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32.15KB ,
资源ID:89522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522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教学大纲.docx

1、地理教学大纲目录地理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阐明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各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课是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学好地理课,可为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一)教学目的高中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

2、理新知识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二)教学任务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二、教学内容及其安排(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1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地理教学的内容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社会发展起决定影响的是物质资料

3、的生产方式。但是,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又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环境。环境的改变,反过来又对人类发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2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地理教学内容要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先进的地理科学知识,我国和世界的地理状况,以及发展变化的观点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

4、。3根据教学计划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和安排,以及地理学科的性质、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教材内容地理教学的内容,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选择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证明有用的传统地理知识,并吸收学生所能接受的、地理学科的先进科学知识。但是,要注意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当。(二)教学内容的安排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高中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初中地理的衔接,以及同其他学科的配合。1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按照地理环境结构、人类在利用环境中存

5、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顺序安排。高一地理必修课,先学地球的宇宙环境,然后学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再学与当前环境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以人类与环境作为最后教学的总结。这样,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的人地关系的概念。2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区差异,以及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中国地理的分区和世界国家地理的顺序,均按地理方位排列,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

6、中国地理的分区原则,一般是把位置相邻、自然条件相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组合,以便阐明其共性和区域特征。区域的排列顺序,是从季风区到非季风区,从沿海到内陆,以便阐明全国自然条件分布的一般规律。世界上的国家很多,由于课时有限,教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选择国家时主要考虑:(l)在地理疆域和地理环境方面有显著特点的;(2)在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3)在较长时期内对国际形势有显著影响的。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注意地理知识教育、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统一地理知识教育、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三者是统一的。地理知识教育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思想政治

7、教育应寓于知识教育之中。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即具有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观念,以及综合认识和分析地理问题与区域特征的能力。(二)注意地理科学的新成果和国内外的形势发展由于地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很快,因此教师要注意地理科学方面的新成果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大纲、教材落后于科学发展和形势发展的地方,可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但不要离开教学的主题和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注意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点。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总是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

8、在联系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理的特征,总是同这个地区的位置以及自然、经济、历史等条件密切联系着的。教学区域地理,必须注意用综合方法,抓住区域地理的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四)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讲求教学效益1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独立获得新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2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

9、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地图,作填绘地图的练习,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解释和分析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3加强直观教学。地理的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学时在注意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运用幻灯、电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五)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可根据条件和学生的爱好,以及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阅读

10、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参观天文馆、气象台、自然博物馆、经济建设成就展览、民族风俗展览等,举行地理晚会或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野外观察、地理调查等活动。组织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全班学生都应参加的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由教师制订计划,学校统一安排,每学年应不少于一次。(六)其他注意事项1对大纲中所拟定的各年级课题的顺序,教材的编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和作某些变动。各课题的授课时数,由教师自行安排。2大纲中标出有“*”号的内容,是供教师选授和学生自学的,不作为考试要求。四、教学内容要点和基本训练要求

11、高中一年级高中地理必修课(96 课时)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结构和特征,掌握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地理基本知识,掌握生产布局和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原理。3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协调人类发展同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意义和基本途径。4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问题的能力。5使学生掌握一些观察、实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6结合有关内容,进行爱国主义

12、和国际主义、全球观念,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以及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雄心壮志。(一)地球在宇宙中教学内容要点1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天球。恒星。星云。星座。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概况。太阳的外部结构:光球,色球,日冕。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干扰,磁暴,极光。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3月球和地月系月球概况。地月系。月相。月球对地

13、球的意义夜晚的自然照明,农历月份的安排,潮汐的形成,人类的登月活动。4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自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时差,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和周期;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基本训练要求1进行天象观察,学会在夜空中辨认几个常见的恒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星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及银河。2运用太阳系模式图,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3能够画出6 月22 日和12 月22 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用所

14、画示意图说明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带的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状况。4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现象,并能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形成。(二)地球上的大气教学内容要点地球是由不同圈层组成的球体。大气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散逸层。2大气的热状况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选择吸收作用,大气的反射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大气的温室作用。气温的日变比和年变化:地面是大气的主

15、要的直接热源,气温的日变比和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从南北半球1 月和7 月等温线图上,分析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3大气的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气旋与反气旋: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 月和7 月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季节变化,季风环流。4大气的降水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世界降水的分布。5天气与气候气团及其分类:气团,气团的移动,气团的分类。锋面与天气:锋的形成,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准静止锋与天

16、气。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世界气候类型及其成因。人类活动与气候: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的结构和气温垂直变化以及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2学会用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3学会用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说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4查阅当地的主要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平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和最小年降水量),并能综合分析这些资料,说明当地气候的主要特征。(三)地球上的水教学内容要点地球上

17、的水体和水圈。1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自然界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意义。水量平衡:海洋和陆地的水量平衡。2海洋水海水的盐度,气候和洋流对海水盐度分布的影响;海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和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分布的影响。洋流及其形成原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全球热能输送和交换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对航海事业的影响。3陆地水河流的补给: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冰川是陆地上数量很大的水体。冰川的类型和分布: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地下水的来源,含水层和隔水层,潜水,承压水。4

18、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组成。2学会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3学会用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说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随纬度的变化与海洋表面温度的关系。4调查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河流径流量或井水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情况,并能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四)地壳和地壳的变动教学内容要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地壳的厚度和分层结构。地壳中的矿物,矿物的概念。*几种常见矿物。岩石、

19、矿产和矿床的概念。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壳物质的循环。3地壳运动地壳的变化和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概念。地壳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发展变化。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4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与更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5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热、火山、地震地球是个巨大的热库,地热资源及其分布,地热能的利用。火山:火山的构造,火山按其活动情况的分类,火山喷发物。地震:地震的发生,震级和烈度,地震的分布规律和预测。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7地壳的演化地层和化石。地壳的

20、演化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基本训练要求*1观察矿物和岩石标本,学会识别常见矿物(要求五种以上)和三大类岩石。2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地形观察,学会辨认当地主要地形类型,并能说明其特征。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行水文和地质观测,说明其特征。3学会用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过程。4学会用地球表层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解释海沟、岛弧、世界大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5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各代、*纪的名称和序列。(五)地球上的生物圈和自然带教学内容要点1生物与地理环境生物圈的意义: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植物的分布与环境。2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2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平衡。*3土壤土壤的特性和重要性。土壤的组成。土壤的形成。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4自然带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用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2学会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释世界某一地区的自然特征。(六)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教学内容要点1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及其分类:自然资源的概念,可

22、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与自然资源。2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士地的概念。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上地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原少;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3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森林与环境。世界的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宜林地广,树种丰富;森林覆盖率低,木材蓄积量少;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23、。保护森林,绿化祖国。草场资源及其利用保护。*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水产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4矿产资源及其利用矿产资源的概念,矿产资源的特点。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基本训练要求1熟悉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上各种土地类型的符号,以及我国耕地、森林、草原、荒漠等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状况。2学会用我国与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的比较表,说明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七)能源和能源利用教学内容要点1能源概述能源及其分类。按自然界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可分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能

24、量;地球内部的能量;由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按利用能源的时间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能源的转换和传递,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利用能源的重要性。2常规能源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水能的特点。水能的分布和利用。生物能的利用。3新能源核能有巨大的能量,核能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的利用。沼气。*风能。4能源问题和能源利用的前景世界的能源消费构成。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能源问题: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用统计图表法,表明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2学会查

25、阅和运用报刊资料,综合评述有关当前世界的能源问题。(八)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教学内容要点1农业概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市场需要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技术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世界农业发展概况*农业的历史发展。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国外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源消耗太多;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3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

26、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消费概况。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4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有了显著改善;农业生产量大大增长;农业生产布局有所改进。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我国的农业区划。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从世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上,分析农产品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2学会利用世界主要小麦产区及输出方向图,说明世界小麦贸易情况。3利用我国20 世纪50 年代至80 年代粮食产量的数字,画出统计图,

27、表明其增长情况。4根据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评述当地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前景。(九)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教学内容要点1工业概述工业的概念。工业类别:重工业和轻工业。*三类产业的划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工业分布概念。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方式;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农业经济基础、原料来源、能源供应、消费市场需要、交通运输条件等);劳力与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制宜,制订工业布局方案。3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世界工业迅速发展。*世界南北经济的差距。工业

28、生产和布局的新趋向: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大型现代化传统工业发展趋缓,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工业布局由集中趋向分散。工业布局的新方式。4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旧中国工业生产和分布的特点。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工业生产以旧中国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调整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进行以开发能源为重点的工矿业和交通建设;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与比例;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使工业布局合理化,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发展规划。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从影响工业布

29、局的各种因素中,分析某一地区某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并作出适当评价。2学会将世界某种主要工业产品(石油、煤、钢铁等)的分国统计数字,绘成圆内扇形百分比图。3调查当地某种工业的原料来源、能源供给情况、产品市场所在、劳力和技术条件,并加以评述。(十)人口和城市教学内容要点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增长;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口政策。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口的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从欧洲迁往美洲;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帝国主义招工开发东南亚(即“南洋”)和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人口迁移:迁移人口的流向,外籍工人的分布

30、。国内人口迁移。城市化和开疆拓土。我国的人口迁移:东部城市人口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农村人口由东部稠密地区移向东北和西北。3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制订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4我国城市的发展建国以来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化进展是个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程;大中城市增长快,小城市发展慢;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但仍不平衡。我国城市建设的前景: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并能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