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15KB ,
资源ID:88794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794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1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1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

1、11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1、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大胆地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过程1、提出话题、引导提问。出示或讲述植物角等地方的植物发生偏斜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这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应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比如,准备一盆趋光现象明显的花草,以及植物趋光生长的一些图片等来引发话题。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由此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热情。2、围绕植物角内植物为什么倾斜生长的话题,提出猜想。对于

2、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倾斜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做出很多猜测。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必要时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做出这些猜测的理由,以此引导他们学会科学猜想。为了使学生能做出更深入而科学的猜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学习一些关于植物生存与适应环的知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但我们应引导学生以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些书本知识,把它们只作为自己猜想的一个理由,引导他们亲自实验验证。(3)、分析、排除和选择大家所做出的各种猜想。猜想时需要大胆与发散,但同样也要对猜想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该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价值的假设能得

3、以研究。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研究中的发散与集中。大胆与严谨的辩证统一。(4)、确定研究方向,讨论研究方案。该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讨论一下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实验法。实验前又该准备些什么,以便课后去准备工作。(5)、布置研究准备任务、准备下一课的研究活动。2、在实验中探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再次体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和过程。2、培养坚持中长期实验观察的耐心。3、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并做出结论的能力。教学重点动手动脑,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学过程1、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给学生一些提示,比如:根据研究的内容列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思考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

4、、哪些是应该控制不变的,哪些应该变化。一个科学的实验方案应该是周密的。所以,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对实验方案应该进行反复推敲和完善。教材中的“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的原因”实验方案可以作为学生设计的一个范例,但不必生搬硬套。(2)、根据设计方案,组装实验装置。这是把实验计划付诸实践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做好辅导工作。首先是恰当地选择实验植株,长势要基本一致。教材中选用大豆作为实验植株,因为大豆适应范围广,同时易发芽,生长快,实验效果相对明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其它种类的植株。参与实验的装置(花盆)要编好号码,在旁边标明实验条件等内容,以利于及时观察和记录。选用苗株实验时,最好不要

5、移植,如果要移植,应多带些土,以免伤及根部。建议采取直接播种的方式,这样实验周期可能会更长一些,但可以避免外在因素的干扰。教材中的第二组实验是研究供水是否对植物的生长以生影响,所以要选择光线均匀的环境。其中5号、6号对比供水方向,7号、8号对比供水远近。具体实验中,还可以增加对比参数。该实验为后面提出的问题打下伏笔。(3)、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第一组实验可以静候结果,中途应尽量避免干扰。第二组实验应该要求定时供应水分,这是培养学生坚持实验的习惯的好机会。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2周的时间。(4)、分析实验结果。对于第一组实验,应事先嘱咐学生在打开实验装置后,不要改变花盆及遮光纸盒的方向,以确保能观察到

6、实验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引导他们做出结论。对于植物的向光性来说,如果认为第一组实验是“证实”,那么第二组实验则是“证伪”,即通过实验排除水对植物枝叶的生长方向的影响。这种实验在科学研究中同样是有重要价值的。这一点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第二组实验既可作为向光性实验的证伪实验,但同时也为学生提出新问题打下伏笔。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放过这样的机遇。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将豆秧挖起来看看,注意提醒尽量避免损伤、改变豆秧的方向,我们会发现豆秧的根部已经歪向了一边。这正可以作为学生即将研究的下一个主题。3、研究仍在继续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延

7、续和进步的。2、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新的问题仍在发现中,研究仍在继续中,本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性。教学过程1、反思与提问。从前面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比如,关于植物的根部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这些问题都将作为他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比较多,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罗列这些问题,并从中选择合适的问题准备进一步研究。教材选取“植物的根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吗?”这两个问题来作为例子,原因之一是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知识点,原因二是这两个问题内在联系的紧密性。假如学生能提出更有价值且适于他

8、们研究的问题,教学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的选题内容的限制。(2)、猜想原因,设计实验。如果按照教材选择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实验。第一实验“探究根吸水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证实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具体方法见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12滴红墨水,这样将有助于观察。第二个实验“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是通过观察大豆或水稻等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来说明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3)、分析与总结。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做出结论。课文中的“知识链接”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综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4)、表达与交流。这是在

9、学生经历了两轮探究活动之后,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试图将所探究的成果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五年级重点培养的“模型与解释”的能力和方法,指导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向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5)、回顾与反思。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是能力训练单元,因此教材设计了本环节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研究过程,加深对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1、让生活充满阳光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能在启发下对生活经历产生回忆并提出问题。2、能在分散的问题中,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3、能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勇于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热情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

10、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过程1、阅读奇奇的科学日记,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问题。教材中的科学日记一方面作为提出问题的材料,要激发学生回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篇日记也是学生科学日记的样张,教学中,应对学生渗透关注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思索的教育。2、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采光问题。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现象很多,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所经历。教材通过人物语言暗示这里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把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录,为后面的研究作内容上的铺垫。3、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动员参加采光设计邀请赛。积累了一系列的关于采光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屐学生开展一次采光设计邀请赛。比赛

11、规则可以参照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商量决定。4、制定研究计划。计划考虑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载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分组,然后引导各小组必须明确研究目的,清楚自己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明白下一步即将去做什么。2、探寻光的路线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模似实验,进一步观察采光不足的现象,寻找采光不足的原因。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试图形成初步解释。2、寻找解决采光问题的方法,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等方法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途径探寻解决采光问

12、题的方法,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教学过程1、模似与分析:模似实验,探索造成采光不良问题的原因。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对象,用适当的材料,如用纸盒模似房子或过道,进行模似观察,探索造成采光不足的原因。这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光的传播路线,并设计一些实验(如下图)以帮助学生发现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从而能大致理解采光不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以及建筑物设计原因造成的部分方位光线被遮挡住了,由此引导学生从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或改变房屋结构两个角度去思考解决采光不足的原因。2、猜想与实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用实验初步探索光的有尖知识。这里应该分两个层次去完成。首先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模似分析出来的

13、采光不足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比如改变光的路线,改变房屋结构等,再让学生在这些猜想中进行筛选,剔除一些可能实施的想法。接着再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设想做进一步的探索。第二步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里主要是让学生验证光是可被反射或折射的。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多一些指导,让学生能通过动手实验或游戏来观察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组实验:一是知道反射现象的存在。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发现,如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不一样,反射的光会随着镜子位置的变动而发生改变等,为进一步研究反射现象作些铺垫。二是研究不同的物体对光的不同反射的

14、作用。这组实验可以从颜色和质地两个角度去设计,即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特别是颜色的深浅,如分为三个对比项:白、灰、黑)的物体对光的反射作用的不同,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不同质地(特别是不同粗糙程度)的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研究光的反射角度。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来完成,如“阳光接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体验的感触到反射光的角度跟镜面的直接关系。但这里不要求学生做精确的测量,只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体验就够了。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去完成,也可以由老师找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4、设计: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进行了充分的实

15、验研究和资料查询等知识准备基础上,学生掌握了光传播的有关知识,应该能对采光不足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了。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化,并彩示意图或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为后面进一步完成可行性实验作铺垫。对于学生的设计,我们应该更多地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不要要求太高。3、把光请进来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学重点实验验证自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学过程1、实验与验证: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能否成功呢?这就需要

16、用实践去检验一下。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似实验来进行检验的,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模似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利用第二课时用来观察采光不足现象时制作的模型,对自己的改进方案利用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教材中实验图是描绘两组同学分别在做自己的模似实验,两幅图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做不同的模似实验,而不能教条地要求学生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2、整理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我们应当正视学生模似实验的成与败,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教材中的分析样表旨在给学生一种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参考不是

17、教学的必然内容,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作为科学知识内容去传授。3、反思与总结:根据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个环节是科学研究不断延续和进步的关键环节。教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懈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和知识有限,他们没有把自己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变成大胆的改进想法,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4、我的阳光小屋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2、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的能力。教学重点大胆创新,设计自己的阳光小屋。教学过程1、导入:由于房屋设计的问题,造成房屋的采光困难,现在假如能让我们自己来设计房屋,我们怎样设计呢?2、

18、交流:大胆想象,设想自己理想中的小屋。这个环节可以在学生考虑采光问题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自己积累的一些知识。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设想自己理想中的小屋,比如“彩虹小屋”等。3、计划与组织: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讨论并罗列一下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比如继续查阅一些资料等。4、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理论和物质上的准备。本环节可以安排到课后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寻找一些资料让学生翻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继续了解和积累一些有关光的科学知识。5、实验与验证;根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际条件,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想,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在学生的众多方案中,

19、找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方案统一完成,如研究光的颜色的实验。反思与总结: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参加采光设计邀请赛。这是全单元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整理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准备参加采光设计邀请赛的展示活动。1、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会制定书面的制作计划。3、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制定出制作乐器的计划。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聆听一首学生喜欢的乐曲,让学生猜猜都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引出有关乐器的话题。可根据学生所在的地域,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乐曲,便于学生识别。2、猜想与假设。根据引出的乐器话题,引导学生探究乐器是怎样

20、产生声音的。鼓的发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粒,击打鼓面时,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泡沫粒的跳动,进而说明鼓面在振动。把口琴的盖板去掉,一个学生吹动口琴,其他学生就可以看到簧片在振动。二胡发声是由于琴弦和琴筒上蒙的蛇皮面在振动,可以用手轻触蛇皮面感受振动,对于琵琶、小提琴、月琴和阮等,是琴弦和腹板在振动,可以用手轻触腹板。对于小号,由于振动的是里面的空气,要在喇叭口处贴一个纸条,通过观察纸条的振动间接地感知小号里空气的振动。3、计划与组织。提出自制乐器的任务,让学生自制或仿制一个乐器。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写出书面的制作计划供交流。2、心灵手巧制作篇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

21、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2、能找到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的方法。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能设法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教学过程1、活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作与演奏方法,使乐器发出的声音好听。比如;对弦乐器要使琴弦振动时不碰到琴板,要把琴弦垫高一些使之能自由振动,还要尝试使用不同材料的琴弦。2、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比较容易,对于弦乐器,改变弹拨或拉弦的力度即可,对于吹奏乐器,改变吹气的力度即可。弦乐器发声的音高与弦的粗细、长短和弦紧度有关,当材料与张紧度固定后,都是采取用手指按压琴弦改变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来改变音高。对于音乐瓶,则是通过在瓶中灌入不同量的水来改变

22、音高。对于音乐罐,则与乐器埙的变调方法一样,在音乐罐上钻大小不同的孔,通过按住与松开不同大小的孔来改变音高。教师最好亲自制作几个乐器,体会一下变调方法,也可以向音乐教师请教一下这方面的知识。3、制作。这一环节主要是改进与完善,使乐器便于演奏,能发出较多的不同音高的乐音。最好用标准的乐器进行校音,使自制乐器的音高标准。最后,让学生搜集比较不同乐器改变音高的方法,在班级交流。3、精彩纷呈展示篇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3、使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

23、表达与交流及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做好观摩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工作,事先要了解有几个小组的自制乐器能演奏乐曲。教学过程1、活动自制乐器观摩演奏会。事先要做好观摩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工作。必要时,教师可以亲自辅导几个制作小组,确保有几件制作比较成功的乐器。活动前公布规则,规则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以师生协商制定,或者由学生自行商定。评比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以作为其中一员参与评比。2、交流与总结。通过观摩,使学生了解其它乐器的发声原理与改变响度和音高的方法,设法改进自己小组的乐器。3、拓展活动。恰当地引入有关噪声的话题,在课堂上或课外组织学生探究与了解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1、我给健康下定义教学时

24、间教学目标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2、对自己和周围同学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教学过程1、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议。基于此,教材不仅设计了几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对健康的认识。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几幅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全面的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打架等不健康的行为,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适

25、应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2、活动中分析。在学生形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动。测试的标准选自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旨在使学生对健康做进一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结合标准分组测试给自己打分,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测试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原因的分析也应有所区别,特别是标准中的第二条、第四条可能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可能认为这几点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围。3、活动后确定研究主题。人体健康测试活动后,教材刻意编排了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

26、题活动。教材中提示了几种研究的方向,即心脏、大脑、心理、青春期发育等内容,以引领学生研究的走向。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可以研究这几方面的内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专项研究,力求完成知识训练点的内容。例如可引导学生在研究心脏方面内容时,专项研究心脏的作用或心脏跳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但应注意,教师切不可限定学生研究的主题内容,以免限制学生学习自主性。2、登上健康快车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共同参与中期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选用自己

27、喜欢的形式解释和表达对心脏、大脑、青春期发育特点等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学过程1、计划与组织阶段。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妙”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研究内容。比如即使使用同样在“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学生研究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2、事实与证据阶段。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

28、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统计图、资料图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本小组内容的探究中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研究的内容,因而教材也设计了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数据、相互合作解疑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式、方法寻找证据,并及时交流方案。3、健康大本营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对所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形成研究的结论。2、培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关注生活质量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珍爱生命。教学重点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形成探究的结论。教学过程教材提供了大本营这个活动场所。虽然要

29、求学生汇报交流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但又不打消学生娱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材除设计了“表达与交流区”,也设置了“健康金点子区”、“运动娱乐区”“测试区”等,将学生正常生理发育的情况检测暗含在各个区中。教学中,教师可在室内布置模拟大本营,让学生亲临其境,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快乐,尝试为别人支招的幸福,接受身体检测的现实,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真正的健康含义。1、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2、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教学重点分析案例,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对蚯蚓的探究”这个

30、案例,可以有多种学习方式。1、教师讲述案例情节,边讲边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2、先由学生通读课文,再回过头来分析课文中的几个问题。3、先根据课题提出猜想,拟订学生自己的研究方案,再对照案例的研究过程,比较两者的异同,感悟科学探究的真谛。教学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己的研究方案,再对照案例的探究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多加创新。2、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回顾过去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大胆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在活动中理解科学探究过程及其重要意义。教学过程本课重在反思,要引导学生

31、回顾几年来科学课学习的过程,选择一个特别难忘的探究活动,加以分析,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过程。反思不能是枯燥、单调的说教,而应该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前几年科学学习的经历进行回顾。教材上设计了角色扮演、制作卡片和交流活动,教师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1、角色扮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时角色扮演的不是某个人物形象,而是探究活动的某一探究过程。教师在准备好的7张卡片上写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探究过程“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以及“探究过程”,同学们围成一圈坐着,并随机抽取卡片决定自己的角色。抽到“探究过程”的同学做裁判员,说一个同学们在三至六年级科学课中曾经经历过的活动主题,而抽到“观察与提问”的同学则要说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自己是怎样经历观察与提问的,有什么经验或教训,其他同学角色依次类推。2、制作卡片。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最难忘的、或最得意的科学探究过程(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并制作成卡片。在卡上要写明选中的原因。教材提供了卡片的模板,教师也可自行设计。3、交流。将同学们制作的卡片贴在合适的地方,办一个“探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