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4.22KB ,
资源ID:89810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810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选修3金属晶体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选修3金属晶体说课稿.docx

1、选修3金属晶体说课稿选修3金属晶体说课稿篇一:选修3金属晶体说课稿平顶山市教育系统2012年度教学技能竞赛 人教版选修3离子晶体说课稿 课前说课设计 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 离子晶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 与性质中的第四节。教材直接给出氯化钠和氯化铯的晶胞,接下来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离子晶体 配位数的几何因素,并引入电荷因素和键性因素,并以氟化钙为例详细讲述电荷因素对配位 数的影响,接下来讲述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特点,为引入晶格能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介绍了 晶格能的定义,并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一些物质的晶格能,旨在让学生根据表格总结出影

2、响 晶格能大小的因素。课本通过两个科学视野,简略介绍了晶格能的应用。2.教材的特点 (1)从知识角度看,是对晶体类型的完善 晶体包括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和混合型晶体。离子晶体是涉及到 的最后一种类型的晶体。化学作用力包含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化学键包含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并且这几种作用力都是电性作用。其他作用力的强弱在之前都进行了系统学习,本节介绍衡 量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晶格能,并且通过表格形式介绍其大小由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决定。(2)从教材的呈现方式看,采用螺旋式组织结构编写 教材内容在不同阶段逐步扩大范围,加深程度,按照螺旋式结构编写,并非一步到位。在

3、必修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中初步学习了离子键的概念及离子化合物等知识;在 本章第一节中详尽的介绍了晶体的分类、晶胞,着重介绍了用分摊法求平均每个晶胞中所包 含的微粒个数。在学习以上知识之后,及时学习“离子晶体”顺理成章。这样的安排,让学 生对均摊法的学习进行巩固,并逐步深化,既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编排意图, 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既分散了难点,让学生分期“消化”,又减轻了负担,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3)从育人价值功能看,是电化学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教材先讲晶格能大小比较等知识,在接下来科学视野中,介绍了晶格能的应用。不 难看出,这样的安排是将前面学习

4、过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环境中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很重要的就是通过对其理论的探究,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 会实践,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对碳酸盐的稳定性,岩浆的晶出规则,有一定的了 解,但是学生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水平上,缺乏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 习,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时的划分 遵循化学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为了保持本节内容的系统性和 连贯性,便于学生课后复习,结合高二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利用两个课时完成对本节的进 行探讨学习

5、,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部分“离子晶体”内容,第二课时学习“晶格能”内容,是 合理可行的。4.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合作实验探究的精神,具备了一定的实 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本节内容又紧密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具备了主动探究的原动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并结合化学 课标的总体目标,确立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2.了解离子晶体中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4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能说明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

6、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氯化钠和氯化铯两种晶体的分析,归纳出离子晶体配位数与半径比的关系。通过对氟化钙晶体配位数的分析,总结出离子晶体配位数与电荷的关系。通过对教材两个表格的研究,总结出决定晶格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岩浆中各种组分析出规律,让学生学以致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岩浆中各种组分析出规律的分析,感受化学对人类进步的意义。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5.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确立的最基本要求,结合教材的性质和功能、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 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点;2.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

7、 3.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根据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及特点,学生虽然有 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要将感性认识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由此确定的教学难点是:1.离子晶 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2.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二、说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境界的教学技巧 所在”。为了达到目标、凸显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再结合本节 课的实际特点,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学教并 重”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 问题。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将

8、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教师引导与多 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对本节教学难点的突破,以教材提供的氟化钙的晶胞为基础,对图片进行如下改 课本中的图片改进后的图片 教材上有关氟化钙晶胞的图片,清楚的反映出氟离子的配位数为4,但不能看出钙离子 的配位数是8。加上修改后的图片,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导学、科学探究、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通 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来完成学习,使学生和老 师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主要内容的教法及策略总结见下表: 程序 情境导学 科学

9、探究 讨论交流 对比归纳 内容 离子晶体配位数 及其影响因素; 离子晶体物理性 质的特点; 晶格能的定义和 应用。氯化钠、氯 化铯晶体中离 子配位数与半 径比关系 根据教材表 格中数据,讨论出 影响晶格能的因 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晶胞研究 策略 展示图片、文 本、动画资料。学生分组讨论 读教材中的 表格,教师提出问 题,学生讨论。投影表格 手段 图片,多媒体 讨论 讨论 多媒体辅助 三、说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学 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注重

10、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是相一致的。因此,本节课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1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亲自经历探索的过程; 2通过比较、猜测等探究环节,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3多动脑、多动手、多交流、多分析,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4紧密联系生活,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四、说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学参考时间:约2 分钟) 展示各种离子晶体的图片,回顾以前关于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的知识,开门见山地说明什 么叫离子晶体,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学参考时间:约30 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1: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铯晶体图片,引导学生对配位数

11、进行思考,为什么 一个是6 一个是8,为何不一样?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2: 氯化钠和氯化铯都晶体中,阴阳离子电荷数相同,如果两者不同,将会出现怎样的结 果?从而引出氟化钙晶体结构,引出离子电荷数对配位数的影响! 创设问题情境3: 以前学习了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物理性质,引出离子晶体有哪些物理性质? 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可导电。创设问题情境4; 回顾其他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引出学生对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影响,引出学生对 晶格能影响因素的认识。第三环节: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教学参考时间:约3 分钟) 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归纳总结,通过知识点的重现并将之规律

12、化,便于学生掌握,同 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归类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第四环节:跟踪练习,反馈评价(教学参考时间:约4 分钟) 围绕教学目标,联系生产、生活设置目标达成练习。第五环节:课后作业,延伸铺垫(教学参考时间:约1 分钟) 1.金属腐蚀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要利用恰当的方法科学防止金属被腐蚀。那么,金属腐蚀对生活一定不利吗?人们是否可以将金属腐蚀的原理用于生活,为我们的生 活服务呢?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说明。2.盐酸与锌片反应时,若加入可溶性醋酸铜晶体(CH Cu,将产生两种影响生成速率的因素,想一想,分别是什么? 五、说板书 以突出

13、重点,不与多媒体课件重复,简洁、清晰为原则。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直接反应 1.金属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原电池反应 析氢腐蚀酸性环境中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吸氧腐蚀中性或酸性很弱条件下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篇二:选修3金属晶体说课稿化学2专题1第三单元  不同类型的晶体  说课稿晋江五中  曾金粦各位尊敬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不同类型的晶体。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不同类型

14、的晶体是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化学2专题1第三单元从微粒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中的第三节内容。本单元前面从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分别介绍了单质的多样性和化合物的多样性,本节课将要介绍晶体的多样性呼应了本单元的标题。本节的重点知识是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特征,在教学中,用在复习旧知识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纳米碳管)等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延伸,有了旧的基础,再来学习氯化钠、干冰、二氧化硅晶体的立体结构,就不会显得很突兀了。2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

15、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构成微粒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物、模型、图形展示三维空间结构,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更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晶体及其微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从微观角度揭示晶体结构及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难点:理解晶体类型、性质的关系。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

16、1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说教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启发学生为手段,详细分析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内部结构,给后面的原子晶体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比较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感受晶体微观结构决定晶体的物理性质。最后,对于原子晶体的学习,希望学生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实践对知识的探究过程。2学情分析:(说学法)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独立性、自主性,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

17、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知识基础上:基于学生在前一单元已学习了有关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完全可以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作用力,但可能在学习本课时会遇到原子还是分子的区分,例如石英晶体中是原子连结而不是分子连结,有没有分子,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这样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优点,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的外界的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个体自主学习、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分析的特点。通过

18、以上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3教学程序及设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后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电脑展示四种类型晶体的几个典型实例,让学生观察各种类型的晶体的结构特点,从而学习四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的作用类型以及表现出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不仅要掌握四种常见类型的晶体,而且要从晶体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引入(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体,通过学习这两个概念,我们认识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两个原因。本节课我们在学习晶体,认识常见的几种类型的晶体。那么

19、什么是晶体?展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晶体及其模型(ppt:2)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晶体,外观上有何特点?物理性质(硬度,熔沸点、导电性)有什么特点?(ppt:3)(自然界的固态物质有晶态和非晶态之分,观察晶体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特点。)板书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晶体中的微粒按一定的规则排列。讲述像大家熟悉的冰、食盐、金刚石等,虽然都是晶体,但性质上差别很大,原因是其构成微粒不同。根据构成晶体的基本微粒和作用力不同,我们又把分为以下四种: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ppt:4)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具体的认识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晶体。板书一、离子晶体(ppt:5)投影播放食盐晶体的图

20、片及模型并旋转其模型,让学生从各个方向观察立方体。(让学生归纳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特点)板书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阴阳离子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离子晶体的特点:无单个分子存在;NaCl不表示分子式。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均导电。提问哪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强碱、部分金属氧化物、部分盐类。提问:像干冰、冰它们又是什么样的晶体?板书二、分子晶体:(ppt:6)展示分子晶体(CO2)的图片及三维空间模型,并让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构成微粒:分子定义: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的晶体。提问分子晶体的特点?:有单个分子存在;化学式就是分子式。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哪些物质可以形

21、成分子晶体?氧气、氢气等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等。过渡女孩子戴的水晶项链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又是什么晶体?板书三、原子晶体展示原子晶体的图片及模型,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原子晶体:(ppt:7)原子晶体构成微粒:原子定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原子晶体的特点?动画演示: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学生得出结论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难溶于一般溶剂。提问哪些物质属于原子晶体?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板书四、金属晶体(ppt:8)金属晶体的物理特性:有金属光泽,能导电传热、具有延展性。提问哪些物质属于金属晶体?金属单质或合金拓展视

22、野课本24页  液晶拓展视野石墨为什么很软?(ppt:9)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存在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层间易滑动,质软石墨的熔沸点为什么很高?而同一层内存在较强的共价键,熔点也很高,所以石墨属于混合晶体总结几种晶体列表比较如下:(ppt:10)篇三:选修3金属晶体说课稿弱电解质的电离 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我说课的课题是: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 第 三 单元, 第 一 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 。这节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承上启下, 关联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 所以要学生掌握归纳、 演绎、 分析辨析的能力。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 复习化学平衡的有关知

23、识。二、 推演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的联系及区别。三、 掌握电解质的概念, 区分强弱电解质。四、 为盐的水解平衡构建基础。2、 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 的具体要求, 结合教材,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能力, 掌握推理、 归纳、 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社会的息息相关 3、

24、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本节教学重点是: 强、 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原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要掌握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 再由化学平衡的定义推演 突破途径: 构建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从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导电性以及 PH 值不同的比较, 分析不同的原因, 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划分标准及概念。二、 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及对策: 学生对化学平衡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已经知道化学平衡的特征, 所以上手较容易。要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知识推断和演绎未知知识的思想, 要强化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2、 内容的组织安排: 内容上结合学生实际, 分为两课时, 这节课主要让学

25、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及电离平衡的构建。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 侧重实验的分析, 概念的辨析,从知识最细微的地方强化区别。课堂主思路就是回顾-辨析-实验-分析-构建概念-应用-小结。三、 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完成教学目标, 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 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控制变量法、 知识迁移法、 建立模型法、 认识类比法、 问题讨论法、 教师导学法、 学生自学法)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

26、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 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 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 “授人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 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 如: (自学法、实验探究法、 控制变量法、 知识迁移法、 模型法、 类比法、 由简到繁法、 动手动脑) 3、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 板书、 投影机等 四、 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知识回顾: 导入旧概念, 提出新问题, 激发兴趣, (激发求知欲) 对已掌握知

27、识做二次回顾和概念辨析。第二环节: 新课学习: 设计实验情景, 让学生动手动脑, 学会知识的关联, 会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通过学生互助, 教师引导, 完成知识的构建, 能力的应用。第三环节: 课堂检测: 设计情境, 让学生对新知识做到再次辨析, 升华知识, 理解新内容。最后课堂小结, 完善知识体系, 总结课堂问题, 加深记忆。第四环节: 布置作业: 分为两部分: (1) 书面作业课本课后习题 P43-44 及学案练习题和复习本节。(2) 预习下节内容, 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和顺利学习下节课做准备。第五环节: 教学体会 总之, 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

28、验探究法、 控制变量法、 知识迁移法、 建立模型法、 认识类比法、 分组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 教师导学法、 学生自学法) 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 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 把学生探索知识、 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第六环节: 板书设计: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 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 如强酸、 强碱、 绝大多数盐。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如弱酸、 弱减、 水。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1、 CH3COOH CH3COO+H 弱电解质电

29、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2、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 浓度) 下, 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 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3、 电离平衡的特征 4、 影响因素: 浓度 温度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以下我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 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 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

30、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 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 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 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 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2、 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 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难点: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 课标要求 1、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做要求。2、 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 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三、 学习目标及措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31、, 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 盐类水解的原理是什么? 借助于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这“两条腿” 走路, 引导学生+、 OH的电离两个平衡体系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2、 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哪些? 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3、 如何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结合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基础多加练习。四、 教学方法 这节课, 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 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 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 综合分析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实验探究是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 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论研究是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 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 盐类水解,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如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 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 教学重、 难点的突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概念的建构充分体现概念的科学价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