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知识与能力第58章知识点精讲教育知识与能力第5-8章知识点精讲1. 记忆: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2. 分类3. 按内容: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情景记忆4. 按保持时间5.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6. 特点:时间极短(0.25-2秒)、容量较大(9-20个比特)、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7. 编码:主要依赖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编码方式以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为主8. 影响因素:模式识别、注意(主要条件)9.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10. 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
2、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11. 特点: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一般为30秒)、容量有限(72个组块,平均值为7)、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12. 编码:视觉编码、听觉编码13. 影响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14. 存储: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有效方法也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机械复述、精细复述(重要条件)15.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数年、甚至终身不忘)16. 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17. 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18. 影响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19. 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20. 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时间的记
3、忆,事实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观念21.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该如何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22. 按意识的参与程度23. 外显记忆: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手机某些经验用以完成但钱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24. 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25. 学习策略分类26. 认知策略27. 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信息28. 复述策略29. 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
4、法30.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31. 排除互相干扰32. 前摄抑制33. 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34. 后摄抑制35. 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36.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37. 多重感官参与38. 复习形式多样化39. 画线40. 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41. 精细加工策略42. 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43. 记忆术44. 位置记忆法45. 缩编和编歌诀46. 谐音联想法47. 关键词法48. 视觉联想49. 做笔记50. 提问51. 生成性学习52. 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53. 组织策略54.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
5、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55. 列提纲56. 利用图形57. 系统结构图58. 流程图59. 模式或模型图60. 网络关系图61. 利用表格62. 一览表63. 双向表64. 元认知策略65. 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66. 计划策略67.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68. 监控策略69. 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70. 调节策略71. 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语段,在阅读困难或
6、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72. 资源管理策略73. 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74. 时间管理策略75.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76.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77. 随着时间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三个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78. 灵活运用零碎时间79. 环境管理策略80. 努力管理策略81. 资源利用策略(寻求支持策略)82. 学习策略特征83. 主动性84. 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试用85. 有效性86. 有效学习所必需的87. 过程性88. 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规定
7、了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89. 程序性(通用性)90. 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91.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92.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93. 连续性和阶段性94. 定向性和顺序性95. 不平衡性96. 差异性97.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98.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99.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00. 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101. 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3岁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102. 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
8、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103. 学生注意力的培养104. 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105. 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106. 加强注意的目的性107. 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108.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109.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10. 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111. 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112.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13. 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114. 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115. 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116.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117. 皮亚杰
9、的认知发展的阶段(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118.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119.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泛灵化”、“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做出判断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120.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中形成守恒观念;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规则;思维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121.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钟摆实验”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
10、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征:认识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122.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123. 心理发展观: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124.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125. 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126.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127.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28. 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
11、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二者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129.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130. 动力性方面:增力(愉快)-减力(不愉快)131. 紧张度方面:紧张-轻松132. 激动水平方面:激动-平静133. 强度方面:强-弱134. 情绪状态的分类135. 心境:是个体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长期性136.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冲动性137.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138. 情感的分类139.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
12、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140.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41.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42. 情绪理论143. 詹姆士-格兰理论: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144. 坎农-巴德学说: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145.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第一,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第二, 情绪
13、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第三, 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 內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146.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核心部分是认知147.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通常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初评价,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关系程度;次评价,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及控制程度;再评
14、价,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反馈行为148.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49. 爆发性和冲动性150.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151. 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152. 心境化和持久性153.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154.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155. 双避式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闭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前有断崖,后有追兵”156. 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喜欢
15、吃糖又担心长胖157. 多重趋避式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158. 意志的品质159. 自觉性(对立面:易受暗示性、独断性)160. 果断性(对立面:优柔寡断、草率决定)161. 坚持性(对立面:顽固执拗、见异思迁)162. 自制性(对立性:任性、怯懦)163. 良好情绪的标准:164. 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165.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166. 具备情绪转移的能力;167. 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168.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69. 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170.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其意志品质171.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172.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173. 人格的特征174. 独特性175. 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176. 整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