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2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学习重点 1记:积累本文重点字音及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中名句。 2读: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写:学习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写一篇小短文。 4练:辨识并理解偏义复词。阅读识记一、诵记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3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二、了解文学常识 1相关背景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
2、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藏族的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对严密完备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这个故事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与刘兰芝拒婚拒嫁,二人双双殉情。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 2文体知识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3、。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它以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字音识记 自缢(y) 箜篌(knhu) 公姥(m) 拊掌(f) 葳蕤(wiru) 玳瑁(dimo) 纨素(wn) 窈窕(yotio) 明月珰(dn) 婀娜(nu) 踯躅(zhzh) 便言(pin) 否泰(
4、p) 晻晻(yn) 怅然(chn) 腰襦(r) 白鹄舫(hfn) 龙子幡(fn) 鲑珍(xi) 青骢马(cn)(2)辨形组词 2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 (2)吾今且报府:通“赴”,赶赴。 (3)箱簾六七十:通“奁”,梳妆用的镜匣。 (4)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 (5)府吏见丁宁:通“叮咛”,叮嘱。 (6)摧藏马悲哀:同“脏”,脏腑。3一词多义 (1)谢 (2)适 (3)遣 (4)取 (5)复 (6)会 (7)相4古今异义(1)共事二三年古义:共同生活。今义:在一起工作。(2)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3)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
5、4)捶床便大怒古义:古代的一种坐具。今义: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5)再拜还入户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6)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教育训诫;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7)自可断来信古义:使者,指媒人。今义:寄来的书信。(8)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处置。今义:动词,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名词,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的处罚决定。(9)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0)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11)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往来通达。(12)郁郁登郡门古义:人多的样子。今义:心里苦
6、闷。(13)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14)感君区区怀古义:形容情意的诚挚。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15)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告诉。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5词类活用 (1)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2)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3)卿当日胜贵: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4)自名秦罗敷: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名叫 (5)千万不复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6)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7)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享受荣华6特殊句式 (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否定判断句,用“非为”表判断
7、(2)结发同枕席:省略句,句前省略主语“我们” (3)窈窕艳城郭:省略句,句中省略介词“于” (4)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句,应为“誓天不负相” (5)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台阁仕宦” (6)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四、速读感知课文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答:答案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2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答:答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读写探究一、重点突破1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认为奇耻大辱,会遭
8、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太守为子求婚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课文中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既表现了太守对此事的重视,烘托了刘兰芝的善良美丽、贤慧能干;更是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她是无辜被遣的,从而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2本诗除塑造两个青年男女忠于爱情的正面形
9、象外,还对焦母和刘兄进行了刻画,请作简要分析。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兼施,一会儿(逼遣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
10、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一句的弦外之意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3刘兰芝和焦仲卿之死为什么在当时有其必然性?对于刘、焦之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1)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即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
11、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因为他们不能,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2)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条冲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们的死是必然的,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
12、恶本质的控诉。但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们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们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们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赢得后世对他们的同情与尊敬。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二、疑点探究4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是像刘兰芝、焦仲卿,他们除了选择殉情,就别无选择了吗?
13、有的人设计出一个刘兰芝和焦仲卿私奔的结局,你认为这个结局妥当吗?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观点一)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兰芝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刘兄又逼迫兰芝改嫁。在这种情况下,焦仲卿可以摒弃封建思想及伦理道德的约束,带刘兰芝远走他乡,找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非常美的地方,男耕女织,逍遥自在。 (观点二)不妥当。殉情也有其必然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私奔很难有美好的结局;殉情能坚守住爱情的誓言,能赢得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尊敬,成为后代反对封建礼教、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殉情能获得文学上和美学上的悲剧意义,成为流传千古、永垂不朽的艺术形象。三、美点
14、赏析民歌的铺排手法5铺陈排比,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在叙事作品中很常见,给人以辞采缤纷之感。孔雀东南飞(并序)运用铺排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请你找出文中运用铺排手法的地方,体会其表达效果。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孔雀东南飞(并序)多处运用了铺陈排比手法,都颇为精彩。 具体说来,“十三能织素”以下五句,通过铺陈排比,突出了刘兰芝多方面的才能和她的聪明能干,说明了当初受过良好的教育。“妾有绣腰襦”以下七句,通过铺陈排比,突出了刘兰芝个人物品的多而精美,不无向焦家炫耀之意,也流露出留恋旧物和对仲卿的深情。“足下蹑丝履”以下七句,通过铺陈排比,突出地展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丽。“青雀白鹄
15、舫”以下十一句渲染了婚礼的喜庆气氛,以反衬后面的悲剧结局;而太守家如此隆重、热烈的准备,说明兰芝在他们的心目中地位很高,这与焦母无情的驱遣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兰芝不为之所动,仍毅然地“举身赴清池”,说明她对仲卿无比坚贞的感情。 总之,运用铺陈排比手法,可对对象作集中、精细的刻画,使之穷形极相,以使形象更突出、鲜明,同时可把相关气氛烘托、强调得更为突出,效果更为强烈。四、随堂写练6全诗多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兰芝夫妇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爱情的坚贞;仲卿母子的对话,表现了焦母的专横和冷漠。作者还善于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兰芝与焦母、兰芝与兄长、仲卿与母亲等人物性格在
16、矛盾中充分展示,使刘、焦二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刘兰芝和婆婆的对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举止得体。和小姑的对话有礼有节。和焦仲卿的对话对爱情的忠贞。和家兄的对话“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 以身边人物为例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对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妙笔生花答案(示例一)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
17、,真开心。 (示例二)父亲后来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都穿着布底鞋吗?那天我走的时候,村里四奶奶塞给我一双布鞋说:小三子啊,这年头大伙儿都困难是实情,可人活一辈子,不能老想着自个儿,还要多替别人想想,谁家没有个难处啊?你四奶奶我活到这把老骨头,就盼着子孙后辈能出个人才,将来做个大官,让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孩子们都能念上书。后来我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可每当我面对城里灯红酒绿的世界时,我就想到当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活着得有良心,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语文大视野戏说孔雀东南飞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此上演了这为爱殉情、感人至深的孔雀东南飞。共结连理 家世显赫
18、、貌美如花的刘兰芝竟然嫁给了区区小吏焦仲卿,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也难于理解,可这也验证了他们纯洁无瑕的爱情,他们之间绝无金钱、地位的束缚。婚后,兰芝每天在家埋头织布,仲卿也在外拼命工作,虽不常见面,夫妻俩还是恩爱无比。棒打鸳鸯 也许是仲卿经常在外的原因,加上小姑年龄也小,整个家中就只有兰芝与阿母,本应和和睦睦,相处融洽。也许是性格不同吧,阿母不喜欢兰芝,可又挑不出毛病,阿母就昧着良心说兰芝织布太慢,唉,这样一来,仲卿固然爱兰芝,但所谓“百善孝为先”,他自然向母亲屈服,忍痛遣走兰芝。(当仲卿为了留下兰芝,也曾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来威胁母亲,但也无法,只好如此。)兰芝回到家,纵然是已婚,追求
19、者也不计其数,有钱的,有势的,年轻未婚的应有尽有,于是,兰芝哥哥出来了,竟说出“其往欲何云”这种话,虽然没有逼迫之意,但聪明的兰芝又岂会不明其意,只好答应出嫁了。这对夫妻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拆散了,虽然恨透了那可恶的焦母,那势利的刘兄,但也为仲卿的“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所感动,为兰芝“蒲苇纫如丝”的誓言所折服。共赴黄泉 答应再嫁后的兰芝想起了可怜的仲卿,又无力回天,毅然“举身赴清池”;仲卿被阿母逼迫娶美丽的罗敷,又得知兰芝的死讯,也“自挂东南枝”。他们虽然死了,但既维护了他们之间纯洁无瑕的爱情,也感化了双方的家人,并要求合葬他们,他们死也瞑目了,这出爱情悲剧,让我想起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上邪,吾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本文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分镜头描写。将全文所用的素材分成独立而又有机相连的三个片段,叙述简洁,情节相对完整。二是首尾圆合,注意了照应。结尾用古诗,不但有诗意美,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