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83KB ,
资源ID:90754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754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docx

1、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本质属性,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原则,就专业能力培养路径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内涵;培养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普遍被接受。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学者建立的职业能力理论最具影响力。1999年,德国正式提出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接受1。随着技术的快速升级和工作岗位的革新,职业能力的内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不同的教育体制中,体现

2、出差异性和变迁性。尽管对职业能力的定义和提法多种多样2-4,按照某一职业普遍特征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能力的共同体现背景。职业能力的核心内涵是在理解、反思、评估和完成职业任务中兼顾知识技能获得和人格培养,并获得适应跨职业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胜任本职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跨专业的关键能力两大部分,在这个框架下开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探讨。一、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内涵专业能力作为个体能力结构中的客观存在,无疑是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认识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首先应当辨识其特定的教育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102020年,要着力培养高素

3、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5,这每一类人才能力结构中都包含专业能力,且内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高等教育为学术性工程性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职业教育为技术技能性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们获得职业应用型技能型职业的能力和资格7,从功能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其从事所在职业工作所必需的能力,是胜任本职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以岗为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按照职业岗位的一般变化规律,按照职业工作的层次递进规律,将岗位认知、基础操作、工作

4、任务执行、工作改进和创新作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四个逐步递进的层次。(一)岗位认知了解本职业工作环境、基本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表面性、概念性的知识。如对企业主要生产系统、流程和特征,掌握从事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二)基础操作具备一般专业工具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但还未涉及这些基础知识、技能与要从事工作的关系及在其中的作用,因此,这些基础操作技能呈现独立性、功能单一性的特征,如焊接、钳工、仪表使用等基本的操作技能。(三)工作任务执行具备本职业工作任务的执行能力,可以胜任一般性的工作,即具备使学生能在本职业岗位上“立足”的基本职业能力。这一阶段的专业能力要求职业者具备工作

5、流程执行、工作关系协调和专业性的沟通能力。(四)工作改进与创新在熟练掌握本职业工作所需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劳动组织、经济和环境因素,具备对工艺过程、技术细节、设备等进行改进和创新的能力,使劳动者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力,能成为本职业中的业务骨干或专家。二、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加大国际交流借鉴,加快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革新,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但随着职业教育整体环境的变化、社会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以及就业岗位结构和标准更新,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能力目标对接不到位实

6、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首先要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大多局限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和专项能力的培养,而没有从一个完整的职业岗位环境中来考察并明确专业能力的内容及要求。学校的专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对接不到位。进一步加大现场调研力度,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行业企业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体制显得十分迫切。在专业动态调整基础上,需要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去向,实现能力目标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二)专业能力支撑体系有待完善高职学生培养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技能实训场地、专业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目

7、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在校内外实训资源衔接、实训场地功能开发和整合、实训场地使用模式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是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包含数字化、网络化、学习资料库、现场工作案例库等类型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建立和规X。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能及时跟进技术革新和岗位要求变化的专业教师梯队需要进一步打造。(三)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有待优化能力本位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能力开发的教学理念、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已在职业院校广泛推行,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目前,职业院校在课程模式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经验,但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能

8、力目标,突出工学结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使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体现专业能力的四个发展阶段特征,创新和完善专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四)专业能力质量监控有待跟进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及时的测评,是引导学生成长,改进高职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测评方法路径,既有相同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5。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重输入,轻反馈或无反馈”的问题。即片面强调培养方法途径的改进,但缺乏对专业能力培养质量的科学测评。三、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基于以上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内涵理解和当前专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专业能

9、力培养,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以岗为纲原则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有鲜明的技术技能职业性,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专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坚持以岗为纲原则,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应当面向特定的职业岗位(群),对岗位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虚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二)阶段发展原则职业教育不是简单“传授书本上的学习内容”的过程,而是发展设计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过程。一般而言,人的职业成长过程分为初学者、提高者、能手和专家四个阶段。具体到每一岗位而言,专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普遍呈现四个递进的过程,即岗位认知、基础操作、工作

10、任务执行、工作改进与创新,因此,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当体现人的职业成长逻辑规律,遵循岗位递进特征进行设计。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到一系列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的排列,进而建立科学、规X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有效的专业教学模式。(三)持续改进原则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教师、学生、学习和工作环境等多个角色和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及综合影响下实现的。要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需要对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状况进行实时和动态的评估,找到差距和不足,以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培养环节,才能维持这一过程的科学有序发展,确保专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四)包容开放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变

11、化,社会劳动岗位和生产组织模式发生着快速的变革。传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中,严格按照某一个(类)具体就业岗位的知识和技术要求来培养职业人才,虽有利于培养质量的掌控,并具有较高的培养效率,但劳动者面向新岗位、新职业时,其适应能力却受到限制,因此,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坚持以岗为纲的同时,还要体现动态性和开放性,及时跟进岗位(群)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形成能力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毕业生在新工作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四、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在明确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原则的基础上,我

12、们从“职业教育思想、专业能力目标、实训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能力测评”等六个方面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详细的探讨。(一)坚持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本文提出的专业能力四个递进阶段,本质上体现了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不同,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则突出人自身的作用,强调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要具备更重要的应变能力,能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设计、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及劳动组织方式6。坚持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首先要明确生产技术、劳动组织、职业教育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将

13、设计导向落实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在教学实施中明确岗位角色、改进任务实施方式、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将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企业文化等与专业技能培养环节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开阔的职业工作意识;在培养基本工作任务胜任力的基础上,采用多人参与、跨专业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在开放环境下的辨识、决策和改进创新能力。(二)构建纵横兼容的专业能力目标体系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要求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上下和纵横承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首先,在当前高中毕业生数量减少,高职招

14、生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应建立中职、技校等毕业生与相应高职专业的有序对接,以拓宽高职院校生源来源。其次,为拓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升学途径,应建立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的有机对接。再次,不同高职院校相同或相似专业学生要能进行横向比较和相互借鉴,深化校际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机制。要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首要和核心环节就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标准对接。因此,专业能力目标体系应当在“岗位认知基础操作工作任务执行工作改进与创新”这一基本发展框架下,对高职学生在三年中的培养目标进行阶段性的细化和明确,进而建立某一阶段等值化的对标体系。通过改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本科及以上更高层次的教育建立资格转换机制

15、,从而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起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并为高职学生开辟畅通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源发展通道。(三)构筑对接现场一线的实训体系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面向职业岗位,其培养过程必然要对接生产现场。应当从三个方面构筑对接现场一线的实训体系。一是根据专业指向的职业岗位要求,结合教学培训特点,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设计,建设与生产现场同步并适度超前的实训设施,实现实训环境的现场化;二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技能人员能力规X,制定各工种(岗位)的实训大纲、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项目考核评价标准,实现实训过程作业的标准化;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参加技能训练,并承接相关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师资培训

16、和学生技能实训,实现实训基地的开放化。在校内外实训场地的利用方面,着力推进“三个转变”,即教学形式由原来的理实分离到理实一体的转变;项目形式从单项独立操作为主向综合性、设计性任务转变;场地功能由各自独立运行向多场地整合和集成转变。(四)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行动导向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X式,突出了对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通过行动导向组织教学,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小组学习,有利于发展和促进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自我反思和行动调节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同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及时决策和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坚持和不断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根

17、据四个阶段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有效组织学习活动,开展“跨专业”、“跨学习领域”教学;结合不同学习领域特点和具体教学条件,灵活采用交际教学、建构主义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七阶段协作反思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综合性、设计性的任务,师生共同开发专业能力教学案例库、资源库,建立引导文及其使用交流平台;加强校本教材开发,融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形式,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五)打造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师资队伍培养应当突出职业性、岗位性和实践性。首先要完善

18、教师的准入标准,提高对教师在实践工作时间、工作经验方面的准入标准和要求,如对担任核心课程的老师,应明确其应当具备哪些现场岗位工作经历、技能资格等级和相关成果要求。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和完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采用多种途径提高专任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与长期合作行业企业建立企业员工和教师的交流挂职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薪酬办法和发展通道;完善教师下现场锻炼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学习和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标准,并着力加大成果评比奖励力度。再次,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通过对教师的科学、全面评价,实现师资动态管理。通

19、过多种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业务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六)开展专业能力的发展性评价要实现专业能力的阶段递进培养,应当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对学生专业能力掌握情况进行动态性、阶段性的评价,通过能力评价达到指导学生成长,改进培养模式和手段的目的。相对于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测评,专业能力评价具有更明确的指标体系和判断准则。应当立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建立学生四个阶段专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体现生产技术、劳动组织模式和社会综合效益多方面的要求;设计体现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开放性的测评题目,通过学生设计和实现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全面考察,确定其专业能力发

20、展的阶段,找到差距和不足,开展行动反思和学习指导,通过专业能力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实现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动态监控。专业能力是支撑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分析了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发展规律,提出了专业能力的四个逐步递进层次。探讨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按照专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原则,从六个培养途径进行较详细深入的探讨,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科学培养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践手段的借鉴。参考文献: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20074:25.2黄日强,黄永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 比较教育研究,2004(02).3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清华大学,2010.4皮洪琴.论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0(36).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6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04).7赵志群,王炜波.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62-6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