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3.84KB ,
资源ID:89445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44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docx

1、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2017年5月,在大川镇唐家村村支书梁正国的引领下,我和同事一起走访了我的扶贫对象-唐家村四组村民王德军家,他家离唐家村服务中心并不远,走路过去上个小坡不到10分钟就到了,还没走到家门口,一只小黑狗汪汪的冲着我们叫,“快别叫了”,一位妇女一边说着一边从屋里跑出来,迎接我们的是王德军的爱人司之云,她见到我们客气的笑了“快进来坐,欢迎欢迎”,我往屋里探了探身子,有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人走了出来,我连忙搀扶着她,她笑着说,“闺女,不好意思,家里寒碜,连个电视机都没有,要不坐外面吧?我给你们搬凳子。

2、”我急忙说,“大娘,千万别这么说,我们是来看望和帮助你们的,没事,有什么困难您和我们说说,千万别客气啊!”在与司之云交流的时候,我了解到,她爱人是一位隧道钻石工人,经常外出流动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13岁正在上初中,一个只有6岁刚上小学,还有有位年过半百的老母亲,主要经济收入都是靠她爱人王德军打工挣钱为主,她在家多半是照顾年迈的婆婆和两个女儿的衣食住行。家里的收入仅仅靠王德军一人,其实并不乐观,我在问道她有哪些困难?她低着头告诉我“如果有,那就是子女上学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了,光出租就好几百呢”,我了解到,唐家村附近并没有初中和小学,如果要完成对子女的教育就必须去大川镇上的小学进行教育

3、,那么相对应的支出就增加了不少,而且如果要同时兼顾着家里的老人,衣食住行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虽然生活稍显艰难了些,但是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不过,我两个姑娘都很懂事,尤其是我大姑娘,年年上学都是第一名的好成绩呢,老师都很喜欢她。”我回应道:“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的付出姑娘们都看在眼里,学习成绩好是对你最好的报答啊”她不好意思的笑了。通过这次走访贫困户,我深深感受到对贫困户的帮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与她们的沟通和了解,我也更加迫切的想要帮助他们尽快脱贫,但是靠一己之力是完全不够的,我多么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希望更多的孩子出门就有学上,让她们能减少负担,尽快脱贫,不用在为了

4、生计奔波,不在为了上学奔波,过上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生活。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谭永成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谭永成一人肩上,而谭永成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

5、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10年4月份,谭永成的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谭永成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这些贫困人群,只是广大落后山区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6、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

7、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上等待着我们一行,我们将贫困户名单拿出来后,工作队覃书记和村干部很熟悉的就将各户人家的位置告诉了我们,并对各户的贫困情况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围的村民也很是热心的介绍,在人们七嘴八舌中,我按照各户驻地分派了对

8、象。刑庭艳姐和我就分派到湖对岸山坡上较远的两户人家。工作队覃书记用一辆破面包车将我们送到湖边后,又坐了十几分钟渡船后,覃书记给我们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屋角的人家说,那就是李自明的屋,上面一点就是符永家的屋。在渡口上等了十来分钟,从山间的沙石小路上下来一位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是李自明的妻子叫王延开。并面带羞涩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家的情况惊动了县里来的领导,给政府添了麻烦。当看到我们带的一些米面油后,更是连说不好意思。沿着陡峭的砂石小路一路往上爬,我一边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也一边听王延开介绍家里致贫的原因。王延开介绍,他家四口人,由于修建水库水淹,家中只有0.5亩责任地,男人李自明只好常年在外

9、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在海南等地做苦力,一年也找不到大钱;儿子成年了,但没安家也在外打工,但打工的钱,还够不到他自己花销;女儿去年才从卫校毕业,现在在宣恩城里给别人卖衣服,一个月一千来块钱,不够她自己用;王延开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年就住了几次院,常年需要药保养,光医疗费就用去了5000块,农活多了做不了。按她自己的话讲,看上去好好的,吃得玩得就是做不得。一路上她对贫困二字始终纠结,认为原来家里条件并不差,近几年主要是自己有病,加之女儿读书花费不少,所以总是入不敷出。她没有抱怨其他,反反复复就是讲自己身体不争气,拖累了家庭,也给政府添了麻烦。在气喘吁吁间我们来到了她家,一栋三间土木结

10、构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进入堂屋里面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但是很干净。女主人用帕子将椅子擦了又擦,生怕脏了我们的衣裤,搞得我和艳姐很是不好意思。按照此行目的我们对她家进行了详细调查。王延开一家居住在1994年建成一栋土木结构中,耕种有五分责任地,由于村民大多搬迁,荒地较多,所以王延开就利用荒地养了4头牛,13头生猪。我问道,你身体又不能劳累,养了这么多牲口,吃得消吗?她无奈的说:么子法喲!还不是要下蛮,要吃饭,儿子还要安家,女儿要打发,给他们能创造一点是一点,尽我们老家伙的力,免得到时遭埋怨。交谈间,我们还了解到,王延开家,2014年打工收入3万元,她养生猪卖了2200元,但女

11、儿学费、他的医疗费和人情开支等共计支出33560元,家庭赤字1360元。谈到今年,王延开表示只要自己身体稍微好一点,应该比去年要好好多,女儿不要学费了,家里应该会好起来的,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给政府添麻烦了,但有信心今明两年打个翻身仗,不会久背贫困帽子。在我们的鼓励下,王延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谈到有么子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王延开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向我们提出,看能不能给他们家修一条公路,因为水淹之前,他们这里有一条通往中间河集镇的公路,现在水淹了,公路也没有了,进出只有靠渡船,且渡船一天只定时跑6趟,而他们几家进入只有从水路和外界相通,十分不便;另外由于库区蓄水,滑坡时有发生,她家修的院

12、坝因为滑坡已整修了几次仍然没能修好。最后她又像是对我们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要是能整体搬迁就好了。说实话,对她讲的修路也好,整体搬迁也罢,我的内心真的没底。但走的时候,我还是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告别两户帮扶对象,我们搭上了最后一趟渡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我在想早上自己给同事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帮扶他们?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今天我到琵琶洲村母鸡峪片6组入户走访,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到第一家,叫梁启训,家里三口人,三间旧砖瓦房,到的时候,梁启训正在猪栏喂猪,他对我说,因为他两口子因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他和老伴在家里喂了2

13、头猪,5只鸡,龚红霞两人享受每月200多元低保金。儿子叫梁红军,今年30多岁,还没成家,因为家里条件较差,没有挣钱的门路,加上缺资金和技术,所以外出在广东省花都市打工,现在在厂里从事技术制作工作,每月收入约4800元。梁启训告诉我说“现在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房子改造装修后好娶媳妇。”我对梁老建议道:装修房子、结婚娶媳妇是大事,一步一步来,急不得。只要您儿子有合适的对象可以先结婚,房子可以等有钱了再装修。现在你们两老只要不得大病,勤快点,把猪养好,年底我按市场价收购,如实结账。又有国家的政策兜底生活保障,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离开他家的时候,我把买猪仔的一千元现金递到到梁老手里说:“这是买猪仔的

14、钱,等几天我还捉一头小猪,把三头猪喂好,争取早日脱贫”。又把自己花钱买的一袋大米和食品小礼包交给梁老,说“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请收下”。梁老连声说到谢谢,并依依不舍的目送我们离开。再往上走了约半个小时,来到伍远华家,他正在院子里喂鸡,我说我是扶贫工作组的,想找他聊聊情况,他很热情,搬椅子倒茶,陪我聊了聊他家的情况。伍老虽然有70岁,身体还算硬朗,他说他家的房子建了30年了,虽然是土砖房,但是还是很牢固,收拾得也很干净。伍老说,他在家里栽2亩多水稻,还有旱地6多亩,种的包谷、黄豆和红薯。山上还有4亩多林地。家里还养了3头猪、5只鸡,条件还不错。现在国家政策好,以前要给国家上缴,现在种粮国家给补

15、贴,我们两老不用交钱,还有养老金拿,虽然不多,但是现在家里生活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全家5口人,老伴身体不是很好,但是能动。儿子在县城做事,从事钢化玻璃门制作,儿媳孙子在石门二中读高三,寄宿。媳妇为了便于照顾他在二中附近租房住。我对伍老说:“您的住房条件差,但不是危房,不能享受危房改造补贴政策,但是如果想搬迁的话,我可以提供政策上援助。”伍老谢绝我的好意,说“国家政策好,但我暂时不想离开老屋,只要我们身体不得病,还得继续劳动下去,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的。”临别时,我把带来的一袋米和小礼包交给老人家,并让他带我向他的家人问好。伍老连声道谢,并留我在家里吃饭,因为时间尚早,并且还要走访其他户,所以我和带

16、路的村工作人员还是婉言谢绝了。从山上往回走,我想今天走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都是勤劳人。而且他们很知足,因没有致富路子、缺少资金、技术、劳力而导致贫困。下一步建议村里利用山地资源多发展特色产业,让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发展,岂不是更好。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5月20日 星期五 天气小雨今天我和农业、经管、政法委等部门的几位党员干部相约返乡,回到我们共同的老家官渡口镇水洞溪村。就在这一天的日程里,我们完成了座谈、看望老党员、慰问贫困户、走访致富人等一系列议程。老话说的好啊,“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们对于我们的回家除了希冀,更多的是却是热情他们亲

17、切的叫着我们的小名,讲起我们少时的淘气往事,其乐融融。就在这水乳交融的气氛里,我的思绪活了过来,一些陈年旧事浮上心头。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妈妈带我们兄妹5个从外婆家回家。那个时候没有啥车,外婆和我家相隔60里的山路。走在路上,突逢大雪纷飞,这样熬到下马洞村的时候,天已黑了,道路也被积雪覆盖,我们兄妹几人都冻僵了。妈妈忐忑地带着我们走进了一家农户,农户大妈立即让我们进屋,生了一盆大火,做了可口的饭菜,并让我们留宿。第二天天气放晴,我们顺利的回家了。后来妈妈告诉我们,若不是好心的大妈让我们留宿,那夜我们可能会被冻死。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什么是善良,教会了我懂得感恩。1993年,我从巴东一中毕业,考

18、上了大学。那个时候都很穷,临上学之际,村里李厚道书记却给我送来50元钱,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捧着这份沉甸甸的关爱,老书记的话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一路前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进步,踏实做人。人的一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遇到挫折也曾经怨天尤人。在个人待遇上感觉到不公平,一度对组织产生了怀疑,心情沮丧到了极点。那时我最好的自我调节的办法就是回到老家。在房前屋后,在田间地头,我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和叔叔伯伯堂兄堂妹闲聊唠嗑中我懂得了知足,感受到了幸福。老家告诉了我“人生多磨难,心中有太阳”的涵义。无论走多远,无论飞多高,忘不了的,总是最初出发的地方。老家就

19、是一坛陈年老酒,越陈越香,越久越思念。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时常在梦境中萦绕。二十多年了,火坑上香气四溢的吊锅腊肉,半夜醒来母亲仍在纳鞋底的那盏昏黄的煤油灯,邻家甜甜的玉米棒子等等温馨的场景不时闯入我的梦境。我是谁?为了谁?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不忘初心永跟党走”这次活动中,这个问题不断放大。我是谁?我是农民的女儿,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忘本,不忘初心,不忘党旗下铮铮的誓言。为了谁?为了人民,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拿眼前的父老乡亲们来说,我应该尽绵薄之力。老家水洞溪村在县人社局的帮扶下,建成了400亩柑橘园,形成了以柑橘产业为主导的布局。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已经建成,村委会办公楼已完

20、成招标即将施工,乡村道路硬化也在紧密锣鼓的进行,形势一片大好。结束行程的时候天快黑了,老书记李厚道动了情,他说:“你们这次返乡回来看我,心里很高兴,现在有你们这帮年轻人帮着拿方案、定主意,我们对于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信心和决心,你们要经常回来看看哟!”一定会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在想怎样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展开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一部分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对象怎样利用政策加以帮扶早日摆脱贫困。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县非税局是驻贫困村帮扶工作队长单位,负责修梅镇观音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还负责帮扶修梅镇沃沙村的扶贫工作。吴迎春是非税局的一名中层骨干,由于单位人少,扶贫工作任务重,她在负责非税局

21、征管股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两个村4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吴迎春经常牺牲休息时间与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两级干部,走访入户,访贫问苦。为摸清底子,搞好对接,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在帮扶工作中,责任心强、扎实能干、善于沟通,且实心实意为贫苦户办实事,被他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好女儿”。一、以心交心,帮助贫苦户重拾生活信心。在贫困户的入户调查过程中,吴迎春与贫困户深入交谈,了解情况,找准致贫原因,以心交心,为其排忧解难。观音洞村鸡山九组的贫困户汪喜珍,丈夫早年因病去逝,独自一人把儿子养大,2014年儿子谈了女朋友,母子俩都非常高兴,尽最大的努力张罗婚事,但就在结婚前一天,女方单方面解除婚约。由于承受不了这突如

22、其来的打击,儿子罗光明从此患上了抑郁症,治疗多年仍不见好转。汪喜珍因此耗尽了所有积蓄,自己也劳累成疾,失去了劳动能力,对支撑这个家失去了信心,整日愁眉苦脸,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2017年8月,吴迎春接手帮扶,在了解情况后,经常上门疏导谈心,给予安慰和鼓励。生病时多次看望,并给予经济和物质上的帮助。为缓解她的咽喉炎的老毛病,特意托人从张家界买了茅岩莓茶给她。得知她一直是饮用屋前堰塘抽上来的水,多方筹措资金,为其接通了自来水。为缓解其经济困难,又四处奔波,在民政部门帮其争取了一笔困难救助金在吴迎春的积极开导下,汪喜珍紧锁的眉头日渐舒展,现在话也比以前多了,对人也热情了,儿子现已外出务工,看到这个

23、家渐渐有了起色,汪喜珍对帮扶人吴迎春更是感激不尽,多次要把自家仅有的两只老母鸡和几十个鸡蛋送给她,都被其婉言谢绝。二、竭尽所能,为解贫困户燃眉之急。沃沙村草堰组的66岁的贫困户叶明清,32年前因车祸落下残疾,行动不便,妻子因患上罕见的皮肤病,无法劳动,家里一贫如洗,居无定所。儿子在张家界打零工,迫于生计,只好随儿子留落异乡。吴迎春经多方打听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和他取得联系,了解到他的切实困难就是行动不便,叶明清说很想要一把轮椅,方便自己在小范围内活动。吴迎春听后二话不说便答应为他想办法,并且很快满足了他的心愿,这让叶明清很是感动。三、用心照顾,做贫困户的贴心人。观音洞村鸡山19组卢二英,今年83

24、岁,年老体弱多病,与50岁的智障女儿相依为命,靠她和女儿的低保金维持生计。吴迎春自2016年11月份开始帮扶以来,经常从自家给她们带去过冬的棉被、衣物鞋子,逢年过节还会送去肉、大米、油、面条之类的生活物资,老人家身体不适时嘘寒问暖,给钱让其看病吃药,老人家经常老泪纵横地对她说:“丫头,你真地对我比亲闺女还好”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驻村扶贫工作期间,因小疾入住宣恩县人民医院,躺在住院部五楼内三科的病床上,虽无家人陪伴,但有队友的悉心照顾,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着医院温馨的治疗,静养疗伤。当然,这也让自己从紧张的驻村工作中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调整和休息的机会。紧靠窗边的病床,让我抬头就能望见蓝天白云,无形中增强

25、了自己与病痛斗争的信心;扭头就可看到全部的同房病友及医护人员,与他们寒暄聊天,驱赶住院的寂寞和无聊;不过,再次回头望天时也多了一些感触和思考。同室两天,我旁边床位上的那位来自晓关乡的尹大娘出院了,因脑梗入院,住了六天,虽然医院并没有、也不可能根治她的脑梗,但严重的头晕目旋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几千元的医疗费由两个儿子平摊解决。由于对此病略有了解,分别时,我特别叮嘱大娘要听医生的话,不能随意停药,尽量清淡饮食,防止频繁发病。按照农合报销的规定,大娘出院时不能从住院部带超量的药物回家,出院后需要继续长期服用的药得去门诊部开,这样相当于又降低了大娘这次看病在农合综合报销的比例。隔一个床位的那位娄大叔,

26、来自长潭河乡,这两天高烧得厉害,严重时超过40度,从这几天检查的情况看,他肺上有一个大泡,肾上又有一颗大的结石,并且已经造成肾积水,显然属于撑不住了才来住院看病的,我们所住的内科病房专门请来了外科大夫给他进行专家会诊,可能要转外科做手术,即将需要的又是一笔不小的医药费。娄大叔家庭情况不是很好,儿子死了,儿媳妇跑了,姑娘嫁人了,老两口自带着一个六岁的孙女过日子。离我最远的病床上躺着的那位来自高罗乡的余大爷,也是因脑梗症状入院的,86岁了,虽是农民身份,但他是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医药费报销比例高,再加上期盼康复心切,一再叮嘱医生要赶好的药用。医生的回答,我听起来很满意:“大爷,你放心,该用什么药我

27、们就用什么药,关键是根据你的病情,根据效果来用药,没有效果的药,给你开着也是浪费。”三位病友都是新农合的患者,相对于没有农合之前,农民看病已经有了一定的报销比例,一定程度上的减轻了农民看病负担,但看病仍然是当前农民心中最大的痛,也往往是压垮一个农民家庭最重的那一棒。回想我的驻点村石马,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2户的贫困原因之一是“因病”,这还不包括“因残”的,占贫困户总数的64%。一个大病,或者一个慢性病带给一个农民家庭的不仅仅是高额的医药费,往往首先损失的是一个劳动力,同时也牵制和影响了家里另一个,或另几个劳动力,需要照顾病人而无法正常打工,无法正常种地,病人要花钱而不能赚钱,还耽误了家

28、人赚钱,所以相对于可以边治病边领工资的有保障人员来说,农民一人得病,必将全家致贫。从入户走访情况看,我的驻点村里除了少数重大疾病外,很多村民有腰椎间盘突出,有肺上的慢性病,有脑膜炎留下的后遗症,有这样那样的结石等等,很多慢性病当初都是小毛病,由于就诊不及时而最终拖成顽疾和大病。农民为什么有病不及时治,想必谁都能明白:一是没钱或舍不得花钱,二是怕治病耽误赚钱。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农民收入也大幅增加了,有了新农合,农民生病就诊比过去及时多了,但当前的情况并没有完全解决农民看病负担问题,因病致贫给精准脱贫带来的难题并没能完全解决。驻点村村民向我反映,根据目前的农合报销政策,在村里卫生室拿类似于感冒等小

29、病的药物基本上免费,在镇里住院看病综合报销比例可以达到80-90%,到县级医院住院看病综合报销比例为60-70%,去州里看病综合报销比例为40-50%,去武汉看病综合报销比例为20-30%。以尿毒症患者需要做的透析为例:去州里医院做一次,路费加治疗费农民需要花200多元,而在县医院做一次只需要花22元。即使有这样的报销比例差异,但仍然有大量农民宁可顶着巨额债务,也要去州医院,甚至到武汉大医院去看病,主要还是因为当前我们大量医疗资源都过度集中到那些三甲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数量与质量严重不足,从而造成农民对基层医院看大病的信心不足,纷纷赴州级、省级医院看病。因此就出现了武汉一些三甲大医院

30、看病车辆无处停,上电梯得花一个小时以上来排队的情况。说来道去,要想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负担问题,我个人认为,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必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真正加大对基层,特别是对县、乡、村级诊疗机构的投入力度、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和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县、乡及村一级诊疗机构的诊疗水平,确保实现农民一般性的疾病就诊不出县、不出乡,甚至不出村,最大限度的让农民降低看病支出,甚至免费就医,这也或许是促进因病致贫农户精准脱贫的最有效措施。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8月28日至9月3日,我们15人作为省人防第三批双联活动成员,赴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开展双联活动,我们走村入户,深入农户家中田间,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等情况

31、。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对我们的双联村子的具体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8月29日,我们小组5人在谭队长的带领下,共走访了9个贫困户,有谭秀珊,潘守荣,谭甲瑞,谭俊虎,郝小文,谭甲福,谭秀荣,谭仲奇,谭积宁。8月31日我们小组4人在刘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沟里的5户贫困户,有周克礼,周银元和周文德,周文义,以及我自己联系的周仓治。经过书记、队长的介绍,入户和村民面对面的交谈,以及详细的询问,村民普遍对办公室帮助修的这条路大加赞赏,说是帮他们干了一件实实在在地好事,解决了他们行路难,尤其是下雨天出行困难的大问题,为他们致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村子也属于留守村,青壮年大都去外地打工,家中基本都

32、是老人带孙子,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孙子或上学或在家;粮食作物一般种植有小麦、玉米、洋芋、黄豆等,经济作物一般种植有牛籽、甜菜、菜籽等,有些还栽一些果树等;由于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不太高,大多人家都种牛籽、菜籽等;有一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下账,种一亩小麦正常能产400斤,每斤价格1.20元,一亩地能收入480.00元,投入的成本是350.00元左右,也就是说种小麦每亩纯收入在130.00元左右,这么低没有人愿意多种;而种牛籽就大不一样,正常每亩收入接近2000.00元,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养殖方面主要是养羊,养羊的成本投入比较大,但收入也比较可观,每只收入在1000.00元左右,但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不懂技术羊容易得病,而当地没有兽医,一旦得病死掉损失会很大,所以养羊的风险比较大,有些村民想养而又不敢养。总体来看,宫刘村有人打工的家庭条件好于无人打工的家庭,塬上住户的家庭条件优于住在沟里的住户。我的联系户住在沟里,男主人叫周仓治,今年59岁,老婆叫王书会,54岁,两个女儿已出嫁,一个儿子招婿到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