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9.99KB ,
资源ID:90856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85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郭锡良古代汉语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郭锡良古代汉语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docx

1、郭锡良古代汉语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郭锡良 古代汉语 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 (可打印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 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 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 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 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 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 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 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 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 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2、.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 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 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 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 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3、。2康熙字典作者张玉书, 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按部首排列,共 214 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 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叶音法:认为为了押韵可以暂时改变读音。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 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在五万六千个左右。5. 查检古代汉语和典故,最常用的是辞源辞海。两书用的都是部首排列法,214 部。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6. 辞源是为阅读古 籍用的工具

4、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7. 辞海是综合性辞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古代词语和典故只收录比较常见的,释义也比较简单通俗。 8. 助字辨略的作者是刘淇, 收字 470 多个,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9. 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收字 160 个,全书分 10 卷,按古声母排列。10. 词诠作者是杨树达,收古汉语虚词 500 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对唐以 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 很难作出定论。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5、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指事者,视 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 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 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 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3. 记住六书的概念及例字。象形:日、月、鸟、鱼、鹿、羊指事:上、下、亦、本、末会意:步、逐、门、莫、 牧形声:杞、问、物、江、裹假借,难、权、而难:本义“鸟名”,借用作“难易”的难;权:本义“树名”,借用作“权衡”、“权力”的权;而:本义“胡须”,借用作表 示语法关系的连

6、词。 4. 什么是“亦声”?忘:本义“不认识,没记住”。5. 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6. 隶书: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7. 汉字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结构、笔势 8. 异体字含义及分类:含义: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第一类是两个字并驾齐驱,都 是常见的字。第二类是一个字常见,一个字罕见。 9. 异体字分歧情况: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别。涙:形声字泪:会意字意符不同。声符不同意符声符都不同。剩:从刀,乘声。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

7、牛、羊、山、水、日、月、人、手”等;(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分为两类:一类是词义范围的差异;另一类是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 1)词义的扩大。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睡:古代指坐着打瞌睡,现在指一 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 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指盖房顶用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暂:汉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

8、今义指不久、时间短暂、暂时; 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3.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意义褒贬不同、意义轻重不同 4. 从意义褒贬不同的情况看:( 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 助手”,现在是“走狗”。( 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 (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 谤:古代指“批评评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1)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2)古义重,今义轻。

9、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5.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睡 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我们现 在所谈的只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本义。 2.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许慎就是 这样做的,他的说文解字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分析字形。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 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

10、本义和造字方法。斤:象形。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戒:会意。本义是戒备。刃:指事。本义是刀刃。适:形声。本义是“往、到去”。臣:象形。本义是竖目之形,表示眼睛的形状。望:会意。本义是往远处看。卧:会 意。本义是闭目睡觉。4.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 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5.什么是引申义?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7.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 市”

11、。8.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任:本义是“抱”,引申为“担东西”,第一组:由“担东西”引申为“担子”,再引申为“责任、任务”,再引申为“委用、任用”,再引申为“听凭”。 第二组:由“担东西”引申为“担当”,再引申为“担保”,再引申为“信任”。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 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具体到抽象: 网:本义是“用网编织成的捕鱼或鸟状的工具”,引申为“广泛搜求”。踵:本义是“脚后跟”,引申

12、为“继承”。个别到一般 :市:本义是“做买卖的地方”,引申为“整个城市、都市”。 特:本义是“公牛”,引申为“男性配偶”,又引申为“杰出的人才”。五、词类的活用 (一)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二)分类1. 使动用法:(1)动词使动用法( 2)形容词使动用法( 3)名词适当用法2. 意动用法(1)形容意动用法( 2 )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用作动词 4. 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在 +名( 2)表示工具或依据。译为:用、依照 +名(3)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用对待 +名 +的态度( 4)表示比喻。译为:像 +名

13、+一样1. 使动用法(1)定义: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质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 表达了递系(兼语句)结构的内容。格式:主语 +使+宾语 +名、动、形例:a.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孙膑(注:“使田忌将”是递系结构。)b.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注:“将孙膑”是使动用法。)( 2)分类名词的使动用法。A.名词用作动词,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注:使死生)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B.作使动的名词后面也可省略宾语。例: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动词的使动用法

14、。A.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所以用使动。例:a.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十三年 (亡:使郑亡)b.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活:使之活)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起义 (忿恚:使尉忿恚)d.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柳宗元封建论 (痛:使之痛)“可以扩展为动补结构“救活”。古代汉语里,递系结构和动补结构比较少见。B.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例: a.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注:不能病-不能使之病)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注:烧而走f烧而走之)C.古代汉语里及物

15、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 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例:a.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c.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汉书武帝纪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最主要)。破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b.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本荒而用侈,贝y天下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c.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d.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诸子略f.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2.

16、意动用法(1)定义: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格式:主语 +认为 +宾语 +名、形例: 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一(意动用法:主观认为)b.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使动用法:客观命令)( 2)分类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格式:主语+把 +宾语+看作+名例:a.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 年b.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c.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

17、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格式:主语 +认为 +宾语 +形例:a.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c.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d.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韩非子五蠹e.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f. 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3. 名词用如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用如一般动词。普通名 词用作动词。例:a.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説赵太后b.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鸿门宴c.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d.城朔方城。汉书武

18、帝纪e.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f.阴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例: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b.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c.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徐宏祖游天都(三)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活用为动词。主谓结构。格式:名 +名一名+动例: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起义b.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动宾结构。格式:名 +名f动+名例:a.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b.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 c.面山而居。列子汤问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辅助性代词)字后面,活用为动词。格式:所+名f所+动例:a.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

19、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 本纪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起义c.世之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d.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 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格式:能愿动词+名、形f能愿动词+动b.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d.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e.厌(厌:堵塞)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格式:副+名-副+动例:a.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b.后弟子女十人所

20、,皆衣缯单衣。史记西门豹治邺c.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格式:名、形 +代词-动 +代例:a.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荀子儒效b.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晁错论贵粟疏 c.既臣大夏而君之。汉书张骞传d.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6.名词后面用介宾结构作补语,活用为动词。格式:名 +介宾结构-动 +介宾结构例:a.请勾践女女于王。国语勾践灭吴b.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7.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格式:(名) +而+名-(动) +而+动例:a.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

21、子天论b.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c.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 8.名词后面有者,活用为动词。格式:名 +者-动 +者例:a.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沈括梦溪笔谈b.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説赵太后名词用作状语(不是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少见)(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在 +名例:a.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b.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c.范睢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d.蜀太守以下郊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e.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2)表示工具或依据

22、。译为:用、依照 +名例:a.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范睢说秦王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c.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佗传 d.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起义(3) 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用对待 +名 +的态度例:a.彼秦者 虏使其民。战 国策赵策三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c.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史记韩信破赵之战d.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4)表示比喻。译为:像+名 +样例:a.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一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c.雁鹜行以进,平立。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d熊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柳宗元熊说e.少时

2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2.时间名词用作状语(1) 古今用法一致: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用在动词前。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2) 古今用法不一致:“日”、“月”、“岁”等作状语。1用“而”或“以”连接起来,这种格式现代汉语里没有。译为:在的时候。例:长驱至齐,晨而求见。战国策冯客孟尝君在具体行动前表示频数、经常,“岁”、“月”、“日”作状语+行动性动词。译为:“岁岁”、“月月”、“日日”或“每年”、“每月”、“每日”。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表示情况逐渐发展,日、月 +形、动。译为:“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地”、“一月月地”。例:自

24、吾氏三世居 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表示对往事的回溯,用在句首。译为:“往日”或“从前”。例: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国语晋语六、古代汉语的词序(一) 主: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这在古今是 一致的。(二) 次: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 这有如下四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3.宾语用代词复指4.数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1.疑问代词作宾语(1) 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a.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b.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

25、游c.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 d.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面。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例: a.先秦: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b.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c.秦后(拟古):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d.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e.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f.吾何以传女曹哉?汪琬传是楼记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古:凭什么?(凝固形式)今:为什么?例:a.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b.吾何以传女曹哉?汪琬传是楼记古:像什么(前期)?怎么样(后期)?(凝固形式)今:怎

26、么样?例: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一b.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d.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例:a.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b.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三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成为“如何”等格式,意思是“对怎么样”。例: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b.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C.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否定代词“莫。( 1)用否定副词“弗”、“勿”的否定句一般

27、是不带宾语的,但如果出现宾语,而且又是代词,同样要放 在动词之前。例: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非攻中(2)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但也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不前置 的例子,即这两种情况并存。前置:a.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b.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c.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d.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孟子许行e.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 年f.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g.不前置:有事而不告我。左 传襄公二十八年h.夫不恶女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j.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 侯莫违我。管子封禅 k.不知

28、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前置:a.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汉书李广传 b.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d.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e.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不前置:汉果不击我矣。汉书赵充国传 即使是否定句,但宾语不是代词。例:a.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b.未绝鼓音。左传鞌之战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为王。战国策齐策一2宾语是代词但不是否定句。例: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3在否定句中,具有称代作用的名词,而不是代词。例: a.若不许君,将焉用之

29、。左传昭公四年b.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3.宾语用代词复指(1)此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放在动词前面 的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起强调宾语的作用。例:a.秉国之均,四方是维(维四方。维:保护)。诗经小雅节南山b.将虢是灭(将灭虢),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c.今吴是惧(惧吴)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d.吾以子为异之问(问异),曾由与求之问(问由与求)。论语先进e.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有何后)?国语勾践灭吴(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 宾语的作用更加明显。例:a.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求敌)。左传宣公十二年b.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唯视利)。左传吕相绝秦c.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忧其疾)。论语为政( 2)如果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有两种情况:仍旧用这种语法格式强调宾语,只是用来复指的代词一般只用“之”,不用“是”。例:a.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谓我)矣。左传宣公二年b.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谓斯)与?谷梁传僖公二年c.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