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23.54KB ,
资源ID:89797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797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6求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6求谏.docx

1、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6求谏第六单元家国天下6求谏吴兢(约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他以直言敢谏出名,被称为一代诤臣。著有多部史书和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以唐太宗君臣论政的言论为主,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君道”为中心的治国理念,该书共分10卷40篇。两千年间,皇帝的独断专行可以说完全是制度化的,皇帝直接批阅文武百官的奏章疏报,是朝廷决策的基本方式之一。百官的奏章疏报和朝议,是大臣发表政见的机会。为了保证信息的畅通,朝廷设立了专门的谏官。贞观以后,谏官尤为皇帝所倚重。唐

2、代的谏官各有分工,散骑常侍掌管规谏讽喻皇帝和朝廷重臣之过失,谏议大夫负责谏论分析朝政的得失,补阙、拾遗之官负责朝仪供奉等事务的讽谏。如果遇到重大的军政事务,就在朝日御前会议上提出;若只是一般政事,则可以随时以书面形式上奏。唐制规定,在宰相入宫内与皇帝研讨政事之时,谏官亦可以同入参加讨论;而当谏官与皇帝研讨政事时,则可以无须先通知宰相。唐时出现清明盛世,与谏官职权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以后,谏官制度又有所变化,不过,大臣对皇帝的规劝权实际上有所缩小。谏官制度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有益补充,言路通畅对于国家政事的顺利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也证明了纳谏可以减少君王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而拒谏饰非则可能带来

3、国家覆亡的危险。一、注音俨肃_钳口_鲠议_ 王珪_刍荛_ 狂瞽_诋诃_ 愆过_二、解释词义假藉寻后幸比渐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_实愿罄其狂瞽 _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_便即护短不纳 _四、分析句式类型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_下为百姓所怨 _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_至如龙逢、比干,不免孥戮 _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 _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_五、积累名句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惟君臣相遇,_,则海内可安。木从绳则正,_。答案:一、ynqinnuch rod hqin二、假:动词,借动词,借助,利用动词,宽恕,宽容形容词,非正式的形容词,代理的如果,假如动

4、词,改换藉:动词,借助,通过形容词,凌乱的样子动词,衬垫连词,假使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寻找寻,寻求副词,随后,不久介词,沿着,顺着副词,不久后:名词,君主名词,之后名词,帝王名词,后来的人幸:副词,幸亏动词,希望动词,宠幸副词,有幸副词,侥幸动词,希望,还望比:等,及挨着比较并列,等同于及,等到近来渐:慢慢流入浸湿渐渐,逐渐征兆,苗头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竭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虚心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点四、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宾语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五、主欲知过必藉忠臣有同鱼水后从谏则圣一、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主欲知过,必

5、藉忠臣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防微杜渐D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太宗知其若此臣亦不能独全其家B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虽复忧劳,安能尽善C木从绳则正怒则滥杀无罪D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朕亦不以为忤4下列各句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莫之继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C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D而良人未之知也

6、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

7、数人勖之。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比见人来奏事者比:近来B必当畏犯逆鳞 逆:倒生的C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信:确实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渐:逐渐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

8、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B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漆器不已,必金为之C自知者明,信为难矣朕所为事D遂答云“业已为之”竟不为停改7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太宗极力“求谏”原因的一项是()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自知者明,信为难矣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A B C D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们“奏事”尚且惶恐,“进谏”更应畏惧。B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互

9、相品评比较,就能发现杂乱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类比,人君也须纳谏。C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D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防微杜渐。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_(2)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_(3)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_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上(唐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

10、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实指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季友、叔牙皆鲁庄公之子)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

11、浮词,直书其事。八月,以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大亮身居三职,宿卫两宫,恭俭忠谨,每宿直,必坐寐达旦。房玄龄甚重之,每称大亮有王陵、周勃之节,可当大位。初,大亮为庞王兵曹,为李密所获,同辈皆死,贼帅张弼见而释之,遂与定交。及大亮贵,求弼,欲报其德,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赀以遣弼,弼拒不受。大亮言于上,乞悉以其官爵授弼,上为之擢弼为中郎将。时人皆贤大亮不负恩,而多弼之不伐也。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悠悠千载,何所信乎信:相信B语多微隐,谓玄龄曰 微隐:隐讳曲折C即命削去浮词 浮词:浮华不实之词D而多弼之不伐也 伐:攻打11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异于前世帝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知前日之恶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为李密所获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12下列文句中,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B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C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D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1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坚持要读“史官所记”,是为自己后来更好地治国提供借鉴。B房玄龄与朱子奢都反对太宗看“史官所记”,主要是为

13、了保证记史的真实。C唐太宗对房玄龄等没有如实记录玄武门事件非常愤怒,责令他们重写。D身居三职的李大亮为报张弼的知遇之恩,到处寻找隐匿不张扬的张弼。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_大亮言于上,乞悉以其官爵授弼,上为之擢弼为中郎将。_(2)从文章中找出能表明君臣尽职尽责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_答案:1解析:A凭借/垫着;B写作/劝酒;C征兆,苗头,开端;D对待/际遇,机会。答案:C2解析:A举措,古:手脚放置,今:措施;B相遇,古:相互对待,今:遇见彼此;C颜色,古:脸色,今:色彩。答案:D3解析:A项,“其”

14、,都是代词,指大臣们。B项,“虽”,都是连词,虽然。C项,“则”,都是连词,就。D项,“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把。答案:D4解析:C为被动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ABD皆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答案:C5解析:D项,渐:开始。答案:D6解析:A项,都是动词,当作,作为。B项,表被动;动词,制造。C项,判断词,是;动词,做。D项,动词,做;介词,因。答案:A7解析:是说太宗的做法。是说进谏的时间。排除这两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A8解析:C项,魏徵“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理解错误,原文是“随事谏正”,即不分时机。答案:C9解析:翻译要点为“但”“耳目外通”“商略诋诃”“芜词”“

15、纂组”等词。答案:(1)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希望自己能知道外界对政事的看法,使百姓不怨结于心而阻滞不通。(2)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商讨品评,呵斥指责,杂乱无章的文辞、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3)雕刻器物会贻误农业生产,编织精美织物会耽误妇女织布做衣的工作。首先倡导奢侈淫逸之风,这是国家危亡的开始。10解析:伐:夸耀,炫耀。答案:D11解析:B项介词,把。A项与/被,C项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被/替。答案:B12C13解析:C项“非常愤怒”错,属无中生有;“责令”也用语太重。答案:C14(1)我私下担心到了曾孙、玄孙之后偶有并非最明智的君主,掩饰过错袒

16、护短处。李大亮将此事上禀太宗,请求将自己的官职爵位全都授予张弼,太宗为了李大亮的缘故提拔张弼为中郎将。(2)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宿卫两宫,恭俭忠谨,每宿直,必坐寐达旦。参考译文:起初,太宗曾对以宰相身份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的史事,都不让君主看见,这是为什么?”答道:“史官不虚饰美化,也不隐匿罪过,如果让皇上看见必然会动怒,所以不敢进呈。”太宗说:“朕的志向不同于前代君主。朕想亲自翻阅当朝国史,知道先前的过失,以作为以后的借鉴,希望你撰写完成后上呈给朕看看。”谏议大夫朱子奢上书言道:“陛下身怀圣德,行动没有过失,史

17、官所记述的,按理都是尽善尽美的事。陛下唯独要翻阅起居注,这对史官记事当然无所损失,假如将此规定传示给子孙后代,恐怕到了曾孙,玄孙之后偶有并非最明智的君主,掩饰过错袒护短处,史官必然难以避免身遭刑罚诛戮。如此下去,则史官们都顺从旨意行事,远避危害,那么悠悠千载的历史,有什么可相信的呢?所以说前代君主不观看国史,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太宗不听其谏言。房玄龄便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改成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癸巳(十六日),书写成,呈上太宗。太宗见书中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用辞多隐讳曲折,便对房玄龄说:“历史上周公诛灭管叔、蔡叔以定周朝,季友毒死叔牙以保存鲁国,朕当年的所作所为,正与此类似,史官有什

18、么可隐讳的!”立即命令删削浮华之词,秉笔直书杀李建成、李元吉事。八月,任命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李大亮身居三项要职,宿卫两宫,谦恭忠正谨慎,每次护卫值勤,必定坐着假寐直到天亮。房玄龄非常敬重他,多次称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担当大的职位。起初,李大亮为庞玉的兵曹,被李密抓获,原来的同伙都被处斩,大将张弼见李大亮而将其释放,二人遂定交情。等到李大亮身居显贵,开始寻找张弼,想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张弼当时官做将作监丞,自己隐匿不说。李大亮在道上遇见张弼而认出他来,扶着张弼掉泪,并将自己的家产送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李大亮将此事上禀太宗,请求将自己的官职爵位全都授予张弼,太宗为了李大亮的缘故提拔张弼为中郎将。当时人都称赞李大亮不负恩情,也赞扬张弼不自我炫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