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5 ,大小:87.98KB ,
资源ID:88802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80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桑黄抗癌第一名.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桑黄抗癌第一名.docx

1、桑黄抗癌第一名桑黄抗癌第一名南台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主任 陈启桢教授编著 元气斋作者专研菇蕈类,惊讶地发现桑黄能活化免疫系统,阻断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移行,促使癌细胞凋亡,抑制率高达96.7%;还能抗发炎与气化,保肝、预防胃溃疡,堪称免疫力第一名。自 序 : 桑黄为当前抗癌新希望前 言 : 菇蕈美味增元气 长期研究菇蕈类也出版多本专书 灵芝与巴西蘑菇最早出现【免疫小百科】中国人早就肯定菇蕈妙用 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体与三萜类 活性氧群为老化与致癌元凶。 多糖体的强化免疫作用普受肯定 三萜类亦有抗肿瘤活性【免疫小百科】活性氧就是游离负离子 桑黄疗效为菇蕈类翘楚 肿瘤抑制率高达九成七【免疫小百科】桑黄水

2、可当保健饮料品服用【第一章】 掀起桑黄的神秘面纱第一节:分类、种属与外观:因呈鲜黄色而得名 子实体可以存活上千年 真正的署名犹待确定【免疫小百科】桑黄的真菌家族 市面上可见的有七种【免疫小百科】桑黄一定是生长在桑树上吗?第二节:主成分为多糖体、三萜类固醇类与SOD 一、 多糖体:由胞内、胞外与结构多糖组成具有抗老等十二种功效【免疫小百科】桑黄特殊的天然成分 二、 三萜类 三、 固醇类 四、 超氧歧化酵素 :【免疫小百科】桑黄多糖体抗癌效果最佳日本女岛居民很少罹患癌症第三节:确实具有药理与生物活性 药理活性:抗菌、保肝、增强免疫等 1、增强免疫力 2、抗肿瘤活性 3、抗菌作用 4、抗发炎 5、抗

3、氧化 6、调整血糖 7、具有保肝作用 8、防治胃溃疡 【免疫小百科】桑黄制成胶囊更有利吸收 还具有生物活性:抗氧化、抗肿瘤细胞与生物活性 1、 抗氧化力DPPH 2、抗肿瘤细胞活性 3、抗生物活性物质 【免疫小百科】桑黄多糖体能活化巨噬细胞 研究结果可作为开发保健食品依据 【免疫小百科】可助降低抗癌药副作用【第二章】桑黄为抗癌新宝 癌还是高居人类死因第一位;【免疫小百科】癌是怎样发生的? 抗癌药物难免有副作用 四种免疫细胞扮演人体守护神角色1、B细胞 2、T细胞 3、巨噬细胞 4、自然杀手细胞 分工合作完成三大目标;【免疫小百科】免疫系统太强并非好事 癌的可怕之处在迅速转移1、转移方式分为六个

4、阶段2、转移关键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免疫小百科】何谓基质金属蛋白酶? 利用酵素打开一个缺口;【免疫小百科】什么叫转移性肿瘤 阻断血管新生即断绝肿瘤养分:1、掌握血管新生的开关2、血管新生过程与调控机制 设法让癌细胞凋亡即可抗癌:1、生物演化过程中的汰旧机制2、细胞数量维持恒定有助防癌 【免疫小百科】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何不同? 细说桑黄抗癌的作用机转:1、桑黄乙醇粗萃物(PLEE)抗癌实验 2、华裔科学家陈昌炎抗癌新发现 【免疫小百科】桑黄改善癌病人生活品质 1、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2、合并化疗药物的体外细胞毒性 3、细胞凋亡分析 4、胶谱分析试验抑制肿癌转移 MMP-2及MMP-9

5、mRNA基因转录表现量试验1、离体伤痕愈合试验抑制肿瘤细胞移行2、鸡胚胎绒毛膜血管新生试验【第三章】台湾桑黄固体栽培独步全球已有多种层孔菌属开发成抗生物质人工栽培潜力无穷菇类人工栽培基本原则:1、固体培养 2、液体培养 3、液体培养速度快、产量大 4、固体栽培比液态的抗癌效果高梦幻菇蕈逐渐迈向量产要营造一个最适合栽培的环境:1、最适生长温度 2、最适生长PH值 3、较适碳源培养基配方 4、较适宜的气源培养基配方人工栽培桑黄具有四大疗效:1、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2、减少化疗药剂的使用量 3、预防癌细胞扩散 4、抑制肿瘤移行与血管新生【第四章】应用于未来展望参考韩国中医师范太的建议怎么利用最实用、有

6、效? 1、直接煮成茶饮 2、制成胶囊或锭剂 3、调配成酵素液 4、炖鸡食用未来发展潜力惊人 1、中国大陆野生桑黄已经枯竭 2、日韩两国发展保健食品 3、台湾有很大潜力 4、必须团队合作才能加强国际竞争力附录一:菇类子实体热水萃取物对老鼠肉瘤之抗肿瘤活性一览表附录二:桑黄固体栽培与液体发酵优良品系之筛选参考文献一:桑黄固体栽培与液体发酵优良品系之筛选参考文献二:桑黄-抗癌活性研究【自 序】桑黄为当前抗癌新希望2004年春天去日本参加学生在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的毕业典礼,也顺道去参观东京健康食品博览会及国际饮料展时,发现桑黄产品已经在日本非常盛行,于是特别在会场绕了好几圈,仔细去了解日韩的

7、桑黄研究现况。回台湾后,因缘际会,朋友从韩国带回一小块桑黄的子实体,并分离菌种,与先前采集、分离的台湾与德国桑黄同属不同种,一起进行菌种开发研究,至今已有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也执行过桑黄的农委会产学合作计划案、国科会产学合作与专题研究计划案、业界产学合作案等,由科学研究发现桑黄的确具有开发成为生技保健与医疗的潜力。桑黄日本称(esimakobu),是日本人追求的高级韩国健康产品,拉丁学名Phellinus linteus,大陆则宣称桑黄为Phellinus igniarius,亦有其他国家或者学者认为其他种才是桑黄。不过,桑黄是属于植物病原菌,子实体多年生,不同种的性状都十分类似,非仔细辨认形

8、态构造,并以分子生物学协助鉴定,不易分辨种名。韩国自1980年代即以国家计划研究和开发桑黄,经多年研究才培植出桑黄段木子实体,但因为其菌种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子实体培养最少4-6年才可采用,因此桑黄在韩日有“梦幻菇蕈”之称。由于桑黄子实体栽培时,生长速度缓慢,不宜大量栽培,令其供不应求,因而未能普及,因此我们的研究是利用太空包技术,只需要6个月即可收成,在台湾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成功例子,将来也许有机会反销回日本、韩国。之后也利用中药草培养桑黄菌种,并完成动物实验,证实对抗肿瘤细胞有生物统计上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生长效果。台湾的菇类栽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许多食药用菇的研发却远远落

9、后日韩,为什么?政府投入这方面的科研经费不够集中!记得韩国从事食药用菇类的栽培研究也是从2003年左右开始,以前在国际真菌会议上,鲜有韩国学者发表食药真菌的研究论文,但这几年在国际真菌会议上就令人刮目相看,韩国人的企图心与爆发力是值得我们借鉴与自我反省的。桑黄含丰富多糖体(Polysaccharide)、三萜类(triterpenoids)、葡聚糖(-gluca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超氧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其多糖体、三萜类葡聚糖和抗氧化等物质的活性高,而其葡聚糖的构成亦独特。虽然目前台湾市面上的桑黄产品不多

10、,且绝大多数是液态发酵生产的菌丝体,为主要产品材料来源,未来将有更多的菌丝体双击生技产品问世。感谢农委会及国科会曾经费辅助专题研究计划,学生陈雅玲小姐、李佳安小姐及蔡珮滢小姐协助计划执行,并完成一些研究数据。因为已经研究桑黄多年,且户外调查及采集过许多野生桑黄的子实体、拍成照片,于是水到渠成完成这本国人自行撰写的桑黄书籍。此书只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与个人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可让民众对桑黄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未来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有待产官学界一起努力。此外,本书主要由研究资料整理而成,为了通俗化,删除了一些过程与数据,如有疏漏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前言】菇蕈美味增元气 从前我们只知道野外的朽木上会

11、长出黑木耳,潮湿的地面上有时也会出现“鸡肉丝菇”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则是香菇、白木耳和制成罐头的松茸;至于灵芝则似乎只在武侠小说与传奇故事中才能看到。曾几何时,随着生物科技的研究发展与资讯传播的普及,人们渐渐发现原来菇蕈的种类还有那么多,而且具有不可思议的保健功效,不但产量越来越多,其用途也从日常食用一跃而为保健食品或营养补充品的主流。长期研究菇蕈类也出版多本专书 国人知道菇类具有保健、抗癌作用应该是从日本引进“巴西蘑菇”开始,接下来陆续发现猴头菇、金针菇、黑木耳、桦树菇“白桦茸”等等,都具有增强免疫力、防癌与抗癌效用;其他食药用多孔菌类(polypores) 则有灵芝、樟芝、桑黄、云芝、舞菇等。

12、不久又从中国大陆云南等地传入“百菇宴”,主要以白菇火锅为号召,更掀起国内前所未见的菇蕈类热潮,不但进口的种类琳琅满目,国内有几家农场更全力投入各种菇蕈类的培植、生产,使国人得以享受到以前所不知道的美味,如鸡腿菇、玉米菇等等。由于种类实在太多,不同的菇类也有不同效用、禁忌与食用技巧,多数人并不知道,我还特别搜集、分类整理成 百菇宴上下册二书,成为坊间菇类火锅专卖店与家庭主妇的 “食用菇百科全书”。由于我的研究专长在菇蕈类,因而在教学之余先研发最多人关心、食用的黑木耳,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研究出纳米黑木耳,发现既具有饱足感、可以有效减重,还能促进血管软化,对为数众多的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患者无异是一种

13、 “福音”;因而将相关研究结果与其作用机转、享用方法等,再度写成 黑木耳减肥最健康 一书,获得很多回想,最盛时全国至少六家有线电视台购物频道都以黑木耳为主要诉求,该书也成为坊间唯一一本怎样吃黑木耳最有效参考书。不久又出版了金菇抗癌、免疫推手桦树菇与灵芝等相关书籍,研究与诉求重点都在增强免疫力与防癌、抗癌,亦获得很多谬赏;如果说我是国内研究最多种菇蕈类者应该并不为过。 近几年来我将研究重心放在“桑黄”之上,结果竟惊讶地发现,其抗癌能力极佳,可以说居于所有菇蕈类之翘楚;放眼其他天然植物似乎也难有匹敌者,因而再度提笔,在无比忙碌的教学、研究与行政工作中,勉强挤出一些时间,将国内外文献及自己研究室各种

14、研究报告整理、发表出来,希望有助于需要者参考,因为促进国人身体健康贡献一些心力。灵芝与巴西蘑菇最早出现 其实将菇蕈类用于保健养生不是现在才开始,早在两千多年前出版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灵芝的妙用,认为可以祛百病、延年益寿,甚至足以起死回生,可谓是食药用菇类的代表;其他如茯苓、香菇、虫草和白木耳等,同样都兼具食疗与药用,其形态、功用与食用禁忌等都有详细记载。不但国人知道菇类的价值,据考证,西洋医学之父希波克拉提斯也曾经主张“衣食同源” ,而且以菇类作为自然疗法之一,因而大受欢迎。到了最近几年,由于癌症的罹患率居高不下,科学家急于找出更普遍有效的防癌抗癌药物,结果从菇类中发现许多化学与生理活性物

15、质,除了食用外,还可以开发成新药,未来可能在增强免疫力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抗癌新药的材料之一。 在世界各国当中,虽然美国最早证实灵芝及香菇具有疗效,但菇蕈类的真正爱好者首推日本,他们除了抽取其精华制成健康食品之外,有些医生还用来缓解癌症病人因做放射线、化学治疗或外科手术所导致的免疫力衰退现象。最近这几年台湾的真菌生技产业发展非常快速,加上太空包栽培技术独步全球,菇蕈类的种类、产量与生产规模都在水准之上,产品品质也普遍获得世界各国肯定,成为国际菇类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目前包括灵芝、桑黄、白桦茸(桦孔茸),大部分出口至日本和韩国。就国内市场而言,由于养生观念已开,加上研发及产业团体积极经营,

16、不管大卖场或路边摊,到处都可以看到菇类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食用法更是五花八门,很多人都可讲出一篇大道理,实在难得。 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与三萜类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食药用菇蕈类之所以普遍受到肯定,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机能性成分,如多糖体、类三萜化合物、腺苷、锗化合物与有机硒等等,如能妥善利用,还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糖、抑制胆固醇、增强免疫力等效用。活性氧群为老化与致癌元凶 大家都知道,蛋白质、糖类与脂肪为人体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尤其脂肪既是热量的来源,也是细胞的重要组成分与活力的根本;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取一部分含有油脂的食物,以供应新陈代谢所需,多余的再由肝脏

17、合成、贮存起来。但这些日常摄取或储存的油脂如果因故变质、储存过久或与其他物质起化学变化,就会产生过氧化物或自由基。有时外在环境(如紫外线照射、辐射或化学反应)变化或体内新陈代谢失调等,也可能产生【 活性氧群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包括过氧化自由基(superoxide radical,O2-又称为超氧化自由基)、氢氧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等,这些过氧化物及其衍生物、自由基与超氧离子的含量如果过多又不能尽速将其化解或排出体外,就可能造成DNA伤害,因而损坏核酸、蛋白质等重要胞器组成分,导致老化、出现心血管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严

18、重者甚至可能致癌。 目前已知若要有效清除超氧离子、超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最受肯定的莫过于超氧歧化酵素(SOD),包括CuSOD、ZnSOD、MnSOD、FeSOD等同功酵素,而多种菇蕈类如灵芝、桑黄等,其组成分中所含的多糖体、三萜类与黄酮类等,都能转化成超氧歧化酵素,可以消除自由基,还可以达到抗老延寿的目的,因而成为保健食品的主流。多糖体的强化免疫作用普受肯定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食药用菇类的主要成分为多糖体及其与蛋白质的混合物,特别是葡聚糖(glucan)。这些多糖能活化体内的巨噬细胞与补体,补体还会与巨噬细胞上的表面受体结合,进一步提升吞噬能力;还能活化多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及自然杀

19、手细胞等,以强化免疫力。以X光绕射分析可知,多糖体中的1及3葡聚糖立体结构(-1,3Linkage),与骨架呈螺旋形的D葡聚糖 (D-glucan),可能是引发抗肿瘤活性的重要因素。另外,多糖体的分子量大小、分支度及形式等,也会影响其抗肿瘤活性表现。目前日本已经充分利用这类 -D-glucan能恢复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机制,开发了Krestin、Lentinan、Schizophyllan等抗癌剂,可见其受肯定之一斑。 多糖体除了能增进人体的免疫力能力外,事实上坊间许多号称可以抗老、保青春的保健营养品中,也都含有贝他葡聚糖(- glucan);例如1997年刘等人就曾针对6种菇类的多糖体进行抗自

20、由基实验,结果发现确实可以有效地清除超氧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2.8,还能抑制自由基形成,因而延缓老化。此外,其他研究亦显示,由灵芝子实体中萃取出来的多糖体 ganoderan A,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白鼠血液中的血糖。纪荷(Kiho)等人也从冬虫夏草菌丝体里,萃取出两种多糖体(CS- OHEP与CS- HWEP),证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老鼠血液中的血糖含量,未来的发展无可限量。三萜类亦有抗肿瘤活性 1982年古博塔(Kubota)等人首次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三萜类化合物,从此以后日本和台湾的研究者与业者即积极投入,而且已经先后从赤芝子实体和孢子中,分离、鉴定了100种以上的三萜类化合物,其所含

21、的灵芝酸 ganoderic acid R、T-Z,在体外细胞试验中证实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也就是说与多糖体一样具有抗肿瘤活性。莫里吉尔(MoRigiwa)等人则由灵芝的子实体中提取了10种三萜类,发现灵芝酸(ganoderic acids)能有效抑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过去高血压患者最害怕的莫过于血压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因而中风、大大影响生命品质,这些研究显示,菇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三萜类”也可以在这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桑黄为菇蕈类翘楚 愈来愈多的研究证实,菇蕈类具有多种保健效用,因此这几年来已经成为生物科技的研发主

22、流之一,除了开发产品、丰富食材的多样性之外,也积极探讨医药用途的可能性。现在虽然医药科技进步,但癌症及慢性病仍然无法有效治疗,医药研究者因而纷纷从古医学或民俗疗法中发现新线索、带来防治难缠疾病的新契机。桑黄就是这波菇蕈类研究热潮中的翘楚,尤其是特殊成分和抗肿瘤、药理活性已经引起医药保健市场的高度关注。 其实桑黄并非最近几年才发现,顾名思义,“桑黄”就是寄生在桑树等作为上的菇蕈类,分布极为广泛,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生长。据说古代日本民间传言:“只要取得附着在桑树上的黄色疙瘩,煮食后连死人都可能复活。”虽然比较夸张,但可见其妙效深受肯定与重视。我国则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即有药用记载,说其“性寒

23、、味微苦,能利五脏、宣肠气,排毒气,压丹石,治发热及止血等”,后人多用于治疗盗汗、血崩、血淋、脱肛、便血等。近来生物科技发达之后,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桑黄除了含有多糖体、三萜类等药理活性成分之外,还含有一种其他菇菌类所无的Meshimakobnol活性成分,有助于调节生理机能、安眠,减少疲劳感、保持精神旺盛等,因此日本的生技产业与医药界已经将研发矛头由巴西蘑菇转向桑黄,韩国也急起直追,希望在保健养生食品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取得先机。 资料显示,日、韩等国从1968年起即投入相当大的心力研究,至今已经超过三十年;结果发现桑黄的天然子实体内含有高分子类多糖体-(1-3)D葡聚糖、-(1-6)D葡聚

24、糖,及类似蛋白质结构的酸性杂聚糖-(1-4),还有三萜类、腺苷、脂肪酸(C22及C24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固醇类(C23、C25的饱和烃),氨基酸(主要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草酸、三萜酸、芳香酸、麦角甾醇,以及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酯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其中以多糖体(polysaccharide)、三萜类(triterpenoids)、葡聚糖(gluca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超氧歧化醇素(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物质的含量最为丰富。 比较起来,桑黄的价值主要还是在药理活性方面,最受人瞩目的

25、当然还是多糖体;其葡聚糖的构成相当独特(化学结构不同),大部分都是-葡聚糖,另有少部分为-葡聚糖,这是其他菇类少有的情况;其含量还比过去评价甚高的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日本称姬松茸)还多二倍,具有抗腐、抗癌、增强免疫力、降血糖,以及刺激免疫、降血脂、预防动脉粥状硬化、抑制肿瘤发展等作用,相当受到重视。肿瘤抑制率高达九成七 值得注意的是,桑黄的多糖体生物活性、分子量、单糖组合及结构形式,会受到品种、培养基质与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一个过程都要非常留心。在运用方面,目前主要用以制造保健营养食品及防癌、抗癌药物,并尝试研发抑制艾滋病新药。 西元一九六八年,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所属的研

26、究所化疗部,曾与东京大学药学部等研究单位进行桑黄的抗癌试验,他们将癌细胞S180(Sarcoma180)植入老鼠皮下,诱发癌症后,再将各种菇蕈萃取液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显示,抑制癌细胞发展的效果高达96.7,远超过其他菇蕈类(详见附录一)。进一步研究发现,桑黄的热水抽出物可抑制老鼠肿瘤细胞,具有抗癌作用;即使当做食物饮用,亦能缓解癌症患者的化疗不适反应,降低细胞损害程度、加速恢复体力。服食桑黄热水抽出物还能治疗妇女月经不顺,提高细胞的免疫机能,长期服用也不会有毒、副作用产生。 该实验发现,桑黄的肿瘤抑制率高达九成七,震撼了癌症研究学会及医疗研究人员,世界各国也纷纷投入心力研发,表现得最积极的是

27、韩国。他们从西元1948年开始即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利用免疫力化学疗法进行桑黄菌丝体的动物抗癌研究,而且列为国家计划,结果证实桑黄菌丝体能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因此目前韩国政府已核准桑黄菌丝体制剂作为医药品使用。 作者早已留意桑黄多年,2004年赴日本参加生技展、取得野生桑黄样本之后,即开始繁殖并指导研究生们积极投入研究。发现其增强免疫力与抗癌成分一点也不输给灵芝、巴西蘑菇等菇蕈类,几年下来已获得很可靠数据,因特别整理下来供需要者参考。 第一章 掀起桑黄的神秘面纱桑黄俗称桑臣、桑耳、胡孙眼,台湾民间通常叫做“桑仔菇”或“娘子菇”,主要是早年桑叶多用来养蚕,二有些地区将蚕称为“桑黄”之故。事实上桑黄

28、并不只生长在桑树上,凡是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树干上都可以寄生,为一种多年生的蕈类,其生长非常缓慢,据说野生的桑黄一年长不到一公分,因此如果可以找到直径三十公分大小的鲜品,表示已经存在二、三十年时间,其珍贵程度可知。 第一节 分类、种属与外观:因呈鲜黄色而得名 但市面上可见的野生桑黄大多长在桑树上,属于一种植物病原菌,因此一旦被寄生,树木往往会枯萎,因此过去养蚕业正发达时,农家如果看到桑黄就好像看到肿瘤,很快将其摘除,以免影响到桑叶产量或桑树存活;那种情况就好像早年伐木工人看到牛樟树干中的野生樟芝,就狠狠地挖出、丢掉一样,没想到现在这些腐败菌反而为救命、保健良方,价值不菲。 除了被当

29、作树的肿瘤、挖出丢掉之外,由于桑树含有白色树脂,真菌很不容易附着、生长;加上桑黄树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相当高,生长期又长,如果不是机缘凑巧,其实很难发现,并非随便可以看到,野生桑黄取得非常不容易。不仅如此,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亦非常困难,无法有效量产,因此极为珍贵,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因此而有“梦幻菇蕈”的美名。 桑黄的子实体为多年生,体积中等至较大,硬木质且无菌柄。厚度为一至三公分,菌盖四至十五公分宽。形态上,初生时菇体呈半圆形、栗褐色,表面光滑,但随着菇体逐渐成熟,颜色亦慢慢加深,表面也像马蹄般出现龟裂纹,所以称之为裂蹄木层孔菌;但其颜色并不十分固定,通常依种类不同而有些微差

30、别。裂蹄木层孔菌的菌管颜色与菌肉相同或相似,分为多层,每层均厚约二至五毫米;边缘的新生部分为鲜黄色,底部则依成长情况,会由鲜黄色慢慢转为黄褐色,壳皮不发达。生长期达数至数十年,老时往往出现龟裂现象,但还是以颜色黄褐为其最大特微(如封面图),这也是被称为桑黄的主因;尤其菌丝体更呈鲜黄色(如封底图),相当诱人。 桑黄为担子菌类,会产生孢子以方便持续增值;但其繁殖方式有点像某些花的种子,例如蒲公英等,种子带有轻飘飘的“翅膀”,可以随风飘散到远处再落地生根,桑黄孢子也极轻小,容易随气流飘散到远方。只要有适当的温度、湿度及养分就会发芽,形成一次菌丝(rimary hypha)后,又由母菌丝及公菌丝结合后

31、即形成二次菌丝(secondary hypha);一旦二次菌丝受到刺激而成长、硬化,就会慢慢形成子实体(fruit body)。子实体可以存活上千年 桑黄(Phellinus linteus)最初是在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发现,所以亦称为尤卡坦桑黄(Phellinus yucatensis)。后来日本人也在长期男女群岛的“女岛”上发现,因为寄生于桑树上的外观看起来像肿瘤,故命名为“女岛瘤”(meshimakobu)。自从发现桑黄可能有抗癌效用之后,世界各国即兴起一股采撷热潮,那时才发现产地遍及全中国及菲律宾、澳洲、新喀里多尼亚及北美等地。但野生种最主要还是分布在日本本州以南,尤其是长崎县的男岛、女岛,其中又以女岛的产量较丰。此外,中国全境几乎都可看到其踪迹,例如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陕西、山西、广东、新疆、四川及云南各省几乎皆有,主要产地为湖南、江西、广西等南方地区,台湾也看得到桑黄,已经人工栽培成功,随时可以量产。 桑黄多生长于海拔500公尺以上的天然雨林区,无菌柄的子实体寄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立木树干上,不过还是以桑树较容易生长。其最大特点是每年都可以慢慢地成长,不像其他多年生蕈类“香菇”或多瓣奇果蕈类等,生长、成熟之后就会腐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