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最难50题汇编 201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最难50题汇编1(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C)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2(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2、C)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3、之开端,主要体现 在(D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D。4(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 表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4、C)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渐趋激化,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可知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D项
5、错误。5(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C)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项错误
6、。6(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D)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7(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D)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
7、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第一种解析: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为正确选项。第二种解析:解题关键是看各地区使用的主要货币;从图中可看出,黄河流域使用丝布帛等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主要使用铜钱货币,岭南等地区使用金银货币。金银是固定等价物,铜钱是一般等价物。南北朝时社会动荡,改朝换代
8、非常频繁,因此越是动荡的地区越拒绝使用铜钱,而使用金银货币和实物货币相对不会产生较大损失,反之,使用铜钱的地区相对而言经济较稳定,所以选D。第三种解析:A选项南北朝时期不可能南方高过北方;B选项河西走廊和岭南地区比较特别,使用金银主要是因为要对外交流使用,对外交流时要尽量使用保值的贵金属。C选项看不出丝织业迅速发展,本来就是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问题在于使用实物作为货币主要是南北朝时期中原黄河流域战乱不断,没有稳定的货币信用体系,所以就只能实物交换。南北朝时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非常频繁,因此越是动荡的地区越拒绝使用铜钱,所以选D。8(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
9、)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C)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C项。9(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
10、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D)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10(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
11、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C)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11、(2018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解答
12、本题运用排除法即可获得正确答案。结合常识,我们知识,在古代封建政府一直坚持盐业专卖制度,盐税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在古代明朝中后期时,在一些特定地区的一些行业内出现按日付工钱的雇佣劳动但始终未普及。所以,C项、D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古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材料的主旨主要是说在北宋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情况1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B)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从“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
13、定都北京目的是促进国家统一,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的,不是客观影响,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B项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没有因定都北京而发展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14、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A项正确;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故D项错误。14(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
15、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A)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15(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D)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
16、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16(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近代科学家”、“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这说明恩格斯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
17、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选择A项。17(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D)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
18、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18(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解析:由材料“1898年”“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支持光绪帝主持变法运动,反对慈禧太后干涉政治,故选D项;“广泛支持”不符合当时社会史实,排除A项;1898年,加强排外活动的是义和团运动,而并非清政府,排除B项;第二
19、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材料强调部分西方人的态度而非列强干涉内政,排除C项。19(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B)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广告成功,产
20、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可知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改良社会风俗已经成为国民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广告宣传而已,谈不上推进文明,况且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文明的推进有待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广告的作用十分有限,故D项错误。20(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C)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
21、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C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2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B)
22、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B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22(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
23、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D)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据材料“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革命工作的重心仍在农村,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共党员比例的变化,跟统一战线范围无关,而且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遭到破坏,故C项错
24、误;据材料“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力量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23(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
25、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解读题意可知顾维钧的目的是要求其他各国的对中国的援助,故A项正确;从题干的“否则”可知,顾维钧提到的“另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各国不援助中国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体现“警示”的目的,故B项错误;绥靖政策侧重于对法西斯国家的纵容和默许,题干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4(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B)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
26、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解析:由材料“1948年10月底”、“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可知在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好工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B项;土地改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部群体,排除A项;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科技推动工业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举措,排除C项;1948年的国共阶级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目的,排除D项。25(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
27、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项题干无从反映。26(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D)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
28、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27(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C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外国电影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