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61.38KB ,
资源ID:89650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65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贝聿铭与当代博物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贝聿铭与当代博物馆.docx

1、贝聿铭与当代博物馆贝聿铭与当代博物馆一. 少年时期家庭、苏州、上海的影响据传说,贝家在苏州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在明代,约1388年至1644年间,但其家族更早之前可能来自安徽省,后迁至浙江,最后定居到当时重要文化中心苏州。贝氏家族曾是草药商人,致富后购置房产,后来以行善和助人名誉苏州。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东(也有报道生于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幼年时因父亲工作关系一直在广州、香港,后因父亲出任上海中国银行分行主管,1920年代由香港搬到上海,就读于圣约翰大学附中。上海离苏州不远,由于贝聿铭是长孙,其祖父经常接他去苏州居住,因此贝聿铭在17岁之前在苏州和上海无

2、论家庭、社会对其均有很大影响。“全力以赴”是贝聿铭八岁时从祖父那里得到的教诲,如今已是八十多岁了,这仍然是他的座右铭。他的祖父还经常传接给他一则孔子的格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置共之”。正如在“贝聿铭谈贝聿铭”(德国盖罗冯波姆著,林兵译)一书中的自述:“中国传统观念对早年影响很深,我的成长基本上受到儒家观念的影响。按中国传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所谓“待人接物”,一个人应懂得如何得到、如何给予,我很小接受这种教育。儒家的道德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很实用的哲学,是待人处世的方法,它如同道德关系,决非宗教”。“我的祖父贝理秦确实代表了旧中国的最后一代,对我来说,他是儒家理念的象征

3、,是他教会我如何在郊外山上的祖庙里进行祭祀等等的礼仪”。贝聿铭的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经常定期带贝聿铭去清修的寺院里,并且总在那里静坐很长时间,并教诲贝聿铭要“学会在寂静中倾听”。贝聿铭刚满十三岁时母亲去世,临终前叮咛他要好好照顾弟妹,做他们的榜样。他是这样回忆母亲的“她得生活处世的方法对我影响很大,她很受朋友喜爱,朋友很多,这一点我很佩服。感受到我母亲的为人,她待人热情,别人很尊敬她,这对我影响很深”。“去了苏州,那个古老的世界使我更敏于感受。儿时记忆中的苏州人们的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日常生活为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我在那儿逐渐感受到并珍惜生活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4、“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我儿时在香港;从未感受到这一点。我们从那里搬迁回到苏州后,我意识到了更深的家庭根源,这不只让我吃惊,并对我产生很大影响。这影响了我对生活和待人接物的看法”。“我还记得我同堂兄们在我家园林狮子林中玩耍的情景。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会引起我们无限幻想,苏州园林是为文化墨客而设计,非为皇家而建,狮子林是一个道教僧人于14世纪开始建造的,因石而著。这些石头的加工制作甚为有趣,并且反映了我们对时间和家庭关系的理解。园中石头大多为多孔洞的火山岩石,石匠们以他们的可塑性来选择,再小心地将岩石撬开,然后,石匠在湖畔或河边仔细地寻找空地,将石头置于其中,

5、任凭流水冲击,使其经过几代的天然侵蚀,石匠本人或是他的子孙日后再收回石头,经过堆叠,终成假山。这种延续性具体反映了中国文化父亲播种,子孙收获。人类为自然添色,而自然也促发人类的创意。我的作品体现了这一精神,我的建筑外形是精心挑选的,并与功能需要相呼应。建筑设计本身必须与不同的业主、文化、政府、经济相呼应,从建筑最初设计开始,经过施工到最后竣工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这漫长的过程常使我想起石匠造石”。“现在想来,应该说那些经验对我的设计是有相当影响,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而不只是自然而已。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我从上海约略地看到了我在苏州未曾见过的未来或是

6、未来的开始。上海新盖的楼房对我显然影响不小,苏州的房子大多是一两层或是三层,那已算是高的了,而上海当时却在盖十、二十和三十层高的大楼。我就由此喜欢上了建筑”。贝聿铭十岁从香港去了上海,他回忆说“那时上海比香港先进得多,不愧是亚洲大都市,东方巴黎之称”。“当时的上海是很国际化,因而也更开明和包容。在那里读中学,上海的许多新思想使我受益不少,我接触了新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国际饭店是我当时最喜欢的建筑,它曾是远东的第一高楼,非常庄重、豪华,这座酒店楼高24层,拥有当时高级客房二百多间。当时上海流行殖民地古典建筑,乌达克(Ladislav Hudek捷克籍建筑师)是这方面大师,从那时起我看到西方新

7、建筑风的萌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饭店的高度深深的吸引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作一名建筑师”。不满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后从上海去了美国,开始寻找人生的新道路。贝聿铭回忆当年离开上海时的心情说“我当时还不到十八岁,那是我第一次离家,而且是我自己一个人。那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时刻,我以为会动情,会落泪,结果完全不是那样。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有机会去亲眼目睹一个新世界。我不是铁石心肠,而对未来有太多期待,对新世界的强烈期待掩盖了悲伤,对于未来的冒险,我无限向往并充满好奇”。贝聿铭所乘轮船先到日本下关,他与船长商量先离开轮船45天,冒着风险自行访问了神户、京都、东京,并住在赖特设计的帝国饭店,

8、然后在横滨会合上船,经夏威夷岛到旧金山,反映了他想看看新世界的急迫心情。“我必须承认,当我离开家乡,去见识整个世界的时候,感到非常兴奋”。(引自“20岁”)二在美国学习、工作的轨迹1935年贝聿铭搭轮船由上海到旧金山,赴宾州大学攻读建筑。但他见到宾大建筑系学生的绘图本领后,他简直吓坏了。当年宾大是布杂(Beaux-art)的重镇,学生得由仿画希腊、罗马的建筑物入门,贝氏自认为没有画图的天赋,在宾大待了两周,决定转学至麻省理工学院改学工程。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艾莫生(William Emerson)发现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具有设计才华,特别在感恩节时邀请他到家中共餐,力劝贝氏学建筑,从此埋首图书馆,努

9、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信息。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在他的许多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就是受他的影响。此时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办一个竞赛,贝氏获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四十年代中国遭受日本侵略,国势艰厄,在父亲规劝之下,贝氏暂留异邦,不过他始终认为终有回中国贡献所学之一日,后在史威工程公司工作。由于这段工作经历,奠定他个人在混凝土材料的表现佳绩。1942年底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同时被聘为哈佛设计学院讲师,1944年毕业。开始在麻省理工学习时,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对他影响很深,“贝”书中自述:“一开始对我影响很深的是我

10、偶然在图书馆找到了勒柯布西埃的三本巨著。因为我对当时的建筑不太满意,正在寻求设计灵感。他的三本著作可以说是我的“圣经”,只有通过它们我才能看到建筑的新思想。与他在一起的那两天可以说是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后来转入哈佛大学,他感到极为庆幸,“贝”自述“实在是很令人兴奋,哈佛的包豪斯思想吸引了各地优秀学生。格罗庇斯和布劳耶是哈佛的吸引力所在,他们应该说是哈佛设计研究院成功的功臣”。“我对巴黎艺术学院的那套教授建筑的方式感到失望。当时听说格罗庇斯来到哈佛,我想这可能是和巴黎艺术学院式教育不同的一种学习途径。后来在哈佛的学习确实没有让我失望。我必须说我从格罗庇斯那学习到的东西,要远远多于在麻省”

11、。贝聿铭认为它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引自“20岁”)“很多人认为格罗庇斯是一个很严谨的人,我从他那里学到了纪律。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就教学方法而言他并不僵硬,对我来说他是一个伟大导师。作为教师,他是很出色的,他允许我们思考问题,但必须为自己辩护,说明我们之所以用某种方法做事的理由。我不时提出另一种意见,如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人文与建筑的关系,气候与建筑的关系等等。这些对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会说:“你说的也许有道理”,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他当时否定了我,那么他的真理就缺乏了包容性,就会对我造成压制。但他经常会说“试一下”,“证明给我看”,这一切归功于他,因为他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12、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去探索。学生得为自己辩护,但必须有很好的理由,不能只是你个人从感情上认为这件事物很好,很漂亮,这种自我约束很有用的”。贝聿铭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设计为“中国宣传(资讯)单元”,在哈佛大学的毕业设计为“上海博物馆”,这都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怀念。中国宣传单元选题意图:“考虑到中国是个大国,1930年的中国85%是文盲,大城市之外就没有报纸,该题建议用竹子建一批书报和娱乐用品售货亭,放在乡村和社区中”。上海博物馆的选题意图他想证明:“建筑风格的国际化是有限的,我这样说的理由是,世界各地的气候、历史、人文和生活各不相同,而这些因素应该说是建筑表现的很重要一部分,世界各地的人原来就很不一样的

13、”。这与格罗庇斯的“国际化”理论有矛盾的。但你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大胆去做,向我证明,那可能是很有意思的”。后来上海博物馆向学院教师作了演示。布劳耶认为该毕业设计是哈佛史上最重要的设计。贝说:“我从我的设计中证明了建筑表现能够反映文化差异极为重要,这点对那时的哈佛建筑系和学生是很重要的”。具有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主席沃尔特格罗庇乌斯签字的评语中写道;“我们认为在中国历代建筑中都极为醒目地存在的质朴的墙体以及一些小庭院是两个永恒的特征,每个中国人都是理解这一点的。贝先生完全是在这两个主题的各种组合的基础上构成了自己的方案。这个设计受到哈佛设计学院教师高度赞赏,因为我们认为在这个方案中,现代建筑

14、表现手法也达到了高水平”。1948年到1960年期间,贝聿铭为开发商威廉齐肯多夫(Willam Zecxend-orf)工作12年,“贝”中自述:“当他请我为他工作时,我接受主要是想学一些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出乎意料的是,我从这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勇于尝试新事物、新思路”。“我学到了慷慨的重要性,他是十分慷慨的人,慷慨是一种美德,我是从齐肯多夫那里学到的”。“他除了教会了我更有耐心,也让我懂得了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我学到的另一点是好的主意如果没有好的支援等于零。我也学会了将城市看作是一个有机体,从而提出各种城市发展的建议,这些理想对我来说是很好的锻炼”。自任威奈公司建筑部主任,

15、后于1955年该部门改组为“贝聿铭联合事务所”,1958年底此班成立了他个人事务所,开业后第一件工程为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学馆,先后为母校设计四幢系馆。这四幢建筑物的不同风格,由早期混凝土到晚期玻璃幕墙,正反映出贝氏作品变迁的历程。1968年贝聿铭事务所荣获美国建筑学会年度杰出事务所奖。一个创业才12年的事务所,受到如此尊重实在难得。自1950年至1988年,贝氏事务所114件作品中,有66件是由贝氏负责。贝氏于1990年正式退休,事务所由当年共闯天下的同事和中生代负责,但贝氏并未封笔。贝氏个人的真知灼见、外交风范与促销本事,固然是其事务所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其杰出的人力资源。多数是工作在同一

16、事务所经历磨练。所获得的经验与专业知识能够和聚交流,共同营建事务所的风格,这是建筑师事务所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贝聿铭事业成功的背后,反映了他在学校里艰苦学习和受益建筑大师的过程。也是与同事、开发商和业主和谐相处的过程。承接肯尼迪图书馆对贝聿铭是重要一个项目,“贝”书自述:“那实在很幸运,当时我设计的建筑还很少,只有很少数作品给她看,我想当时可能是因为同情或是人与人之间所谓化学反应,我与肯尼迪夫人很投缘,我想那是她选择我的原因。她当时可以从国际上挑选最好的建筑师。由于肯尼迪总统遏制的强烈感情震撼,许多知名建筑师对这项工程都很感兴趣,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杰奎琳女士第一次来到事务所时,贝聿铭作了

17、精心布置,全新粉刷墙面,接待处摆设了鲜花。“那一天对我来说应该是个转折点。1964,当肯尼迪夫人选中我时,我感到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工程委托,因为它让我被美国公众所了解,并让我更容易被其他业主所接受”。正因为贝聿铭在社会上具有很好的口碑,后来法国密特朗总统、德国科尔总理等都成为他的业主,世界著名工程接踵而来,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成为世界闻名事务所之一,而贝聿铭本人即使退休后世界各地重要工程项目还慕名而来。日本“空间设计”高漱隼彦1981年访问后写道:“贝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专家都已成熟,如今人们都承认他是美国建筑界无可争议的领袖。无疑是他的优秀品格使他声望恢复成为可能。在处于领导地位的美国现代建筑

18、师中,他是最温和、最吸引人的之一。他的设计没有一点菲利蒲约翰逊的作品体现出的华丽与奢侈。这些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保守的,因此他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成年的建筑师”。当大学评论员们和公司的经理们说:我们不想要那种毫无特色的建筑,但我们也不想冒任何风险时,贝聿铭无疑是委托设计任务的最好人选。1983年普利茨克奖评委会评语;“本世纪最优秀的室内空间和外部形式中的一部分是贝聿铭给予我们的。但他的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他始终关注的是他的建筑耸立其中的环境。他拒绝把自己囿于狭小范围内的建筑艺术问题之中。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他的作品不仅包含工业的、政府部门的以及文化领域里的展堂,而且还有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

19、住宅建筑。他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才能和技巧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他的机敏和耐心使他能够把有着不同志趣和属于不同学派的人们吸引到一起,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在宣布贝聿铭为1983年第五届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后,当时美国总统里根会见贝聿铭表示祝贺,同时还颁发亲笔签名的贺信。贝聿铭在普利茨克奖授奖仪式上讲话:“我相信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它必须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成为艺术。对我来说,表现的自由只能有在于适当范围里的运动之中,而这范围是我为自己承担的每项任务所限定的。记住列奥那多达芬齐的忠告是多么有益“力是从制约中诞生,在自由中死亡。”“建筑师通过设计研究光线中体积的处理,探索空间中运动的奥秘,检验尺度和比例等

20、手段,更重要的是他们追求代表一个地区的神韵的特色,因为没有任何建筑是孤立存在的”。1986年里根总统给贝聿铭颁发自由奖章最具意义。他表示在美国近四十年,这时才真正感到被美国人接受,这奖章的价值凌驾他曾获得的任何奖项。三. 贝聿铭建筑创作理念的诠释3-1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并以实践为主的创作道路。 贝聿铭把建筑师分为两种类型,他说:“历来建筑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心致志研究理论著书立说的;一类是埋头苦干承担实际设计任务的。但两类建筑师的工作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与其他建筑师相比,贝聿铭完成的建筑作品数量无疑属于最多之列,他所获得的最高奖赏和荣誉也是以令人称羡,似乎他是重视实际设计,

21、轻视理论研究。事实上贝聿铭在紧张而繁忙的建筑创作过程中, 无处不在思考创作理论依据,无时不在研究建筑创作理论和思潮。即使他在哈佛大学上学的时候,他即感到格罗疵斯的功能主义过于简单化,现代建筑风格“国际化”产生怀疑,他通过上海博物馆硕士毕业设计,企图证明一个信念: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不同方式的人去运用相同的科学技术,他们会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也算他要选择一条以实际作品体现自己理论的道路。贝聿铭又主张:“建筑虽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但并非完全建立在科技之上,它还需要其它的条件”。寥寥数语,却涉及建筑师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理论问题。他还经常谈到建筑的地方风格和乡土气息,并不遗余力地发掘历史和文化根源。绝

22、不仅仅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表现,即使表现的很充分。如六十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落矶山脉之中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开始时他采用了惯用的建筑语汇和常规手法,建筑犹如群山中的“玩具”。为了进一步获得灵感,他在山野之中日夜宿营,体验那种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后又遍访周围地区,终于找到一处十三世纪在岩纲居住的印弟安人遗址。至此在他的脑中已形成了大气研究中心所应有的形体、色彩、灵感的概念。这完全超出了科学技术所能解决的范畴。亲临山下,远眺大气研究中心,不禁使人想起赖特的箴言:“我们从不建造一座位于山上的建筑,而是属于那山的”。后来在中国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建筑创作中却是放弃了驾轻就熟的几何形体的组合,而根据自

23、己对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认识,采用院落组合方案,却充分反映了决定建筑形态的因素决非仅仅是科学技术,很明显还有文化传统。 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探讨建筑的本质,寻求空间与形式的关系,这是建筑理论家们既热衷又棘手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贝聿铭像对其他理论问题一样,为了追求目标和寻求答案,通过自己工程设计项目去体现和验证它。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他设计一系列博物馆类型的建筑,最早有1968年纽约州锡拉丘斯建造的埃弗森艺术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是1979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他说:“埃弗森博物馆和东馆同样都是以空间和形式为主题的习作

24、”。埃弗森博物馆是贝的早期得意之作,轮回朝四个方向悬挑的简洁而明确的建筑构图前所罕见。它的空间和形式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是以周围环境无高大的建筑物、使用要求不需大空间去展览收藏品为前提的。这座建筑形式上表现强烈雕塑感的建筑,被“纽约时报”建筑评论家赫克丝苔伯尔(Ada Louise Hextable)称赞为:“把现代艺术和现代技术集合于一身,并预言未来的美术史将会把它称为时代的建筑。” 而东馆则在处理上更为成熟,尤其是吸收该地区的脉络结构,与原来新古典主义的国家美术馆取得了呼应协调关系,它本身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三角形基本构图元素,出奇制胜,更由于这种构图具有多个透视灭点,空间上则尤显错

25、综变幻。贝聿铭概括为:“很简单!在外形上是体积,在内部则是空间”,东馆的设计中,内部三角形空间表现与外部三角几何形体的组合神貌合一,实事求是态度,这也只有对空间和形式的关系有了深刻理解才能做如此简洁回答和创作。 一个把空间和形式的关系看作建筑本质的建筑师,在他的设计中却会尽力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后来在达拉斯市政厅、肯尼迪图书馆、达拉斯音乐厅、纽约会展中心等设计中都做了多种探索,赋予它们功能适应其不同内容又不雷同的建筑风格。这与密斯的结构不变适应功能万变的做法是有天壤之别的。 贝聿铭指出:“建筑是一种严肃的事业,而不是时兴货。不可能每隔二十年就来一次建筑革命。”这是从后现代主义保护人菲利浦

26、约翰逊对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而引起的,而贝聿铭对此却不能同意,他痛切感到现在人们过多注意风格而对建筑实质问题关心不够,他自认为是“保守派”。1979年接受来访时说:“我的确不是一个小瞧前辈的人。我从他们那里受惠极大,正如现在的年轻人也在某些方面受惠于我们。”“正确的来看,如今发生的变化不是风格的改变,而只不过是和传统的决裂。和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变化相比是次要的。按照我的观点,没有一幢建筑能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与它的环境毫无关系。”数年之后在清华讲演中谈到:“有人说现代建筑死亡了,我不这样看,目前的许多建筑流派实际上是在现代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现代主义建筑这颗大树

27、上发芽抽枝的。有人说现在建筑已经没有路可走了,这个意见我不同意。我想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懒惰。”接着说:“如果格罗庇乌斯、勒柯布西埃和密斯等人属于第一代现代主义大师,那么我自认为属于第二代。” 贝聿铭除了理论在实践中起着指导作用之外,还能在实践中把经验积累、提炼、概括到理论高度,这就是大师级水平。他在诸多作品中,博物馆建筑占了不少的比重,从中他不断总结积累创作经验:埃弗森博物馆不仅提供了空间分隔合理、大小适当的展览空间,同时显示了合理组织观众参观路线的重要性;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则说明不仅是一个艺术品的展示场所,同时又是观众接受教育的场所。后来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总结道:“公众对博物馆的兴

28、趣最近提高得如此之快,使得博物馆变得比“艺术收藏”的意义广泛得多,实际上已成为公众聚集的场所”。接着又创作了加州长滩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州布鲁明顿艺术学会及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新馆、波特兰艺术博物馆及麻省理工学院艺术中心。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显示了威力。 在整个国际建筑界里,贝聿铭是属于一代建筑家而不是建筑理论家。3-2 重视城市发展和纵观全局的建筑设计思想 贝聿铭认为:“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首先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早在1961年主持波士顿政府中心建筑后,又接受波士顿市中心区基督教科学教堂中心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任

29、务,建筑师们协助业主拟订发展计划,把教堂方面带有局限性的目标加以扩展,以唤起城市这一部分更新,从而形成了“小梵蒂冈”,起到联系波士顿北部海湾和城市南端的纽带作用。另外一座耸立在波士顿港边的一个海岬上的肯尼迪图书馆,当时大名鼎鼎的密斯、路易康、保罗多道夫、菲利蒲约翰逊和SOM事务所等都被邀参赛,但贝聿铭的方案胜出。国际评委中几乎每一位都觉得贝聿铭应是受命设计肯尼迪图书馆的人,杰奎琳肯尼迪曾说;“这个选择似乎有一点不太正统。说到底,其他人中更为人知晓。但是,贝聿铭!他喜欢事物是美丽的。人们问,你为何不找一个更著名的人?我们感到贝聿铭的最好作品,就像肯尼迪在1960所做的那样,不久就会到来。”像肯尼

30、迪图书馆这样一个单体建筑在贝聿铭多种风格可以体现互为因果的两个过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创造出出色的个体建筑,个体建筑又促进其周围地区的新陈代谢”。 在上世纪50年代末,贝聿铭和亨利考伯(Henry N.Cobb)受命在蒙特利尔为加拿大皇家银行设计一个新的总部,即玛丽广场高层办公楼。当他们对蒙市调研后,认为不能眼界狭窄地设计一幢孤立的建筑物,他们就说服当局要建设一个令人瞩目的综合性建设项目,创造一个巨大城市有机体,把一些办公楼、旅馆、百货商店和规划中城市中心公共设施等一并联结在一起,从而建立一个非凡的交通网,把新老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地铁、高速公路和郊区铁路等组织起来,并分别纳入建筑物各层之中

31、。更为可贵这种理念推动成为事务所视为己任。最终他们在规划师文森特庞特(V:ncent Ponte)支持下创作了一幢高层办公楼座落在一个低层的台基上,其中包括步行商业大厅,车辆服务路线安排在底层。平面为十字形的标准层以及在平面上与高层部分虚实交替的低层台基,加之办公楼前的下沉式广场和入口,都是颇有创造性的处理手法,当时令人观感一新。在这个城市有机体中以皇家银行新总部大楼为代表建立起来的新模式意味深长地改变了蒙特利尔的发展方向,这也得益于贝聿铭他们的纵观全局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正是通过从全局角度解决个体建筑设计问题来深深介入到许多城市的旧区更新和新区开发,同时也得到极有影响的设计任务。

32、达拉斯市政厅就是一例,贝聿铭曾回忆说:“当我们在达拉斯被接见时,被问及如何着手设计时。我们回答在构思任何方案之前,对市政厅所在的区域的环境以及该区与城市其他各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彻底调查研究。”这使当局相信应该聘贝聿铭设计市政厅。 通过调研表明,达拉斯市不仅需要一个新的市政厅,而且还需要一个能带动周围发展同时又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空间。为了尊重建筑师的分析结果,当局在原七公顷用地基础上再增购十公顷土地,以供建造容纳1400辆汽车半地下车库,其上建造步行广场及花园,花园附近将建造一些民用办公楼,提供开发机会。这使附近相当衰落地区状况得以改善。建成后达拉斯市政厅不仅成为该市象征,更重要成为区域更新的起博器。 贝聿铭授身于建筑事业的初期就对全局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反映在他们事务所人员组合中就由规划专家们组成的专门小组。他们的职责是在个体建筑设计开始之前,对其周围环境、历史沿革、交通状况、远景规划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设计的要求,指明设计的发展方向;在个体建筑设计过程中随时协调个体建筑与规划之间的关系。这已成为贝聿铭事务所中在组织机构和设计程序方面重要特征之一。也可认为贝聿铭在建筑创作中的某种意义上文脉主义。3-3 承先启后和不断创新的现代建筑风格 就建筑风格而论,从贝聿铭接受美国式建筑教育过程,肯定是属于现代建筑风格,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