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39.67KB ,
资源ID:898652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865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50分,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1.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是有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答案】C【考点定位】内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影响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

2、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答案】B【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导致细胞吸水减少甚至失水,A项正确;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血浆正常的PH约为7.357.45,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3.下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依据如下的体液的组成成分及相

3、互关系可推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考点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题图中箭头的指向”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有关“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和图示分析展开联想,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4.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 B C D【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正确;抗体和抗

4、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正确;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粉丝在组织液中,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错误;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正确。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及其稳态、细胞呼吸、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5.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 D组成了体液,其中属于内环境【答案】B【考点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名师点睛】解

5、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别图中的4种液体所示的名称,以及4种结构名称,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作答。6.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C.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答案】B【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7. 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注入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类型反应及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答案】C【解析】由题意“将灭毒的蛇

6、毒注入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可知,所用的蛇毒属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综上分析,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将灭毒的蛇毒注入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解题的信息和切入点,联系所学的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8. 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 B.有体温调节中枢 C.有渴觉中枢 D.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答案】C【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与体温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A、B项正确;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项错误;抗利尿

7、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D项正确。【考点定位】下丘脑的功能、人脑的高级中枢【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各种感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下丘脑的功能如下:(1)作为神经中枢调节血糖平衡: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水盐平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8、4)具有分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平衡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9.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吞噬细菌的吞噬作用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溶菌酶在体液中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体液免疫主要靠浆细胞分泌抗体“作战”,A项正确;非特异性免疫是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其基础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和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B、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um的颗粒物

9、,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己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有关PM2.5推测不合理的是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答案】C【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神经调节与反射【名师点睛】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1. 下列疾病中,与免疫失调无关的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白化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答案】B【解

10、析】免疫失调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A、C项错误;白化病为单基因遗传病,B项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项错误。【考点定位】免疫失调与单基因遗传病【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种类及其概念、实例,识记单基因遗传病的常见实例。12.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只参与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C.血液、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D.只需神经系统调节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就能

11、维持体温恒定【答案】A【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13.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在胚芽鞘、发育中的果实等处分布较多B.乙烯只在植物体的成熟部位合成C.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的控制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答案】B【解析】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等,A项正确;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B项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C项

12、正确;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D项正确。【考点定位】植物的激素调节【名师点睛】此题以归纳整理为基点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相关识记和理解能力。若要准确解答此题,需要平时复习时,采用列表等方法对各种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比较,从而达到强化、巩固记忆的目的。14.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C.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D.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C【解析】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A项正确;不同

13、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最敏感的是根,其次是芽,最后是茎,即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B项正确;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中的种子,C项错误;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 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顶端优势可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正确。【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生理作用15. 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

14、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等速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D【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生长素的来源则可能生长;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生长素若均匀分布,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与题意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的正确与否。16.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A点促进芽的生长,D点抑制芽的生长

15、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答案】C【解析】题图显示,A点与D点都促进芽的生长,A项错误;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B项错误;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C项正确;图示没有涉及到生长素对幼嫩细胞与成熟细胞的作用,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能

16、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7.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下列激素中与这种做法相关性最大的是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答案】A【考点定位】植物的激素调节【名师点睛】识记并理解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 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IAA(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 -10 mol/L),下列对B侧IAA浓度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

17、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B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f、c点除外)CA侧IAA浓度为a是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IAA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的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较A侧慢D在太空中,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此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答案】B【解析】c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A项错误;在fc段所对应的低浓度范围内的生长素均表现为促进生长, (f、c点除外) B项正确;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根的B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远地侧),但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B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细胞的生长,A侧低浓度的生长素则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因此B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当于曲线c

18、d段浓度,但A侧IAA浓度不一定为a,C项错误;在太空中,因失去了重力作用的影响,生长素均匀分布,根将水平生长,此生长素的曲线仍然适用于根的生长,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根的向地性产生的原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曲线各区段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9.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类的活动不能使演替偏离

19、其自然方向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无关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答案】C【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种群20. 下列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査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査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蝇蛆的种群密度 D.调査水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田鼠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正确;蝇蛆、田螺的活动能力弱,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C项错误;调查水体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项错误

20、。【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名师点睛】易错提示:不要误认为“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都采用样方法。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蝇蛆、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都可采用样方法。21. 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图为情境进行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与种群数

21、量变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曲线各区段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22.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答案】A【解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呈现高低错落有致,所属范围为种群,A项错

22、误;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项正确;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C项正确;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导致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项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23. 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值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 B.种群个体的体积大C.孤岛上将只剩下种群 D.种群的数量随种群的数量减少而减少【答案】D【

23、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24.如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交化。三图表示的最可能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答案】B【解析】甲图中的两曲线,在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为互利共生;乙图中的两曲线,在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表示捕食;丙图显示,两种生物在数量上,随着一个逐渐增加,另一个逐渐减少直至死亡,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综上分析,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考点定位】种间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以图

24、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种间关系的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有关曲线图的分析问题,关键在于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作答。25. 下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等到c点【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挖掘出“b、c两点所隐含的信息:分别表示K/2值和K值”,据此结合“种群特征

25、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作答。26. 下列关于生态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C某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答案】B【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据此可推知:某种群一年内的出生率为20

26、%,A 项错误;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B项正确;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鹰捕食黑线姬鼠会导致鼠的数量降低,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并没有下降,C项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特定的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考点定位】种群特征、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27.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 图中的为出生率,为死亡率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

27、出率【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本题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数量特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8. 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

28、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答案】D【解析】表中信息显示: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项错误;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1.2,说明该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因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白头鹎为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C项错误;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约为1/2K,由此推知: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项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以“调查分析数据”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的知

29、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29. 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 B.图中蜘蛛与青蛙之间既捕食又竞争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植食性鸟减少,会导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答案】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3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D【解析】

3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31. 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

31、忆细胞的形成【答案】AC【解析】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同时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所以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分别代表尿量减少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项错误;诱捕雄虫会导致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进而引起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下降,因此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B项正确;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由向光侧横向运输至背光侧,引起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所以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