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9 ,大小:379.17KB ,
资源ID:90375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375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含28套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含28套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docx

1、含28套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共28套)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读值【教学准备】1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沙漏、

2、电子手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等2制作关于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与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用眼睛直接观察课本P10两幅插图及在黑板上画出的图形,课本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在黑板图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提问: 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 为了准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需要用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让学生明白“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进行新课一、长度的测量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边提问边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列举测量长

3、度的工具(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和精确性(学生观看录像)讲解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做到“三看”: 一看零刻度线,二看量程,三看分度值(拿着刻度尺,边观察边说出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做到“五会”: 会选: 选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事实中获得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放: 放正、贴紧会看: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要斜视会读: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 记下数值和单位(学生测量课本的长、宽、厚,然后同桌交流测量结果. )提出问题:

4、 (1)怎样测出一张纸的厚度?(2)怎样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并归纳总结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化曲为直法(2)辅助工具法(3)累积法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观察沙漏的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 沙漏除了观赏外,还能有其他的作用吗?(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讨论、积极回答)根据所列举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古代人和现代人所使用的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及方法上的差异教师归纳时间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秒”的由来(学生阅读、归纳)三、误差提问: 在测量长度的工具中,哪些精确度高?引出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怎样减少误差(

5、交流、讨论,然后与教师共同总结)概念: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和测量环境有关,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在实验中应该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提高学生使用辅助工具的能力,拓展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测量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分组实验,熟练地掌握秒表的使用掌握一定的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增长见闻,丰富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作相应补充反馈本节课的收

6、获巩固知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工具: 刻度尺2基本单位: m.常用单位: km、dm、cm、mm、m、nm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二、时间的测量1工具: 手表、钟、停表2基本单位: s.其他时间常用单位: h、min.三、误差1产生原因: 2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

7、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重点难点】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足球比赛等相关运动的影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听完故事后,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讲历史故事,引入新课.进行新课一、机械运动1安排学生观看课本图1.21,然后播放录制的影片、再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观看图片、影片)在图片和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8、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2播放足球比赛的录像片段并提出问题: (1)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3)静止的物体是不动的吗?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概念: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归纳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3应用知识,回答问题: (1)课桌、黑板、篮球架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2)能举出绝对不动的物体的例子吗?(学生交流、发言,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参照物1情景设置: 阅读课文“想想议议栏目”: 两列火车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和影片,使学生充分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

9、普遍现象,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录像片段,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的特点就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或观看影片,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明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讨论回答: 为什么乘客会产车错觉?通过讨论,明确对运动物体的描述,选取的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判断2学生实验: 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回答: (1)桌子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尺子、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选取尺子为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得出参照物的

10、定义: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描述常见物体的运动(小组互动)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巩固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学生: 向同桌描述某个运动物体的情况,问对方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回答对方的问题,互相评价)教师准备一些题目参与学习小组活动,适当作出指导奔驰的列车 ;乘客静坐在奔驰的列车中;月亮在云中穿行;三、运动的相对性安排学生观看课本图1.24;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相似的例子,增加感性认识观察图片,思考并解释图片1.24的情景为什么说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相对静止的?列举生活中相似的例子强调: 1.我们通常说的静止或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是相对地面静止2两个物体相对同一参照物运

11、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它们彼此就是相对静止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课本图1.25中各个物体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25;评价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生讨论、发言)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需要先选定一个标准通过练习描述运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参照物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课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对此课进行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与选取的参照物有关,

12、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情况一般不同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难点】重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动画: 龟兔赛跑提出问题: 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

13、动的快慢?(学生观察多媒体动画: 龟兔赛跑思考、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龟兔赛跑开始阶段谁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进行交流与表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讨论结果告诫学生不能有骄傲自满的思想通过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新课一、速度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1投影练习题: (学生思考、讨论投影的问题,并举手回答)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_,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_,它的速度就越快总结、判断速度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2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讲述速度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写出计算公式(1)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速度

14、计算公式: v(3)速度的单位及读法: 基本单位: 米/秒(m/s)常用单位: 千米/小时(km/h)讲解组合单位的读法及意义(学生听讲述,理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路程及时间的单位写出速度公式的推导式: t、svt说出每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播放多媒体图象(学生观察多媒体图象,体会提高速度的意义)观察多媒体图象1: 草原上,一只猎豹正在追逐一只羚羊观察多媒体图象2: 奥运会百米赛跑比赛现场实录片段观察多媒体图象3: 各种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学生思考、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例题1和例题2.)投影例题1,强调进行物理量的比较时要统一单位教会学生正确进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

15、题1: 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现使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速度较快?投影例题2.指导学生完成例题2,强调庄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运算例题2: 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全长约为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图1.33的两张频闪照片,并说出照片中物体运动情况的区别(学生阅读“想想议议”栏目,了解“频闪摄影”技术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应用)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判断(学生阅读并体会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观察多媒体图象: 在平直

16、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和越野赛车片段体会两种运动的区别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某些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的特点及平均速度的意义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关键是理解平均速度,掌握平均速度是针对某段时间成某段路程来说的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来计算,s是物体经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经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通过图象1,让学生体会速度在生存竞争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图象2,让学生体会竞技体育中速度的重要性通过图象3,让学生体会提高交通工具的速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例题1的计算,学会组合单位大小的比较及换算关系通过例题2的计算,熟练掌握

17、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与公式.课堂小结回忆、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和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 v4单位: 米/秒(m/s);千米/小时(km/h)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变速运动3平均速度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2能联系实际运用速度公式测物体的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平均速度较深入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测速度的实验过程中,能按要求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

18、科学态度2有用平均速度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3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点难点】重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准确计时和实验分析【教学准备】1将例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2准备实验报告,并打印3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将速度例题呈现在多媒体上(一名同学到黑板板书,其余同学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1根据例题总结测平均速度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方法)2实验探究(1)教师发放实验报告,将此次实验能经历的几个探究过程列在其中,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

19、、评估交流等几方面完成实验(学生根据报告提示,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2)教师根据实验步骤,提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3)实验过程中,教师循环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4)实验结束,分组回答实验结论(同组学生讨论,分析析数据,归纳结论)(5)评估交流(学生相互讨论,评估交流)3教师使用位移传感器测平均速度学生参与利用位移传感器测人步行时的平均速度4简介超声波测速阅读科学世界例题的引入可以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同时也可体现从生活到物

20、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弄清注意事项,缩短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归纳总结能力经历实验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老师作相应补充利于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测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v3实验过程第二章声现

21、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难点

22、: 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2设计探究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教学准备】教具: 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学具: 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欣赏音乐,陶冶情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进行新课一、声音的产生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7页最上面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同时,依次播放与插图描

23、述的声现象所对应的声音(学生观察插图、聆听相关的声音)图音并茂,加深学生的感悟培养归纳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图2.11与图2.12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础,引出探究的课题: 声是怎样产生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问,检查学生探究的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反馈练习(一)演示: 音叉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图2.11、2.12描述的几种声现象各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评估)指导学生讨论教材第28页第二段,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的结果(学生举手发言)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28页第三段: 机械唱片的原理,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类似原理的物品(学生热烈讨论,相互交流)(自学教材,并列举实例)明确实验目的和

24、实验方法,三人一组做实验,并归纳出实验结果: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讨论、作答二、声音的传播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29页第二段,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并指导学生按教材要求进行固体传声的实验,让学生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学生自学并积极思考,进行分组实验并相互讨论、交流,作出判断)反馈练习(二)以“听到飞机声”为实例,让学生作出“空气是传声介质”的假设,并让学生设计出检验假设的实验(学生作出假设,完成实验的初步设计)(演示: 真空罩中的闹铃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假设是否正确(演示: 液体传声实验)播放录像: 振动的音叉激起声波传入人耳让学生探讨声音在

25、液体内能否传播观察、思考、作出判断(学生观看录像,自学教材分组讨论、交流,举手汇报讨论结果. )让学生综合前面的几个实验结果,归纳出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声速从实例着手引入声速概念,介绍声速单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0页小资料(学生阅读、思考,举手答题)要求学生分组设想出测量声速的方法,在全班交流,并在课后完成测量和检查(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学生初次进行探究,需要加强指导培养评估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强化学生对“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体会放大微小振动的实验方法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检查学生平时搜集资料的情况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初步感悟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初步培

26、养探究能力深层次体会“声是一种波”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实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找出规律因测量声速需要较大的空间,无法在教室内完成,故只在课内交流设想,课后再完成测量课堂小结课堂小测试测试反馈,师生共同讲评请学生小结,老师补充布置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三、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

27、中传播最慢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 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地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重点难点】重点:

28、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教学准备】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 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2演示实验器材: 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 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学生举手回答)敲击“水瓶琴”发出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出声音有不同的性质特点,从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声音的不同特性产生研究的兴趣.进行新课一、音调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认识到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并根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结果提出猜想.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会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做出猜想(学生回想所听到过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及发声体相应的振动情况猜想: 音调的高低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