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国学宝典百家姓王姓 国学宝典百家姓:王姓 【王姓简介】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国外,在朝鲜也有很多王姓的人。在广东,王与黄在粤语上读音相同,为分别两姓,王姓通常被称为三划王。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相关姓的论文上指出,王姓是世界华人十大姓之一。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王姓起源】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
2、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所以这个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个支系出自于妫姓;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相关。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
3、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 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很多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但华夏族的王室之后很多是以王为姓,很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
4、姓的王氏大致相同。所以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这个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
5、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很多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
6、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
7、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姓氏来源详考】 王姓来源主要有五种: 一、是出自姬姓: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族派: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
8、,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姬姓在先秦时期是著姓、大姓,武王灭商后,延续三个半世纪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记载的后稷。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个踩就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踩死。不料牛马见了这个孩子全都绕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
9、又没扔成。最后姜原来到一条水渠旁,当时正值冬天,渠水结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冻死。就在这时候,又飞来一只大鸟,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护翼温暖着这个孩子。姜原以为这个孩子有神灵保护,不是个普通的人,就放弃了把他抛弃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这个孩子以前被抛弃,所以这个孩子名字就叫弃。 弃因为善种五谷,在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舜继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为后稷,赐姓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个名叫公刘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发展起来。这时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刘以后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个名叫古公(颤-页)父的人。在那个时候,当地戎狄之人
10、经常侵扰姬姓部族,为了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古公(颤-页)父便率领部族从豳(今陕西旬邑县西南)迁徙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脚下。古公宣父带领部族在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机构管理部族事务,从而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古公的孙子就是历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当时正值商纣王残暴统治时期,姬昌大行仁德,礼贤下士,与之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周的力量持续发展,接连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又把都城向东迁到了丰邑(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发的时候,终于*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其中有一个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灭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武王灭商后,举行了庄重的
11、进入商都的仪式,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开殷商的监狱,释放出关押在那里的百姓。接着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乐礼仪的机构。所以,当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姬高被分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所以又称毕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临死的时候,又把召公、毕公召来,让他们辅佐太子钊。成王死,太子钊立,是为康王。 不知过了几代,毕公高的后代们失去了封爵和封地,变成了平民,有的还跑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区。只有他们因地而改的姓氏毕。在春秋中期的时候,毕公高的后代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人来到了晋国,再一次使毕公高这个支姬姓家族兴旺起来。当时晋国正是晋献公在位,毕万在晋献公手下当差。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和赵夙一起统兵进攻
12、霍、耿、魏三国,将它们灭掉。 毕万因功被晋献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县北)地。从此,毕万及其后代又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魏氏协助了晋室,却也壮大了自己。最后终于导致了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灭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国始终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孙们也分散到各地,被人们称为王家。从此,他们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贵族。据说有一次晋平公派叔誉入周觐见,太子晋的能言善辩令叔誉感到十分意外,回到晋国后,就对晋平公说:“灵
13、王太子晋才15岁,竟如此厉害,我和他辩论,竟被他问得理屈词穷。我们还是及早归还先前侵占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则我们就会大祸临头”。在一边的师旷听后很不服气,他不相信一个15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厉害,便要求到周廷与太子晋辩论。没想到师旷见了太子晋后也被太子晋问倒。师旷是个盲人,他利用这个生理上的残疾为自己找了个下台的台阶。他说:“我是个盲人,看不见,只靠耳朵来了解外部世界。耳闻要比眼见的东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问倒。”话虽这么说,师旷也确实领教了太子晋的厉害。 太子晋不但对来较量的使臣唇枪舌剑,对自己国家的事也据理力争。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两条河流洪水泛滥,直接威胁着王宫的安全,
14、周灵王打算用堵截的办法阻住洪水,太子晋坚决反对,主张用疏导的办法根本解决。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太子晋从如何治水的问题中引申出如何治国的大问题,指出壅堵的办法实际上是保自己于一时而使矛盾激化。他说:“王将防斗川以饰宫,是饰乱而佐斗也,其无乃章祸而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 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具有太子身份而没有能够继承王位的人。关于他没继承王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因为直言相谏而被废掉了太子的身份;另一种说法是年幼早丧,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
15、、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河东猗氏有王姓,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浊父先他而死,浊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后,赤继承王位,但因势力不如胞弟强大,不久便被*,他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二、是出自妫姓 为齐王田和的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的齐国末帝齐诗人王维。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戏剧家王实甫,一生创作杂剧达十四种之多,其代表作西厢记。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发展陆九渊之说,创立阳明学派。清代有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著
16、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学者王国维,在我国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平使者,中国历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东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17、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姓宗祠对联】 王姓宗祠门楣题辞 太原垂徽三槐世第清节流芳四杰传芳 - 王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槐世泽; 两晋家声。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于庭院
18、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下联典出晋王导,位至丞相,其子孙世代簪缨。 家传乌巷; 古继青箱。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东晋王彪之精通经学,熟谙江左旧事,所录仪规藏于青箱,世代相传,人称“王氏青箱学”。下联典自东晋王氏望族聚居建康乌衣巷。 太原望族; 东晋名家。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王敦。下联典指东晋王导。 求鲤世泽; 爱鹅家声。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王祥(历汉、魏、晋三代,下同),有卧冰求鲤奉母之故事,旧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下联典出东晋王羲之性爱鹅,为山阴道士写道德经以换鹅。 阳明学术; 逸少风流。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19、此联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床坦腹”的故事。 卧冰跃鲤; 朝阙飞凫。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汉王祥,卧冰求鲤侍母。下联典自东汉王子乔每朝阙,来去无踪,凭双凫飞来,时人称其“仙吏”。 辋川书画; 沂国方严。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王维,工诗善画,晚年居蓝田辋川。下联典出宋王曾,封沂国公,处政方严。 明妃青冢; 金母瑶池。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王昭君。下联典指神话传说西王母。 槐堂世瑞; 珠树家珍。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王佑。下联典指唐王勃。 暖舒柳岸; 瑞溢槐堂。
20、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王佑、王旦父子。 - 王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经传旧德; 五字耀英才。 王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吏部员外郎、书法家王澍联。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王时敏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初画家王时敏联。 - 王姓宗祠七言通用楹联 兰亭一集家声远; 槐树三株世泽长。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王羲之书法为古今之冠,其之最为兰亭序贴。下联典指北宋王佑。 碧纱笼护诗人草; 金带围开宰相花。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王播,显达为相后,寺僧以碧纱笼护其孤贫寄食时题于寺壁之旧作。“金带围”,为花瓣腰部有一圈黄色的红芍药。相传此花少见,如开则城中当宰相。下联
21、典出宋韩琦家宴,王珪、王安石、陈太博均在,金带围一出四枝,后四人先后为相。见宋周辉清波杂志。 黄槐绿竹栽新院; 紫燕红鹅说旧家。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王佑、王献之。下联典指东晋王谢、王羲之。 千里荷花开世界; 一杯美酒对湖山。 佚名集句题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集自出唐代诗人王湾诗句。下联集自宋代诗人王庭珪诗句。 天收运召沧江客; 兵气销为日月光。 王懿荣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联。 对联喜贴右军墨; 春意乐赋摩诘诗。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晋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下联典出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 秋水落霞惊四座; 桐花栖凤报群贤。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
22、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下联典出清代诗人、刑部尚书王士祯。 庭前刻玉称人瑞; 阶上看槐庆德长。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指北宋王佑。 笃宗族以昭雍睦; 训子弟勿作非为。 王贞常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王氏名人王贞常座右铭联。 淡如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王士祯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诗人王士祯联。 语为吉祥滋厚福; 心缘谨慎历亨衢。 王昶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学者王昶联。 传家节操同松竹; 报国功勋并斗山。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王氏节义堂联。上联典自王氏家族有松竹般的节操。下联典自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很多人为国为民建过功、立过业,有斗
23、岳般的功勋。 黄槐青箱千秋秀, 紫气红鹅万年春。 -王少峰撰深圳新居联。上联典自王佑、王导、王安石,比喻王氏家族人才济济,知书达理,尤善整章建制;下联典自皇宫、王羲之、王献之,说明王氏家族乃帝王之苗裔,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 王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一时贤士,多从游之。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指清代大臣、诗人王士祯。 秋月春花,当前佳句; 书法名画,宿世良朋。 王文治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诗人、书法家王文治撰书联。 愿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恨无十胩暇,快读奇书。 王兰汀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历史名人王兰汀撰联。转引自中国楹联鉴赏辞典。 读卷识
24、忠肝,足征明目; 阅书藏锦腹,始见天聪。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南宋学者王应麟,字伯厚,淳佑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学问广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著有因学纪闻、玉堂类稿等。某年殿试,他应召参与复考,理宗想把第七卷放在第一位,令他读卷。他读后评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便将作者选拔为状元,唱名时才知道是文天祥。下联典出汉代上虞儒生王克,苦读书又善读书,满腹经纶。 手植庭槐,伫应三公佳兆; 才称珠树,雄居四杰先班。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王佑。下联典指唐王勃。 阳明理学,一代斗山瞻仰; 开闽勋猷,千年俎豆馨香。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哲学家、
25、教育家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初学程朱理学与佛学,又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击的学说。著有传习录、大学问。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说影响极大,还传到日本。下联典出五代时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兄弟,王审知字信通,因始人,唐末,跟他哥哥王潮起兵入福建,王潮死后,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在闽兴学校,建海港,促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说书香,世传五子至理; 古人品重,文标八大名家。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氏宗祠联。上联典指隋哲学家“文中子”王通。下联典指北宋名相,文学家王安石。 赋美才奇,汉南称独步之学; 年高德昭,睢阳推五老之尊。 佚名撰
26、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末文学家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为曹操幕僚,官侍中。博学广闻,诗、赋辞气慷慨,被誉为“建安七子之冠冕”,下联典出宋代太原人王涣,官太子宾客,庆历末年,他与原宰相杜衍、原光禄卿毕世长、原兵部郎中分司朱贯、原尚书郎冯平,告老退居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古睢阳),结为五老会,都年过八十,康宁爽健,相处甚欢。 系出周暹,万派同源传佛国; 亲联中泰,四邻合德耀南天。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泰国首都曼谷王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泰国古称暹罗,为佛教之国。下联典指王姓华侨、华裔遍及东南亚。 迁史前稽轩昊,由来遵远祖; 明图可按姬王,自昔证同宗。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氏宗祠联
27、。全联典出王氏得姓源流出自姬姓,系出周灵王太子晋,而其祖根一直可上溯至黄帝轩辕氏,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与明代余姚王氏族谱所辑宋代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中均有明确记载。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王士祯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诗人王士祯联。 珠树家珍,流传圣主贤臣之颂; 槐堂世相,记载忠臣孝子之名。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王勃兄弟和王褒。唐初文学家王勃和他哥哥王勮、弟弟王助并有才名,当时文学家杜易简称为“三株树”。王褒,字子渊,资中人,西汉辞赋家,宣帝时,益州刺史王襄向朝廷推荐他,应诏曾作圣主得贤臣颂。下联典出宋代王佑、王旦父子和王尊、王阳。王尊字子赣
28、,汉代高阳人,官益州刺史;王阳,即王吉,字子阳,汉代皋虞人,宣帝时官博士、谏议大夫。当时人说:“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幕府敞芙蓉,地望留一家燕翼; 锦篇垂芍药,天章启百代龙文。 方兆麟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王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南朝齐人王俭,字仲宝,南朝宋明帝时,官秘书丞;入齐,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封南昌县公。少年时即好礼学,尤善春秋。唐李商隐有“芙蓉王俭府,杨柳亚夫营”诗句,唐罗隐也有“王俭望高,芙蓉比幕”句。“燕翼”,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善为子孙计谋。下联典出唐代京兆人王徽,字昭文,进士出身,历官右拾遗、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右仆射,曾写有芍药赋。 辅国有先声,宋相元藩明督抚; 传家无别业,唐诗晋字汉文章。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湖南省邵阳蒋河桥王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宋相,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庆历年间进士,神宗时官至宰相,推行青苗、均输、农田水利等新法,封荆国公。“元藩”,指元代沈丘人王保保,平章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养子,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历官太尉、中书平章政事,封河南王,总天下兵马,屡与明将徐达交战,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夸称“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