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167.40KB ,
资源ID:89188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188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全套.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全套.docx

1、最新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全套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全套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高中化学标准说课稿模板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说课稿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

2、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课时)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二课时)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 第章,第节,第 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为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2、过程与方法目

3、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2、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难点是:四、说教法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五、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f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六、教学过程为

4、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首先:其次:再次:第三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总之,本节课我是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以及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整个思维

5、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

6、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2) 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3)情感目标: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

7、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4)德育目标: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3。教材的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二、学情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

8、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三、说教法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

9、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讲练结合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四、说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五、说教学过程1、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设问引入新课: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转入:任何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

10、如,1滴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应该有相应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科学上称为“物质的量”.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不要过多的强调,以免将问题复杂化使学生心理压力加重)。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教学引入: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速率的单位是“米/秒,“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等。“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分析:由于“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学生首先想到“个”.由于粒子太小、数目多,用“个”作单位,不方便。

11、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所以用“个”不行。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是多少?让学生联想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国际千克原位,指出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k1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kgC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1023个。然后进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A,通常用.21023ol 1表示.运用实例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NA3。摩尔质量的引入:通过设问,1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相同,那么1o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也

12、是相同的呢?学生进行讨论,考虑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质量是不相同的,那么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提出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mol(或gol 1).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摩尔的理解及使用时注意点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每摩尔物质含有6.0203个粒子.(2)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4)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摩尔小麦约含。02*1023个麦粒.2.填写下列空白()1l中约含有 个;(2)3mH2O4中约含有 个H2SO;(4)10moNa中约含有 个Na+;(

13、5)8ol电子中约含有个电子;()1。04*10个水分子,其物质的量为 ;同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4、布置作业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气体摩尔体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气体摩尔体积是高一化学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章引入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物质的量,它把宏

14、观的、可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和它的微观粒子联系起来。这是研究物质化学反应中量的变化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也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节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学生在初中只知道直接运用质量守衡定律进行化学计算,还不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系数可以更快捷的进行计算,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既准又快的处理占计算比重较大的有气体参与的类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2) 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用该定进行分析

15、、推理和解题.情感目标(1)通过设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2)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此概念时容易出现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深,往往容易忽视跟概念有关的各种条件,如物质的量、物质的状态、外界条件等,而且学生在表达时容易出现科学性不严密的错误.所以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一大重点。由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导逻辑性较强,初学者较难理解和掌握,故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二、说学法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前已经掌握了通过质量和密度求算体积的内容,对于物质三态变化中的宏观现象和

16、微观解释知识也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1、让学生计算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并进行对比,以形成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认识.2、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时,注意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概念的要点,抓住概念的内涵,从而做到准确、深入地理解概念3、将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成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推导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三、说教法本节课运用了对比法、阅读与讨论、启发式谈话,分层推进等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对1mol物质的体积进行求算,可以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然后采用实物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积进行对比的方法引入正题,这样通过观察把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具体形

17、象,既可以打消学生畏难情绪,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进行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变化的可能因素,然后在直观的模型或示意图中的引导下讨论出微粒数、微粒大小、压强和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再用微观知识去分析、解释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素的变化对气体体积大小变化的影响。这样的分析、讨论、启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又有利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引出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可采用分层推进的方法,通过解答一环扣一环的疑问逐步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讲解步步深入。以上的方法都可以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将比较枯燥需

18、要记忆的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疑布迷1.复习物质的量的知识。2组织学生计算一定条件下1mo不同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体积.3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得出对于固态和液态物质来说,1ol不同物质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ol气态物质的体积几乎完全相同的结论。 引入正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条件下,1ml不同物质固、液两态的体积各不相同,而气态时却几乎相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旧知识进入新知识。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规律,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环节二探讨原因,寻找规律.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的球体类比,在组织学生

19、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2。从上面得出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不同固态、液态的体积关系。解决为什么mol固态和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类比:(1)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的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是10个呢?(3)如果球与球之间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分布,那一堆的体积更大?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在脑中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决定物质体积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环节三解决疑点,建立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49-50页相关内容,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 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初步理解.举例:1mo液态水在常温下体积为

20、18ml,在100是则变为3610ml。使学生能通过直观的形象思维方便得出抽象概念。设计意图:采用有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有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环节四加深印象,突破难点 展示气体摩尔体积模型。在概念的理解上,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所指的对象是mo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成分的纯净气体,也可以是几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2)使用条件是在标况下。()22.4是个近似值。 更准确的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问题:1ol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在标况下还是不是22.4L?设计意图:发散思维的收敛,落实知识点。通过剖析概念,引导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

21、念理解更准确环节五发散思维,引出新概念 设计问题有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并强调概念中的“四同”。 得出细化阿伏加德罗定律。问题:()气体摩尔体积约是22。4L/mo,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标况这个条件?(2)在非标准状况下mol气体的体积可以是22。?(联系影响气体体积的外界因素)(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一定是标况,mol不同气体其体积是否相同?设计意图:通过有易到难的问题启发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逐步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加强。五、板书设计一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微粒间的距离;微粒本 身的大小二、气体摩尔体积

22、1、定义:在标准状况下,1m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4。V=22.4L/mol2、公式:V=m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1、定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注意: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也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

23、的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与溶液相联系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3) 情感目标: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3。教材的重,难点:(1)重

24、点: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 说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

25、的神秘感和泛味感.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在下次上课时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 、m/v 、n/v、/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6、自主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moNa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的溶液.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1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

27、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须知道NaO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

28、液的体积。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乘胜追击的几个判断题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了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在他们享受成功喜悦之际,我随即会对他们抱以更高的期望。探究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

29、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我请同学们自行设计表格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相信他们很快就能从两者的“溶质的单位、溶液的单位、计算公式”作出比较.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两个物理量间转换关系的建立存在着较大难度.于是我为学生准备了密度为。38 g/c3的40%的NaOH溶液,当他们经过具体化、形象化的转换,再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将所有的数据换成字母进行推导,抽象的公式随即而生。拓展升华成功的喜悦会再一次触及他们,而课本知识此时一定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对教材内容进行

30、了拓展升华.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投影,为学生提供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从中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提供,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2)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