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97.10KB ,
资源ID:89372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372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1、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由步骤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步骤,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2已知

2、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 BX2Y3 CXY2 DX2Y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

3、为A2. 8gB4. 4gC5.2gD7.2g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用水吸收CO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A + B C + 2D BA + 2B 2C + DCA + 2B C + 2D D2A + B 2C + D7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可用于实验室

4、制取氧气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AA BB CC DD9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C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

5、量灼热的炭层D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AA BB CC DD10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 B C D11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

6、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2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1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

7、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14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C D15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A图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B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图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图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8、17“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18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8240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8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Y、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9Z是反应物,X、Y、Q均为生成物 反应后X的质量为0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A B C D19依据氯元素

9、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如下NaCl,Cl2,HClO,R,Cl2O7,则R 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 BCa(ClO)2 CHClO4 DKCl2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A B C D2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2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

10、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氧气的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2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等质量形状相同铁和锌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24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B碳单质在不同

11、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同种原子化学性质不同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25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一定含C、H元素;一定不含O元素;可能含O元素:一定含O元素;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26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12、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探究环节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提出问题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作出猜想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实验验证(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 (填“”、“”或“”)7。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填“一”或“二”)成立。交流反思(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

13、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 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27下面图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_反应。 (2)甲中产生_色的火焰,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 (3)乙中产生浓厚的白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4)丙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生成_色固体。 (5)三个集气瓶里都

14、放有少量的水,其中甲中水的目的是_。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28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在常温下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 。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其中的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_,E的化学式为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_ _ _29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图中“一”表示两

15、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A_,D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3)若E为淡黄色固体,在C中燃烧发出_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在DF的反应中,体现出物质D具有_性。30图中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G为氧化物,其中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C、D、E和F为单质,其中F为红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己略去。(1)C的化学式为_,G的化学式为_。(2)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6、3)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详解】A、步骤中,A中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B、步骤中,A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C、木炭、红磷都是可燃物,步骤中,装置B中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即燃烧需要可燃物,正确;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

17、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正确;故选:B。2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b反应快,但b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解:因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反应快,时间短,b中混有二氧化锰,则b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显然只有A符合,故选A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

18、42+165=10876;故A不正确;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3=76;故B正确;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62=4676;故C不正确;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1=4476;故D不正确;故选B4C解析:C【解析】【详解】设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x)g;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6-x)g;x=5.2g故选:C。5A解析:A【解析】【详解】A、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干花颜色的改变,变色的部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紫色的石蕊变色,故选项

19、A正确;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一氧化碳,故选项B不正确;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故选项C不正确;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6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消耗了甲的质量为:25g-10g=15g,乙物质完全被消耗,即为5g,即反应物为甲和乙,而丙和丁为生成物,丙的质量为1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丁的质量为:15g+5g-1

20、1g=9g。设甲的化学计量数为a,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b,则可以得出比例式为:=,所以=,设生成物中丙的化学计量数为c,丁的化学计量数为d,则可得比例式为:=,所以可以得出=,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C+2D,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是正确的,故选A。7D解析:D【解析】【分析】C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而且能转化为氢氧化钙,则C可能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无色液体B反应能够转化为氢氧化钙,则B可能是水。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出水和无色气体D,则A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D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不同的物质,则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充分燃

21、烧生成的无色气体E可能是二氧化碳,无色气体F可能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G和无色气体E,则红色固体G是铜。将推测带入题中,符合题意,推断正确。【详解】A、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出水和氧气。该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A说法正确;B、反应指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B说法正确;C、气体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故C说法正确;D、红色固体G是铜。银和硫酸铜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法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无法直接制得。故D说法错误。故选D。8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

22、、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但是有催化作用,则b中产生的氧气少,但产生的氧气快;故选项正确;B、利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先变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粒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不减少,与硝酸铜开始反应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COO22CO2,反应物由3个分子变为2个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减

23、少;故选项错误;故选:A。9B解析:B【解析】【详解】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因为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正确;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C、二氧化碳能和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D、乙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如果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故选:B。【点睛】鉴别物

24、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0C解析:C【解析】【详解】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错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可能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正确。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错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正确。

25、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C。11D解析:D【解析】【详解】A、氧化物是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原子核带正电,但它不是阳离子,故选项B不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蒸馏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蒸馏水不是混合物,也就不是溶液,故选项C不正确;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26、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故选项D正确。故选:D。12B解析:B【解析】【详解】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硅元素比氧元素少,故选项A不正确;B、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是置换反应,故选项B正确;C、硅元素在反应前的化合价是+4价,反应后的化合价是0,化合价降低,故选项C不正确;D、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元素,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B。13D解析:D【解析】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

27、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14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反应前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质量分数,即起点是在纵轴上的某点;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 “一变,两不变”的特点,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的质量等于氯化钾与氧气

28、的质量总和,即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变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会形成水平线。故选A。1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锰元素一直含在固体中,故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C、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刚开始,温度没有达到镁的着火点时,没有氧化镁生成,当反应开始后,氧化镁的质量增加,当镁反应完后,氧化镁的质量不变,故正确;D、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有二氧化碳生成,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正确。故选A。16B解析:B【解析】【详解】A、根据方程式C+O2点燃CO2,碳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8,所以12g碳和80g氧气不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92g,故A错误;B、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故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故B正确;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误;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故选B。17C解析: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