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110.24KB ,
资源ID:89768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768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课程标准新教案配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课程标准新教案配教材.docx

1、地理课程标准新教案配教材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千百万华夏儿女。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经济地理概况是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跨越九个省区,而教材在本章重点介绍了青、甘、宁、陕、晋、豫等六省、区,把山东归于“沿海万里行”,内蒙古自治区归于“陆疆万里行”,四川归于“长江万里行”。教材经过这样的处理更突出各省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也便于学生学习比较。本章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各省情况有所侧重。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分析、总结的学习习惯,每一节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图片、阅读材料和活动,学生既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

2、地理信息,拓宽知识面,又可以从中学会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非常有利。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整体目标运用地图说出各省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并能做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了解各省区的突出特征、主要物产,如“江河之源”、“丝路咽喉”、“塞上江南”、“乌金之乡”等等。本章六个省区是以黄河为主线贯穿一起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宝贵的财富,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应该让学生辩证的思考这一问题,使这一问题成为本章教学的主线,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但因为全国各地选修的内容不同,本书对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新组织省区关系,试图作一些探索,所以与教材整体顺序有些出入,具体省区安排请参考目

3、录。单元重难点一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青海省: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2.甘肃省:河西走廊。3.宁夏:银川平原。4.陕西省:渭河平原。5.山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6.河南省:工业和交通1.青海省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湟水谷地的农业。2.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自然特征。3.陕西省渭河平原的自然条件和地貌特征。4.山西煤炭外运的理解。5.“地上河”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中国自然地理河流部分对黄河沿线自然与人文特征已经有一定了解,并且对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有一定的熟练应用能力,同时气候、地形、资源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铺垫,所以本章的学习应该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黄

4、河沿线有着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古代文化、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素材。本区的资源、交通、农业特点等学生在前面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总体的掌握,但在本区内部也存在着内部差异,理解这些“大同”之下的内部差异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单元教学建议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建议在本章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对本区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了解、分析各省区的突出特征。课本插图丰富、拓展了课本内容,同时也是很好的教学材料,建议教师组织学生搜寻更多的相关图片和

5、视频、文字材料,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空间跨度巨大;黄土高原的形成、黄河泥沙含量的变化等时间跨越漫长,注意引导学生适应这种时空变化,培养综合地理思维能力。单元课时分配内蒙古 甘肃省 宁夏 青海省 2课时陕西省 山西省 四川省 1课时河南省 1课时内蒙古 甘肃省 宁夏 青海省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374页、828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充分运用地图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的位置,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2通过对地形图判读,归纳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的地形特征及地形区分布。3通过查阅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对比归纳内蒙古自治区、

6、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的气候特点,了解本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4在过去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学会用读图对比分析的方法自学总结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征,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并重点巩固学生区域地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对比的方法,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更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5运用地图从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等自然资源方面了解各地富饶物产、辽阔地域、草场众多、热量资源丰富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了

7、解到本区发展农牧业美好的前景.6了解各省区主要少数民族及居民的宗教信仰、建筑风格。7通过开展追溯母亲河的源头,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了解丰饶的西部存在着环境、发展等问题,通过分析困扰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作贡献。过程与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1课前预习 :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2充分运用书中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 ,通过进一步探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3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西北自然环境和亟待发展的经济进行更进一步的认

8、识。采用以“走进大西北追溯母亲河的源头”为主题,开展自驾车穿越内蒙大草原、宁夏、甘肃敦煌河西走廊、青海湖等地,逆流而上对沿途所经过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开展追溯母亲河源头,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以合作、探究、讨论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拓展知识面,从中学会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丰富课堂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使学生了解、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建立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伟大黄河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可持续发展

9、观,使学生领悟现实中我国开发西北地区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同时了解到西北地区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人才问题、环境问题、资源开发等问题,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感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对比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特征,我国西北部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别,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各区域的共性和突出特征.各省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教学突破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采用

10、多媒体辅助教学,放映有关西北地区的景观录像,采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从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适时的将学生引入情境。学生分组自发组织自驾车队由队长负责做介绍,介绍沿途的自然景观、旅游胜地和丰富的物产、独特的风土人情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判读各种地图,并从地图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并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抓住区域地理的突出特征,深入了解该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授课一周前,让学生自发分成四大组,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分别查找西北各少数民族及它们各具代表的风土人情等相关资料。教师搜集相关的音像资料,并把学生收集的资料整理

11、加工,自制课件。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室。学生准备1课前查找有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旅游胜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包括节日、工艺美术、音乐、舞蹈、生活习俗、住宅建筑、服饰、饮食习惯等,准备交流。2学生自发组成自驾车队,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出发,分别对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进行考察,追溯母亲河的源头、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1观看录像进入情境。2教师点拨:引导读图片、看录像: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大西北,追溯母亲河的源头”活动。2“走进大西北追溯母亲河的源头”为主题, 开展自驾车穿越内蒙大草原、宁夏、等地。 一、整体

12、感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出示挂图:中国地形图引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流经我国的西北和华北,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连接在一起。她给上游带来了河套平原的富饶,给中下游带来了麦浪如金的沃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悠久的历史,记载着黄河流域古代的辉煌。勤劳的人民正在谱写黄河流域灿烂的篇章。现在母亲河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黄河下游近几年经常断流,母亲河存在很大忧患-“黄河之水天上来”,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内蒙古自治区开始追溯母亲河的源泉,了解黄河沿岸风土人情,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活动。首先让我们欣赏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牧歌和藏族特殊润腔风格的民歌巴塘连着北京

13、。放歌曲录音片段,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西北大草原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内蒙古、带入西北地区,了解内蒙古和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吃、穿、住、生活风俗习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感觉。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各省区所在的位置。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讨论、交流材料,引导学生活动。3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有许多美丽壮观的景色,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现在我们开始对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进行实地考察,我们派出四组考察队,(内蒙队、甘肃队、宁夏队、青海队)通过这四组选派代表来展示交流各队考察情况,每一队限

14、定大约8分钟,最后评出最佳表现队)。1 听教师讲述观看录像、收听音乐进入情境2全班比一比看谁找得快:在图中找出要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各省区所在的位置,归纳说出西北地区位置的独特特点。3活动:分为四大组展开比赛。各组成员跃跃欲试,争先表现。开展趣味活动1:第一组读图展开讨论放飞思维,通过交流材料、汇报自己考察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具体内容。二、深入内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我们的第一站先对被称为草原毡乡的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考察。老师配合放映内蒙古美丽的大草原、蒙古包、牧民的游牧生活等景色。 5提问:内蒙古与我国的哪几个省级自治区相邻?那里的牧民生活情况如何?为什么我们把内蒙古自治

15、区叫做草原毡乡?沿内蒙古地区自河口向西出发你们自驾车队沿途会看到哪些自然景观?内蒙古自治区的植被分布有什么变化?6提问:内蒙古自治区以哪一种地形为主?你们在那里开车的感觉如何?7教师转承: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对那里的农牧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引导学生分析内蒙古地区灌溉水源是什么?根据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种植哪些农作物?农产品资源丰富吗?出示相应的彩色图片。8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最大特点是跨经度最广,东西部距海洋的距离,相差悬殊。这对本区的自然景观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9教师转承,引导学生继续介绍。教师承转,引导学生介绍本区的自然资源。内蒙古是一个富饶之地,本

16、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10那里的交通以什么为主呢?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教师总结并请学生解释: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11转承提问: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引导学生讨论。4观看录像5回答问题;学生代表简要介绍那里的牧民生活情况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我们从内蒙古东部出发,看到是茂密的森林,在中部看到内蒙古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美。所以本区畜牧业发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而内蒙古西部看到景象与中部和东部迥然不同。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在沙漠地区,随处可见

17、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自治区,因为自东部到西部据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自东到西逐渐减少。所以会呈现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分别是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象。6介绍内蒙古的地势特点:这里的地势比较平坦,地形以高原为主,我们开着自驾车可以在大草原上奔驰。7介绍气候特点分析干旱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介绍发达的农牧业。内蒙古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主要作物为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学生介绍内蒙古的牧业生产:内蒙古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

18、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8总结: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使得地表植被从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荒漠依次更替。使本地的自然资源深深打上这一位置特征的烙印。这种位置特征对内蒙古各地的经济,特别是农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受到水源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本区的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并重点发展畜牧业。9介绍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塔寺、白塔等。绚丽的风光、迷人的原始森林景观、生气的响沙湾等,更具有独特魅力。内蒙古还具有北国风采,塞外情韵独特额的旅游情景和丰富独裁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等人文文化。介绍野生动植物资源内蒙古有野生动植物生存和繁

19、衍的“天然宝库”之称。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大兴安岭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世界上探明 的140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有120种,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全球占世界的70%,其中铍、钽、钴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的第一第二位。特别是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25%,而且品质优良,种类其全,易于开采。介绍建设中的大型煤炭基地。10介绍内蒙古地区的交通及经济状况解释:东是大兴安岭、西是白云鄂博铁矿、南是河套平原“米粮川”、北部是著名的牧场。内蒙古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11交流材料一:发菜,是一种像头发丝的藻类植物。发菜因与“发财”谐音,得到不少人的青睐。于是,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价格也越吵越贵。

20、为了赚钱,人们成群结队涌进草原,大量采集发菜。材料二:有些私营业主违法规定过度开采矿藏材料三:本区气候干旱,风蚀作用显著,容易引起沙漠扩大,内蒙古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湖附近的灌木梭林,近几十年已缩小了约30平方千米,导致12万公顷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内蒙古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大。有人说北京上空飘扬着内蒙古的沙,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有了,北京和天津也没有了。全班讨论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三、走进宁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活动2:1我们的第二站对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考察:老师配合

21、放映反映-“塞上江南”、美丽的银川平原、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回族民族风情资料,清真寺的建筑风格、银川新旧城区的图片。2提问:为什么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塞上江南”美称?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哪一种地形为主?那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干旱的气候对农牧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和内蒙古的农牧业发展有何相同之处?那里有哪些丰富的物产?3转承提问:宁夏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自然环境对交通产生了哪些影响?为全面治理铁路沙害,使包兰铁路畅通无阻,当地人民对沙害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活动:学生读图、找图填表,看谁作得快、作得准。开展趣味活动2:1 二

22、组介绍回民独特的风土民情:宁夏丰富的旅游文化-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介绍;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介绍银川新旧城区的情况。出示彩色图“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找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了解灌溉农业的特点。2对比分析内蒙古和宁夏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状况:干旱的气候对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所以当地农业对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银川平原的灌溉农业历史悠久,这里物产丰富,有“塞上江南”之称。丰富的物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利的引黄灌溉和良好的光热条件,为宁夏的农业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黄灌区生产水平较高,各种农作物及瓜果生长茂盛,品质优良。出产

23、的西瓜、苹果、葡萄的含糖量比中原地区高。介绍本区发达的牧业: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出口大量的肉、奶、毛、皮及其制品。3介绍困扰宁夏发展的沙害问题学生介绍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介绍沙漠里的绿色网络“方格沙障”,通过治理夺回了这里大片农田,保障了包兰铁路畅通,并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成为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资源开发的示范区,引起世界有关人士的关注,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4总结读图填表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1观看录像进入情境。2读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总结甘肃省、青海省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环境问题。2通过

24、观察地图,针对问题放飞思维,最后对比总结归纳。3和学生一起评出最佳表现队和最佳表现队员。3通过展示、评议,评出最佳表现队和最佳表现队员。四、造访甘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活动31我们考察的第三站是被称为“河西走廊”的甘肃省:老师配合放映敦煌莫高窟等反映甘肃文化特色景观片,进入情境提问:甘肃的位置如何描述?你们自驾车队在沿途会看到哪些自然景观?甘肃省以哪一种地形为主?那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河西走廊为什么会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为什么叫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对甘肃省“古”和“今”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2教师引导:这里的农牧业发展情况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5、? 3这里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的交通以什么为主呢?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治理。4课堂活动: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图及甘肃省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完成对比表格。比一比:读图、找图填表,看谁作得快、作得准。开展趣味活动3:第三组学生1介绍甘肃省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特点,介绍敦煌莫高窟及古代丝绸之路介绍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河西走廊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河西走廊图片河西走廊为一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这里地势平坦有水源有绿洲,农业较为发达,人口较为集中。河西走廊以北为沙漠。以南为青藏高原。 因而河西走廊历代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

26、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介绍河西走廊对甘肃省“古”和“今”的贡献河西走廊在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文化经济;创造了敦煌莫高窟灿烂的文化今天:仍是重要的通道,兰新铁路横贯走廊;绿洲农业发达;成为西北著名粮仓;铁路沿线人口、城市集中;旅游业发达,旅游城市有敦煌市、嘉峪关市等2分析: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对比联系,在共同的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灌溉农业”的不同之处, 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是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介绍发达的牧业:3总结甘肃丰富的资源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4总结完成。五、驱车青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活动4:1放映多媒体,伴随青海湖歌曲展

27、现青海省壮丽的高原风光,奇特的民族风情景观,“黄河源石碑”,创设情境:教师讲述:青海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是三江的发源地,有许多著名的壮观的自然景观,让我们一起来跟随考察队走进我们的目的地-青海省,走进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老师配合放映藏北高原 美丽的雪山、美丽的青海湖、鸟岛和反映藏民文化特色等景观片,进入情境。提问:你们自驾车队沿途看到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遇到哪些困难?那里的牧民生活情况如何? 青海省地形以哪一种地形为主?高寒的气候环境对交通、农牧业有哪些影响?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在哪里?2那里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3教师转承:过去:这里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而现在生态环境出现了什么问题?人类活

28、动对江河源头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你们考察的结果如何?国家为什么要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老师对学生的讲述给予鼓励并进行总结,强调恢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环保教育。4老师配合放映多媒体,声像结合加深印象,老师对学生的讲述给予鼓励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意义。5反馈练习: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图对青海省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完成对比表。比一比:读图、找图填表,看谁作得快、作得准。6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在图中找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哪些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开展趣味活动4:1学生介绍青

29、海省自然环境状况及自驾车沿途的所见所闻及所要克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座落在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有着奇异的风光,高大的山峰,迷人的江河源地,众多的冰川,美丽的迷人的明珠-青海湖,富饶的矿产、独特的极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具有观光、登山、历史 探险等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青海的主要地形区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高原之舟”牦牛高寒的环境对那里的藏民农牧业及生活的影响。湟水谷地的农业及农产品(小麦、青稞、豌豆、蚕豆等)。2介绍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李家峡和刘家峡水电站丰富的矿产资源:察尔盐湖及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介绍丰富的生物资源:青海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

30、奶、毛、皮及其制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生存数量极少,属珍稀、濒临的生物物种,是极其珍贵的地球上的生物基因库。介绍美丽的青海湖: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一颗美丽的明珠。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湖中有鸟岛-为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但现在青海湖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3介绍青海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现在这里天然草场沙化,溪流逐渐消失。“高原之舟”牦牛及濒临灭绝的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存在的问题。介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的特有动物。介绍三江源生态环境问题。4看录像感悟。5总结。6活动:比一比:在图中找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并说明有哪些中国之最、世界之最。7发动学生,展开民主评议,最后和学生一起评出最佳表现队和最佳表现队员。7通过讨论和教师一起评出最佳表现队和最佳表现队员。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本区的自然景观,农牧业生产都与本区干旱的气候有关,而干旱的气候又与本区的位置特点有关。这充分说明了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类在进行生产、生活的时候,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好环境,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