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5.13KB ,
资源ID:89569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569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大流派.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大流派.docx

1、三大流派题目: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吐血整理版)姓名:邱男 专业:应用心理学2012级 学号:201240504007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本学期我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于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心理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归纳整理,相信我对这些理论知识又会有新的认知。 NO.1 三大流派之精神分析1、古典精神分析(1)、精神分析的起源 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要认

2、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起源,还是要从他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分析。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人,其父亲是犹太商人。他先后从事生物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对神经症和精神病人的研究是他的终生事业,弗洛伊德学习了催眠术,学习了布雷尔的“谈话疗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方法,它不仅治愈了难以计数的神经症患者,而且帮助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奥秘。他发表的关于癔症的研究(歇斯底里症研究1895)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起点。后来出版的梦的解析,它不仅是一本普通的论梦之作,而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系统理论著作,以及再后来的日

3、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学三论、精神分析引论等都为后人研究心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2)、人格结构 作为人格理论中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1、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2、前意识:人格的中层部分。由可再现、回忆起来的主观经验组成。具有检验作用。检察官的工作。3、无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到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

4、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三者特点: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无怀疑性4非现实性5超能量性三者关系冰山类比理论:a. 三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b. 意识和前意识用虚线相隔,表明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同属于一个系统,无意识与前意识用实线隔开,表明两者属于不同的系统,无意识的东西由于受检查作用的压抑不能进入意识领域。注: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意识和前意识。 后期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1、本我(id):驱力能量的来源,是由一切与身

5、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性欲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ego):协调本我寻求快乐的需要和超我寻求社会化行为的需要以及现实的需要。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关注现实的一部分,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正常地生活,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superego):努力追求的理想和违背道德标准时所预期的惩罚。包括自我理想与良心,遵循“完美原则”,对道德审察的作用。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动力涉及个人根据超我和现实的需要来满足本我驱力的努力。人格的发展:紧张平衡紧张”平衡(3)人格动力冲突、焦虑、防御机制 焦 虑1、焦虑的定义: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

6、绪体验。2、焦虑的来源:本、自、超之间不能适当控制心理能量的一种冲突的结果。3、焦虑的分类:1现实焦虑:它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恐惧。2精神质焦虑:它是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这种焦虑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而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3道德焦虑:它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道德焦虑是伴随着超我形成而来的,超我不成熟的人很少体验到道德焦虑。4、焦虑的功能:自我保护机制,给予自我一种信号,好像危险即将发生。 自 我 防 御 机 制1、自我防御机制的定义:通过在某些方面歪曲现

7、实以保护一个人免除焦虑的潜意识过程。2、特征:1是无意识的,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它们。2或多或少都有歪曲现实或否定现实的倾向。3、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把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2否认:最早形成的防御机制之一。3投射:“替罪羊”4反向作用:这是一种人表现出自己不足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5合理化:文饰作用。我们所做的事赋予符合逻辑的或者社会所欢迎的动机。人利用合理化的防御机制原谅自己和保护自尊。酸葡萄和甜柠檬。6替代:对某事物的强烈感情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事物上。替罪羊、迁怒7升华:把为社会不能接受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

8、性的活动能量。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为积极地形成。4、防御机制的运用:1多种防御机制同时使用。2防御机制有积极作用,但不能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主要使用的防御机制会发生变化。(4)、人格发展以性心理发展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五个阶段:1、口腔期:出生1岁左右。动欲区是口腔。通过口腔活动如吮吸、吞咽、咀嚼等不仅满足婴儿饥饿的需要,同时提高性快感。前口腔期08个月,吮吸和吞咽。后口腔期81岁,吞咽、咀嚼、吞食。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最重要的成就,标志着现实感的获得。口腔期的特征:这种人往往贪吃、抽烟、酗酒,过于依赖。希望被照顾(被喂养),以自我为中心(自恋),苛求别人,缺乏耐心,

9、贪婪,多疑,遇到挫折易怒,攻击和仇视人等。咬和吮手指、抽烟,酗酒和接吻等行为多与口腔期停滞有关。2、肛门期:2岁3岁左右。动欲区是肛门。前肛门期:排泄。后肛门期:保持肛门期的特征:1肛门便秘型:讲究秩序和整洁;过分吝啬或节约;固执或强迫性;2肛门排泄型:不讲卫生;放肆;浪费3、性蕾期:36岁左右。动欲区是生殖器。男孩:恋母情结阉割恐惧认同超我发展女孩:恋父情结嫉妒认同超我发展性蕾期的特征:男性:1竞争、行为轻率、果断和自信:反抗焦虑2攻击性和挑衅性:焦虑反应3冒险和勇敢:过度补偿女性:1) 爱出风头,总想在生活中扮演男性角色,力求超越男子2) 纯真、诱惑人、虚荣、嫉妒4、潜伏期:6岁12岁。性

10、本能受到控制,兴趣转移到知识学习、文体活动、同伴交往5、生殖期:12岁之前:前生殖期(自恋);12岁之后:生殖期(异性恋),独立、工作、恋爱、繁殖、超我继续发展。(5)、研究方法1、自由联想法2、梦的解析3、移情4、催眠5、墨迹(6)、评价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贡献:1、尽量排除外外界情景的影响,使无意识动机的运作在不受情景刺激的干扰下自然显露出来。2、利用象征,通过解释其意义来揭示无意识的内容。3、致力于研究患者行为的整体性。4、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5、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

11、独特的解释。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局限性:1、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2、不精确,难以验证3、材料来自非常态或者变态心理现象。二、新精神分析之埃里克埃里克森(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包括个体感、惟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1、自我概念弗洛伊德把自我看做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而埃里克森则相信,自我执行许多重要的建构功能。他认为,自我是人格中的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的

12、部分,其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欲望。埃里克森关于人格的理论被叫做自我心理学。2、自我同一性概念:这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3、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在六岁左右超我出现的时候就基本形成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成年人人格的根本特点是在寻陧就确定了的。与此不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而且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他提出了八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这八个阶段,每一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

13、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NO.2 三大流派之行为主义1、华生行为主义学习论(1)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对狗的实验(1)反射: 非条件反射:有机体生来固有的对保存生命有重要意义的反射 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2)实验以狗为对象,揭示了一个原本不能够引起特定行为的反应的无关刺激是如何通过学习变成能够引起反应的信号刺激的。(3)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一切刺激物(如声光电)作为非条件反射的刺激信号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

14、号系统:具有抽象概括性质的言语信号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这个活动就引起了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非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射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2、工具性条件反射桑代克(1)、刺激反应的联结(2)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是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3、意义: 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开创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与研究,为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2)行为主义的诞生华生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体系(1)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只能用客观的方法研究,不能依靠内省和精神诠释来推测人的心理活动等。(2)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是行为,而不是意识。 (3)心理学的对象 人和

15、动物的行为 按照反应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是习惯的还是遗传的。把行为分为(1)内隐的习惯反应(2)外显的习惯反应(3)内隐的遗传反应(4)外显的遗传反应 (4)环境决定论者:他把后天环境的作用提到绝对化高度。主张通过控制环境,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出任何一个人来。(5)恐惧理论:恐惧症是条件化的情绪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学习而来的。这种恐惧可以再通过行为学习的方式逐渐消除(可用系统脱敏法消退恐惧)。(6)情绪理论:三种情绪恐惧、愤怒、爱。环境刺激可以使个体习得某种情绪行为。2、评价:积极意义1、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使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3、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消极方面

16、1、把动物实验中发现的活动规律扩大到人身上,没有考虑人类的特殊性,犯了拟人论错误2、否认意识和内省,竭力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其极端发展犯客观主义错误,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3、对人行为的解释犯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错误二、操作性条件反射论斯金纳(一)、操作性条件反射1、学习是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刺激S反应R反应有两种:1应答性反应:由已知的刺激引发的;2操作性反应:利用结果性的刺激使行为(理论核心)2、操作性条件反射:(1)概念:某一种行为出现以后立即受到一种刺激,则该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变化。(2)理论意义:操作性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

17、类型:1正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则该行为增强RS(积极) R(促进)2负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则该行为增强RS(消极) R(促进)3消退:行为的结果使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减弱RS(积极) R(减弱)4惩罚:行为的结果使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减弱RS(消极) R(减弱)(二)、强化与强化的原理1、强化:结果性的刺激(强化物)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一过程就是强化。2、强化针对的是反应(对事不对人)。3、强化物不一定是愉快的刺激。 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1任何反应如果有强化刺激随后出现,都会重复出现的倾向。2强化刺激可以增强操作反应概率的任何刺激物。4、强化的类型

18、:正强化(奖励)、负强化(取消不好的刺激)。5、强化的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6、强化的安排: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间歇强化又可以分为:按照反应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固定与不固定)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强化(固定与不固定)7、行为的消退与自然恢复、类化(泛化)与分化(三)、行为塑造和矫正1、行为评估ABC:前提条件、行为本身、结果2、行为塑造:实验者根据一个最终目标,给一系列不断向这个目标靠拢的行为提供强化,最后使实验对象形成一个新的或者复杂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小步子,及时强化3、强化相倚原理:只要我们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

19、标逼近,学习的过程总会达到成功。4、矫正方法:强化、惩罚、无强化和消退、强化和代币法5、评价:积极意义(1)、它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可以说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史上最彻底的实验取向,它使心理学无可辩驳地成为一门实验科学;(2)、从行为之前的刺激与行为之后的强化来控制人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操作性;(3)、在当今仍然大有用武之地,现在普遍用于戒烟、戒酒、戒毒的厌恶疗法,用于心理治疗的系统脱敏法都以行为主义为基础。消极意义(1)、被称为“没有心理的心理学”(2)、将人的心理等同于动物的心理,“比白鼠大一点的东西”(3)、将人看成是一个消极地受刺激与强化操纵控制的被动者。三、刺激反应论多拉德和米勒(一)、

20、学习的四个要素1、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为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内驱力是一个动机概念,是人格的能量源泉。分类:一级内驱力:又叫原生内驱力,是与生俱来的。如饥饿、干渴、性、排泄 二级内驱力:后天习得的,一般由社会文化决定。如金钱、成就、荣誉2、线索: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线索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时何地作出何种行为反应。3、反应: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飞,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4、强化:强化也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2)、学习1、只有同时具备学习四要素,学习才能够发生。即:只有当一个人想要些什么(内驱力),注意些什么

21、(线索),做些什么(反应),以及获得些什么(强化)时,学习才能发生。2、优先反应:是指某些反应是最能够导致内驱力的降低的就是优先反应。3、学习的发生是以原有的反应不能适应当前的新的情境为前提的。(三)、内部精神与学习1、恐惧一种获得性的内驱力获得性恐惧实验:1恐惧是可以学会的2恐惧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在它的作用下,小鼠能学会许多可能导致恐惧降低的行为。对待恐惧的方法:提供一种情境,使病人能在不受惩罚的条件下体验那些可怕的经验。2、语言和二级泛化:(1)语言:语言是实际事物的符号,有了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个体就能够通过经验来学习、思考,不必身临其境。(2)习得的行为反应会发生泛化和分化的现

22、象:如怕蛇而怕绳子。(3)一级泛化:那些建立在刺激之间物理特征的相似性上的泛化是一级泛化,是天生的。 二级泛化:那些建立在言语符号的基础之上的泛化是二级泛化。如谈虎色变、闻风丧胆。3、冲突:(1)冲突的种类:1接近接近(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具有同等诱惑力。2回避回避(双趋)冲突:两个否定目标都会诱发回避趋向的冲突。3接近问题(趋避)冲突:目标一个诱发接近趋向一个诱发回避趋向4双重接近回避(双重趋避)冲突:两个目标都带来接近回避趋向 (2)移置作用:替代:以其他不具有危险性的对象代替原来导致挫折的对象。升华:即将力比多投放到社会接受和赞同的创造性活动中去并要求获得成功。 (3)挫折攻击挫折:目的

23、行为受到阻碍时的一种伴随状态。攻击:取决于内驱力水平、挫折的完整性、挫折的累积4、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性训练(1)喂食情景:孤独、回避、社会不可测的人格(2)排泄训练:父母对孩子不能够控制大小便给予否定,可导致孩子产生可耻、低微、绝望、邪恶等情感。(3)早期的性教育:对性观念和性活动的恐惧和过分的羞耻感是童年时期学会的。(4)激怒焦虑冲突:愤怒是创造性的人生所必不可少的。5、潜意识、神经症与治疗(1)潜意识内容:早期经验、压抑的经验(2)治疗的方法:要消除学会的反应就是不要给予强化。用系统脱敏的方法解除压抑。压抑解除之后,在患者的生活中仍有重大缺陷,需要给予调整行为的指导。四、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24、(一)、交互决定论: 交互作用包含着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三方都彼此相互作用的意义。行为并不总是扮演一个被决定的角色,而是会反过来影响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行为 外因 内因(强化、惩罚)(信念、期望、思想)(2)、观察学习创立者是班杜拉1、观察学习概念: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2、观察学习的优点:效率高、错误率低3、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直接的外在强化在榜样行为是否习得的过程中并不是必要条件,而在模仿行为是否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4、替代强化:如立榜样、树标兵、杀一儆百、杀鸡儆猴。5、榜样行为的呈现方式身教和言传(三)、观察

25、学习的过程四阶段1、注意过程:引起注意的对象1凡是具有一定的特色的行为模式都能引起个体注意。2具有成功威望和权力等特点的人物行为模式也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3经常能接触到的榜样行为可能被无意注意而成为观察学习的对象。2、保持过程:将注意到的示范行为保持在自己的记忆中,应该尽可能将动作表象转化为语言描述,利用语言符号的精确性、稳定性来保持示范动作。在成人的模仿学习中,余姚符号的参与对动作表象的保持几乎起着主导作用。3、动作再现过程:在需要表现出模仿学习的行为时,要能将脑海中的动作表象再现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4、强化和动机过程:模仿学习的动机会影响到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和选择。强化和动机在观察学习行为

26、的表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4)、自我效能感1、自我效能感: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我能行)2、自我效能感能够很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3、自我效能感四个来源:1成就行为(设计系列接近的成就目标)2替代经验(相似者的成功)3言语说服(你能行)4情绪唤起(镇静感受)(5)、行为适应与治疗1、概念:个体如果预期自己可能被别人或者自我效能低,结果使他回避他人,从而导致人们认为此人有些异样而回避他,这种环境又强化了那些不合适的期望和信念。2、治疗的方法榜样疗法3、治疗恐惧症:实验分为四组1真实示范并引导被试参与2象征性示范3系统脱敏4控制组,不做任何治疗。 结果4组的躲避行为不变,2、3

27、组恐惧行为显著降低,1组的进步最大。 4、行为治疗方法:1系统脱敏法2满灌疗法3厌恶疗法4模仿学习疗法5强化疗法6放松疗法7思维阻断疗法 NO.3 三大流派之人本主义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也称现象学的心理学。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到了60、70年代,迅速形成与发展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也成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反响巨大、影响深远。时代背景1、对后工业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反思。2、反战和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哲学背景1、人道主义和人性论2、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反对传统科学心理

28、学理念的弊端1、对行为主义的批判2、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二、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一)、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与责任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够改变,只是身体有局限,所以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二)、活在当下(此时此地)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人如果被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能够生活在今天。(三)、个性的现象学1、人是独特的。2、人只能自己找到自己的出路。3、咨询师的作用:共情、辅助成长。(四)、人的成长1、人的需求是变化的,当一个人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是积极地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我

29、们会不断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2、人格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动机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1、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2、基本需要是人要满足的目的(一)、五种需要: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高级需要的发展,较迟的产物2、需要的层次越高,适用范围就越广,也就越有价值。3、高级需要的满足有更多的前提条件,不容易被察觉,容易被忽略,但是高级的需要一旦产生就会产生较强的主观幸福感,对健康的影响也比较大。(三)、满足需要的先决条件1、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因为基本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人

30、际关系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为基础。2、人既然有主动实现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无法发挥他们的潜能3、因为人都有自相矛盾,既有运动、发展的倾向,也有懒惰的倾向,这是由于人需要休息或者恢复。四、马斯洛之自我实现论(一)自我实现的含义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没有时间和质量限制。成为你自己就是自我实现的实质涵义。高峰体验人对认识、创造、成就等时刻产生的体验。是自我肯定、自我确证的时刻。处于这种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自我,更加整合自我(同一、完整、浑然一体)。“这种体验可能是瞬时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高峰体验的后效:1、能够消除症状;2、可以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3、可以多种方式改变对他人的看法,以及与他人的关系;4、或多或少改变对世界的看法5、使一个人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自发性和独特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