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66.94KB ,
资源ID:88880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880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都中考试题研究语文题库议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都中考试题研究语文题库议论文.docx

1、成都中考试题研究语文题库 议论文议论文阅读人格修养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题。(9分)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

2、,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

3、“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鲁迅曾如此点评

4、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中心论点: 意义的深刻省思。 引用吕氏春秋中的话论证该段的观点。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分)3.下面的这段文字放在选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和中草药采集、研究工作,他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在深山巨谷中寻找草药,为弄清药材的功效,冒着生命危险,尝遍各种草药,坚持30余年,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医药学著作

5、本草纲目。一、1.(3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列举夏承焘、吴玉章一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总结全段,从反面强调恒心的重要性。2.(分)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要做成一件事,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分)第段。这段文字写李时珍不畏艰险,靠勇气和毅力坚持30余年,完成本草纲目,论证了“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的观点,与第段的观点相符。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题。(9分)学会与自己相处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

6、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7、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

8、心态。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

9、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的认识。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1.选文第段的观点是什么?(3分)2.选文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3.下面这段文字作为论据,放在选文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抗日战争时期,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人在西南联大甘于清贫,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10、不被抗战大后方的畸形繁荣所迷惑,不为捞黄金美钞而忙碌奔波。与自己独处的同时瞄准当时的现实问题,堪忍钱财之失、潜心读书求学,他们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二、1.(3分)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分论点。根据题干定位到第段,此段先提出“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的观点;接着通过对人生追求与人生选择的辩证关系的分析,提出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终身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论证了,要善于利用时间不断学习,用知识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最后论证要以哲学家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因此此段的分论点即: 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

11、值追求。2.(3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列举习惯于觥筹交错的人和有时想安静下来的人都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的例子,同时,把挡不住喧嚣与世俗诱惑的人比作旋转的陀螺,具体而又生动地论证了“学会与自己相处,就是把脚步放慢”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由画线句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但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的事例,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将挡不住喧嚣与世俗诱惑的人比作旋转的陀螺,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然后结合第段主要论述的观点“学会与自己相处,就是把脚步放慢”具体分析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3.(3分)第段,该论据写杨

12、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人能够保持内心高尚的价值追求,不被世俗利益所迷惑,他们最终各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第段“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相符。【解析】此题考查论据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所给的句子属于哪种论据,然后根据题干所给的论据提炼出论点,最后将这一论点与选文中的分论点一一对比,选择出对应的段落即可。题干所给的论据属于事实论据,列举了在乱世中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人笃定自若,坚守高尚的价值追求,潜心求学,并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论据所论证的论点与选文第段“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的论点不谋而合,因此这一论据最适合出现在选文第段。三、阅读下面文章,

13、完成第13题。(9分)进与退张培锋在这个一切都追求“进步”的时代,如果说某个人或某件东西“退步”了,通常都不会认为是什么好事,当今之世,大多数人也不会将“退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然而,翻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讲“退步”的话实在太多了,尝怪古人何以如此“笨”且“傻”焉,怎么总是教人“退步”呢?如若不信,略举若干例子,并且稍作解释:宋代词人吴潜的忆江南词写道:“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亏盈,退步是前程。”这是说世间事祸福相倚,有时候,退步反而就是一种前进。南宋大儒真德秀的长沙劝耕诗说:“争先好胜灾偏速,退步饶人福自来。”点出“进步”引发的偏差是“争强好胜”,而“退步”的要旨在于“饶人”“让人”

14、,这才是幸福的根源。元代僧人石屋禅师的山居诗说:“有求莫若无求好,进步何如退步高?”又指出“进步”即是“有求”,而“退步”则是无欲无求,哪个高哪个好?当然每个人的看法可能就不大一样了。元代道士姬志真的绝句天真:“声利场中退步,水云乡里闲身。”又是说“退步”之根即远离“名利”二字,如此才得逍遥自在。由此可见,儒释道三教几乎都将“退步”作为自己的宗旨,不妨说,在追求“退步”这一点上,儒释道三教的确是合一的,我们不妨将此称之为“退步哲学”。 “退步”还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明代冯惟敏的家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退步行最稳。”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录沈文端公家书有云:“大抵盛极则衰,月满则亏

15、,日中则昃,一定之理。唯有自处退步,不张气焰,不过享用,不作威福,虽处盛时,可以保守。”古今盛赞的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大学士张英给家人的信中留下的那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实说得也都是此理。这些思想的根源,可能与老子第四十一章的“进道若退”一语有关:在某些方面“退步”了,恰恰是道业上“进步”的表现。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得好:“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仿佛为中国古代的“退步哲学”做了一个总结。综括起来说,“退步”意味着对声色名利的远离,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而这种认识得自于对世间事祸福相倚的实质的深

16、刻体察和觉悟。或许有人会说:君误矣。你文中所说的“进步”“退步”和我们今天说的“进步”“退步”完全是两回事,难道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社会的进步等等不是好事吗?总不能说“退步”是好事吧!且慢,果真是两回事吗?想一想,在时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铁上,和某个“霸座男”费尽口舌,他竟如蜗牛般动也不动,是不是对“进步”的一种讽刺?再比方说,现代科技制造出手机,固然是一种“进步”,但伴随而来的“手机病”等种种弊端又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看报道,欧洲、日本一些国家的中小学就明确规定:不准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更不提倡学校一切教学工作都“电子化”。表面看,这些规定不是与“进步”格格不入吗?其实,这正是“退步哲学”的一种现

17、代应用。按照古人的思想,所谓“进”“退”都是相对而言,一味讲“进”实际上是“退”,而看上去是“退”,却是实质上的“进”,看上去是一种“消极思想”,其实却有着最为积极的意义。面对物质的“进步”,人心恰恰需要某种“退步”,才能与之协调,而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文明的进步。 (选自天津日报)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请概括。(3分)2.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3分)3.文章运用了大量的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3分)三、1(3分)儒释道三教几乎都将“退步”作为自己的宗旨; “退步”意味着对声色名利的远离,对他人的宽容、忍让;所谓“进”“退”都是相对而言的,“退步”在今天有着最为积极的

18、意义。【解析】通读全文,首先需要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文章第段引出论题,是引论;第段归纳出中心论点,是结论;第段分析对退步的认识,是本论。其次仔细阅读本论部分,根据文章第段“儒释道三教几乎都将退步作为自己的宗旨”;第段“退步意味着对声色名利的远离”;第段“所谓进退都是相对而言”概括总结即可。 2(3分)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首先列举明代冯惟敏、清人王士禛、六尺巷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接着引用菜根谭中的句子进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退步意味着对声色名利的远离,对他人的宽容、忍让”的观点。3(3分)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说理

19、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解析】通读全文,找到文中的问答句式,如第段“古人讲退步的话实在太多了,尝怪古人何以如此笨且傻焉,怎么总是教人退步呢?”;如文章第段“又指出进步即是有求,而退步则是无欲无求,哪个高哪个好?当然每个人的看法可能就不大一样了”;如第段“你文中所说的进步退步和我们今天说的进步退步完全是两回事” 随着问答的层次由浅入深,说理层层递进,其作用是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易于接受。成长励志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题。(9分)成由节俭败由奢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20、。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节俭则昌,淫逸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他用衳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

21、;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

22、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解释“俭”的含义、作用中心论点: 和重要性,揭示论题。 2.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充当选文第段的论

23、据?说说理由。(分)【甲】隋炀帝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后,为了出游更舒适方便,他特意建造了高大华丽的“龙舟”。每次出游,他都要带着数十万随从,还下令沿途百里内的百姓都要贡献食物,劳民伤财。他的奢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亡国。【乙】清代和珅,凭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利,肆无忌惮地索取贿赂,盗窃国库,财富多到了难以统计的程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嘉庆即位后,和珅被绳之以法,身败名裂。四、1.(3分)成由节俭败由奢(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从“俭可以治国”“俭可以持家”“俭可以修身”三方面加以论述。总结全文,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24、。2(3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的例子,并与当今一些落马的贪官作比较,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材料【甲】可以充当第段论据。理由:隋炀帝骄奢淫逸,最终亡国。(从反面)论证了“俭可以治国”的观点。而材料【乙】不能充当论据。理由:和珅贪婪奢侈,穷奢极欲,导致身败名裂,(从反面)论证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题。(9分)不畏苦寒 自得其芳陈 峰一位朋友对紫苏情有独钟,遂买了几盆回家,经常浇水、修枝。然而,待紫苏长成后,却始终不闻其香。朋友不禁感慨:看来有些“关心”实属多余。同为紫苏,置身野

25、外,香味清爽而持久;放于室内,照顾有加,反而失去了芬芳。植物的这种特性,与人的职业发展规律颇有几分相通之处。俗话说,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从艰苦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人,经过反复摔打、磨炼,其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往往更胜一筹。并且,在这些人看来,困难既是挑战的同义词,也是成功的垫脚石;不回避眼前的苦,恰恰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当年兰考风沙最大的时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用心血浇灌出绿荫成片的焦桐树;海南乐东县委书记林北川,总是天不亮上班,天黑了还没下班,找最难的事去做、找硬骨头去啃,引领边陲贫苦山乡大变样。正是依靠无数党员干部带头“

26、自讨苦吃”,一件件大事水到渠成,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干群间的距离也因此大大拉近。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会平坦,在前进过程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总是难免的。但正如宝玉没有雕琢难以成器,火石不受摩擦不能产生火花,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番艰辛、不挑战一次苦难,也难以燃旺生命的火炬。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对1 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走遍西南山区上百个窝凼,最终找到“天眼”最适合的建造地点。砥砺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地迈向目标,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世界上没有无

27、解的挫折,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当我们习惯在逆境中积蓄前行的力量,或许就会发现,原来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3.请为文章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五、1.(3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2.(3分)比喻论证,将成功比作火炬,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艰难困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3.(3分)示例一: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历尽辛苦,身居大漠深处28年研制核武器。示例二:袁隆平为了解决困扰中国的粮食问

28、题,甘于平凡,历尽艰难,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新型杂交水稻。读书学习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题。(9分)读书亦养生经常读书可以延年益寿,这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至圣先师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显然是他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爱国诗人陆游,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清代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日本长寿专家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最长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艺术家、科学家等。二十世纪以来的四百名欧美名人,读书人的寿命居首,平均寿命七十九岁。读书可以养心。心为人体之君,养生贵在养心。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读书人都有这样的体

29、会。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知己在促膝谈心,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离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读书养心,使他寿至86岁。同时,开卷有益,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你徜徉其间,与大师对话,与博览同行,可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 读书可以养颜。每个人都希望青春常在,每个人都盼望美颜常留。时下美容养颜之术可谓五花八门,有食养者,有药养者,有运动养者,还有涂涂抹抹养者,不一而足。其实读书自可养颜。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个勤于读书看报、勤于思考和实践的人,通常情

30、况下,他会脱离狭隘和肤浅,从而变得内涵丰富、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他会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畏艰难,乐观进取。叔本华说过:“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不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乐而忘忧,能不养颜? 读书可以祛病。古人认为书是一种特殊的药。古人说得好,“ ”读书就好似一帖药,善读书可以消除愚昧,使人聪明。其实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具有解郁作用和宣泄效果,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增进心理健康,甚至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三国时曹操有头风病的顽症,当他读了陈琳讨伐他的讨逆檄文,“悚然汗出”,顿时病愈如常。一生与书为伴、以书祛病健身的中外名人不胜枚举。北宋大

31、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读书有味身忘老”。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专门开设图书馆,推崇“书籍疗法”,道理就在这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亦养生。打开书本吧!在我看来,读书不仅是一种优雅的休闲方式,是一种高贵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养生之道。在经典与大师的指引下,让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快乐地阅读,真实地生活,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展现出一片常美常新的风景。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读书养生是古今中外中心论点: 人士的共识。 2.第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3.从下列名言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则,作为论据补充到文章第段的横线处。(3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书读百遍,其义自见。C.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D.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1.(3分)经常读书可以养生。读书可以养心、养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