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北平教案14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教案14(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所用的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的技巧。2、品味老舍直白平实而生动的语言,对其天然成趣的语言进行评点和交流。3、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眷恋和思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体味文中的情感,体会家园之思是人类成长的精神滋养。2学习作者所用的对比衬托手法。教学设想:课堂整体思路:为什么想北平想北平的什么如何表现想的。教学时数2课时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
2、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二、走进作者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共有240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老舍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他生于北京西城舒
3、姓的贫寒家庭,满族。父亲舒永寿清朝皇城护军,正红旗。母亲马氏,贫苦出生,正黄旗。(所以我们在课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属于平民的北平。)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老舍是他的笔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
4、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是写北京的。三、对话文本1.自读全文,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想北平的段、句。2.作者在记叙北京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入了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在他的笔下,北京有什么样的特点?集中在哪些文字?四、研读13节1、为什么想北平对故乡北平的刻骨铭心的爱(1)请同学们从刚才读的“有关作者”知识短文中筛选重要信息。北平是老舍故乡。(2)老舍想北平,是因为老舍什么北平?加哪一个字?爱。爱北平,爱前面再加一字真爱。(3)“我说不出来”这样的句子在文
5、中出现了几次?四次,因为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以致于反而不知该从何说起。(舒婷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眼泪。大爱无言)(4)老舍是怎样表达对故乡北平的刻骨铭心的爱?2、赏析第二段:与母亲的爱的类比(1)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2)老舍是怎样爱自己的老母?微笑着讨母亲喜欢,为母亲的健康而落泪。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老舍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的母亲是个乐于助人,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喜欢吃亏。受母亲的影响老
6、舍也喜欢吃亏,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字),他的字很有特点,是把自己的姓拆开了,他的字有什么含义?(希望自己有一种“舍我”精神。)像母亲一样有一种吃亏精神。他的笔名“老舍”含义与他字的含义是一样。在1966年,为了人格尊严,老舍先生把自己的命舍弃了,跳水自杀了。“七七”事变以后,老舍从山东去了西南,他很想收到家信,了解母亲的情况。但是每次收到家信以后又不甘马上拆开,他怕看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由此可见老舍十分爱自己的老母,但是他没有唱:老妈老妈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而是用微笑、落泪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动作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他对母亲深沉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