易混淆的是B、D两项,从材料信息“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结合的方法”可知这场运动是农业合作化运动。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79年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占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项。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城镇人口数量

21、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一五”计划实施 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故A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展是1958年,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于1958年,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故D错误。5(2016太原高一检测)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

22、成效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D解析观察柱状图,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私营经济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说明我国正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6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答案D解析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导致这一时期“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故选D项。“二五”计划实施时间为19581962年,从图中可以看出“二五”计划实施期间“单位GDP能耗”已开始下降,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人民公社

23、分别在指导思想和生产关系方面犯了“左”的错误,与题干不符,故B、C两项错误。7(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答案D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社社亩产万斤粮”可知,这是反映“大跃进”时期浮夸现象,故选D。8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20世纪50年代存在着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它们指的是()A“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B“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D“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答案A解析“大跃进”是中

24、国在1958年至1960年在经济建设中发动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两次经济运动均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客观经济规律,与材料意思“自毁性的经济运动”相符,故A项正确。9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答案D解析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

25、例严重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中央实行八字方针,故D正确。10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趋势的是() AB CD答案C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长期的动乱,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3年和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经济进行整顿,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但由于“四人帮”的破坏阻挠,刚刚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又遭到破坏,符合这一史实的只有C项。能力提升11(2016安徽蚌埠质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 B主

26、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C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 D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答案B解析由“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可知,此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的是“一五”计划,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便于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故B项正确;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与材料中改革宗旨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旨在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D项错误。12(2016北京西城期末)“一五”计划期间,“项目的选址基本不放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来的工业沿海

27、城市,投资中心转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体现“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A项错误;材料“基本不放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来的工业沿海城市,投资中心转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说明这是在改善我国工业原来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格局,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提升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材

28、料中的政策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故D项错误。13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解析所给材料对“大跃进”运动进行了正面的评价,仍受“左”倾思想影响,没有对“大跃进”运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没有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也就说明A、B、D三项的说法错误,故选C项。14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例表。对表中所示数据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743.331.225.

29、5195834.330.535.2195925.131.143.8196021.826.152.1“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严重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八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A BC D答案B解析“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故不正确;“八大”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而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不正确;从表格数据可以反映出农、轻、重比例失调,这与开展“大跃进”运动有关,是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严重的反映,故正确。15(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模拟)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

30、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刚刚经过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使有些人看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16(2016安庆高一质检)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