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17KB ,
资源ID:90246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246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习辅导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习辅导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

1、学习辅导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辅导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思维视角◆日本一些历史学家认为:1894年的中日冲突,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历史学家认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试结合两个条约的内容证明这一观点。◆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有人认为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试结合史实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有人认为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大规

2、模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最相似的,你认为呢?说明你的理由◆有的人认为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的人却认为义和团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你认为呢?◆许多人认为辛丑条约是清政府的卖身契,你认为呢?★图片说明◆邓世昌邓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师两大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按北洋水师相关资料记载,邓世昌的武官阶级是总兵。在清代,武官的副都统和总兵为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中将),故邓世昌的官衔是非常高的。他的月薪是官俸1584两,船俸2376两,合计3960两。按光绪年间推算,当时大米每斤价格15文,折银0.015两

3、;食盐每斤35文,折银0.035两;猪肉每斤40文,折银0.04两。以此估算: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在今天的购买力约合人民币100150元。故邓的月薪折合人民币4060万元,待遇是相当高的。邓世昌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致远舰因舰体受伤药断绝。而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使致远舰没入黄海。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300余名官

4、兵仅余7人。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折合人民币10001500万元)以示抚恤。这说明,邓世昌死后,清政府给予其的褒奖和待遇也是非常高的。(注:邓世昌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龙珠直街龙蜒里2

5、号)转引自凤凰网◆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从此图中可以得出以下信息:战争时间、战场范围、主要战役、攻守态势。◆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这是1902年法国法行的的明信片,图中象征中国的龙和清朝官员正在受一伙持刀人的宰割。它以漫画的形式,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景。◆官与民之负担作者马星驰(18731934)。漫画反映了中国人民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沉重压迫与剥削。★课文注释◆北洋舰队又称北洋水师、北洋海军,是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另两支为福

6、建水师、南洋水师)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北洋水师序列北洋大臣:李鸿章;提督:丁汝昌;总教习:琅威理、汉纳根铁甲舰 定远(管带:刘步蟾) 镇远(管带:林泰曾)巡洋舰致远(管带:邓世昌)、靖远(管带:叶祖珪) 经远(管带:林永升)、来远(管带:邱宝仁) 超勇(管带:黄建勋)、扬威(管带:林履中)济远(管带:方伯谦)、平远(管带:李和)◆旅顺大屠杀史称“旅顺惨案”。中日甲午之战后期,日本陆军攻入旅顺后进行了3天的屠城,时间大约是1894年11月18日或往

7、后,屠杀我手无寸铁的百姓约18000多人,加上逃亡的全城最后仅余数十人。日军屠城后焚尸灭迹,为欺骗世人,还立“清国阵亡士兵之墓”的木碑。1898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清旅顺地方官顾元勋组织将同胞遗骸整理安葬,建“万忠墓”。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后的日本统治时期又遭破坏,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后重新整理,建墓园悬巨匾“永矢不忘”,还新建了纪念馆,提醒后人不忘近代中国的这段血泪历史。1997年“万忠墓”纪念馆成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

8、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以中国为例,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末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义和团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组织。由义和拳、梅花拳以及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结社互相组合、渗透,在反教会斗争中发展而成。义和团的名称初见于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1898年6月),奏折中说直隶、山东交界东明、冠县等地的“义民会即义和团”,练拳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在18991900年群众性反教会斗争中,多数民间秘密结社相继采用“义和拳”或“义和团”旗号,由地区群众性的

9、组织逐渐汇成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在此之前,四川大足起义军于1898年春夏间提出“顺清灭洋”的口号。同年在湖北、云南的反教会斗争中也出现了“保清灭洋”的口号。这类口号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中相继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扶清”的主要含义,可从义和团的有关文告中得到解释。义和

10、团告白:“保护中原,驱逐洋寇”;增福财神告白:“上能保国,下能安民”;马兰村坎字团告示:“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可知“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单单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正如义和团揭帖所说:“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1辑,第133页)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

11、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烧杀:瓦德西到北京后住在慈禧太后原先居住的西苑仪鸾殿(后为怀仁堂),其内藏有珍宝极多。不久该殿即遭焚毁,据称这是偷盗者纵火灭迹。“(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畚锸既毕,即将舁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今高门大宅,尚有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户外者。虽青屑、扬州十日记,何以过之!”(缘督庐日记)抢掠: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

12、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瓦德西拳乱笔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劫后残余的永乐大典,此次又“失去三百零七册”。此外,遗失的珍贵图书“经史子集等,共四万六十余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庚辛纪事)凌辱妇女:“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径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拳事杂记)贵族崇绮,“其眷属尽为联军所拘,驱诸天坛,数十人L#J之。”(庚辛纪事)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

13、因抢劫所发生Q#J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列宁在论沙皇参加八国联军进攻中国一文中愤怒指出:“它们盗窃中国,就像盗窃死人的财物一样,一旦这个假死人试图反抗,它们就像野兽一样猛扑到他身上。它们杀人放火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这些胜利,与其说是战胜了敌人的正规军,不如说战胜了中国的起义者。”◆东交民巷“使馆界”咸丰十年(1860),清朝分别与英、法、美、俄国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各国公使纷纷来华,觅地设置使馆,所得使馆面积不等。后至者为互相照顾而不愿与先来者的馆址远离。既然容纳外国驻使,清朝也不愿见其散居各地。于是各国使馆

14、聚集于正阳门、崇文门之间内城地区,即在商民杂居的东江米巷。这一地区先后建立了英、俄、德、法诸国的使馆,东江米巷随之更名为东交民巷。东交民巷,成为了使馆的代名词。人烟阜盛,商业繁炽,一时无比繁华。辛丑条约后的东交民巷成为一个“国中之国”。辛丑条约第七款规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划定使馆界,确定四至范围,南到东城根、北到东长安街、西至东交民巷西口(户部街)东到崇文门大街。清朝政府一度要求保留祭祖的堂子和衙署为办公之用,列强只答应保留吏、户、礼部和宗人府,其余一律搬迁。各国将使馆区道路,也改称外国名,并用外文书写,东交民巷就改名L

15、ega(使馆大街)。中国人则被禁止通行,除非付费,直到1949年。由于义和团事变刺激,列强在使馆区周围广筑高墙,上面设置炮台、碉堡,下面挖有壕沟,墙上则有瞭望孔和枪眼。在出入口设有铁门、岗哨,由各国派军队驻守,因南面有城墙、护城河做为屏障,东北西三面一切障碍均被拆除,便于守卫和兼做操场之用,东交民巷俨然为国际兵营。德奥两国驻军在巴黎和会后撤退,俄国则在1917年苏联成立后自动撤退,英国在1940年撤退,日美意法驻军权则在抗战胜利后收回。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正式将使馆区行政管理权移交国民政府。1950年,新中国驱逐了在东交民享的一切外国势力,完全收回了国家主权。

16、733;阅读拓展◆西方人笔下的日军旅顺大屠杀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在在龙旗下甲午战争亲历记中写道:“只见那池塘岸地,立满了日本兵,赶着一群逃难人逼向池塘里去。那水里断头的、穿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湖水被血染红了。”“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17、。”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于11月24日(日军攻占旅顺后第四天)从旅顺发回国内的一篇通讯中说:“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枪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战后第三日,天正黎明,我为枪弹之声惊醒,日人又肆屠戮。我出外看见一武弁带兵一队追逐三人,有一人手抱着一无衣服的婴孩,其人急走,将婴孩跌落。一点钟后,我见该孩已死,两人被枪弹打倒。其第三人即孩子之父,失足一蹶,一兵手执枪尾刀者即刻擒住其背。我走上前,示以手臂上所缠白布红十字

18、,欲救之,但不能阻止。兵将刀连插伏地之人颈项三四下,然后去,任其在地延喘待死。”“次日(11月24日)我与威利阿士至一天井处,看见一具死尸。即见两兵屈身于死尸之旁,甚为诧异。一兵手执一刀,此两人已将尸首剖腹,刳出其心。”“旅顺全境人民尽为日人残杀,连日屠戮手无军器及非抗敌之居民多至无数,残体死尸堆满街衢,我目下执笔书此,仍闻枪弹之声。”英国法学家胡兰德在他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中说:“当时日本官员的行动,确已越出常轨。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其

19、中有一个叫鲍绍武的人说: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想。思路引领:逐句分析诗中的含义,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答案提示:这首诗情感充沛,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的历史现实,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反映了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重要原因。◆学习延伸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

20、有道理?思路引领:结合材料中给出的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的赔款总额及其使用,分析19世纪末中日在哪些方面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①中国赔款数额巨大,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因此只有向欧美列强大举借债。中国政治经济因此进一步受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因此倍受摧残。而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的实力暴增。以海军为例,甲午战争时中日海军实力大体相当,日本略占优势;但在十年之后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打败俄国海军,已经俨然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林。陆军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后被承认为亚洲乃至世界军事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俨然名列世界五强之一。③教育基金虽然比例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将近1160万日元。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以后,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越拉越大,主要表现在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等等。由于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逆转始自甲午战争”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