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54.45KB ,
资源ID:903773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37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编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编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单元.docx

1、新编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单元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单元概述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随着温度或外界压强的变化,物质可能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本单元共7课,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

2、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对一个物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如果物体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且仅发生热传递),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由此可借助温度计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从而推测该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为后续观察研究物质(水)怎样发生状态变化打下基础。这部分的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可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嵌入式评价内容,通过分组多次测量记录四杯水的温度,检测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水)温度的能力。第二部分: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3课第7课)。第3课、第4课“水结冰了”“冰融化了

3、”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第5课、第6课“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则让学生自主探究水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怎样变化,并总结概括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是本单元又一个嵌入式评价内容。作为单元的第二份嵌入式评价,它不仅要检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活动),同时要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加工,以形成知识结构,即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能应用于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解释。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

4、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过程与方法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等物体的温度。观察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观察水在蒸发、凝结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

5、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三、分课时教学建议第1课温度和温度计(一)背景和目标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

6、的工具一温度计来测量。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这一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使用一个真正的温度计,观察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作出反应的,并利用温度计模型识读刻度。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需要教师重点讲授这部分内容。怎样正确识读零下温度,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因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活动,要以这样的技能作为基础。科学

7、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气温计、体温计各1支,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1102支4支为全班准备: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比较水的冷热先以学生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冷水和热水时的感觉(或经验)引出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然后,通过

8、感觉比较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引出如何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问题。这部分的第一个活动是:出示两杯冷热不同的水,让学生们通过手的触觉感知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一般情况下,学生们都能比较准确地做出判断。由此让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紧接着第二个活动:比较四杯水的冷热1号杯内装凉水,2号杯、3号杯内装温水(2号杯、3号杯内水的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让3号杯内水温略高于2号杯),4号杯内装热水。要求学生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9、。这样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正常情况下,学生们从手指获得的感觉是: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然而,如果让学生先分别用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插入2号杯和3号杯水中,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再分别同时插入1号杯和4号杯的水中,比较它们的冷热,手指对四杯水冷热的感觉与原来就不完全一样了。一般都会感觉到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热,或两杯水温度差不多。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让学生们意识到,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这就引出了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工具的学习。第二部分:观察温度计这部分

10、的活动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以常见温度计为例,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三部分组成的。课堂上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观察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请立即告诉老师!教科书中还有观察提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这既是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的目标。教师在此可向学生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面是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温度计制造原理和测

11、量方法。教科书安排的活动是,让学生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第三部分: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科书对25、-8的读写方法作了示范。这两个温度值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7、-5、-11,加以巩固。尤其是零下温度的读写,学生很容易弄错零下刻度线所代表的数值。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第四部分: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科书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这里

12、要让学生通过对教科书提出问题的思考和体验,认识到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出统一规定的重要性,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四)教学建议1.比较四杯水的冷热活动,1号杯的水和4号杯的水温差要尽量大,但4号杯的水温度也不可太高,以免烫伤学生的手指。当学生用左、右手指比较了1号杯和4号杯的水温后,要求学生应立即将左、右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3号杯内。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对两杯水温的错误感觉。以此让学生体验到,仅靠触觉有时对温度的感觉会产生比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温差比较小时,就很难判断准确。2.摄氏温度计读写教学时,应尽量给学生提供真

13、实的温度计(每两人一支温度计),让他们看懂温度计的刻度,明白每一条刻度线所代表的温度示数。同时要借助温度计模型多让学生练习零上、零下各种不同温度的读法、写法。本课中,也可让学生用摄氏温度计进行空气温度测量的实际训练,以检测学生对“平视温度计液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一)背景和目标这一课是前一课学习的继续。本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学生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烫四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所以,本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当然,测量水的温度,关键还在于操作的正确性。否则多次重复练习,反而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习惯。

14、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例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我们相信,随着年龄的增大,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将进一步分清概念之间的区别,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程度。科学概念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

15、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过程与方法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四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为全班准备: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

16、温计、高温计等)。(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温度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是让学生进行测量水温的实践活动。要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教科书在这部分罗列了一些常见的温度计供学生观察选择,插图中有气温计、数字温度计、高温计、体温计等。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主要是考虑温度计的测量值区间。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这部分的第二项活动是,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科书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一个正确操作的示意图,同时用文字表明了操作的方法

17、及步骤: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理解每一条操作规定的意义。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这部分有两项活动,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这项活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锻炼学生观测温度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通过测量数据获得对“凉、温、热、烫”等词汇的直接认识和理解。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

18、0的水温就会感觉凉或冷。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这项活动,同样有两方面的教学意义: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次测量水温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根据前面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学生认识到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据此,希望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怎样变化?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

19、气的温度,可能吗? 需要怎样做?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们会想到,把水放在冷冻箱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这是一项推测活动,但也希望对推测进行验证,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以待下次课观察水发生的变化。这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四)教学建议1.本课第一部分测量水温方法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教师如果操作不规范,学生就很难学会准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操作方法中的第3条“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和第5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要求,学生往往会做到第3条要求却忘了第5条规定。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测量时,注意观察,及时纠错。2.给

20、每个小组提供的4支温度计,误差要尽可能接近。即在相同室温下,4支温度计的示数应尽量一致。3.带领学生阅读第47页的一段话“对一个物体来说”并引导学生与水温变化的实验相联系。4.本课下课时,要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一把一些水加人方格托盘内,并放入冷冻箱制冰。第3课水结冰了(一)背景和目标在外界环境改变的条件下,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例如水,能变成气态或固态。这是怎样发生的呢?本课和后续的几课将集中探究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和所有的物质一样,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如果水温下降到0,水就变成了冰。当外界提供的热量达到熔点的温度时,冰开始变成水;水还能够不断蒸发成为水蒸气我们可

21、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当物体吸收或放出足够的热量时,物体就会发生状态的变化。通过观察上节课放人冰块托盘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开始了本课的学习。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凝结成了冰。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这节课,学生们将要观察水结成冰后有什么特点。例如冰是有固定形状、确定体积的。学生还可能会注意到水结冰以后体积增大了,在冰块托盘中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科学概念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冰的

22、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冰的观察把水入冷冻箱内,隔一天后,水结成冰了。从冷冻箱内取出一些冰,我们来观察。对于观察冰,教科书提出了比较细致的观察要求,并辅以插图提示。观察冰的活动是让学生认识冰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颜色、透明度、温度、光滑度、硬度、易融化等。学生对冰是十分熟悉的,他们从小就经常玩弄冰块。因此,这项观察活动,对

23、学生来说非常简单,教学时可让学生说说以往玩冰时对冰获得的认识,比如,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冰块会浮在水面上等。观察了冰,我们还希望学生比较冰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用维恩图把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表述出来。在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冰是固体,水结成冰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第二部分: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教科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了这个实验的具体方法和实验要求,这个实验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和温度的变化,因此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水如何结成冰这一自然现象的直接认识。实验后,让学生们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和水结冰后占

24、据了更大的空间等。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回答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同时,他们也能认识到是温度的变化(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体的冰)。(四)教学建议1.本课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冰块,尤其是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每个小组都需要一杯冰块。2.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需要比较长的教学时间。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建议尽量使用纯净水(水中杂质少,容易结冰),水量8毫升左右即可,盛水的试管应选择细而短的。选择细的试管做容器,有利于热传递,加快水结冰的速度;选择短的试管,可方便观察试管中水的变化及温度计的读数。另外,冰块中

25、加的食盐,也要尽可能多些。第4课冰融化了(一)背景和目标前一节课,学生们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他们将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学生可能会用两手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科学概念当环境温度高于

26、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过程与方法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27、。(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

28、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教科书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为

29、了实现尽可能快的融化冰块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轮换着将冰块捂在手心里;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如灯下、窗户附近或阳光下。当学生在实现这一要求时,要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学生间的彼此竞争不是目的,比赛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最快的融化冰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重要因素的认识。这课全部的活动都是在进行冰块融化的观察,无论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还是人为干预情况下的观察,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如:盛冰的玻璃杯、塑料袋外壁上湿挽挽、有水珠出现等现象。这是具有良好观察品质

30、的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的,它也是后续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四)教学建议1.在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同时,建议让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课堂上可增加一张空气温度记录表让学生观测记录。记录结束后把两张温度记录表对照分析,相信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在融化冰块的比赛活动中,要让各小组先讨论准备采用的方法,然后给各小组制定规则和要求(一般只让一个小组改变一个变量)。比赛过程中,不同的小组间互相监督。互相监督可以使各小组的变量控制相对严格,同时也促进了小组间的观察和交流。3.在整个冰块融化的观察活动中,要提醒学生观察盛冰的玻璃杯外壁、塑料袋外壁上的变化。第5课水珠从哪里来(一)背景和目标在第4课中,学生们观察了冰块的融化过程,他们不仅发现了冰从固态变成了液态的水,同时还发现了盛冰的玻璃杯外壁、塑料袋外壁上也有许多小水珠。对于这些小水珠的来源,学生们一开始往往会有多种解释。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