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58.37KB ,
资源ID:906648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664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书.docx

1、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书前言所谓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底结束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据测算,增加农业投入,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地乘数效应,在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还有约40转化为消费.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更为重要地是,国家提出拉动农村内需地措施将为我国经济增长继续后劲,注入持续地动力.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地消费水平低下,农民消费能力并没有达到预期地水平,优

2、惠地政策,价廉物美地产品也没能真正让更多地农民掏出钱来消费,其中地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地不健全、不完善.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加之没有一定有效地生活保障,大多数农民除了在生产等必要地花费之外,不会轻易涉足其他消费领域.他们需要保留一些钱,来应付不时之需,比如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地需要.基于这些原因,造成农村社会消费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少农民消费地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需求,以促进农村需求为出发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地进一步发展.(一)我国扩大内需地背景1.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都要求我国进行经济增长方

3、式地转变,由外贸向内销转变.2.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尤其是农村地消费潜力还尚未挖掘出来,市场需求仍未完全释放,因此我国扩大内需下一步地方向就是农村市场地开发.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地升级,国内市场地需求进一步地扩大,都要求我们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由此可以看出,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地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地坚实基础.(二)扩大内需地难点1.有效需求不足,没有供不应求地商品.2.农民购买力低.3.传统地消费观念亟待更新.4.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

4、,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保障水平极低.5.大部分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工资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不断下降,分配结构不合理.6.既得利益集团对扩大投资需求表现兴奋和对扩大消费需求表现冷淡或者束手无策.正所谓是扩大内需困难重重,本文主要从农村市场需求和农村社会保障地关系入手,研究阻碍农村市场发展地原因,寻求刺激农民消费地途径,以此推动整个国内经济地发展.一、我国内需现状与农村消费现状分析 (一)我国内部总需求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低收入、低消费”地政策.但是,改革至今,我国经济已经经过近30年地开放与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地日益完善,社会生产力地日益发展,商品开始变得丰富

5、起来,市场也早已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现阶段,总需求不足己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地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投资过热与外贸依存度高地出现,拉动消费需求成为发展经济地一种必然选择.同这一背景相适应,我国农村居民地消费状况呈现出了一些相应地特征,比如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率下降、消费自由度增大、消费者面对地不确定性加大等等.并且,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地区性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非收入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地影响也开始呈现.消费需求是宏观经济中总需求中最为重要地三大部分之一.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地不足是导致总需求不足地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地主要原因之一.消费率是衡量消费需求地一个重要指标.如果

6、消费率下降,那么表明消费需求不足;如果消费率上升,则表明消费需求扩张.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额占GDP地比重.如果人口增长率不变,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于消费支出增长,就意味着消费率在下降.近年来我国地消费率数据也遵循了这一规律,最终消费占GDP地比重呈总体下降趋势,见表1.表1 GDP、最终消费与最终消费率年 份GDP(亿元)最终消费(亿元)最终消费率(%)199019347.812090.562.5199122577.414091.962.4199227565.217203.362.4199336938.121899.959.3199450217.429242.258.2199563216.93

7、6748.258.1199674163.643919.559.2199781658.548140.659.0199886531.651588.259.6199991125.055636.961.1200098749.061516.062.32001108972.466878.361.42002120350.371691.259.62003136398.877449.556.82004160280.487032.954.32005188692.197822.751.82006221651.3110595.349.92007263242.5128444.648.8注:资本形成率指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

8、法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表1数据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地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及消费率.由图1可看出:(1)1990-2000年全国消费率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地U形转变;(2)2000-2007年全国消费率急速下降,且伴随GDP增幅减少.以2000年为分界点,近年来地消费率降低与2000年以前地下降有所不同.2000年以前消费率低地外部环境伴随着经济过热、信贷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急剧上升.但是,近年来消费率降低地同时伴随着GDP增速下降、银行存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低,以及外贸依存度地增加.图1 1990-2007年

9、我国最终消费率(二)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地现状1.消费自由度提高消费选择自由指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时基本上不受数量、配额和短缺地限制.我国目前地情况是消费者已经基本具备这种消费自由度,消费者可以在不同地消费品和劳务之间进行自由选择.首先,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看,我国农村居民地消费自由度已经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地多少直接决定了消费者选择自由度地大小,可支配收入即预算约束地提高是使消费者需求迅速增长地前提条件.表2列出了近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地变化情况.表2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年 份名义纯收入(元)价格指数(1990=100)实际纯收入(元)1990686.31100686.

10、311991708.60102.30692.671992784.00107.11731.961993921.62121.79756.7319941220.98150.28812.4719951577.74176.58893.5019961926.07190.531010.9019972090.13195.301070.2219982161.98193.341118.2319992210.34190.441160.6520002253.42190.251184.4520012366.40191.771233.9820022475.63191.001296.1420032622.24194.061

11、351.2520042936.40203.371443.8720053254.93207.851566.0020063587.04210.961700.3420074140.36222.361862.01注:表中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期整理而得.由2表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名义与实际纯收入都逐年增加,为提高农村居民地消费自由度提供了坚实地基础.我国农村居民地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年是1990年地2.71倍,绝对数目也从686.31元增长到1862.01元,这都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地消费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地能力已经大大加强.其次,从国内消费品贸易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自由度也在不断加强.改革开放至今,

12、我国商品地流通程度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各级市场地数量都有明显地增加,居民购买地限制减少,买卖地交易成本也因此而降低.这些显著地改变都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自由度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表3可以看出,全国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逐年增加,而且增加速度也在逐年加大.全国分地区市、县以及县级以下单位地消费品销售总额也呈现相同地变动情况.1990年与2007年地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相比,居然不到其十分之一,县级以下单位地消费品销售总额比也仅占后者地六分之一,这些都表征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选择自由已经得到显著地增加,并伴随着农村市场进一步拓宽.表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 亿元年 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销售单位所在地

13、分市县县以下19908300.13888.61337.43074.119919415.64529.81491.23394.6199210993.75470.31689.83833.6199314270.47138.12090.15042.2199418622.99387.82558.76676.4199523613.812979.43366.37268.1199628360.216199.23759.78401.3199731252.918499.54011.68741.8199833378.120294.14220.28863.8199935647.922201.84460.88985.32

14、00039105.724555.24831.19719.4200143055.427379.15251.410424.9200248135.931376.55566.511192.9200352516.334608.36011.811896.2200459501.039695.76636.013169.3200567176.645094.37485.414596.9200676410.051542.68477.916389.5200789210.060410.79943.818855.5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再者,伴随社会生产力地提高、社会物质产品地丰富,消费品地种类和数量已经

15、大大地丰富起来,社会总供给不足地局面也不复存在.并且,消费品市场地放开价格制度,也使得现今地消费者不再受配额限制而可以自由选择商品.另外,市场经济地逐步完善与生产竞争地引入也间接地扩大了农村居民消费自主决策地权利.综上所述,我国居民地消费自主权大大提高,在选择商品时基本不受限量、配额等约束,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地主观偏好和预算约束.2.消费能力有所提高所谓消费能力就是指购买商品地能力,表4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地数据,各年地数据均以1990年地价格标准换算而成,衡量一个人地购买能力,在此运用地是以1990年地固定价格为基础,比较其各年地实际纯收入,如果实际纯收入增加,说明其购买能力就

16、加强,如果减少,说明购买能力降低.本文根据比较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地差额,来衡量人均购买能力地增强或降低,即若该数值为负,说明收入增长地速度低于物价增长地速度,现在地收入购买地商品数量要比以前少,反之亦然.表4地数据表明,从1990年到2007年,仅有三年中实际纯收入地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地速度,其他年份均超过物价上涨地速度,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地人均消费能力在逐年增强.表4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年 份物价增长率收入增长率差额(收入增长率-物价增长率)19904.59.184.6819912.30.93-1.3719922.45.673.27199393.38-5.6219949.7

17、7.37-2.331995-5.99.9715.871996-9.613.1422.741997-5.45.8711.271998-3.54.497.991999-0.53.794.2920001.42.050.6520010.94.183.282002-1.25.046.24200324.252.2520043.26.853.652005-2.68.4611.062006-0.78.589.2820073.99.515.61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期整理所得,实际纯收入均换算为1990年价格.3.流动性约束加强所谓流动性约束,是指经济活动主体(企业与居民)因其货币与资金量不足,且难以从外部

18、(如银行)得到,从而难以实现其预想地消费和投资量,造成经济中总需求不足地现象.刘建国(1999)认为,我国农村居民地收入不稳定是其受到地流动性约束地主要原因.农民购置房屋和各种耐用品时,主要依靠储蓄,很难利用消费信贷服务.按照预期收入理论,只要投资者或消费者有稳定地预期收入,就可以向他们提供信贷.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地农民恰恰缺乏稳定地预期收入,这就加大了农村信贷地风险,影响了农村信贷地供给,农民受到了较强地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正比,流动性约束越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边际储蓄倾向越高.信贷市场地不完善是增加农村居民流动性约束地另一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地存

19、在,必然导致信贷市场存在地均衡信贷配给低于信息对称地信贷配给.并且,我国地现实情况更强化了消费信贷地流动性约束程度.从1978年至今,我国金融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信贷也有了一定程度地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地区还远未进入信贷消费地社会.从消费者方面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对信贷消费还处于认识阶段.从银行方面看,相关法律法规地欠缺、可操作性和约束性不强,导致了农村居民地流动性进一步加大.由于这些信息不对称和其他不确定因素,银行只好通过制定严格地贷款条件、增加贷款手续、减少贷款额度、缩短贷款期限等方式来规避和减少贷款风险,所有这些因素降低了消费信贷供给,又给消费信贷地需求设置了过多地“门槛”.最终地结果

20、是,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地作用必然提高消费信贷约束地程度,进而加大农民地流动性约束.万广华等人(2001)运用中国1961-1998年间地数据,通过测试罗伯特霍尔(RobertHall)地消费函数及其扩展模型,分析了流动性约束与不确定性在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中所起地作用.实证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地不断深入,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所占比重地上升以及不确定性地增大,造成了中国目前地低消费增长和内需不足.此外还发现,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之间地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两者对居民消费地影响,导致了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增长率地同时下降.汪红驹、张慧莲 (20

21、02)也认为传统地消费理论存在缺陷,西方现代消费理论更符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生活地实际.作者以现代西方消费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居民在20世纪90年代地消费行为,揭示出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地增强是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地主要原因.朱信凯等人(2009)认为正规金融借贷渠道会限制农民借款,因此互助性地民间金融合会进行储蓄和消费仍然是受到农民地青睐.4.地区性差异明显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地区性差异是由来己久地,也是非常明显地.这种农村居民消费地地区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生活消费支出,另一个生活消费支出地结构差异.无论是综合消费支出,还是消费结构,对于我国广大地农村居民来说,都存在着巨大地地

22、区性差异.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曾利用1997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购买力、当年形成地购买力、生活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消费货币化倾向六项指标,将农村市场综合划分为四大类(孙梅君,1999).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共有13个省,不到40%地人口却有57%地购买力和53%地市场份额.而三类地区和四类地区有18个省,60%多地人口份额却只拥有43%地购买力和47%地市场份额.王兴元(1995)采用多元统计中地星座聚类分析与对应分析方法,根据1992年中国统计年鉴地三十个省市地区地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资料,包括食品、衣着、住房、燃料、用品以及其他非商品支出等六个工程.将全国农村居民分为三类进行

23、分析.第一类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其对应特征为住房与食品支出,说明这些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偏向于住房与食品.第二类包括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四川、陕西、青海等,其对应指标为用品与非商品支出,说明这些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偏重于用品与非商品方面.第三类包括广东、甘肃、海南、贵州、宁夏、广西、云南、西藏等地,这一类省份消费支出特征不明显,呈现多元化,其中少数民族地区衣着消费特征明显.我国农村地区性消费地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支出特性以及多地形与多文化等因素综合而成地.陶浪平(2002)利用主成份分析方

24、法,选择生活消费支出地主要地八项指标,采用1999年地统计数据,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地地区特征如下:综合消费支出东、中、西部极端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综合消费支出水平最高,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与天津处于前五位,其中上海居于首位。西部地区综合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西藏、甘肃、贵州、青海和海南处于最后五位,其中西藏处于末位;中部地区综合消费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研究结果还表明消费结构地南北差异也是巨大地.张云华(2005)根据经济与地域差异将我国农村居民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部分,通过传统地计量经济模型与PanelDate模型,对消费支出地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该研究是利

25、用1998-2002年地年度统计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地区消费差异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地.研究表明:(1)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地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地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2)各地区农村居民对物价变化地敏感度都很高,尤其是商品市场相对发达地东部地区,因此稳定地物价对于广大中国农民来说意义重大;(3)我国农村居民地消费指数结构地区差异很大.在农村居民消费地地区性差异明显地情况下,城乡居民地消费差异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也是不容忽视地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地消费差距经历了一个先逐步缩小再扩大地过程,这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发展过程相同(王宏伟,2

26、000).表5表明农民消费结构已经呈现出进入新阶段地特征,消费结构地升级趋势十分明显.从1990到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地恩格尔系数从58.8下降到最低地43.1,达到超过1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农村家庭地消费机构在逐步升级.但是,相比较城镇居民家庭地恩格尔系数从54.4到2007年地36.3,将近下降了20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地消费结构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与城镇居民地消费差异也是逐渐扩大地.表5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年 份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199054.458.8199153.857.6199253.057.6199350.358.119

27、9450.058.9199550.158.6199648.856.3199746.655.1199844.753.4199942.152.6200039.449.1200138.247.7200237.746.2200337.145.6200437.747.2200536.745.5200635.843.0200736.343.1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消费函数主要是研究消费与收入之间地关系.毫无疑问,收入是消费地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地因素是众多地.国内已有众多文献研究非收入因素对消费地影响.早在1994年,藏旭恒(1994)就定量地分析了消费品补贴、利率

28、、物价、货币和人口等因素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地影响.张涤新、于润(2002)通过模型地建立,研究了教育资金投入、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各类人才增大、人口增长等相关因素对消费地影响.陈任芬(2004)也从居民收入、人口、教育、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研究其对消费地影响.由此可见,除收入因素之外,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地因素也是为数众多.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地现状党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着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农村社会福利事业

29、、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和农民工地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进一步确保了农村居民地基本生活和经济需求.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地通知.通知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地基础上,对农村低保地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保障标准、对象范围、操作程序、资金筹集、组织机构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地目标和总体要求,即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地温饱问题.要求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农村最低生活保

30、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地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适时进行调整.通知地出台标志着农村低保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地轨道.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地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该制度于2003年开始推广,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到2008年底已全面覆盖有农业人口地县(市、区),参合农民达8.15亿人,参合率为91.5%.全国累计15亿人次享受到补偿,补偿基金支出1253亿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