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48.89KB ,
资源ID:90644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644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学案7个改革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学案7个改革人教版.docx

1、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学案7个改革人教版【2017届高二选修一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梭伦改革突出考查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基本特点及其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2商鞅变法着重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3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4王安石变法重点考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6明治维新重点考查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7戊戌变法主要考查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第一

2、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知识点梳理】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2、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 3、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内容措施内容影响颁布“ ”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卖到外邦的由城邦拨款赎回。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确立 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

3、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 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组成“ ”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世袭贵族垄断政治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 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农业: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

4、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三、特点梭伦改革具有“折中”或“中庸”色彩。他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但其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废除。(成功之处)四、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 贵族在

5、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试题演练】1、(2014年江苏)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

6、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四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500斗级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

7、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雇工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3分)(3)材料四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有何主要作用?(2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

8、第二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知识点梳理】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发生根本变化。(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4)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2内容:(1)经济上,废除 制,以 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军事上,奖励 实行 制;废除 制,鼓励贵族建立 。(3)政治上,建立严密的 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废除分封制,普遍实行 制。(4)文化上,焚烧诗书。(烧

9、毁一些宣扬 思想而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书)3影响:(1)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2)军事方面 措施极大地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有利于保证兵源。(3)政治上县制的设立强化了 ;什伍连坐有利于控制人民;轻罪重刑,强化了法律意识,保证变法措施顺利地执行,但措施过于严苛。(4)文化上 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但同时也摧残了文化。总之: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

10、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提醒】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原因);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试题演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

11、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手段或方式。(4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4分)(3

1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2分)第三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梳理】1背景:(1)439年,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北方 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2)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发展,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3)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制度落后不完善,农民负担沉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各地起义不断,社会动荡。(4)冯太后和孝文帝出于巩固统治需要对改革的推动作用。2内容:(1)前期:创立新制。制定 制,整顿吏治;推行 制、 制和租调制。(2)后期:实行汉化。巧计迁都 ; (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3

13、作用:(1)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促进了经济复苏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3)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试题演练】1(2014年南京盐城一模24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

14、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经济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分)(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3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4分)第四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梳理】1.历史背景(或原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 矛盾激化, 矛盾尖锐(辽与西夏虎视眈

15、眈);北宋加强专制集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外战争败多胜少;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即位后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主要内容:(1)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推行 法, 法, 法和市易法, 法,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青苗法加重了农民负担。免役法保证了生产时间,打击了官僚和地主的特权,但是加重了下层人民的负担。方田均税法打击了豪强地主。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2)加强军事实力方面:实行 法, 法, 法,并设置军器监提高武器质量。(3)改进选用官制度方面:改革 制,重视时务;整顿 ,培养专门人才;唯 用人,重用有实际能力的改

16、革派。3.历史作用:(1)开垦了大量耕地,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2)减少了冗兵,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设立军器监改进了兵器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的局面。(3)变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北宋的统治。4.改革的性质(实质) :北宋政权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改变积贫积弱局面而进行的一次至上而下的改革。 或者(地主阶级领导的至上而下的维护北宋封建统治的改革) 5.成败原因分析: (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导致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 这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动摇罢免

17、王安石。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的阻挠。司马光任宰后相基本上废除新法。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一些地方官员不按规定推行变法,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试题演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得侵贫,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 续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材料二“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

18、,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 (6分)第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梳理】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成为矛盾的焦点。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克里米亚战争失败。2、措施: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 的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法令内容:政治上:农奴获得 ,但农民仍然要受村社控制。经济上: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需高价 。性质:资产阶级

19、性质的改革。3、作用:废除了 制,促进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4、局限: 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大规模掠夺,农民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也没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原因: 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自由劳动力相对缺乏;实质是对农民的大规模掠夺,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 依赖严重外资,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改革没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试题演练】1(2015南师附中模拟

20、)(10分)有人说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改革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产物。但有“解放者”之称的亚历山大二世却最终却遇刺身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后, 俄国有2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 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

21、。与此同时, 改革时农民取得的全部份地, 约值6500万卢布, 而农民却要付近9亿卢布。19世纪6090年代, 纺织机增加9倍,工业总产量增加7倍。张桂荣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列宁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共同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分析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的有利因素。(2分)(3)据材料三,归纳

22、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史实依据。(4分)第八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梳理】1、德川幕府的统治(17世纪初1868年)社会状况:是一个封建落后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实行封建领主制,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危机加剧: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幕府统治危机加剧。)戊辰战争:1868年中下级武士掀起“倒幕运动”。( 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2、明治维新的背景:明治政府建立后面临内忧外患

23、的局面,旧的封建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3、内容:制度变革:废 置 ,目的是加强 ;废除 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废除 制,确认土地私有;以德意志宪法为蓝本,1889年颁布 宪法,确立了 制。(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了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殖产兴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文明开化:大力学习西方文明,脱亚入欧,用资本主义文明取代日本落后的封建文明。(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西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文明进步。)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军队,同时用 精神教育皇军。(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

24、队,同时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4、作用: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独立的近代化东方强国。5、局限: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6、日本的对外扩张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和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增强了日本经、军实力,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表现:侵略朝鲜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910年吞并朝鲜。侵略中国1879年吞并琉球,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吞并台湾,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试

25、题演练】1(2012届苏州调研24A)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徒。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材料四: 右图是明治政府颁发

26、的地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2分)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分)(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2分)(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2分)第九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知识点梳理】1、维新思想的产生(19世纪70年代):原因是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局限是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

27、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经济上)掀起了瓜分狂潮。(政治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变革。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运动的推动。时务学堂、时务报、保国会的创办,起到了开启民智、制造舆论和组织力量的作用。维新思想的传播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光绪帝希望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教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和提倡新学的措施,军事上提出了建立新式军队的措施。作用: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

28、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败因: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了广大群众,只寄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5、意义:是一场进步和爱国的政治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政治制度的初步尝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6、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成败原因相同点:背景都是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国家,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了一定发展。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都注重学习西方、发展教育、振兴工业和发展资本主义,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

29、化教育。作用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经济基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自然经济比日本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更加牢固。领导力量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且寄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日本中下级武士掌握较大的实权。改革阻力中国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较强大,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改革内容光绪帝未采纳“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的主张,明治维新注重制度革新和殖产兴业。国际背景1868年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列强集中侵华,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已掀起瓜分狂潮。7、关于改革的几点认识:改革含义:除旧布新,废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创建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改革原因:旧的

30、上层建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加剧了统治危机,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改革过程:由于新旧势力冲突,改革过程充满着艰巨性。历史作用: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成败原因: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措施是否得当,改革派力量是否强大,内容是否全面,统治者是否支持,社会基础是否广泛,外部环境是否有利,改革者意志是否坚定。【试题演练】1.(2013盐城三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