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与学术论文读书笔记范文文献与学术论文读书笔记范文 阅读文献, 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 视, 下面内容由为大家分享文献读书笔记格式,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学术论文读后感 我读的论文题目是Progressive authentication: deciding when to authenticate on mobile phones,这是一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在USENIX会议上。 该篇论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新发展,并对当前手机认证方法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论文中指出传统的验证方法并
2、不符合大部分手机用户的需要,只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才是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该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手机安全验证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新的见解。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一、安全性和可用性 论文对当前使用手机人群的满意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有超过60%的手机用户不会再手机上使用PIN。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用户觉得该验证方法过于麻烦,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对自身手机的安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文中提到“All-or-nothing”的验证方式,即或者全部验证,或者全部不验证,这也正是当前大多数手机的验证方法,该方式也不能满足人们对
3、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需求。 *提到的验证技术对手机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验证方法,而是综合分析当前所有的验证方式后得到的一个结论:何时验证以及对何种应用进行验证。这正是该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希望可以对手机验证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用户方便使用,这不仅是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所有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也可以相应的借鉴该论文中的观点和理论。 二、多层验证 在文中,提到了多层验证的概念,即对于不同的手机应用,提供不同的验证级别。例如:对于游戏、天气等应用来说,可以对所有人进行开放,只要拿到手机就可以打开这些应用,也不会对手机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短信、电话
4、、邮件等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应用,则应该设为私有的,当需要使用时,需要进行一部分的验证;而对于银行账户等涉及安全和财产方面的应用时,则应该给予最大的保密权限。 对于不同的验证级别,每一个使用该手机的用户的权限都是不太相同的。手机所有者在被系统识别为可信之后,可以方便的使用系统中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手机应用,而无需进行验证。对于那些初次使用手机的人来说,系统并不能识别他们的可信度,因此只能使用公开的手机应用,如果想要打开私有的或保密的应用,则需要其他的验证方法。 该方案的提出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方便用户的操作,已经超越了原有的“All-or-nothing”验证方式。 三、实验结果 论文对
5、提出的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手机上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可信用户的各种数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体温;声音传感器可以再用户打电话时逐步采集用户的声音特征;视频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生理特征等等。另外,文中还提到了一种新型的验证方式,即设备间的验证。在用户的多个电子设备(如PC、Pad和手机)中通过蓝牙建立连接,当手机在使用时,可以自动的检测周围是否存在这些已经连接的设备。如果系统发现无法连接到其他设备时,将会提高手机的安全级别,用户需要使用涉及隐私的手机应用时,将会需要更多的身份验证。 实验的目标有以下四点:1、减少验证开销2、寻找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折中3、
6、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高低不同的推理逻辑4、很少的能量消耗。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文中提到了FR(False Rejection)和FA(False Authentication)两个概念,即概率统计中“弃真”和“纳假”。FR表示一个合法的用户被不正确的要求身份验证的概率,而FA表示一个不合法的用户没有被验证的概率。在实验中,作者自定义了一个变量R,当R越高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便利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A;当R越低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R。论文通过实验最终证明该验证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对于银行账户等安全性级别要求高的应用来说,FA的比率一直为0,即绝不
7、会出现非法用户不经过验证即使用这些应用的情况;而FR的比率一直在96%以上,即对于一个合法用户,随着R的升高,被错误的要求验证的概率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在论文最后,用实际的数据表明该技术消耗的能量很低,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也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读过该论文后,使我不仅了解了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知识,而且也学习到了一篇经典论文的脉络结构应该如何组织。这两篇论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格式相当的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了作者很强的科研能力。 另外,通过读这篇论文,也使我认识和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
8、渐进的,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的辉煌。但是伴随着事物的发展也会相应的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我们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2、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3、任何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论文中提到了很多新兴的手机验证技术,这些技术都各有所长,但却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缺点,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手机验证领域的更好更快发展。 4、手机验证行业的价值。手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验证技术的空前繁荣,但危害手机安全性的事件也在不断发送,手机安全验证的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供用户使用。 总之,正如
9、一句名言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更高的成就,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自身修养,尽量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篇二:文献读后感 在大三下学期的教育技能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口语、体态语、导课、提问以及结课等一系列教学技能。其中,教学语言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语言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它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化学学科,教学语言也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阅读文献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规范,我也谈一谈自己
10、在化学教学语言运用中的几点体会。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且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李新发在中学化学教学语言的特点及其运用的要求中说,它既要研究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又要从微观探讨元素化合物,并且在学习、研究和探讨化学知识时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学科呈现出明显的严谨性、抽象性、发展性、实验性等特征,作为传授化学知识的化学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必然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趣味性等特点。 1.科学性:语言、词句和化学术语准确严密。 化学知识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表达时常常不注意它的规范运用,而且作为刚刚接触化学教育的师范生来说,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转变,自己的不规范语言的使用很可能
11、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语言的科学性也是必须注意的一点。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些读音,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规范中总结如下: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语言的表达化学用语要规范,在*中,作者也指出了很多化学用语不规范的表达: (1)缺少限制条件,比如“水的熔点是0”,“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在标准大气压强下,水的熔点是0”,“通常情况下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如果直接说,则缺少了限制会出现科学性上的不严密。 (2).描述不准确,比如,“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现象是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
12、水变浑浊的气体”。因为现象是观察到的,它和结论是有区别的。 (3).描述出现知识错误,例如,“食盐不能导电”,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干燥的食盐晶体不能导电”。 (4).描述不规范,例如“向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钡充分振荡?”,正确描述应该是“取少量硫酸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充分振荡?”。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注意了一些其他经常表达不规范的实例,比如,浓盐酸敞口于空气中生成的“白雾”,不说“白烟”;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不说“白雾”;在比较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单质的化学活泼性、键的极性、共轭效应、诱导效应时说“强弱”不说“大小”等。出现诸如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3、教师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或不注意语言科学表达。把“振荡”说成“晃一晃”,把化学方程式中“”或“=”说成“等于”,把化学方程式中“+”说成“某加某”等。把氯化氢说成盐酸等。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我经常听到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样的叙述,但事实上应该是“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去掉了 “一般”二字就造成了科学性上的不严密,因为镁、钾、钠等活泼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只不过由于学习上的阶段性,当时还未学习镁、钾、钠等金属。在给自己一个教师定位后,我认识到,化学教学语言中,任何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和不正确地引用化学术语,都会导致科学上的错误。所以化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 2
14、.启发性:善于激疑,巧于解惑。 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是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内容是比较经典的定律、规律等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简单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往往是条条框框,老师也经常要求学生,要学好就得死记硬背,有时学生表现出不知为什么要学化学,学化学有什么作用。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学好化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学会通过设问、提问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思考,练习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在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规范 一文中,作者举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对同学们提出疑问的实例来说明化学语言的启发性,在其
15、他的课节学习里,我们也应充分利用语言的启发性来使学生进行思考。例如讲了可燃物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之后,让学生想出两种灭火的方法。再如:当学习了铁的化学性质,知道了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干燥的空气里很难跟氧气化合,但在湿的空气里很容易生锈;铁还很容易跟酸溶液反应,跟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铁制品、延长它的寿命,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本上有关钢铁防锈的措施。 3.教育性:切合时宜,恰到好处。 我对作者在化学教学语言的教育性这一方面的描述有这样的见解。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给学生传递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传递化学正能量
16、,以达到教学标准中所要求的“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多讲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多位学生普及化学史的知识,如在学习“空气”时教师可以介绍普利斯特里、舍勒、拉瓦锡、卡文迪许等化学家对空气组成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从中看到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在学习“纯碱碳酸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的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成就侯氏制碱法以使学生感受到他拳拳的爱国之情。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介绍道尔顿、阿伏伽德罗、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理论逐步完善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4.趣味性:寓庄于谐,活跃气氛 化学知
17、识的学习有时候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提起兴趣。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那是十分可贵的。作者在文中提到教师可以在在教学中用名句、故事、诗歌、顺口溜、谜语和歇后语等方式,可以创造语言情趣,激起共鸣,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引课与结课过程中,语言的趣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要注意讲解语的趣味性,比如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来使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概念。如描述分子间有间隔时,就可用把黄豆粒和芝麻料各装满一碗,相混合后,就不能 再装满原来的两只碗了,这是因为它们互相挤占了空隙,使体积小
18、于两体积之和。或者说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让10亿人按每分钟数100个的速度日夜不停的去数,要3万年才能数完。 教学语言的正确规范使用是需要练习和学习的,我们准教师应该充分做好职前的准备,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只有当自己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其次,我们还要多多练习,通过长期的积累,练就自己语言表达方面的基本功。最后,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去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研究语言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
19、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
20、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 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 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 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 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
21、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 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所追叙的理
22、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可以包括两部分:对模型基本假设的介绍,以及基本模型以及相应命题。因为每一个观点的得出,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需要了解最重要的几个假设。为了加深理解,了解模型的基本框架也是很重要的。 五、评论(argument) 从学术理论的发展和管理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论文的价值进行评价,也可以指出论文的应用
23、之处。 六、思考或扩展或者表达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地方(further research) 这是读书笔记的实质性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原文可能的扩展方向,或者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如果对*理解较深刻,最好自己能对*提出一些批评,或者指出其瑕疵。实际上,这才是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目的或收获。 七、参考文献 可以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今后查询,也方便别人“按图索骥”。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4、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25、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
26、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
27、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