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498.01KB ,
资源ID:8940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40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立体几何二面角问题的公式解法探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立体几何二面角问题的公式解法探究.docx

1、立体几何二面角问题的公式解法探究立体几何二面角问题的公式解法探究作者:赵建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5年第04期摘要立体几何的二面角问题一直都是高中数学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试题的解法具有独特性、针对性.一种求二面角的方法公式法,在所有涉及三面角的题目中,能用上此种方法的题占80%以上.关键词立体几何二面角公式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01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问题是高考的热点,自然是高考复习的重点,这类题的常规解法有两种:定义法和向量法.本文试图再添一法公式法.一、公式法的应用为行文方便,约定:三棱锥的一个侧面三角形中,顶点与棱锥的顶

2、点公共的角称为这个侧面的顶点角;有两个侧面互相垂直的三棱锥称为直侧面三棱锥;互相垂直的两个侧面称为直侧面;与两个直侧面都斜交的另一侧面称为斜侧面.图1如图1,三棱锥OABC中,ABOA,ACOA,BAC是二面角BOAC的平面角,记为.棱OA所对的顶点角BOC记为,与OA相邻的顶点角BOA和COA分别为1和2.设OA=a,OB=b,OC=c,AB=m,AC=n.在ABC和BOC中,利用余弦定理有m2+n2-2mncos=BC2=b2+c2-2bccos-2mncos=b2-m2-n2+c2-2bccos=a2+a2-2bccoscos=bccos-a2mn=cos-abacmbnc.(ab=co

3、s1,ac=cos2,mb=sin1,nc=sin2)结果求得二面角大小的一般式公式:cos=cos-cos1cos2sin1sin2.图2又如图2,三棱锥MNPQ中,侧面MPN侧面MPQ,QPMP,PNMN,则根据三垂线定理知PNQ是二面角P-MN-Q的平面角,记为.棱MN所对的直侧面的顶点角记为,与棱MN相邻的另一直侧面的顶点角记为1,斜侧面的顶点角记为2.MNP=MNQ=MPQ=NPQ=90,tan=PQNP=MPtanMPsin1,得公式(一)tan=tansin1;sin=PQNQ=MQsinMQsin2,得公式(二)sin=sinsin2;cos=NPNQ=MNtan1MNtan2

4、,得公式(三)cos=tan1tan2.公式(一)(二)(三)统称为求二面角大小的直面式公式.把一个二面角看成一个三棱锥的两个侧面组成的角,用这个三棱锥的三个或其中的两个侧面的顶点角来计算这个二面角的大小是本文公式的本质特征.这个三棱锥称为这个二面角的相关三棱锥.笔者查看近五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试题发现,在所有涉及二面角的题目中,能用上直面式公式的题占80%以上,其中能用上公式(一)的最多.下面以历年高考真题为例来说明本公式的应用.图3【例1】(2014浙江20,15分)如图3,在四棱锥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90,AB=CD=2,DE=BE=1,AC=2.()证明

5、:DE平面ACD;()求二面角BADE的大小.解:()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DE=BE=1,DC=2,得BD=BC=2,又AC=2,AB=2,得AC2+BC2=AB2,即得ACBC.又平面ABC平面BCDE,AC平面BCDE.ACDE.又DEDC,ACDC=C,DE平面ACD.()分析:观察三棱锥DABE,易知棱DA所对的EDB=45,由已知DE=BE,DEBE,与棱DA相邻的EDA=90,由()知ED平面ACD,EDDA,与DA相邻的另一个BDA所在的ABD是直角三角形,这可从三边长BD、DA、AB检验勾股定理得到,也可由()知DBBC,DBAC,得DB平面ABC,DBAB.ABD的三边长

6、易得,相关的三个角的正、余弦值可写,从而思路打通.解:()以D为顶点,设EDB=,DEEB,DE=EB,=45.设EDA=1,ED平面ACD,EDAD,1=90.设BDA=2,由()知ACDC,AD=DC2+AC2=6,BD2+AB2=AD2,即BDAB,cos2=DBAD=13,sin2=23.设所求的二面角为,代入公式,得cos=cos-cos1cos2sin1sin2=22-0123=32.=6,故二面角BADE的大小为6.图4【例2】(2012全国新课标19,12分)如图4,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12AA1,D是棱柱AA1的中点,DC1BD.()证明:DC1BC;(

7、)求二面角A1-BD-C1的大小.解:()证明:由题设知,直棱柱的侧面为矩形.设AC=BC=1,则AA1=2,A1C1=B1C1=1,CC1=BB1=2.D为AA1的中点,DC=DC1=2,可得DC21+DC2=CC21,DC1DC.又DC1BD,DCBD=D,DC1平面BCD.BC平面BCD,故DC1BC.()分析:二面角A1-BD-C1中,面A1DB即为面A1DBB1,可把点A1移至B1的位置,等价转换为求二面角B1-BD-C1的大小,以B为顶点,相关三棱锥为B-DC1B1,其中侧面BC1B1和侧面BDC1均为直角三角形,侧面DBB1是等腰三角形,所有的边长都容易求得,相关三个角的正、余弦

8、值可写,思路打通.(本例也可以以D为顶点,从三棱锥D-A1C1B入手,留给读者尝试)解:()平面A1DB即为平面A1DBB1,用B1代替A1等价转换为求二面角B1-BD-C1的大小.连结DB1,以B为顶点,设C1BB1=,RtC1B1B中,BC1=CB21+BB21=5,cos=BB1BC1=25.设DBC1=1,DC1BD,BD=BC21-DC21=3,cos1=BDBC1=35,sin1=25.设DBB1=2,矩形A1ABB1中,D是AA1的中点,DB=DB1,cos2=12BB1BD=13,sin2=23.设所求的二面角为,代入公式得cos=cos-cos1cos2sin1sin2=32

9、,=30,故二面角A1-BD-C1为30.说明:转换二面角的表示式,可使图形更直观,把原不等边三角形转换为等腰三角形,且绕过了证明ABAC这步.(用向量法解这步不能少)【例3】(2013辽宁18,12分)如图5,AB是圆的直径,PA垂直圆所在的平面,C是圆上的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若AB=2,AC=1,PA=1.求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图5分析:()(略);()由图5可知二面角C-PB-A的相关三棱锥B-PAC是直侧面三棱锥,两个直侧面PAB和ABC都是已知两边长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直面式公式(一)解答.解:()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且PAAB,以B为顶点,

10、设PAB=1,PA=1,AB=2,PB=PA2+AB2=5,sin1=15.设ABC=,AB是圆的直径,C是圆上的一点,ACBC,而AB=2,AC=1,BC=3,tan=13.设所求的二面角大小为,将sin1=15,tan=13代入直面式公式(一)得:tan=tansin1=1351=53,cos=64.所求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为64.【例4】(2011天津17,13分)如图6,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2,C1H平面AA1B1B,且C1H=5.()(略);()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略).图6解:()由图6知,二面角A-A1

11、C1-B1等于二面角A-A1C1-H与二面角H-A1C1-B1的和.设这三个二面角的大小分别为、1、2,即1+2=.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连结BA1必过点H.C1HAA1B1B,平面C1HA1平面AA1B1B,而HA1AA1B1B,C1HHA1.以A1为顶点,BA1是正方形AA1B1B的对角线,AA1H=B1AH=45,tan=1.又AA1=22,BA1=4,HA1=12BA1=2.又C1H=5,A1C1=C1H2+HA21=3,sinC1A1H=sin1=53.将tan=1,sin1=53代入直面式公式(一)得tan1=tansin1=tan2=35,cos1=514,sin1=31

12、4,且1=2,sin=sin21=2sin1cos1=357.故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为357.二、公式(包括一般式、直面式)的逆应用图7【例5】(2014全国新课标2A18,12分)如图7,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略);()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解:()PA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且PAAD.以A为顶点,PA=1,AD=3,PD=PA2+AD2=2.E是PD的中点,EA=12PD=ED=1.设EAD=1,cosEAD=cos1=12ADAE=32,sin1=1

13、2.设CD=a,CAD=,底面ABCD为矩形,tanCAD=tan=CDAD=a3.设二面角D-AE-C的大小为,=60,代入公式tan=tansin1,得3=a321,a=32.E是PD的中点,三棱锥E-ACD的高为12PA=12.三棱锥E-ACD的体积V=131232312=38.图8【例6】(2011北京16,14分)如图8,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略);(略);()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解:由图8知,平面PBC与平面PDC的夹角即为二面角B-CP-D,它等于二面角B-CP-A与二面角A-CP-D的

14、和.设这三个二面角的大小分别为、1、2,则1+2=90.PA平面ABCD,平面PAC平面ABCD,且PAAC.以C为顶点,菱形ABCD中,BAD=BCD=60,BCA=ACD=30.设PCA=1,代入直面式公式(一)得:tan1=tansin1=tan2,1=2=45,sin1=tantan1=33;tan1=22.菱形ABCD的边长为2,且BAD=60,ABC=120.AC=AB2+CB2-2ABCBcosABC=23,PA=ACtan1=2322=6.【例7】(2014湖北19,12分)如图9,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N分别是棱AB,AD,A1B1,A1

15、D1的中点,点P,Q分别在棱DD1,BB1上移动,且DP=BQ=(0图9()(略);()是否存在,使平面EFPQ与平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平面EFPQ与平面PQMN所成角即为二面角E-QP-M,设其大小为,=90,相关三棱锥为Q-PEM.由一般式公式,有:cos=cosEQM-cosEQPcosMQPsinEQPsinMQP.=90,cos=0,且sinEQPsinMQP0,cosEQM=cosEQPcosMQP.(1)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且棱长为2,DP=BQ=,E,M分别为AB,A1B1的中点,QP=22,

16、QE=1+2,QM=1+(2-)2,PE=5+2,QM=1+(2-)2,PE=5+2,PM=5+(2-)2,ME=2.QEM中,由余弦定理得cosEQM=QE2+QM2-ME22QEQM=(-1)2QEQM.同理,由QPE得cosEQP=12QE,由QPM得cosMQP=12QM.代入(1)式并整理得(-1)2=12,=122.故存在=122,使平面EFPQ与平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注:用余弦定理来求相关角的余弦值时,如果分母比较复杂,分母中就先保留原来一条或两条邻边(字母),代入公式化简后,再代入数式,这样做不但减少书写,也感到轻松)下面3题只给提示,留给有兴趣的读者去完成.1

17、.(2010陕西18,12分)如图10,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P=AB=2,BC=22,E、F分别是AD、PC的中点.()(略);()求平面BEF与平面BAP夹角的大小.图10提示:()题中不给二面角的棱,可把平面BAP平移到“中间”位置,取BC的中点G,连结EG、FG,有EGAB,FGPB,平面GEF平面BAP,化为求二面角G-EF-B的大小.相关三棱锥为E-FBG,侧面EFG侧面EBG.答案:45.2.(2012福建18,13分)如图1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E为CD中点.()()(略);图11()若二面角A-B

18、1E-A1的大小为30,求AB的长.提示:考虑将平面“缩小”,平面B1EA1中,把点A1移到A1B1的中点M;平面B1EA中,把点A移到AB1的中点N,将二面角A-B1E-A1转换为二面角N-B1E-M,相关三棱锥为E-B1MN,侧面B1EM侧面EMN.答案:2.3.(2011江苏附加22,10分)如图12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1,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CC1上,设二面角A1-DN-M的大小为.()当=90时,求AM的长;()当cos=66时,求CM的长.图12提示:注意二面角A1-DN-M的大小为,DN摆在底面内,设二面角A-DN-A1和二面角M-DN-

19、C的大小分别为1和.由图12知1+=180.由直侧面三棱锥D-NAA1可求得tan1=5,cos1=66.()=90,tan=(90-1)=15,先从直侧面三棱锥D-NMC中求CM,再求AM.答案:515.()由已知cos=66,=1,tan=tan(180-21)=52,仿()求CM.答案:12.三、小结补充说明:直面式分式(一)tan=tansin1(0建议在应用本文公式去解题时,养成这样的习惯:若直接应用公式去解答有困难,就考虑能否“放大”或“缩小”平面,或平移平面,或利用余角、补角、和角、倍角关系来取得便于计算的相关三棱锥,以化复杂为简单,化不可能为可能.这种方法,学生首次遇上会感到技巧性太强,但习惯后自然就变为常规了.(责任编辑钟伟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