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系统解剖大体知识神经系统解剖大体知识1.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周围部是指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部份,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2.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除血管和结缔组织被膜外,要紧由神经组织所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同意刺激和传导冲动等功能;而神经胶质要紧起着支持、营养、爱惜、修复和形成髓鞘等作用。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份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依照突起数量又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大体活动方式是反射。所谓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映。反射活动的解剖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中枢部-运动神经-效应器。4.神经系统的经常使用术语: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地聚集地点,如脊髓灰质。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地址,如脊髓白质。皮质:组成大脑半球表面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髓质: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和
3、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团称为神经核。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聚的地址称为神经节。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大体上相同的一束纤维。脑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1.大脑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端脑)是脑的最大部份,被大脑纵裂分为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于沟之间的隆起称回。每一个大脑半球都以3条比较深而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分为5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额叶: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份,与听觉、语言和经历功能有关。顶叶:
4、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份,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的连线,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岛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内脏感觉有关。2)大脑内部结构: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裂隙,内含透明的脑脊液。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的底部,埋藏在白质当中的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脑皮质:为覆盖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其功能定位见附表。附表: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功能定位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躯干和上下肢及面、舌、咽喉运动有关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
5、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视区枕叶内侧面距状沟的两侧皮质语言中枢与语言有关的各种中枢位于优势大脑半球上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损坏后感觉性失语)运动性语言中枢颞下回后部(损坏后运动性失语)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损坏后失读症)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损坏后失写症)听区颞叶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大脑半球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充满于大脑皮质与基底核之间,这些纤维的长短和方向不一,可分为连合系、联络系和投射系。连合系是指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联络系是联系同侧半球内部各部份皮质的纤维;投射系是指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
6、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大部份通过内囊。3)边缘系统:大脑半球内侧面皮质与脑干连接部和胼胝体旁的环周结构称为边缘叶,由边缘叶及与之联系紧密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如杏仁核、隔区、下丘脑等一起组成边缘系统。边缘系统要紧功能有:阻碍情绪反映;阻碍摄食行为;阻碍经历力。2.间脑1)间脑的组成:间脑分为上丘脑、背侧丘脑(或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间脑的室腔为第三脑室,向下连接中脑水管,向上经室间孔连接大脑的侧脑室。2)下丘脑的功能:自主神经的较高级中枢;体温中枢;摄食中枢;渴觉中枢;神经内分泌中枢;情绪反映中枢;操纵生物节律。3.小脑1)小脑的组成:小脑位于颅后窝,藉其表面的沟和裂可分为绒球小结叶、小
7、脑前叶和小脑后叶。2)小脑的功能:古小脑(绒球小结叶):也称前庭小脑,要紧功能是维持躯体平稳;旧小脑(前叶和后叶小脑蚓的大部份):也称为脊髓小脑,要紧功能是调剂肌紧张;新小脑(后叶):也称脑桥小脑,要紧功能是和谐随意运动。4.脑干1)脑干的组成:脑干自上而下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脑桥和延髓反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室腔为第四脑室。2)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脑神经核除嗅神经、视神经外,其余皆位于脑干内。3)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在脑干中,脑神经核和其他一些边界明显的核团(如薄束核、楔束核、红核等)和长的上、下行纤维束之外的区域,有许多胞体和纤维交织排列,称为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
8、的功能:调剂肌紧张;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水平;调剂各类内脏活动和脊髓的其他运动。脑干损伤的特点:1)意识障碍:昏迷不醒,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兴奋系统受损或这是网状结构至丘脑与皮质之间的环形通路受损所致。2)去皮质强直: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脑干,使动物显现伸肌紧张亢进的角弓反张状态。横断脑干后,网状结构易化区占优势,而网状结构抑制区处于弱势,致肌紧张亢进。3)交叉瘫痪:同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偏瘫。4)定位体征:如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两眼球同侧偏斜提示脑桥损伤;循环呼吸功能严峻障碍提示延髓损伤。5.内囊1)内囊的位置:内囊为一宽厚的白质层,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其纤维呈扇形放射至大脑半
9、球皮质,进入大脑脚的密集集聚。2)内囊的分部:在大脑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内囊管呈尖端向内侧的“”形,可分为3部份:内囊前脚(额部)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要紧有额桥束通过。内囊后脚(枕部)在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要紧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上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内囊膝 位于前后脚连接处,要紧有皮质核束通过。3)内囊损伤的表现:内囊是大脑半球内部极为重要的结构,此区域损伤会产生较为普遍的阻碍。内囊后脚损伤可引发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上辐射受损)和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损),当损害范围较大时伤及视辐射,可有偏盲,“三偏综合症”。脊髓1.脊髓的外形1)脊髓位于椎管内,脊髓上端与延髓在枕骨大孔处相连,
10、下端形成脊髓圆锥至第1腰椎的下缘,占据椎管上2/3,全长4245厘米。2)脊髓表面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包裹,由内向外依次为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软脊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与脑内蛛网膜下腔相通,其间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为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3)脊髓自上而下共发出31对脊神经,包括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段1对。脊髓有两个膨大,称颈膨大和腰膨大。颈膨大为颈5胸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腰膨大为腰1骶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脊髓各节段位置比相应的脊椎高,颈髓节段较颈椎高1节椎骨,上、中胸髓节段较相应胸椎高2节椎骨,下胸髓那么高3节椎骨,腰髓相当于第10第
11、12胸椎水平,骶髓相当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2.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从横切面上观看,中央管的周围是H形或蝶形的灰质,要紧为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神经纤维。1)灰质的外面是白质,主若是纵向排列的纤维束。灰质:脊髓灰质内含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多极神经元。前角:前角中有成群排列的大型运动神经元。当前角运动细胞胞体或轴突受损或被阻断时,它所支配的肌肉显现软瘫。侧角:侧角由中、小型细胞组成,胸1腰3的侧角是交感低级中枢。后角:细胞分群较多。包括肢状质、后角固有核和后角部等。3)白质:脊髓的白质要紧由前索、侧索、后索(许多上、下行纤维束)组成。上行(感觉)纤维束:a.薄束和楔束:向脑部传导来自上肢和下肢的肌、腱
12、、关节、皮肤的冲动,在脑内通过两次中继,最后传入大脑皮质,引发本体感觉和精细或分辨性触觉。b.脊髓丘脑束:传导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冲动,向颅侧通过脑干止于背侧丘脑。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对侧病变水平12节以下的区域表现为痛、温觉的消退或消失。c.脊髓小脑前束:传导要紧来自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压觉。与传导肢体运动和姿势有关。d.脊髓小脑后束:同意要紧来自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冲动,要紧传导单个肌的牵张转变。下行(运动)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包括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等。其中皮质脊髓束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止于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细胞,其功能是操纵骨骼肌的随意运动。3.脊髓的血液供给脊髓的
13、血液供给要紧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及根动脉3个来源。脊髓的静脉回流至椎静脉丛。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膜,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压力转变(如举重、咳嗽、排便等)而改变,易使感染及恶性肿瘤由此转移入颅内。4.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大脑皮质的运动兴奋性经脑干-脊髓-脊神经抵达效应器官;肌肉、皮肤黏膜、关节的痛、温、位置等感觉经脊神经-脊髓-脑干抵达大脑半球。2)节段功能:脊髓除上下传递功能外,在一旦失去大脑半球操纵后,脊髓能自主地完成必然的反射功能。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1.感觉传导通路由感觉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通过几回中继,最后抵达大脑皮质或其他高位中枢称为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可分
14、为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等。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也称深部感觉。为节后肌、腱、关节等深部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除此之外,还传导皮肤的精细或分辨性触觉。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又称浅部感觉传导通路。传递皮肤、口、鼻腔粘膜的痛觉、温度觉、触压觉。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光刺激视网膜内的视椎细胞、视杆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枕叶视区产生视觉。视野: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觉传导通路受损的表现:A.一侧视神经受损-该侧视野全盲。B.视交叉中交叉受损-双眼视野颞侧偏盲。C.视交叉
15、外侧部的不交叉纤维受损-患眼视野鼻侧偏盲。D.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区皮质受损双眼视野对侧同向偏盲(如右边受损那么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运动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剂是通过椎体外系的神经冲动来实现的。椎体系和椎体外系均起源于大脑皮质,最后均终止于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椎体系比较直接地阻碍动神经元,而椎体外系也通过反馈来阻碍和调剂椎体系的活动,二者在功能上相互和谐、相互依托,一起完成人体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2.锥体系1)椎体系的组成:椎体系要紧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及中枢神经元,它起源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椎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纤维束,
16、因大部份纤维通过延髓椎体,故称椎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皮质脊髓束;陆续离开椎体系,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称皮质核束。下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元,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2)椎体系的功能:治理各类随意运动,专门是四肢远端肌肉如手肌的精细运动。3)椎体系损伤的表现:椎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发其支配区域的随意运动障碍瘫痪。3椎体外系1)椎体外系的组成:椎体系之外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椎体外系。椎体外系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和它们的纤维联系。2)椎体外系的功能:要紧的椎体外系通路有
17、3条,其中要紧参与运动调剂的有纹状体黑质环路。黑质细胞的变性使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下降,这是造成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要紧缘故。3)椎体外系的功能:调剂肌张力,和谐各肌群的运动,以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维持躯体平稳和进行适应性动作,也可执行一些粗大的随意运动。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管1.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表面都包有3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具有爱惜、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1)硬脊膜:呈囊状裹着脊髓的纤维膜。2)硬脑膜脑是牢固并有光泽的纤维膜,与硬脊膜不同,兼具脑膜和颅骨骨膜的作用。3)蛛网膜:位于硬膜与软膜之间,为被覆脑和脊髓的半透明薄膜,缺乏血管和神经。4)软膜:很薄,紧贴
18、脑和脊髓表面并深切其沟裂中,富含血管和神经。按位置别离称为软脑膜和软脊膜。5)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其内有脊神经通行,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确实是将药物注入此腔以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硬膜外腔不通入颅腔。6)蛛网膜下腔与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较宽腔隙,其间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腔某些扩大的部位。较为重要的有小脑延髓池和终池。蛛网膜下池是腰椎穿刺的理想部位。3.脑和脊髓的血液供给脑的血液供给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液供给彼此无关,而脊髓的血液供给给与硬脊膜和椎骨的血液供给来源相同。1)脑的血液供给:脑部的血液供给来源于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从颈总
19、动脉发出,入颅后依次发出眼动脉、前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这些动脉供给眼部和大脑半球前部3/5的血液。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经颈椎横突孔、枕骨大孔入颅后汇合形成基底动脉,沿脑桥基底动脉沟前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供给大脑半球后部2/5的血液。椎基底动脉在颅内依次发出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等,供给小脑和脑干。双侧大脑前动脉之间由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由后交通动脉连接起来,组成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当此环内某一处血管狭小或闭塞时,可通过此环调剂脑的血液供给。2)脊髓的血液供给:脊髓的动脉来自椎动脉分出
20、的脊髓前、后动脉和另一些节段性动脉,如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等。其中脊髓前动脉散布于脊髓前角、侧角、灰质连合、后角基部、前索和后索;脊髓后动脉的散布于脊髓后角的其余部份和后索。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1.脑室系统:脑内各个相应室腔称为脑室。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脑室系统内充满脑脊液。2.脑脊液循环: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分泌,为无色透明液体,总量达100160ml。脑脊液在中枢神经系统起淋巴作用,输送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产物;还可缓冲压力,减少震荡,爱惜脑和脊髓。脑脊液循环对维持脑组织的渗透压和调剂颅内压具有重要作用。脑脊液不断由脉络丛产生,又不断经蛛网膜回
21、流到血液中,如此维持动态平稳。其产生、循环见图。侧脑室室间孔三脑室中脑水管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 脉络丛 脉络丛 脉络丛 蛛网膜粒 动脉 动脉 动脉 静脉 静脉窦脑神经脑神经共12对,用罗马数字顺顺序命名,其中第,第对在脑内部份是其二级和三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束,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干内有与其有关神经核,运动核的位置较靠近正中线,感觉核在其外侧,但第对脑神经核的一部份是从颈段脊髓的上几节前角发出的。脑神经有感觉和运动纤维,要紧支配头脸部的感觉和运动,其中第、第、第为感觉神经,第、第、第、第、第为运动神经,第、第、第、第为混合神经。除第和第脑神经核的下部外,所有脑神经运动核都受双侧大脑半球支
22、配。1.嗅神经():周围支散布于鼻粘膜,中枢支穿过筛板和硬脑膜,终止于嗅球。要紧功能为传导嗅觉。2.视神经():视觉感受器为视网膜的圆柱细胞和圆锥细胞,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颅,终止于外侧膝状体。要紧功能为传导视觉。3.动眼神经():发自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从眶上裂进入眶内,散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动眼神经的要紧功能为上提眼睑,使眼球向上、下、内运动,使瞳孔缩小和晶体变厚。4.滑车神经():起自中脑下丘平面的滑车神经核,经眶上裂进入眶内,散布于上斜肌。要紧功能是使眼球向下向外运动。5.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触觉、痛觉、温度觉纤维发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
23、,周围支随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散布于头皮前部和脸部皮肤和眼、鼻、口腔内粘膜(包括角膜及舌);中枢支进入脑桥后,触觉纤维终止于感觉主核,痛觉、温度觉纤维循三叉神经脊束下降,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从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经卵圆孔穿出颅腔,融合于下颌支内,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等。6.展神经():发自脑桥中部的展神经核,经眶上裂进入眶内,散布于外直肌。要紧功能为使眼球外展。7.面神经():自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发出纤维,经内耳孔、面神经管、茎乳孔出颅腔,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之外的面肌和耳部肌、枕肌、颈阔肌、镫骨肌等。,面神经核上部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操纵,下部仅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操纵。面神经的味觉
24、纤维起于面神经管内膝状神经节,周围支形成鼓索神经,加入舌神经后终止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中枢支终止于延髓孤束核。8.位听神经():分为蜗神经和前庭神经。蜗神经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周围支散布于螺旋器,中枢支止于脑桥蜗神经核。前庭神经起自内耳前庭神经节,周围支散布于半规管等平稳器,中枢支经内耳孔入颅腔,止于脑干前庭神经核。位听神经传导听觉和平稳觉。9.舌咽神经():感觉纤维发源于上神经节及岩(下)神经节,其周围支散布于舌后1/3的味蕾,传导味觉;至咽部等同意粘膜感觉;至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与血压、呼吸、脉搏有关。中枢支均终止于延髓的孤束核。运动纤维起自疑核,散布于茎突咽肌,其功能是提高咽穹
25、窿。副交感神经起自下涎核,经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终止于耳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腮腺分泌。10.迷走神经():体感觉纤维起源于颈静脉神经节,周围支散布于外耳道及耳廓凹面的一部份皮肤,中枢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内脏感觉纤维起源于结状神经节,散布于胸腹腔内各脏器,中枢支终止于孤束核;运动纤维起自疑核,散布于软腭、咽及喉部肌肉;起自迷走神经背运动核的纤维散布于胸腹腔脏器,支配其副交感功能。11.副神经():分延髓支及脊髓支,脊髓支起于第1第5节颈髓前角细胞,支配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部;延髓支组成喉返神经,支配声带。12.舌下神经():起于延髓背侧的舌下神经核,经舌下神经管到颅外,支配舌肌。舌下神经只同意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脊神经1.脊神经共31对,均与脊髓相应节段相连,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2.每对脊神经由感觉根(背根)和运动根(腹根)所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相应肌肉,其中颈5胸1的前支组成臂丛,要紧支配上肢。腰1骶2的前支组成腰丛,要紧支配下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