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1.57KB ,
资源ID:90900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900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地理题 自动保存的.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地理题 自动保存的.docx

1、中国地理题 自动保存的第一章第一节一、1)中国人口居世界第1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 13.98亿 2)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 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一)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2位 (二)近年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三)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中国谷物、肉类、棉花、水果 、钢、煤、水泥、化肥、家电、手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等 居世界第一(四)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均居世界第1位 (五)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六) 国际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4位第二节 1)我国的疆域辽阔,陆地疆界约22 230 km 2)与我国接壤的邻国

2、有15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3)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132个县市) 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4)海岸线长18 000 km,岛屿岸线长14 000 km5) 最东岛: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第三节山 脉(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等(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 北列是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大致位于北纬3335之间;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2

3、6之间。(3)北西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4)北东向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大陆外侧的台湾岛上,玉山海拔3 952 m,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第二章第一节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4、气温年较差大。 3、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4、 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2、对我国气候的评价1、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2、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太阳辐射的高值期重合,使这里的夏季具有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作物的生长。3、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10积温3 6004 800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地区;4、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

5、布局。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5、冬季气温偏低。东北北部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平均偏低1418,不利于作物生长。6、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气候年际间变化大,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第二节一、土地概念土地:地球陆地表层,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2、土地的属性1、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生产能力,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畜产品、林副产品并提供人类生息的空间场所。 2、土地资源具有稳定性和可更新性。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化、信息交流,维持土地平衡。3、土地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面积的有限性

6、,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是土地具有明显地域性。4、土地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人类对土地的改造5、土土地资源具有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地资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例如农业用地6、土地资源具有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不能将土地资源当成纯自然资源的物质系统进行研究,因为大多的土地都打上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烙印。7、土地资源具有承载能力。土地生产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包括农作物的数量及人口容量)总是有限的。3、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104 km2。南北长约5 500 km,跨49个纬度,包括9个热量带,东西宽5 000余千米,跨62个经度,包括4个水分区。形成了我

7、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发展。 2、山地多,平地少。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3、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约0.13 hm2人,为世界人均的1/3强,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无效土地资源多。4、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退化草地占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28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东南季风区,是中国重要的农区和林区,而且也是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 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

8、戈壁、盐碱地面积大.青藏高原区,大部分海拔在3 000 m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能力低,而且不易被利用。6、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人均占有、环境等方面3、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为3 533104 hm2;1、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后备耕地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开发历史短、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尤其牧业比重大的地区。2、从热量条件看,后备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北纬4050的温带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62。暖温带地区次之,占21。3、从水分条件看,后备耕地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小于

9、400 mm、干燥度大于1.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4、后备耕地资源的质量较差。属质量好的一等地只有313104 hm2,仅占全国总量的8.94、我国林地资源我国大陆有林地面积约1.87108 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有林地的90以上分布在东半部,东北、西南、东南、华南地区的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丰富。5、我国草地资源我国草地资源约4108 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约3.92108 hm2,可利用草地3.12108 hm2。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第三节1、地下水的类型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中生代以来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的构造盆地地区。

10、2、岩溶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例如地下河3、 冻土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阿尔泰山地等纬度较高地区4、基岩裂隙水。分布较广泛,北方地区侵入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大2、水资源特点及其评价1、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我国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 115108 m3,居世界第6位。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很大。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点,北方小于南方 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特点。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第四节1、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1、种类多、资源总量

11、丰富。目前发现的矿藏有16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49种2、成矿时空跨度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加之我国幅员辽阔。3、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中国的铅锌矿。4、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伴生组分多,品位较低。例如:铁、铜5、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矿藏分布均匀。煤炭68的探明储量集中于北方,磷矿的80以上分布在南方。第五节1、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1、自然风光资源(1)山岳风光。丹霞石风光,火山风光(2)河湖泉瀑。湖泊水库,瀑布风光(3)海岸、沙滩、岩岛风景资源。台湾岛,秦皇岛沙滩(4)气象气候风光资源。云,彩虹,雨,雪,冰(5)生物景观

12、,植物动物(6)风沙戈壁和黄土原景观。宁夏中卫沙坡头,黄土高原2、人文资源(1)历史古迹。北京故宫,元谋人遗址(2)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烈士林园(3)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住宅,服饰,饮食(4)文化艺术资源。琴棋书画,戏剧,杂技(5)名特产资源。丝绸,陶瓷,茶叶3、旅游10个大区1、中原历史文化区2、华东山水园林区3、东北林海雪原区4、华中名山峡谷区5、华南热带景观区6、西北“丝路”文化区7、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区8、北疆塞外草原风情区9、青藏高原区10、港澳台区第三章第一节1、海底地貌:大陆架、大陆坡、海槽与陆缘海盆2、海水化学资源1、海盐,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2、海水中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钾

13、、溴、碘、镁3、海水资源利用。淡化、沿海工业冷却用水。3、海底矿产资源1、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渤海油气盆地 、南黄海油气盆地 2、滨海砂矿。滨海砂矿经济价值明显,工业储量的滨海砂矿有锆石、独居石、锡石等4、海岸类型及作用1、基岩海岸。许多基岩海岸及其相邻港湾可选作大、中型港址。2、平原海岸(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可建大中型港口、农业种植。3、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第四章第一节1、人口定义 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和。2、年龄结构定义 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

14、占总人口的百分率。第二节1、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及详细分布(基本特点) 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裸地、冰川 分布:耕地中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旱耕地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半部的山地地区,与耕地分布成交错互补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半部内陆区 裸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青海的西部 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高山带 2、大农业定义 广义的大农业包括农业的产前部门,产种部门和产后部门。狭义的大农业仅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林、牧、渔各业,以区别于纯粹上意义的耕作农业。3、农业开发的区域差异及其开发的重点类型区1、东北区 全国的粮食、大豆、甜菜的重要

15、生产基地,一年一熟2、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农业以牧业为主,农牧交错;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牧矛盾尖锐;3、黄淮海区 农业以旱作灌溉农业为主,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生产总量大,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潜力较大。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花生、暖温带水果4、.黄土高原区 农业以旱作为主,夏粮比重高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采取“治理与开发并重”的方针5、长江中下游区 农业发展水平高,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种植业以水稻为主。6、西南区 立体农业层次分明,多种多样;烤烟、油菜及桑茶果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生猪商品生产优势明显,林特产品丰富多样。7、华南区 本区是中国适于热作的地区之一,以鲜活农产品为重

16、点的创汇农业占较大比重8、甘新区 农业以分散而封闭的绿洲农业为主9、青藏区 地势高亢,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度大,而热量不足第三节1、南水北调工程1、东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解决淮河下游、沂沭河下游、海河流域东部、胶东半岛及天津用水问题。2、中线 先从丹江口每年引汉水100108 m3,解决海河平原、京津用水及黄河下游补水。3、西线 从通天河、金沙江引水到柴达木盆地和黄土高原,以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缺水问题。引发的问题(1)输出区:水量减少、影响枯水年的枯水季节、泥沙淤积、污染加重、海水倒灌(2)输水通过区:化学元素迁移、传染病迁移、水文网(水文过程)变化、补给地下水(中线)、灌溉土地盐渍化

17、、与东西河流交叉,影响排灌、地下水坝,影响排灌、新生水生生态系统(3)输入区:外水引入,水量增加、灌溉土地盐渍化第四节1、矿业定义 矿业是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采盐业、建材矿产开采及非金属矿产开采业等。2、煤炭工业分布1、.以山西为中心,集中布局的煤炭基地。大同2、煤种结构趋向于炼焦煤、动力煤、化工用煤并重。山东、四川3、大型、特大型矿区是煤炭生产基地的主体。开滦、鸡西 今后煤炭开发布局将呈3个区带分布a、晋陕蒙(西)供煤区带b、东部煤炭调入区带:包括东北、长江三角洲c、西部煤炭后备区带:包括西北、西南3

18、、电力工业:火电为主还有水电、核电目前建成并运行有6处、打算再建12处酝酿中的有25个。第六节1、综合交通运输网(一)6条近东西向的交通干线 1、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线 2、兰州中卫包头大同北京秦皇岛沈阳丹东线 3、潼关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线 4、阿拉山口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郑州徐州连云港线,亚欧大陆桥之一 5、成都重庆武汉上海线 6、昆明贵阳怀化株洲南昌杭州上海线(二)7条近南北向的交通干线 1、哈尔滨沈阳大连上海广州线 2、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线 3、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线 4、北京九江南昌赣州深圳九龙线 5、大同太原焦作枝城柳州湛江线 6、包头潼关西安安康重庆贵阳柳州防城友谊关线。 7

19、、中卫宝鸡成都昆明河口线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第八节1、城市发展特点1、在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上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明显 北京、上海2、以交通为指向,向主要水陆交通沿线发展 长江、江西3、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地区,正在形成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4、空间分布不均衡,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 上海 城市群 1、京津唐城市群,北京天津为核心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为辅助核心 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香港、广东、深圳为中心 第五章第一节一、 文化概念: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 中国文化概念中国文化既是一个具有地理学意义的概念,也是一个具

20、有历史学意义的概念。地理学:发生发展于今天中国版图之内的,或在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版图之内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成就。“汉文化圈”历史学:中国文化是历史经历数千年而未有间断的连续统一体,它既包括远古文化和漫长的文明发展史进程中的创造出的文化,也包括不断发展创造出来的新文化。三、 处在一定时空环境中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分析1. 人口因子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历史上时有增减。各历史时期人口峰值大都出现在盛期,而人口的锐减或起伏不定往往是由于战乱。在汉代,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关东(每平方千米百人左右),其中济阴郡达每平方千米262人。唐代以后,长江以南地区人口才有较大增长。明

21、代以后,形成南重北轻,东重西轻的人口分布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2. 经济因子就2 000年来的历史时期而论,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大体可分为渔猎采集、畜牧和农耕3个主要类型。渔猎采集经济文化区主要限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林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处。畜牧经济文化区包括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草原、新疆、青藏高原大部。农耕经济文化区包括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和台湾,南到海南岛的大片地区。江南地区较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传统农业经济及相关的经济部门发展,其良好的水路条件和沿海的环境,其日益增大的人口密度造成的生存危机,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3. 政治因子直到明清时期以前,中华帝国的版图或

22、疆界还算是比较稳定的,但仍几经统一和分裂。许多政治因素与自然环境有直接关系。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统一王朝都未主动在富庶的南方建都,因为疆域的主要问题都是来自西北。两宋时期的政治版图,不仅体现了政权的不同空间分布,还体现了政治制度、政治统治方式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不同生态环境的基础4. 生活方式与精神文化诸方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揭示了生活方式的空间差异。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都与自然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有关。精神文化包含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今天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布主要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印欧和马来玻利尼西亚五大语系。而各地方言亦有其空间分布。第

23、二节一、 民族概念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第三节一、 区域文化概念区域文化是形成于一定的地理单元之内的,是以一定的地域概念为基础的,首先是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地域范围,然后才有在此范围内形成系统的文化。二、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及其特征(一)齐鲁文化齐鲁之地,古称“海岱”,是因为它以泰山和大海为地理标志。新石器时代,东夷在这里创造了北辛、大汶口和山东龙山等文化系列,成为齐鲁文化的源头。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基本代表了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齐鲁之地的农业发达,又因濒临沿海和运河、黄河,商

24、业城市比较繁荣,民间手工业如陶瓷、纺织、冶炼等也颇发达。因此,鲁的农业、齐的工商业,加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等大批文化巨人,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鲜明个性。一般说来,齐鲁文化具有粗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二)燕赵文化 燕赵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 燕赵地区气候相对干冷,农业以粟、豆类为主,畜牧业也占相当地位,赵的城市商业也比较发达。 燕赵文化虽属汉族农业文化地区,但由于燕赵处在当时的农牧分界线地区,因此燕赵文化与边外游牧文化关系密切。自十六国和北朝、辽、金、元、清等朝以来,一直处在胡汉交融的状态;为了抵御外侵,形成勇武好搏击的特点,具有悠久的武术传统。自金开始,历

25、代统治者在北京建都,都市文化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燕赵文化,文化特点具有一定的“正统性”,文化娱乐等方面受宫廷和北京市民文化影响较大。 (三)三秦文化三秦之地,即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秦人以法家思想治国,文化上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特点,加之其地理位置便于与北方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特点,不仅留下了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各种宗教、各种艺术形式的痕迹,商业文化也很发达。 由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这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逐渐滞后,原有文化开放性日益减弱,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文化心态。(四)三晋文化三晋之地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南的北部和中部

26、,三晋文化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代称。地处中州,各种文化碰撞交流于此,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共享性。商业的流动性和因水患、战乱和灾荒引起的人口流动一起,造成这里的人口频迁特点。特别是地处平原,四通八达,因此区域文化的特点不如其他地区明显。(五)楚文化楚文化的分布,包括今天两湖、安徽、江西的西北部和河南的南部,其中以两湖和安徽的部分为核心地区,淮河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等作为其边缘地区。在上古的三苗文化基础上,华夏文化的主流汇合了当地蛮夷文化的支流,共同构成了楚文化。由于这里以丘陵和江湖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加上民族文化源流的丰富,使楚文化极具特色,比如文学艺术神奇浪漫、民间生活崇巫尚鬼等。 (六

27、)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太湖为中心,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影响到安徽东部和江西的东北部。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雨量充沛,农业极为发达。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这里。到明清时期,沿海的地理优势充分显露出来,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城市极为繁荣。以“吴侬软语”为特征的吴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构成独特的语言文化系统,强化了这里的区域文化特征。文化风格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与北方各区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七)巴蜀文化巴蜀文化以四川为中心,辐射到陕南、鄂西和云贵部分地区,由川东的巴文化和川西的蜀文化共同构成。由于这里与中原地区存在自然阻隔,有助于

28、强化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传统。巴蜀文化的风格以热烈、诙谐、高亢为特征。 (八)其他区域文化岭南文化,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性文化(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文化基本上属于这一地区的移民文化)。岭南文化带有浓厚的域外色彩,家庭组织和区域性组织较发达,具华洋混合的新文化风格。东北文化在辽、金、元、清时期具有浓厚的游猎文化特色,但在不断与汉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在辽东地区形成了农耕文化与游猎文化交融的特征。第四节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定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一)基于农

29、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求实入世的生活态度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认识(二)基于宗法专制体制的政治文化模式“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模式 层叠有序、尊卑分明的等级结构 “大一统”的理想目标第六章第一节一、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由于中国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与承灾体都表现出从沿海至内地的区域差异,以及在此格局下呈现的南北差异,从而显示出自然灾害地域差异以东西分异为主,南北分异为次。以黑龙江瑷辉到云南腾冲连线为界(中国人口分布线),此线以东自然灾害多。中国自然灾害东中西差异东部自然灾害区:本区自然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度高。这一地区农业、工业、城镇发展快,经济发达,因此,形成了严重的灾情,从高到低,依次为

30、华北地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中部自然灾害区:本区正处在东西过渡带上,自然致灾因子类型、强度、频度均居于中等水平。这一地区由于国家加强能源基地建设,近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灾情处于中等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西部自然灾害区:本区地域辽阔,高寒、干燥面积大,山地、高原、沙漠分布范围广、生态系统脆弱,自然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人口集中分布在河谷和绿洲地区。除局部地区外,整体经济水平比较低,形成的灾情较轻,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藏南谷地、内蒙古高原和藏北高原。二、减灾工程防洪(潮)抗旱工程 第三节一、 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总称。二、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1.吉林长白山地区;代表:人参、红松、金钱豹、东北虎2冀北山地地区;辽东栎、蒙古栎、岩松鼠3陕西秦岭山地地区;麻栎、槲树、槲栎、锐齿槲栎、大熊猫、金丝猴4川西高山峡谷地区;栲树、青冈栎、猕猴5滇西高山峡谷地区;思茅栲、滇青冈、苍山冷杉林、桃花杜鹃、羚牛6湘黔川鄂边境山地地区;栲树、钩栗、多脉青冈、黔金丝猴、华南虎7粤桂湘赣南岭山地地区;刺栲、铁杉、青檀、8.浙闽山地地区;百山祖冷杉、光叶石栎、9.台湾中央山脉地区;青钩栲、椎果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