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77KB ,
资源ID:89742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742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学考试训诂学简答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学考试训诂学简答题.docx

1、自学考试训诂学简答题二、简答题1、训诂学任务?答:(1)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话去解释古代词语。(2)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方言。(3)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形貌让人了解。2、今天训诂学任务?答:第一,加强对训诂史和训诂学方法论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建设及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实践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撰等。4、解释文句具体内容?答: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5、训诂学原则?答;(1)历史(2)唯物(3)辩证(4)现实。6、谓及谓之区别?答:谓:使用这个术语时候,被解释词放在前面。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谓”相当于“指是”或“说

2、是”。 谓之:“谓之”和“曰”、“为”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一。相当于现代叫或叫做使用这些术语时候,被解释词在后面。除一般释义外,它还特别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谓之和谓前后次序相反。7、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区别?答: 读为读曰:这个术语表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这个术语多用来拟声注音。区别在于:前者是用本字破解假借字;后者一般是用于注音。8、今古经学产生及分歧?答:汉初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书写,当时称为“今文”。到了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引荐王府而孔子住宅,在夹壁中发现了一些用战国时代字体写经书,和原来存世今文经学有些不同,于是就有人去研究它,这就称为古文经学。随后就形成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

3、学派对峙。今文经学派重在微言大义,古文经学派重在章句训诂;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经在孔丘前便存在。今古文经学差别开始时主要是经学书写字体不同。今文用是汉代通用隶书,古文写是战国文字;今文经书在行文中多用本字,古文经书则多用假借字。9、常见训诂方法有哪些?答:(1)以形索义形训。(2)因声求义声训。(3)据文正义。(4)析词审议。(5)辨体明义。10、为什么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古文字?答:说文是东汉许慎写一本字典,是通过对字形分析来反映字词本意,由于许慎掌握了较为全面材料和较为科学方法,他对自已考察大部分比较可靠,在我们训释古籍字词意思时可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4、,所以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依据。说文分析字形是以小篆为主,小篆虽属于古文字,但是在形体上距离汉字造字之初形态也有很大差距,所以仅仅依靠说文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考求出字本义,因此考出字义需要参考古文字。 12、笔意及笔势区别?答:(1)在汉字古文字时期,字型具象性很强,通过考察古文字字形,往往就可以发现它所代表意思,这就是笔意。(2)到了今文字时期,汉字形体大大抽象化,笔画形态往往只是运笔走势,从中很难考求出造字者意图,所以字形字义之间联系就脱节了。13、说明音和义关系?答:音义关系偶然性。是人为非自然,某一语义要求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负载,一开始就具有偶然性。音义关系约定性。音义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存

5、在着及现实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使用语言社会成员共同约定。音义关系回授性。由于社会约定,本无必然联系音义关系便对自身所处语言系统产生反作用,使语言发展接受其已有音义关系影响制约,即早起音义关系对后起音义关系产生回授用。音义关系延展性。主要是从语音系统对应关系着眼;音义关系延展性反映于音义系统对应性。音义关系类聚性。音义相近字往往能聚合成群。音义关系多元性。某一音素或音位所允许联系意义不是单一,而某一意义单位也允许由不同语音形式负载。14、因声求义条件及轨道?答:在已经约定俗称语言系统中,音义关系回授性便促使特定声音及特定意义发生了关系,表达特征相类似符号,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从而为因声求义创造了条

6、件和前提,因此了解汉语语言系统沿革,注重辨析字音中声韵调三种要素并研究其不同历史时期分合异同整理古书中有关训诂实践 资料等是因声求义必要条件。因声求义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15、通假及及同源区别?答:同字声音都相同或相近,字形体不同异,通假字两个字意义没有任何联系,同源字数字意义相同。16、如何析词审议?答:析词审议是分析词结构关系以审意义。分清词及词组。汉语中一些双音节合成词是由一些双音节语言单位发展而来,一旦短语凝结一些词意思则发生变化。分清单纯词及合成词。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存在一定数量双音节单纯词,在考察词义时,不能把双音节词看成合成词。分清合成词含义及偏义。合成词两个

7、语素,他们之间有含义偏义两种关系。含义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辅相成,如宾客、欣喜,弘大之类;偏义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而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另一个词素意义只作陪衬,如寒暑、成败、缓急等。分清词素结合固定及自由。分清词素组合结构方式。其他(缩略、用典、转化、连类而及)。17、连绵词形式特点?答:连绵词形体不固定(是单纯词)。音节组合往往可以交并、倒易,具有双声或叠韵关系。连绵词是两个音及一个语素连缀成义,不能分开。18、有人把连绵词说成连语,如何看待?(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答:这要正确对待,既然上下同义,就不是一般连绵词,因为山下同义,顾名思义是指上下各有相通之义。其实连绵词是上下凝

8、结成一体,不能拆开来分析其山下义。18、义界原则?答:义界是下定义,自然应该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为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必须确切而简要说明一种事物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或外延。19、义界局限?答:定义难以下精确。采取义界方式释义,文字往往冗长,不是所有场合都能适用。20简要说明互训这种训诂方式?(定义、实质、原则、局限、根据)答:互训是义训一种,互训实质上是实际语言比较训释,即用同义词相互训释。更具体说,互训就是指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相互解释。 互训是以古书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基本共同点为根据。互训类型。从时代上着眼,互训有同时,也有异时。从体例上看,互训是甲乙两词互

9、相直接训释,又叫直训。还有甲乙两词用丙来训释,叫做同训。再有甲用乙来训释,乙用丙来训释,甲乙丙三次递相为训,又叫递训或转训。从类属上看有以共同释别名,比如“李”果也。这也叫类训。互训局限。用同义词相互训释,只能说明同义词相同方面,不能说明不同方面,这样释义是不准确。互训虽用同义词相互训释,但一般人解释原则是用较为常见熟悉词来解释不常见不熟悉词,但我们往往难找到一些不常见词常见同义词,所以互训有时还难理解。21、义届原则、实质、局限?答:原则:义界是下定义,自然应该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为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必须确切而简要说明一种事物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或外延。实质:义界是义训一种,黄侃说

10、“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陆宗达加以发挥说“”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界限,对词所表示概念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方法叫做义界局限:定义难以下精确。采取义界方式释义,文字往往冗长,不是所有场合都能适用。22、推因原则及途径?答:黄侃说:“凡字不但求其义训,且推求其字义得声之由来,谓之推因”。推因原则便是根据词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由来。推因途径便是:从实际语言材料中找出信而有征(可靠而又证据)线索来,进而探求其本源。再运用大量文献作为佐证。23、简单介绍并评价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发展?答:汉代声训是一种训诂实践还没有上升到一种理论汉代就有用音同音近来解释字义声训。宋代王子韶提出了右

11、文说。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学说。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如倚、崎、埼都从奇声,同含偏义。又如秾、醲、浓都从农声,同含厚义。右文说从形声字声符及字义关系着眼,通过字族来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异某些特征,为古代汉语言文字研究指示了新途径随着右文说发展,清代产生了音近义通说。音近义通说把范围扩大到异形字;异形字只要音近,义就可通。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音近义通说由王念孙等开其端,逐渐形成学术体系。音近义通说打破了文字隔阂,充分阐述了汉字本身基本原则,对于我们了解汉语、汉字规律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它过分夸大了其原则,对我们理解汉语汉字意思造成了一些误导。24、反训现

12、象有何具体例说?答:事物本身包含好坏两面内容,表示某一事物总体词也就包含好坏两种相反意义,可用于好方面,也可以用于坏方面,于是就产生美恶同辞情况。动作行为实事者和受事者相对而又相依存,表示某一动作行为词由于在实现动作行为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而有正反两义,于是又是产生“施受同辞”情况词所表示概念自身具有程度相对性,随着意义引申而产生了反义。词义引申向对立面转化而产生反义。25、如何看待词义历史范畴?答:词义有历史性,是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运用而逐渐演变。它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象,还是扩大、缩小、转移现象,总方向是由低级向高级,有粗疏到精细

13、。如果它代表客观事物已经不存在,自然也不被使用,只存在于特定历史文献中了。26、什么叫词义引申?试分析词义引申系统性?答:所谓词义引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意义。词义引申是系统,大致归纳分理性、形比、礼俗等。理性引申又分为因果引申时空引申反正引申虚实引申。27、什么叫理性引申?分为哪些类型?答:理性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理性认识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理性引申分为:因果引申时空引申反正引申虚实引申。28、什么是词义褒贬社会因素?答:由于社会及文化变化,造成词义褒贬变化外在原因或用词主体感情原因。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观点进步;艺术思想变化;科学发达;学术思想变化。29、什么是词义

14、褒贬语言因素?答:由于语言内部本身原因,造成词义褒贬变化内在原因或用词主体指导思想原因。常见因素有:词义变化;上下文感染;修辞手法影响。30、方言全称以及他是怎样形成?答: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周秦时代政府搜集了一部分方言材料,大部分遗失了,其中杨雄整理保存一部分。杨雄利用已有材料结合自己调查写成了方言一书。31、方俗词语难释原因?答:可以作为引证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字书、词典可查;记录当时口语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人和刻印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不少;中古、近古双音结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有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捉摸不定;有时合成词两个词素次序不固定,

15、有时出现不规则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有些少数民族借词,还没有称为汉语词汇一部分,需要从少数民族语古代文献中去找对音词。32、黄侃所列青年必读25种书目?答:经学十五书,即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为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为文选文心雕龙;还有小学二书,为说文,广韵。33、黄侃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出现存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答: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34、黄侃十种根柢书前六种如何分类?答:可分为四类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无此则不能明一切训诂。小尔雅、广雅属之。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无此则不能得一切文字之由来。方言

16、解释时地不同之语,无此则不能通异时异地之语言。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无此则不知声音相贯通之理。35、试论说文解字释义体例?答:说文解字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格式来释义。反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反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而字义及字形又是统一。比如:“束,缚也从口木。”缚是解释束意义,“从口木”是说明字形体构造(把一堆木头缠绕起来就叫做束)。其中有不少子解说必须承篆文来连读才能领会它意义。比如“诂”字: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注音用读若读如说文解说字例如有古文或籀文,就把古文、籀文不同小篆形体列在下面。36、简述说文四大家及其著作。答:清代研究说文成就较大是段玉裁说文解字

17、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其中段玉裁成就最大,代表了清代最高成就。37、先秦时训诂有哪些形式?答:首先语文作者借字义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其次语文作者借字形解释来阐明哲理和政治主张。再其次是辨析同义词(包括近义词)和解释古书字义。诸子(荀子、墨子)关于“名”理论提出,也有训诂学价值。38、唐代训诂学保守表现?答:唐代“疏不破注”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只能墨守旧说。39、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特点?有什么可取之处?答:他们善于阐明义理,以朱熹为例。敢于创发新义,以欧阳修、刘畅王安石为例。音义关系有一定认识,以王子韶“右文说”

18、为例。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能利用金石学成就为训诂别开生面。他们最大问题就是往往缺乏求实精神。王念孙释大答:资本主义萌芽及西学东渐。资本主义萌芽倒是清代学术学术发展原因,西洋科学发达对清代汉学有间接地影响。清代研究汉学师承。江永弟子有戴震,戴震弟子有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而王引之则于王念孙是父子关系。俞樾是私塾王氏弟子,俞樾弟子有章炳麟、章炳麟弟子有黄侃。这样一脉相传有利于把优良东西继承下来。清儒有优良学风。清儒学风优秀,实事求是,鼓励创发新见。及当时政治形势和经济条件有密切联系。41、清代训诂学复兴表现?答;清代学者为群书所做注疏多难以举例,其中较著名有惠栋周易述、陈焕诗毛氏传疏、马瑞辰

19、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王先谦荀子集解。清代通释语义训诂专注,数量也远远超越前代,而且体例也比前代完备。如邵晋涵尔雅正义、洪亮吉比雅、王念孙释大。清代也有不少专门研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著作,如杭世骏续方言。42、清代训诂质量上更有显著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具有朴素历史观念。善于由音求义。采用了综合比较方法。有一定实事求是精神。43、清代通释语义体例训诂专注特点?答:有注释前代训诂专注。如邵晋涵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雅编撰。如洪亮吉比雅,朱骏声说雅。有集古代传书会成一编,如阮元经籍篡诂。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如王念孙读书杂志。有关同音义、探求词语源流,如王念孙释大。有专释虚词,如王念孙经传

20、释词等。47、清代训诂学家朴素历史观念体现在哪里?答:清代很多训诂学家都知道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语言是发展变化,它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如段玉裁广雅疏证 序说:“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正因为清代学者由此认识,他们取得了超越前人成就才有了可能。48、清代训诂学家因声求义体现在哪里?答:古代训诂学家对音义关系原理认识是模糊,对声训从未作过理论说明。一些人拘于文字形体,更是隔绝了音义联系。清代训诂学家开始揭示音义关系原理。段玉裁说:“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王念孙说:“窃以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这都是由

21、音求义原理确切说明。由于重视了古音,改变了长期来重形不重音观点,训诂学便被推到新历史阶段。49、清代训诂学家具有一定实事求是精神,是怎样体现出来?答:许多训诂学家不盲从旧说,也不妄立新说。破就说也好,立新说也好,都强调有充分根据。戴震提出过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这也是求实精神一种表现,足为我们借鉴。今天我们可以给义理、考据、词章作具体解释:义理是指指导思想;考据指名物制度考核及校编、辨伪、辑佚工作,亦即资料搜集及鉴别;词章指语法、修辞、逻辑,即领会古人遣词造句和行文布局。这些恰好跟元明空疏成了对照。50、用自己话结合实际具体说训诂学建设及发展主要任务?答:用今天话来说,训诂学任务,一是实现

22、自身建设及发展,二是指导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必须具体做到:第一,在科学语言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校刊等方面专门知识,分析古代书面语言里具体情况,研究和继承前人训诂成果、经验和方法;第二不断学习和吸取国外语言学先进理论和有关研究成果;第三,建立中国训诂学自身;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论;第四,建设一支高水平训诂学工作者队伍;第五,做好训诂学普及工作。目前尤其重要是建设训诂学工作者队伍。51、清代(乾嘉)学派应肯定并可以借鉴优点?答:能比较充分地占有资料。能比较注意古今差别。能较注意语言社会性和语言内部系统性。能重视有声语言及概念直接关系。52、举例说

23、明古书中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忌国讳。对皇帝名字避讳。远在周代初期,周公旦不敢称他哥哥武王发名字,便称“某”;秦始皇名政,以正月为端月。汉光武帝名秀,秀才就改为茂才。为避唐高祖李渊讳,用渊地方都改为深或泉。避家讳。古时,对于亲属长辈也要避讳。唐代李贺因父名进肃,导致李贺没没有去应考进士。到了后来,朋友之间也不叫名,只称字,以示尊敬。过去浑名、浑号也跟忌讳有关。比如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等。 人民对所厌恶事忌讳。 比如广东一些商人忌讳说“蚀”,就把 猪舌说成猪利,牛舌说成牛利。52、李善注特点?答:是以词语出处和典故来源考证为主。 53、词义理性引申是指什么?它有那些小类?答:它

24、是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了引申义。词义理性引申可分为四小类:(1)因果引申;(2)时空引申;(3)反正引申;(4)虚实引申。4.训诂实践形式。解释语义专著音义兼注专著形音义合解专著注释书其他简单述说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两者区别。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有时用来注音;读若。(读如)多用来拟声注音。5.说明今、古文经学派产生和分歧。汉初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当时称为今文经或今文经学。在汉武帝时,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六国古文写经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经。这两种经书只是字体不同,后来形成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

25、六经在孔丘前便存在。6.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及笔势对以形索义有什么影响?笔意是能反映字本义形体,随着字形演变,不能反映字本义形体就叫笔势。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若硬以笔势索义,就难免穿凿附会,导致谬误。7.怎样看待音和义关系。音义关系偶然性。音义关系约定性。音义关系回授性。音义关系延展性。音义关系类聚性。音义关系多元性。8.因声求义条件及轨道是什么?根据音义关系偶然性和约定性,一些特征相类似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比如“少、杪、秒、渺、小”等音同音近字,都有微小意义。因声求义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9.怎样析词审义?分清词及词组。分清单纯词及合成词。分清合成词合义及偏义。分

26、清词素结合固定及自由。分清词素组合结构方式。10.简述连绵词特征。一个语素两个音节,是单纯词。形体不固定。如“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阳”等。连绵词只能两个字结合起来求解,不能拆开来求解。11.什么叫互训?互训实质即“用同义词相互训释”。互训根据。互训是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基本共同点为依据。互训类型。即直训、同训、遂训、类训。互训局限性,只能表现解释词和被解释词共同点,不能分辨二者不同点。互训发展。12.互训类型有哪些?互训是甲乙两词互相直接训释。又叫直训。甲乙两词用丙来训释,叫同训。甲用乙来训释,乙用丙来训释,甲、乙、丙三词递相为训,又叫递训或转训。从类属上着眼,有以共名释别(指出某一事

27、物所属种类)叫类训。13.义界实质、原则是什么?它局限性是什么?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原则是确切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和外延。局限性:首先,定义难以下得精确;其次,文字往往冗长。15.什么是理性引申?它分哪几类?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可归纳为:a.因果引申。b.时空引申。c.反正引申。d.虚实引申。16.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社会因素是什么?政治观点进步。艺术思想变化。科学发达。社会文化道德观念变化。17.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语言因素是什么?词义变迁。上下文感染。修辞手法影响。18.介绍方言全称、作者、成书经过。周秦时代每年秋

28、天都派人作轻车到各地采集方言,回来加以整理。杨雄很喜爱方言,曾利用外地人在首都机会,广泛进行调查访问,积累了可观材料,历时二十七年,写成了九千字方言。20.方俗词义难释原因是什么?可以作为引证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字节、词典可查。记录当时口语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人和刻印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多。中古、近古辅音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不容易区分,有时合成词两个词素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略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有些来自少数民族译音词,不容易准确对译。21.汉语外来词包括哪两种?一种是来自在国内各兄弟民族,另一种是来自国外。22.黄侃说青年必读25种

29、书,是哪25种?经学十五书,即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23.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a.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根本,能明一切训诂。B.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C.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24.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按内容分十九类即:释诂第一,释言第二,释训第三,释亲第四,释宫第五,释器第六,释乐第七 ,释天第八,释地第九,释丘第十,释山第

30、十一,释水第十二,释草第十三,释木第十四,释虫第十五,释鱼第十六,释鸟第十七,释兽第十八,释畜第十九。25.方言价值和影响?它保存了两汉相当丰富口语词汇,为我们研究汉代方言通语异同,探讨古音变化,都提供了宝贵材料。它还可以使我们从它所收集词汇里侧面了解当时某些社会现实,也能让我们知道在今天口语中还有不少古代词汇成分。扬雄实事求是地调查人民大众语言精神和研究古今语言现象进步方法,对我们也有启示。26.清代研究说文解字四大家是谁?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杜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27.“传”“笺”“正义”“疏”“音义之学”各是什么?“传”是对经书解释。正义即解释经文,又对前人注释加以解释,及“疏”相同。笺是郑玄对诗经解释。音义即解释注解又解释义音。28.先秦训诂有哪些形式?借字义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借字形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张。辨析同义词和解释古书字义。29.两汉训诂在训诂学史上地位是怎样?保存下来了大量随文释义注解书,尔雅出现了,成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方言出现了,成为比较方言学先驱。说文解字问节成为我国文字学奠基之作。释名出现了,开了语源学先河。30.唐代训诂保守表现是什么?唐代“疏不破注”,训诂学趋于保守,没有新发展比如孔颖达五经正义都是沿习前朝旧意,没有什么新观点,这一套“正义”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申生发,但不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