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81.16KB ,
资源ID:90284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284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吟咏文化单元综合检测 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吟咏文化单元综合检测 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x

1、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吟咏文化单元综合检测 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吟咏文化单元综合检测 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惊蛰(zh) 仓颉(ji) 铿锵有力(kn jin)B黏结(zhn) 寒濑(li) 模样(m)C滂沱(pn tu) 惊悸(j) 翩翩起舞(pin pin)D木椽(chun) 纤秀(qin) 婀娜多姿()答案C解析A“锵”读qin。B.“黏”读nin,“模”读m。D.“纤”读xi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A旷远粗犷高潮叠起迭床架屋B帐本账篷作璧上观金壁辉煌C熨帖安慰如掾大笔不容置喙D涤荡丝绦威风凛凛独断擅权答案D解析A高潮叠起高潮迭起,迭床架屋叠床架屋。B.帐本账本,账篷帐篷,作璧上观作壁上观,金壁辉煌金碧辉煌。C.如掾大笔如椽大笔。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

3、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A连篇累牍 B如鲠在喉C梳理 D受众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A.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并且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也不恰当。B.如鲠在喉: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梳理:比喻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有条理。用在此处符合语境。D.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

4、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A BC D答案A解析是全段总起,放在句首。构成转折,紧接。是承接解释原因。是对的解释,紧接。是对的补充,紧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刘敞字原父。举庆历

5、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马交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

6、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疾

7、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潴:蓄积。傅致:罗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B将论囚 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将论囚”中,“囚”是“拘禁、关押”之意,上文写的是案件审理,可知“论”应为“判决”意。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A且则所 B以于因C且则因 D以于所答案B解析本题

8、考查以、且、于、则、因、所六个虚词的用法。后两句说王尧臣为了避嫌,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应该是因果关系。“以”是介词,表原因是“因为”的意思,而“且”一般表递进,故选“以”。可排除A、C两项。中刘敞陪伴英宗读书,利用历史故事和典籍来讽谏,“因”,介词,凭借,因(之)以讽谏,排除D项。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答案C解析本

9、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文中的虚词“惟”一般领起下文,前面要断开,“天地享之”与“百姓戴之”对仗整齐,据此,可排除A、B两项。“惟”以下内容为对“天地享之,百姓戴之”原因的解释。若在“德”前断,则意思为“只有孝敬和友爱他,美德”,显然与语境不合;在“德”后断,则为“的美德,光耀于天地百姓”,则与语境一致,据此可排除D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

10、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犯颜直谏”错误,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3分)译文:_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4分)译文:_(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答:_答案(1)(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11、。(2)契丹人表示叹服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刘敞能记忆地图,准确地说出道路的不妥当;一是大家都不认得的野兽,刘敞不但认得,还能引用古书来例证。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径”,笔直;“道”,名词活用作动词,翻译为“走”。“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伸冤”;“乃”,才;“者,也”是判断句。(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契丹人对刘敞表示叹服集中在第二段中,其中讲了两件事,一是带路,一是认兽。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妻子的哥哥,因为是亲戚(王尧臣)自己认为有嫌疑,就把他列为第二名。任蔡州通判,在集贤院当值,又担任尚书考功一职。(刘

12、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知山川道路,契丹人为他做导引,从古北口到柳河,路途回旋曲折接近一千里,想要以此夸大说明路途的艰险遥远。刘敞质问担任翻译的人说:“从松亭前往柳河,(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担任翻译的人互相看着,非常吃惊,羞愧地说:“确实这样。但我们通好以来,驿站设置就是如此,不敢改变。”顺州山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一样却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认识这种兽,就询问刘敞。刘敞说:“这就是所说的马交啊。”向契丹人描述了这种兽的叫声和模样,并且背诵山海经、管子等书(关于这种兽的记载),使他们知晓,契丹人更加赞叹佩服。出使回来,请求做扬州知州

13、。扬州的雷塘,就是汉代的雷陂,原来是老百姓的田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漕运)却不拿其他的土地补偿,田主因没有田种都失业了。然而雷塘也已经残破决口不能用来漕运,州府重新把它辟用作田地。刘敞依据唐朝留下的原先的地契,全部用来还给百姓,发运使争要这些土地,刘敞最终还是把这些土地给了百姓。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这件

14、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刘敞因为对事情的看法跟众人相悖,请求出任永兴军知军,被授予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冒占同姓户籍五十年(来逃避徭役),掌握官府的弊端,屡次犯法。刘敞追究查处他犯罪之事,范伟也承认自己的罪过。没有等到(范伟)接受处罚,刘敞被召回京,任职三班院,范伟立即推翻前面的罪状,到了四五次(也不能定罪),最后由御史台审定,做出判决。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

15、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舜有孝亲友爱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百姓罢了。”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刘敞)积久劳苦头昏眼花,多次请求休假。病情稍微好些,又请求外任,皇帝便让他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去南京御史台任职。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所写意象与诗眼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答:_(2)试分析本诗与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16、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表达情感的异同。(3分)答:_答案(1)“悲”字。诗中衰草、寒云、暮雪等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映衬、突出)了送别友人的感伤之情。(2)同:都写了离别之际表现出的对友情的珍惜。异:别董大写了对友人的宽慰和勉励;本诗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与难分难舍之情。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1)剑阁峥嵘而崔嵬,_,_。(李白蜀道难)(2)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苏轼赤壁赋)(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范仲淹岳阳楼记)(4)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答案(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耳得之而为

17、声目遇之而成色(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王岳川处在千纪年转换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可能检视一个世纪学术文化中的种种问题,并进而从新的层面上追问: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二十世纪中国与传统中国相比,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间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总体上说,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码三次重大文化转型,即从古希腊的两希(古希腊与希伯莱)精神,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理性精神,再到二十世纪的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而中国却延续了二千余年汉语文

18、化形态的相对稳定的时代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在二十世纪初为西方现代文化所中断。这就使得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之间面临总体危机。这一总体危机不仅意味着终极关怀的失落,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符号的错位: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因在时间上与当代人失却了时代的同步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信仰要求;而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着某种隔膜,因而难以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核心。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新整合及当代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才有可能使其所面临的文化危机得以消除。百余年来,中国一直在文化的各个层

19、面,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价值层受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是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然而问题在于“西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不易把握。一方面,“西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指从古希腊、希伯莱、古罗马、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和后现代的欧美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不同于东方地域的欧美地区即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这种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导致中国话语图景中的“西方”成为一个自由阐释的对象,并使学“西方”的中国知识界面对成堆的问题:百年中国学西方是学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精神呢,还是希伯莱文明的基督神学精神?是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呢,还是启蒙主义

20、以来的理性精神?是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呢,还是反现代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这些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在百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共时态地“涌入”中国,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汉语思想界究竟该接受谁?可以说,现代人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所遭遇到的主要不是器物层和制度层的问题,而是观念价值层面上的迷失与失落。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使中国知识分子心境极为彷徨苦涩。如今又迭加上经济热潮和市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世纪末困境。这种世纪末困境的文化表征是,中国文化面临从“五四”的“古今”之争到今天的“东西”之争、“南北”之争、“灵肉”之争,从而构成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景观和杂色

21、纷呈色调。“古今”之争是价值冲突问题,核心是反传统价值;“东西”之争是文明冲突问题,核心是否定东方;“南北”之争是后殖民问题,核心是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渗透;“灵肉”之争是个人与群体、升华与沉沦问趣,核心是沉重的肉身对沉重的精神的颠覆。这四种文化论争使今日知识精英与大众对话倍感失语和受阻,同时面对西方强大的后殖民主义话语,中西对话也十分艰难。面对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并寻求解决之策,已成为跨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新视界。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清醒地分析和选择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展示其前景;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性创造与批判性重建问题,只有通过转型

22、性创造,才能在批判的反思中发现新世纪中国文化的曙光。(选自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总序,有删改)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西方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转型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沿袭了二千多年汉语文化形态,相对稳定地发展。B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百年间遭受西方文化的两希精神、理性精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全面冲击,面临总体危机。C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时间上与当代中国人不同步,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因此中国文化必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D中国文化出现了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主要是因为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E古今、东西、

23、南北、灵肉这四种文化的论争,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性,也带来了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困难。答案CD解析C“在时间上与当代人不同步”指的是“儒家、道家、佛家”;西方基督神学是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隔阂。D.在原文中,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13下列属于导致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时出现困惑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3分)()A西方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各层面的影响和冲击B“西方”这一概念含义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C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文化精神不断地涌入中国D中国文化遭受冲击而陷入转型期的世纪末困境答案B解析A主要原因仅为观念、价值层面,不包括器物、制度层面。C.应为“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共时态”

24、地涌入。D.“陷入世纪末困境”是结果,不是原因。1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4分)答:_答案因为在百年间,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关怀失落和价值符号错位;在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遭遇古今、东西、南北、灵肉之争的困惑。15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应向何处去?(4分)答:_答案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应该: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整合与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话语体系。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走进凤凰城格非湘西的凤凰城是一座别具风情的古城,传说有一对凤凰从这里拍翅而起,小城便有了这么

25、一个美丽的名字。走进凤凰城,感觉小城的确有着凤凰一样美丽迷人的风采。山水相依,钟灵毓秀,是小城生动的容颜。微雨过后的小城,空气格外清新,远处的山峦上萦绕着一层薄雾,青翠欲滴的山林在薄雾中时隐时现。田野是绿的,山峦是绿的,沱江的水也是绿的。沱江是绕过小城边廊的一条河,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河上渔舟荡漾,欸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恰似你扩展的思绪。河畔,有阿妹在淘米、洗菜、捣衣、照身影,阵阵杵声与姑娘的欢声笑语相应和。那些由木柱做架,以纵纵横横的杉木板做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

26、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在凤凰城中,到处能读到历史的沧桑。沱江中有座石墩搭成的小木桥,古时为一步一墩的“踏岩”,是人们从北门进城的必经之路。北门又称“壁辉门”,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雄伟壮观。古城楼两端沿江岸筑有城墙,高近两丈,为紫红色砂石垒成,建成于康熙年间,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约有500多米。古城所有的小巷都是由青石板铺就,这一块块从山里背来的青石板,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得油光发亮,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走进临江老街,满眼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板门槛。说是街却没多少店铺,更没有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

27、多数房屋敞开着门扉和窗子,很坦然地任你观览。几束斜阳投身的光影里,偶尔有挑着山货挎着背篓的人匆匆掠过,门边窗前,不时就有老妪、孩童好奇的目光,看风景的我分明成为他们陌生的风景,在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围中,唤起人们对一个久远年代纯朴民风的回忆,恍然依稀,我仿佛回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岁月。我似乎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朦胧中看见“边城”里的爷爷、翠翠、大佬向这边走来,看见沈从文先生朝他的故居走去。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位于城南中营街,是那种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看上去很古老。院中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四周为瓦木结构的古屋,有正屋、前屋各三间,厢房四间。屋子不大,却幽雅怡神,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正是

28、这种古朴雅致的环境陶冶了他的性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沈从文先生的书房,临窗是一张大书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成的。凤凰城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古寺、古塔、古阁、古城墙和古吊脚楼,有奇山、奇石、奇水、奇泉和奇洞。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小城也是奇人辈出的地方,有鸦片战争中抗英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有文坛泰斗沈从文,有著名画家黄永玉那份人杰地灵的荣耀成了小城神圣的文化风景。古城凤凰,装点你美丽风景的,不仅是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仅是那独特的风情,更是那方土地上的坚韧、勤劳和纯朴的人们。(有删改)16文中第四段中“血脉”的意思是什么?“打磨”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这样用词有何妙处?(5分)答:_答案“血脉”指道路,形象地描绘出了道路纵横交错的状态,指明了青石板铺成的道路对于凤凰古城而言至关重要。“打磨”指日复一日的踩踏,写出了小城岁月的悠长;将无意识的踩踏说成有意识的打磨,强调了人对环境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解读“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得油光发亮,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这个语境,则不难得出上述答案。1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