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23.81KB ,
资源ID:90727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727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广东高考历史热点复习生态文明和雾霾问题精品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广东高考历史热点复习生态文明和雾霾问题精品推荐.docx

1、最新广东高考历史热点复习生态文明和雾霾问题 精品推荐2018年广东高考历史热点复习生态文明和雾霾问题【时政热点】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霾的意思是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中国不少地区将“霾”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北京等地遭遇雾霾天气,空气重度污染。专家表示,持续雾霾污染天气与冬季多雾有关,但根本原因则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燃煤、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城市人口密集等因素加剧了冬季空气质量恶化。【知识梳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范

2、围:1、道家(无为)、儒家思想(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2、建国后的50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世界近现代史范围: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2013年高考可能的命题角度:用生态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3、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站在整体史的高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考点拓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农耕文明时代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虽然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气候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

4、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而这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2、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用能源替代了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火车跑起来、轮船航起来!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二者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每一次利用能源范围的扩大,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

5、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世界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功率更大的喷气式飞机、液体助推剂火箭等被发明出来,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人类的能源革命从煤炭、石油进展到利用核能,工业革命也从能源革命向原材料革命、化学革命等诸多方面扩展。(2)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由少数生态学家提出的,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接受,并且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以党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把我国今后的文明发展阶段确

6、定为生态文明阶段。目前,对生态文明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科学定义,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生态文明一方面是弘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要抛弃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包含了技术、文化习俗、法律制度、政治结构等方面。【热点训练】1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 AA古代不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 B古代人民提倡不要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

7、C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D反映了古代人民已经具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B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

8、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4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 D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5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D蒸汽机

9、广泛应用 化工业兴起发展 太阳能开发利用 电子产品普遍使用A B C D6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越来越多地对自然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酸雨现象 工厂里高耸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废旧的电子产品释放的辐射严重就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A B C D7、1962年,美国的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

10、再次证明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札人忧天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污染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8、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下图(机器时代的“享受”)主要反映了:A、轮船的发明推动了水上运输事业的发展 B、英国有钱人生活奢华、追求时尚 C、工业革命破坏了自然环境 D、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二、材料题:9、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 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

11、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 1974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1975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1982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推动世界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990日本大阪花与绿-人类与自然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05日本爱知县自然的智慧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根据材料1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2:据新华社内罗毕月日电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

12、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2)材料2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 材料3: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材料4: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

13、,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

14、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新华网北京月日电 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4)材料4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 【试题解析】本题以生态史观立意,以上海世博会热点切入,涉及中国城市近代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很具现实性。材料1归纳的主题都涉及环保问题,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材料2中阿希姆施泰纳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环保意识,应从城市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变化,而生活品质更美好则与环保密切相关的角度阐明。注意观察材料3地

15、图,可以从城市的分布的地域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中国近代城市化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特点。根据材料4可直接归纳出曼彻斯特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第三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曼彻斯特的发展变化正是在新形势下,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化的方向,值得各国借鉴。【参考答案】(1)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 人类生活品质与环境的关系(3) 东部沿海、沿江地带城市化程度高,中、西部城市化程度低。近代城市化

16、程度整体上较低,且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4分)我国东部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是资本主义侵略的主要地区和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源地,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人们的思想意识更新快。(4分)(4) 变化一: 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工业革命以后变为世界棉纺织中心,20世纪60年代,制造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现在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变化二: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保留着优美的乡村环境,工业革命后环境遭到破坏,随着曼彻斯特经济结构转型,环境得到改善,目前成为世界最佳体育城市。曼彻斯特从传统的工业化城市转变为多元化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典范,是全人

17、类的财富,值得借鉴。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川、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二 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6年(1626年)至崇祯13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材料三 明末各地灾情情况选登崇祯元年(1628年)自四月至七月不雨,八月恒雨,霜杀稼,冬大雨雪、木冰

18、,岁大饥。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崇祯57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崇祯13年(1640年)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浙旱蝗。河南北数千里,白骨纵横,民父子相食。据(明史等资料汇编 材料四 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日:“朕凉德藐躬,上千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史卷二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明朝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崇祯皇帝认为明朝灭亡与“天咎”相关,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4)自然灾害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试结合明朝社会

19、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说明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1)肯定了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3)天人感应,君权神授。(4)君主专制统治,政治黑暗腐朽,不能有效抵御、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因此自然灾害导致了明朝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为可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林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材料二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生;杀生时,则草木植。”“草木荣华滋硕

20、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材料三 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材料四 汉淮南王刘安说:“教民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硗:指土地坚硬不肥沃)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萌,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贵。”材料四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

21、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我国人口、环境、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最大容量不能超过16亿,而目前已达13亿。每年净增1400万人口,要消耗掉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还有劳动人口增长高峰已经到来。人口文化素质在世界属于偏低,贫困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117。资源短缺对未来发展压力很大。我国主要资源人均水平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由于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还将继续下降。农业生态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目

22、前还在继续恶化,生物资源进一步锐减。生态环境问题已危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初已超过1000多亿。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材料五 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衰竭而死亡,该事件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民主重视。1963年上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其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其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3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

23、染的立法。“伟大社会”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管仲和荀子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3)据材料四,你认为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有哪些?我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环境问题?(4)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不同?答案要点:(1)主张: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将保护与发展协调起来。(2)问题:秦朝重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田律是较早的环保法令之一,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3)成因:粗放型模式使资源利用率低;人口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解决措施:重视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人口增长、老龄化及贫困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4)方法: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不同:加强政策重视和立法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