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5.39KB ,
资源ID:90722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722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各.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各.docx

1、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各第一章、基本概念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 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 形式、结构体。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它是指对于行为规范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 上的表现。道德情感: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的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 它是人的情感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一般成为品德的情感特征。道德信念:指坚信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并伴有情绪色彩与动力性的观念。道德评价:指运用道德准则对别人或对自己的行为、品质作

2、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德育目标: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设 想或规定。最近发展区: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前者是指现在已经具 有的发展水平,后者是指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水平。品德测评: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 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测评对 象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 并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 定性或定量的价值评判、分析,由此反映个体品德状况的一种教育活动。定性测评法:是测评者依据被测评者的品德表现信息, 对照评定指标体系中的各 项指标要求作出选择判断,从而形成一个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形式表达的关于被评 者思想品德状况的鉴定

3、。总体印象法:又称整体印象评判法。是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情况的随 意了解,及业已形成的总体印象进行价值性判断的一种方法。评语鉴定法: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的观察与了解, 参照有 关标准内容(如评定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 况概括地作出个人鉴定意见。写实法:又称记实法,就是实事求是地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 客观地反映 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等级测评法:又叫操行等级评定法、品德考核评等法,即按照一定标准对被测评 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括性的等级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二、知识点第一节品德与道德1、 道德的定义(识记)2

4、、 品德的定义(识记)3、 道德和品德的区别(领会)(1) 道德和品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2) 道德和品德所属的范畴不同4、 道德和品德的联系(领会)(1) 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 个体品德反作用于社会道德第二节品德的心理结构1、 道德认识2、 道德情感3、 道德行为4、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关系(领会)5、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识记) (领会(1) 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 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3) 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第三节 道德教育的本质和目标1、 道德教育的本质(领会2、 道德教育的目标(领会)(应用)(1) 德

5、育目标有效的前提(2) 德育目标制定的原则(3) 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3、 有关德育实施的两点原则(1) 德育目标突出层次性(2) 德育方法注重思辨性第四节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识记) (领会)(1) 品德发展的建构性(2) 品德发展的顺序性(3) 品德发展的系统性(4) 品德发展的不平衡性2、 品德发展对道德教育的影响(领会)(1) 品德发展水平制约德育目标的制定(2) 品德发展机制影响德育方法的实施3、 道德教育对品德发展的影响(领会)第五节 中小学生品德的测评1、品德测评的涵义(识记)2、 品德测评的功能(识记)(1)评定功能(2)区分功能(3)反馈功能(4)教育

6、功能(5)预测功能3、 品德测评的方法(领会) (应用)(1)定性测评法(2)等级测评法(3)定量测评法(4)综合测评法第二章、基本概念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 特征。道德:就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对偶故事法:通过讲述包含着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它们以对偶道德故事为主, 成对出现,根据儿童对不同问题的回答,判断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是指一个故事提出两个相互冲突而难以抉择的价值问题, 让儿童听完故事之后,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以判断其道德发展的水平。前道德阶段:儿童不懂得规则的含义,常不按规则行事或以自我为中心

7、判断是非 和胜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道德概念。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阶段。动机决定论:即判断行为时,不只考虑到行为后果,还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意图。 模仿学习:以效仿榜样的行为方式而进行的学习。替代强化:在观察榜样和同伴行为时,榜样和同伴所受到的强化影响儿童去表现 这种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儿童通过观察学习或直接经验系统地习得社会所传递的行为标准、 逐渐建立起自己内部的道德准则时,就会自行依照这个准则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 后进行强化的过程。社会性:指社会中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

8、征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掌握该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规范,形成适应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承担一定角色的过程。发展任务: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与该阶段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 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标准。移情:就是对事情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 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 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道德内化:个体接受外在的道德并将之变为自己的一部分的过程。自觉纪律: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个体对于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 上形成,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伦理道德:一种以自律为形式、遵守道德准则和运用道德信念来调节行为的道德 品质。道德观念:人对道德活动中各种关

9、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的反映, 或者说是对伦理的内在主观反映。独立性:即皮亚杰的自律,也就是服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自觉性:即目的性,也就是按照自己道德动机去行动,以符合某种伦理的要求。道德信念:是坚定的道德认知,它是在已有道德观念和道德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的一种道德认知。二、知识点第一节品德发展的理论1、 道德认识的发展(1) 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领会)(2)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领会)(3) 李伯黍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了解)2、 道德情感的发展:弗洛伊德有关道德情感的精神分析观点(领会)3、 道德行为的发展:班杜拉有关道德行为的社会

10、学习理论(领会)第二节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1、 社会性的基本内涵(识记2、 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领会)(识记)(1) 社会性发展水平制约品德的发展程度(2) 品德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3) 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性第三节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领会)(识记)1、 过渡性2、 协调性(1) 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协调(2) 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相协调(3) 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相协调(4) 主观愿望与外界要求相协调 第四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领会)(识记)(1) 伦理道德的萌芽(2) 品德心理的动荡性2、 高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领会)(识记)(1) 独立而自

11、觉地按照道德准则来调节行为(2) 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居重要的位置(3) 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的明显化(4)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5) 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6) 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第五节农村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 农村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领会)2、 农村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领会)(1) 学校德育的错位与学生道德观念的混乱(2) 亲子关系的疏远与子女道德情感的变异(3) 榜样形象的弱化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失范3、 农村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弹性(了解)第三章一、基本概念道德认识是对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 德上的表现,一般成为品德的理智特

12、征。道德评价 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评价一般包含两类问题: 一类是指个体对别人行为的是非、 对错的道德判断和推理,另一类是关于个体觉 知到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善恶。道德观念 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 为准则。道德观念表现为一种应当的思想形式, 其中包含着特殊的道德论证和价 值判断。道德信念 是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个体意识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道德信念可预先决定人的行动,使其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与一贯性, 从而成 为道德认识形成中的关键因素。认知失调 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 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

13、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 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态度定势 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 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观察学习 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 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替代强化 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 间接的强化方式。价值观 价值观是价值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 观点或观念体系。价值澄清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 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

14、行动。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的研究1道德认识与道德评价(识记)2道德认识的表现(识记)道德认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思维发展的水平;二是道德观念变化的 程度。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形成1道德观念的内涵(识记)2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理解)(1)道德知识的掌握(2)道德信念的确立(3)道德评价的发展 第三节 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1 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一般条件(识记)(理 解)(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道德认识的形 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 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理解)(应用

15、)(1)有效的说服一一单、双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道德判断 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第四节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1.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的途径(理解)(应用)(1)通过伦理性谈话,使学生掌握道德概念,提高道德认识(2)树立共产主义道德榜样,从具体鲜明的英雄形象中感受道德概念(3)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认识,形成道德概念(4)用“格言教育”增长道德知识,不断强化道德概念(5)在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概念时,应遵循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2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理解) (应用

16、)(1) 农村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缺乏理想教育;缺乏道德认 识发展系统、明确的指导。缺乏道德认识发展的积极主动性。(2)农村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的对策: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注重道德认识 教育的实效性。道德认识教育从低年级抓起。教师以身作则,改变观念。 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第四章一、基本概念道德情感 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爱憎 或好恶的情绪态度体验,它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处理相互道德关系 和评价自 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体验到的心理活动。情操 情操是道德情感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道 德情感从自在同一状态经过自身分裂状态进

17、到更高层面的自为同一状态。移情 移情是指当看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时,通过推人至己的想象,能够理解 他人的情感、欲望和心理感受的一种能力。人格人格是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所呈现的诸种特质的综合规定,是个人道德品格、人生价值、个性追求的总和,体现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 直觉的道德情感 是一种由情境直接引起的,自觉意识性较低的情感体验。 想象性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想象到某些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所 激发起某种自觉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个体把道德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时,就会 产生一种对道德要求和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和自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情感激活 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引导或激活主体能

18、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抑或与对象进行自由而和谐的感应交流,从而达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满足;情感净化则是指通过审美教育使主体的情感具有美好的人性的内容,获得 人的情感的全面性、敏感性、纯洁性与深刻性,并有益于完整人格的建构。二、知识点第一节道德情感的概述1.道德情感的内涵(识记)2.道德情感的特征(识记)道德情感具有五个特征:道德理性与心灵感性的统一;内蕴性与外显性的统 一;群体功利性与个人奉献性的统一; 社会普遍性与个人独特性的统一; 稳定性 与可变性的统一。3.道德情感的作用(理解)(1 )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2) 道德情感对知与行的统一起着催化的作用(3) 道德情感对

19、道德行为起着引发与支持的作用 第二节 道德情感的特殊功能(识记)(理解)1、 移情功能;2、 评价反应功能;3、 调控维系功能;4、 动力导向功能;5、 人格塑造功能。第三节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1.道德情感发展的制约因素(理解)第一是生理因素,第二是认知过程,第三是环境条件。2.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理解)了解心理学家对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涉及爱国主义、良心、 荣誉、义务和幸福五个道德情感范畴。3.初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理解)初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可以从初中生道德情感形式的发展和初中生道德 情感的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去理解。4.高中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理解)高中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主

20、要讲述高中生道德情感的形式和道德情感的社会内 容两个方面。第四节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1.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 (识记)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即对象目标;功能目标;阶段目标。2.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原则(理解)尊重人的自然情感需要的原则;重视儿童早期情感培育的原则和维护个体的心灵敏感度的原则。3.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应用)(1)以理明情一一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2)以情育情一一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3)以践生情开展培养道德情感的实践活动(4)以美染情一一发挥美育在道德情感培养中的功效第五章、基本概念道德行为指“受一定道德意识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的行为”。它是

21、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最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有意识的道德行为 指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行为。无意识的道德行为 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的,是个体在没有明确的 目的和计划,甚至事后也不一定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道德行为。主动的道德行为 指个体做出道德行为时有明确的目的、计划,而且是个体积极 主动地进行的。被动的道德行为 指个体没有相关的意愿,是在外部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志功合一”式的道德行为 指个体不仅有外在的道德表现,而且具备了适当的 动机。行为者的外在表现和内部主观世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是其内部深层次价值观的体现。投机钻营式的道德行为 指个体缺乏正当的行为动

22、机,或怀有不正当的动机,为 达到某种其他目的而做出的道德行为。这种道德行为是为了达到别的目的而采取 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大的功利性。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性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 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捐献、援助等等。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 ),指有目的、有 意图的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它目标 (如物体、社会规范等)的行为,因此意图伤害是攻击行为的关键属性, 这种攻击行为既可以是肉体的、言语的,也可以是象征形式的。在中小学生中攻击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 常发生的行为。服从指人们为了获得物

23、质与精神的报酬和避免惩罚而遵从某种道德行为或要求。同化 指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 的要求一致。内化指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入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把这些新观点和新思想纳 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坚定并稳固地形成一定的行为。道德行为习惯 是一个人不需要外在监督和自己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道德行为。二、知识点第一节 道德行为研究1.道德行为的概念与特征(识记)(1)道德行为的概念(2)道德行为的特征2.道德行为的类型(识记)(1)良好道德行为和不良道德行为(2)有意识的道德行为和无意识的道德行为(3)主动的道德行为和被动的道德行为3.道德行为规范的两个主要方面(理解)

24、(1)亲社会行为(2)攻击行为第二节 影响道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理解)1.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1)解释道德情境,作出道德判断(2)权衡利弊得失,作出道德抉择(3)选择行为方式,产生道德行为2.影响道德仃为的心理因素(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第三节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1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水平的指标(了解)2 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了解)(1)服从(2)同化(3)内化3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识记)第一,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品德的可塑性很大。低年级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道德行 为习惯,四年级以后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 并且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 展水平形成一个“马鞍”型。低

25、年级和高年级的道德行为习惯最好, 而中年级较 低。第二,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 上升的。第三,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具有不一致性,有时候会表现出言行不一等等。 这反映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可变性。第四节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1道德行为习惯及其重要性(了解)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理解)3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用)(1)道德动机的激发(2)道德行为效能感的提高(3)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4道德行为习惯的强化训练(应用)(1)明理激情(2)师德垂范(3)榜样示范(4)自我教育(5)环境熏陶(6)学科渗透(7)合力育人第六章、 基本

26、概念同伴 是指在社会地位上平等、身心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个体,也可以理解为 能够在一起活动、能够产生社会互动的个体。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 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友谊 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较为持久稳定的双向关系,而 非简单的喜欢和依恋的关系。它以信任为基础,以亲密性支持为情感特征。同伴群体关系 它是儿童之间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准则,有相 同的兴趣,经常共同参加某些活动的群体关系。垂直关系 是指那些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利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和教师)

27、与儿童之间形成的关系。水平关系 是指儿童与那些跟他处于相同认知水平和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手段而实现的相互沟通、 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物质产品的交换, 也包括在此基础 上形成的情感联系。价值澄清法 也称价值辨析法,是价值辨析理论提出的一种关于培养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价值观辨析。 具体过程是个体在别人帮助 下,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式进行考察, 揭露并解决自己自己的价值冲突, 做出 自由的价值选择,估价所作的选择,并按照体现出本人的价值选择的方式行动。角色采择 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

28、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简单地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空间观点采择 是指从他人的物理角度看待一个情境事件时知道他人是如何看 待的,也就是说对处于不同于自己空间位置的他人关于对某些事物的空间特性或 空间关系的反映的判断。社会观点采择 是指能够识别他人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能力。它又分为认知观 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认知观点采择 指对他人关于人、情境和事件的思考或知识的推断,或指对他 人关于某一事件或情境的思想或观念的判断;情感观点采择 又称移情,是指对他人在某一情境中的情感状态或情感反应的 判断。父母的教养方式 指父母对子女教育、训练、哺育的社会化方式,它包括教

29、养态度和教养行为。教养态度 指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所持的知识、信念、情绪及行为等倾向。教养行为 指父母在教养子女时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合作 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和意向。竞争 与合作相对立,它指不同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二、知识点第一节中小学生同伴关系概述1.同伴关系的涵义及心理价值(识记)2.同伴关系的发展及特点(识记)3.同伴关系的类型(识记)(1) 按交往的方式和对象多少分为:友谊和同伴群体关系(2) 同伴关系按性质划分有两种: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3) 按照同学之间是相互吸

30、引还是相互排斥分为友好型、对立型与疏远型4.影响中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因素(识记)(1) 家长的教养方式(2) 出生顺序(3) 社会技能(4)姓名(5)外表(6)年龄(7)性别(8)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9)教师对儿童的态度和评价 第二节同伴关系与道德教育1.友谊及同伴群体的概述(1)儿童友谊关系的发展阶段及成因(识记)(2)同伴群体的概述:特点、发展过程、类型、功能及其间的合作与竞争(识 记)2.同伴关系的角色功能和作用(识记)3.同伴关系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意义(理解)(1)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道德准则的理解和道德情感的体验(2)同伴交往是儿童道德认识实践的基地(3)同伴关系是自律道德产生的必要条件4.同伴友谊与道德教育的意义(理解)(1)友谊对道德发展的作用(2)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背景(3)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特征5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的培养(应用)(1)价值澄清法(2)创设具体的合作情境第三节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道德教育1.角色采择能力及其发展阶段(识记)(1)角色采择能力(2)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2.儿童角色采择的分类(识记)(1)空间观点采择(2)社会观点采择3.角色采择发展对道德发展的意义(理解)(1)认知观点采择发展对道德发展的意义(2)情感观点采择(移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