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6.15KB ,
资源ID:891283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12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总结.docx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总结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总结第一专题 地球物理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紧扣今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本专题定位于“地球物理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专题共收到论文30篇,年刊录用30篇,其中10人在本专题进行了口头报告。刘光鼎院士在专题会上就环渤海湾的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精彩而生动的讲话。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可以大致归纳为五个方面:1综述性论文共3篇,涉及应用地球物理技术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性研究与讨论及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综述等方面,如刘元生、王怀洪、王秀文、闫维彰等详细分析了环渤海湾地区固体矿产、油气资源、

2、海洋资源等的研究现状,综合论述了地球物理技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能发挥的作用;李学军系统介绍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2涉及基础地质及矿产地球物理问题的论文共4篇,论述了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断裂带、大地构造分区、矿产勘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如宋春明详细探讨了山东省大地构造分析;宋志勇探讨了鲁西地区铁矿成矿条件及资源远景;而张兆芳介绍了在强干扰地区采用大功率电磁法研究太行山东部断裂带和盆地的接触关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探索了在中国东部人文干扰严重地区利用物探方法研究中深层地质结构的有益途径。3涉及油气勘探开发及新能源研究方面的论文共7篇,重点围绕环渤海湾盆地深层、复杂区

3、、滩浅海等的勘探问题及油田开发中的联合反演和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等方面;如葛运华、刘雪军通过研究重磁电技术在环渤海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发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盆地深层新层系、潜山、火成岩等目标的具体地质问题,分析了盆地内深层勘探潜力和物性条件等,指出采用非地震、地震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手段,并列出了针对不同问题的技术方案;而刘怀山、王宁健在论文分析了中国近海油气田勘探的现状和前景,并针对渤海湾地区浅海油气资源勘探的潜力和有效的技术方案等进行了探讨;曹丹平等人探讨了以已知地质规律为前提,研究多种不同尺度的物探资料与储层特征的匹配关系,指导油田开发。4涉及煤田地球物理方面的论

4、文共7篇,如吕大炜、王怀洪等人提出针对煤炭资源开采现状,今后应合理、有效地利用深部煤炭资源,加强深层煤田的物探工作;而王怀洪、刘元生等人详细分析了山东煤矿采区二十年来物探工作的经验,指出了煤矿物探的反演技术将是今后的工作关键;5城市与水文、环境、工程地球物理方面论文10篇,涉及地热、水工环、城市活断层等多方面的应用技术,表明了物探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位,也将在今后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本专题的交流,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地球物理技术在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建设中多方面的应用,必将为区内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创造有利的平台。第二专题 地球物理进展及前沿1刘振兴院士、濮祖荫和付

5、绥燕教授等人介绍我国“双星”计划在地球磁层磁重联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提出电离层“锋面”存在的新观点;2中高层大气探测与研究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为国际同行公认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在激光雷达研发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3日地系统空间天气因果链集成模式的研究是空间天气领域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冯学尚、王赤等人的工作表明:我国在太阳风暴的太阳-行星际以及行星际与磁层相互作用数值研究方面,开始进入和国际同行站到同一个国际前沿进行比拼的发展新时期;4徐寄遥、王赤等人提出了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的新卫星计划建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开始进入工程建设期,预计于2010年全部建成,它将对我国空间天气的

6、科学与应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5鉴于空间天气对于国家空间安全的重要性,应加大国家对空间天气领域的投入与支持,特别是加速“夸父”空间天气探测卫星计划的工程立项和尽早实施,是关系国家利益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我国未来10-20年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全局。第三专题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本次大会“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专题共收到论文86篇,年刊登录84篇,年会上报告22篇,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正演及照明度分析方法、地球物理噪声衰减与提高分辨率方法、地球物理资料解释与反演方法、地球物理仪器研究等方面内容,具体主要成果为: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研究方面,研究形成

7、了二维多波多参数叠前联合反演方法、三维多波交互速度建模方法和三维各向异性介质多波多参数联合反演方法;对倾斜界面转换点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中;发展形成了基于POM的转换波保幅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地球物理正演及照明度分析方法研究方面,形成了三维非均匀介质中波传播的体积分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基于相位编码的地震照明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基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照明度分析方法;基于Biot理论,研究了垂直入射和斜入射平面波与井轴的耦合。在地球物理噪声衰减与提高分辨率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基于MPI的多次波衰减方法;对空间分辨率进行研究和应用;发展了基于非平稳地震记录模型的提高分辨率方法。在

8、地球物理资料解释与反演方法研究方面,对弹性阻抗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阵列声波技术等进行了应用研究;发展了频率域2.5维井间波形层析成像方法;形成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核磁共振T2分布反演方法和VSP资料Q值反演方法。在地球物理仪器研究方面,研究了数字检波器及数字传输方法、相控震源技术、超声相控阵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仪器,取得了初步应用效果。大会报告人准备充分,会议气氛活跃,成果丰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中学生人数占到了一半,表明地球物理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建议今后重视岩石物理研究工作,加强地球物理仪器的自主开发和高精度地球物理成像方法研究。 第四专题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本次大会“储层描述

9、与开发地球物理”专题共收到论文69篇,年刊登录69篇,年会上报告20篇,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储层地球物理描述与识别技术,地震属性分析与优化,油藏地球物理开发技术,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具体主要成果为:1储层地球物理描述与识别技术开展了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研究;针对砂砾岩储层、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开展了地震反演与解释方法及地球物理描述技术研究;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储层参数预测、神经网络结合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岩性和基于核方法的沉积微相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并进行了实际应用。2地震属性分析与优化开展了谱相关系数法估计品质因子和地震波衰减模拟及比较研究;形成了基于S变换的地层吸收参数计算

10、方法,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开展了叠前AVO同步反演方法和基于AVO分析的流体因子方法研究;实现了周期分层孔隙介质中P波地震衰减的数值分析研究。3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热油吞吐解堵技术在新沟嘴组油藏开发中进行了应用研究,针对稠油蒸汽吞吐四维地震监测问题,对第四维观测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理论上研究了震电效应下平面SV波与井孔的耦合。4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开展了径向道变换压制相干噪声方法、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并行计算和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的方法研究及应用;研究了三维高分辨率随钻地震技术及应用。大会报告人准备充分,报告成果丰富,参加会议人员众多,会议气氛活跃,特别是有很多学生参加了

11、本次会议,并有10名学生进行了报告,表明了年青人对地球物理的广泛兴趣和各单位对年青人培养和重视。建议今后重视岩石物理研究工作;加强开发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 第五专题 基础地质与固体勘查地球物理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9篇,6位作者到会作报告。内容涉及航空物探3篇,电法3篇,地震1篇,综合物探方法2篇。主要学术成果如下:1. 1. 在航空物探方面,国内研制集成了硬架式直升机和航空物探测量系统,开发了大比例尺(1:1万或更大比例尺)的测量技术,高分辩率航磁数据的曲面位场处理技术和异常的精细反演技术。该方法在湖北大冶铁矿深部直接找矿中获得成功,根据航磁异常解释结果布置的三口钻孔,在深部全部见矿。

12、高分辩率航空物探技术将在深部找矿中发挥重要作用。2. 2. 展示了开发的三种软件及其应用情况,它们是音频大地电磁仪数据处理软件、航磁主体剖面图绘制软件和GDF高密度电法二维正反演软件。这些软件已具备较高的功能,将在应用中得到完善。3. 3. 电测深方法在冻土层研究及其在大陆冻土层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方面取得过一定进展。作用通过对漠河地区四口钻孔岩芯在不同温度条件的物性等研究,认为:冻结的岩石标本与相同岩性非冻岩石存在较大的电性差异常,用电测深法可以探测到这一电性界面;研究区内的电阻率测深曲线与正演模拟曲线类型相符合,可以利用视电阻率曲线出现下降的尾枝来确定上覆高阻层(冻层)的界线。 4重磁资料综合

13、解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效果,以及利用航空物探资料进行岩性构造填图、划分岩性段等方面的成果。 5介绍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其处理辽河盆地及辽河外围盆地地震资料的效果。该技术主要包括:提高信噪比的技术、各种静校正的联合应用技术以及提高成像品质技术。 6介绍了物探方法在蒙古国找含锰铜多金属赤铁矿的效果。总结了勘探区赤铁矿的效果。 总结了勘探区赤铁矿的,低阻、相对高极化的物性特征,采用高精度磁测、频率域和激电测深方法在蒙古国发现了新的矿化体和找矿地区。物探方法将在境外矿产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六专题 水资源、环境、工程地质与质量检测地球物理本专题本次将学术讨论重点放在隧道的井巷、大型地下

14、工程的施工地质预报方面,集中了15篇论文及14个会议报告。保证施工安全、杜绝不必要的地质隐伏灾害在施工中突发,是这课题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科发展的前沿。结合近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课题、国家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和一些工程的重要科研项目的进展组织了交流和讨论。论文和报告中展示了一些新的思路,如综合物探、地质、力学、施工及安全避难、逃生等形成系统工程;在采用弹性波法(以陆地声纳法为代表)作隧道地质预报主要方法方面,提出并试验了三维空间布置工作采集、实测波速和三维模及求解的思路形成的技术和现场采集纵横波反射波技术的初步成果;瞬变电磁法作隧道地质预报的全空间成像预报方法(正演

15、研究、软件及现场实测)取得了好的进展;探地雷达作隧道掌子面前方地下预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成功预报的成果,反映了在一系难题上有好的进展。电阻率法方面,提出不拘泥于测线的布方式,通过反演及成像和作质量定性解释,使电阻率法有可能有新的突破,并能实现井地联合的工作方式。 第七专题 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专题收到论文24篇,在专题交流会上交流的报告12篇。论文和报告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勘察、工程检测、工程和矿病防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技术方法包括面波勘探新理论、隧道和采矿超前预报新技术、LTST、MTP高密度电法新的观测方法和处理方法:如超高密度电法、网

16、络并行电法等、检测导波及传播方式与观测等技术都是带有创新性的,对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专题文章有关地质雷达技术及检测应用、资料处理技术的内容、高密度电法的观测方式、反演计算的内容比往年有明显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对国外引起的TSP203超前预报技术的技术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介绍了国内自主开发的TST和MSP技术,比TSP203技术先进。专题报告的内容水平比往年明显提高。第八专题 岩石物理学岩石物理专题在本次年会上正式刊登论文13篇和口头报告7篇。论文涉及内容归纳有:(1)地球深部岩石的电性机制:(2)地幔矿物结构与各向异性,(3)岩石物理模型

17、及其应用,(4)流体性质及其对岩石弹性性质影响效应,(5)岩石的孔渗特征等。从这批论文的选题看,主要包含有面向地球深部研究和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两个层面;从论文的数量上看,对后一个层面问题关注度更高。从面向地球深部研究层面上讲,岩石物理的重要任务是要阐明地球深部物质状态、结构以及过程的物理本质和规律。这个领域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为了解决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不断引进新的研究技术。如引进了新的阻抗谱测量技术,通过获取不同频率段的阻抗谱,获取研究材料不同尺度上的传导机制,阻抗谱技术和微观观察结合,成为了目前研究岩石材料电性性质的有力工具。又如引进DAC技术和激光技术,已经能把温压范围扩展到过去不敢想象的

18、极端条件,这也成为地球深部高压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这次年会上,目前关注度比较高的科学问题是深部岩石介质的电性和结构问题。 从面向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层面上讲,岩石物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着力于发现和理解实际油藏岩石和流体与地球物理信息的关联,运用岩石物理方法,量化地球物理解释、限定不确定性、理解和减少解释的风险,为有关地球物理技术运用乃至新技术建立,提供物理基础支持。即岩石物理主要充当工具和桥梁的作用,要解决的主要是应用技术问题。从论文关注度看,一些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岩石物理模型得到充分重视,主要的工作是修正和改进模型、以及模型的应用方法研究,其中对横波速度预测问题最为关心。同时,对流体的性质及其对

19、岩石弹性性质影响研究也较为重视,其中涉及了目前产业界比较关心的二氧化碳流体性质问题以及流体对岩石地震性质影响效果评估问题。此外,也开展了岩石孔隙尺度上的问题研究,研究了孔隙特征对体弹性性质、渗透以及导电性的影响。这个层面上所有研究问题的共同特征是基于产业界的需求。总的来说,岩石物理这个学科目前在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人们理解和应用的深入,岩石物理将在地球科学的多个方面(如认识深部地球以及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九专题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本次专题共提交并登载了20篇文章,在讨论会上有16位代表做了报告。会上报告的论文分为五个方面:1、大陆热结构、流变结构4篇;2、宽频

20、台阵观测和资料处理解释方面5篇;3、地震反射和折射探测方面4篇;4、航磁、遥感资料的再处理和解释2篇;5、深层地下水循环与大陆结构演化1篇。主要特点:一、大陆热结构和流变结构研究是很重要的,傅容珊教授开发了一个计算热结构的软件,愿意提供给大家使用,这很好。应将热结构计算、流变结构分析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二、宽频台站记录作多向异性分析,大家都很关注,王椿镛研究员的报告对其结果作了很好的分析,思路是对的,但成果尚不完善,应重视完善它,并推广这种分析方法。三、利用宽频台站作台湾岛、海南岛、渭北地堑结构分析,工作很重要,但结果还很不完善,需要作扩大观测和作好综合分析解释。四、深层地下水循环的报告思路

21、很开阔,对我们认识地壳深层结构很有启发性,应当予以关心支持。值得提出的是出席20日本专题讨论会的人数接近90人,基本保持在80人左右,这说明本专题深受代表们的关注和欢迎。本次讨论会上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些报告所阐述的问题不专,论点不深入;二是个别报告的解释综合性尚欠缺,单科味道很重。 另外,为结合本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的发射,了解目前全球各国月球卫星发射的信息,21日下午,本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赵文津院士特别就“国际与国内探月活动进展”作了专题报告,对国际上历来和目前进行的探月活动、特点和成果,以及我国开展探月工程的进展、意义作了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且内容较为丰富的介绍,开阔了代表

22、的眼界。为此,青岛“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对赵院士进行了专题采访。第十专题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会上有中、外学者27人发言,其中研究生占了17人,反映了我们事业兴旺,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会议上的报告涉及地幔对流、地幔柱、D”区地核,层折成像,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各种岩石层动力学,以及海啸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用数值模拟确认地幔对流中洋壳存续时间为1.8Ga;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应力场及地球自由振荡的有限元模拟,首次构建了百万节点量的计算规模;利用GPS计算了应变及其误差;给出了中国大陆岩石圈的等效粘性结构;深地球内部研究等。在学术上探讨了一些新的学术生长点,例如:

23、利用泊松比横向变化推断中国地幔橄榄岩成分;富铁橄榄石高温流变学实验研究及其在比较行星学中的应用;流体一固体耦合方法研究海啸与地震耦合的动力过程;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高温高压下金属固液相线;慢地震形变的物理机制;利用新一代卫星重力资料研究内核超速旋转的设想等。专题也注意到大规模并行数值计算和实时可视化的重要性,并在我国地幔对流,岩石圈动力学,地球自由振荡,地球全球应力场中开始了并行计算研究。第十一专题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本专题共收到学术论文21篇,有18位专家在专题讨论会上作了报告。由于论文和报告的学术水平与过去相比有所提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扩展,研究思路有创新,报告了

24、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理论和新认识。在板块运动模型研究方面,提出了弹性运动模型的新理论。板块的弹性运动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板块的现今旋块运动与极内变形,有利于认识极块运动与变形的动力学机制。迄今,关于地球在总体上是在膨胀还是在收缩,在国内外地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研究者认为地球在收缩,有的认为在膨胀。在本届年会上,有位学者从全球空间大地测量地观测结果与全球时变重力场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证明,地球是南半球扩展,北半球收缩,在总体上地球在逐渐膨胀,地球半径的平均膨胀速率约为0.56mm/a。一些研究者在空间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有的研究将空间技术应用地下水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

25、,将GPS、InSAR和重力资料作为地下水流地面沉降模型的总体约束,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这一结果将为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有的研究者在InSAR相位解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用新的解方法可以较大提高InSAR对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为城市地面沉降和矿山沉降变形监测提供更精确的方法。有的研究者GPS掩星技术应用台风过程研究,发现了一些新规律,将这些新认识应用台风预测将可以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性。有的研究者在地球极移、章动的机理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认识,认为地球液核惯性驱动力是太阳风,第二驱动力是地核极对于地月系统质心的离心力。建议: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机制是

26、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青藏高原变形的模式与机制,在国际地学界们在争论。地球物理学会汇集了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各学科的精英。建议学会理事会组织学会各学科的有关专家,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专家会研究,对关键问题组织攻关,争取早日取得重大进展。第十二专题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本专题主要讨论近年来利用磁性地层学、环境磁学等方法技术,探索区域/局部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及构造过程等研究进展。围绕这一主题,专题共收到会议论文5篇论文摘要,年刊录用4篇。同时,专题组织了6个邀请报告,有5位专家到会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古环境演变、古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变

27、化规律及应用;传统古地磁学在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变形过程、古地磁定年等方面的应用。本专题到会的专家和学生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参会人员约40人左右。本专题报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全面的展示了近年来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等在利用深海岩芯、湖泊岩芯、以及其他新生代沉积物开展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及存在问题。比如,通过全球主要黄土和古土壤剖面(中国、阿根廷、新西兰、捷克、西伯里亚、阿拉斯加等)中磁性矿物特性的变化,进一步论证了不同地区黄土和古土壤序列中磁性矿物的变迁反映了不同的环境变迁历史,进一步讨论了黄土和古土壤序列中所记录的地磁极性事件的可靠性,提出了中国黄土和古土壤序列中所记

28、录的地磁极性倒转事件(如M/B界限)具有穿时性的新观点。另一方面,专题报告中有五个报告报道了磁性地层学、地球磁场相对强度、环境磁性等在深海沉积物和湖泊钻孔岩芯的定年、以相关环境变迁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是多年来国际相关研究的热点,前些年在国内的声音相对较少。我们幸喜的发现,尽管现在我们的大部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但反映出国内环境磁学的研究正在逐步与国际相关研究接轨。这可以说是本次会议的最大发现,也很可能是未来几年内学科的一个新生长点。此外,报告中还有三个报告报道了利用环境磁学等在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张春霞博士报道的树木年轮对人类重工业活动

29、引起的环境污染的磁学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首次比较系统的讨论了树木年轮样品中磁性矿物的来源、运移,以及与污染源等之间关系,为利用磁学这种经济和快捷的方法讨论和恢复重工业活动周边的环境变迁历史(数十年尺度)提供理论基础。针对环境磁学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和存在问题,专题特邀了在美国岩石磁学研究所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工作和学习多年的刘青松博士就环境磁学中几个最常见的参数的真是磁学意义等问题做了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第十三专题 地磁与高空物理本专题提交论文14篇,年刊录用7篇,有13人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我国双星探测的重最新成果,子午工程的观测和研究成果,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

30、、磁暴与亚暴的物理机制和建模、极光、粒子沉降以及波粒相互作用、等地磁与高空物理多方面的重要内容,报导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中反映的最新成果主要有:1、根据双星Cluster联合观测以及子午工程地面台站的最新资料,对磁重联的物理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把反平行重联与分量重联统一于一个模型之下,对FTE事件进行了新的解释,提出了磁层空间暴的“锋面”理论。2、对电离层闪烁,声音重波与扩展F层、Es现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用新的观测资料对它们的物理联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3、对磁暴与亚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建立了新的极区电流模型,对环电流的拓朴特性及非对称性提出了新的诊断方法和新结果。第十四专题 计算地球物理本

31、专题提交会议论文35篇,年刊录用35篇,到会交流(报告)14篇。本专题今年大会报告主要内容向着使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更加数学物理化和工程化的方向向前迈进。定量的数学计算研究与应用工程仍然是本专题的突出特色。研究与应用不仅包括固体地球物理的地震波动,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地球物理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还包括海洋内波,南极冰盖等洋冰等领域的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内容生动、丰富。其中就应用领域而言,关于天然地震波传播理论与地球内部研究的数值计算与反演的论文12篇;有关地球物理工程勘探理论与应用的论文9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计算研究论文4篇,侧重地球物理正演与反演计算方法数值实验研究论文10篇。涌现

32、出了大量成果。成果的创新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更加数理化的错格微分运算方法蓬勃发展论文中使用的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模拟的方法显示体现出了当前国际地球物理学科中的新水平和研究内容。除有限差分法,伪谱法,有限元法等往年报告中出现的方法的软件开发和运用这些方法外;其他正交多项式跌积微分方法等的研究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更加数理化的错格微分运算方法蓬勃发展,解决实际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有的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各种方法的比较研究深化了对方法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文章和报告的内容中更加体现出灵活自如的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开展课题研究。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同一问题中可以使用单一方法或者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混合方法计算增多。计算机上的平行计算等国际先进计算方法在国内的研究中都有了充足的发展与创新。包括震源,不均匀地球内部介质,和复杂地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