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心理学教案设计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教案授课教师一、学科性质:学前教育专业课二、教材:陈帼眉编: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三、课时: 64 课时四、参考书目: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 B. C.穆欣娜著,陈帼眉、冯晓霞、史民德译: 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3、 M . B.加梅佐、M . B.马秋欣娜、T. C.米哈里契克:年龄 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 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5、 武久著,李静译:孩子思维与认识能力的发展 ,中国国际 广播出版社6、 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7、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
2、学出版社8、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学习要求:1、 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3、 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类型;4、 掌握并懂得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任务一、 研究对象:0 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二、 研究内容:1、 个体心理的发生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 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三、 研究任务:1、 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表现(知其然)2、 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 影响因素及 机制(知其所以然)四、 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2、 实践意义第二节 研究原则和方法按研究时间
3、分: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按研究范围分:整体研究(系统研究)分析研究(专题研究)按研究课题分: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因果研究按研究任务分: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二、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1、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一、研究类型: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条件2、结论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 发展性原则(三) 教育性原则(四) 伦理性原则尊重、有益、公正三原则三、研究方法按普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1、哲学方法(指导思想)只能揭示关系,不能揭示关系的性质新生儿从几乎完全无能到人类心理逐渐完备的过程不允许从“期待”出发,采用符合期待的结果 不能出示与教育目的相违背的问题 美国国家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了保护人类被试行
4、为规范 回顾指南,要求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心理伤 害降到最小2、 一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谈话、问卷、访问)实验法(实验室、自然实验)测验法作品分析法3、 特殊方法(研究技术)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互补方能在效第二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习要求:1、 了解三岁以内婴幼儿的心理及动作发展特占;八、)2、 理解婴儿无条件反射的意义和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掌 握三到六岁幼儿心理发 展的年龄特征。第一节 人生第一年这一年是儿童心理 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现 象开始萌芽的阶段。 一、初生到满月新生儿期是人类一 生中唯一能观察到纯正 的先天本能行为表现的 时期。(一)适
5、应新生活简介新生儿的生理 特点和神经系统特点: 新生儿面临生死存亡的 斗争;身体软弱,娇嫩, 神经系统简单,功能还 不完善。为适应人间生活逐 渐产生人的心理:3、 掌握婴儿常见的无条件反射的种类;掌握婴生存方式的变化:寄生独立生活环境的变化:恒定舒适变化无常(二)依靠无条件反射这些无条件反射均在婴儿长到几个月时相继消 失;若到时不消失,反而是婴儿发育不正常的症状。1、 无条件食物反射:吸吮反射觅食反射2、 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3、 无条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4、 返祖性反射:P23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4 5个月消失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时消失晴天时,产院的婴儿象向阳花面向太阳激的本能。局限
6、性:具有刻板 性,不适应变化;数量 有限。(三)条件反射的出现 和心理发生1、 条件反射对儿童最初 生活的意义:弥补无条件反射的 不足,是维持生命、适 应新生活的新机制;标志着个体心理活 动的发生。2、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 条件:健全的大脑;基础反射;条件刺激物;(出现 的时间与强度)条件刺激物与无条 件刺激物的多次结合。惊跳反射(莫罗反射),3 5个月消失 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4个月消失 行走反射(迈步反射),2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6个月时消失所举的无条件反射,前三种对新生儿维持生命 和保护自己有现实意义,后一种没有,但在人类进 化历史上,可能曾经是有意义的。如抓握反射,反 映了人类
7、社会需用爬树来保护和维持生命;无论是 否有意义,都是最初学习的基础。无条件反射的意义:经常伸出的手可能预示其习惯用手间:决定于开始训练儿童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4、心理的发生:出生即有,可追溯到胎儿期。(四)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1、 认识世界的开始:感觉的发生;视听的集中;2、 人际交往的开端;产生交往需要二、满月到半岁(一月一变样)突出地表现在视听的发展,眼手协调,定向探究, 开始认生。(一) 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起来只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会主动寻找视听目标婴儿早期就能表现出视听协调活动;声音定向是 靠两耳接收信息的时间差形成的,而小婴儿头小, 两耳距小,时间差小于成人,但仍倾向于对声
8、音进 行视觉定向。(二) 定向反射作用增加大脑皮质的成熟健全 非条件反射和已巩固的条 件反射无条件食物、防御反射对建立条件反射的作用减 少,现时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强;依靠定向反射认识 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条件反射。(二)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个体差异较大3-7个月的婴儿对音唇一致的人脸注视更久1、本能的抓握:动作混乱无意抚摸无意抓握2、 手眼不协调的 抓握3、 手眼协调的抓 握与坐姿有关,是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探索 物体的萌芽(四)开始认生1、 表现:找妈妈;摆脱生人2、 意义: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发展的标志;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方面的重大 变化三、半岁到周岁主要表现在动作更加灵活,出现语言的萌芽,
9、亲子依恋关系的巩3、用发音进行交 往(前语言的交 往形式)(四)依恋关系日益发 展孩子和成人开始相 互理解第二节 13岁这时期是真正形成 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幼儿完成了几大任务: 学会走路、说话,使用 工具,有了自我意识。 一、动作的发展; 两眼不协调,手乱动照视线去抓;简单的动作目的;不相干的动作;神秘的中线屏障固。(一)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往往能说明其心理水平的发 展,因为人的动作主要由高级中枢支配,其动作发 展与心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1整体一一分化2上部 下部(首尾规律)3中央一一边缘(近远规律)4大肌肉 小肌肉(大小规律)5无意 有意(儿童心理发
10、展规律)2、 坐爬站走的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一致,是儿童从躺着的姿势解放出来的时期,是其摆脱成人怀抱的时期(二)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1、 五指分工:大拇指的分工2、 双手配合3、 摆弄物体4、 重复动作(三) 语言开始萌芽1、练习发音;音节清楚但无意义2、听懂指令三翻六坐九来爬,周岁会走叫妈妈开关盒子24次喜欢练习,只为发音愉快语调决定理解分离焦虑臂、腿-手、脚(一)粗大动作的发展(大肌肉运动)最主要的是学会直立行走。1岁:会走;2岁:攀爬,活动积极性高;3岁;越障碍,兔跳,上下楼梯。突出地表现为出现 独立性,也称为“人生 第一反抗期”,表现为:1、 好动,喜做 事一一按自己 的意志行事;2
11、、 语言上学会 使用“我”第一 人称3、 反抗成人控 制意义:是人生头2 3年心理发展成就 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人 类心理的初步形成。第 三 节36岁一、小班幼儿(3 4 岁)的以下心理特点(一)生活范围扩大1、生理的发展:身体更结实(二)精细动作(小肌肉运动)主要是手的动作;逐渐学会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 用,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运用物体。其过程分 四个阶段:1、 完全不按用具特点动作2、 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延长3、 有意重复有效动作4、 能根据用具特点来使用它二、心理的发展(一) 语言真正形成1岁以前:语言准备阶段;1 1.5岁:语言理解阶段;1.5 2岁:开口说话阶段;2 3岁:积极练习阶段
12、;3岁以后: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二) 思维的发生1、 表象发生:1.5 2岁左右出现表象,记忆进一步发展;2、 想象萌芽:2岁左右能根据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3、 思维出现:2岁以后开始理解事物的意义及联系, 是初步的直观动作思维。(三) 自我意识的萌芽精力更充沛2、 大小动作自如3、 语言的发展(二)认识依靠行动(直观动作思维) 思维依靠行动,记忆、注意也如此。1、心理和行为无意性强;2、情绪作用大。(四)爱模仿1、模仿表面现象;2、行为习惯的形成依靠模仿(三)情绪性强二、中班幼儿的(45岁)心理特点(一) 活泼好动儿童都好动,但中班特别突出;因为:1、 熟悉环境,有交往经验2、 生理进一步
13、成熟,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二) 思维具体形象(依靠表象)1、 思维更多依赖表象;2、 对语言的理解局限于具体生活经验;3、 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易于认识。(三) 开始接受任务(活动目的性增强)2、有了最初的责 任感。(四)会组织游戏1、 游戏组织能力 迅速发展,2、 出现同龄人的 伙伴关系。幼儿从此不再局限 于亲子、师生关系,人 际关系由成人向同龄人 过渡。三、大班幼儿(5 6 岁)的心理特点:(一) 好问、好学1、 活动兴趣内化,格外 好奇;2、 认识(智力)活动积 极性高;3、 有为求知而导致的 破坏性行为。(二) 抽象能力开始萌 发1、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增强;1、 思维有了概括性;2、 开
14、始掌握抽象概念;3、 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三)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1、 认识活动开始具有有意决策;2、 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童言无忌3、 尝试用手段巩固认识。(四) 个性初具雏形1、 有了较稳定的态度和兴趣;2、 心理活动开始形成系统。小班幼儿仅凭兴趣 小班游戏角色平行、 中班游戏角色多样, 有“好朋友”了分散,有组织喜欢提问猜谜拆电器小班相同玩具数量应充足利用示范组织纪律提供良好的榜样群体能分类但常出错自觉控制注意回家复述有关要求兴趣有分化重视他人评价第三章学习要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理解感知觉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2、了解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水平; 掌握婴幼儿的触觉探索形式
15、;3、掌握学前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特点;理解物体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4、掌握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复习和导入:1、 复习:心理现象的分 类;感知的意义;感知 觉的种类;感觉的生理 机制。2、 导入:感知觉在学前 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有着 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节 感知觉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 义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 出现的认识过程1、 感知觉的重要 性:其它认识过程的基 础2、 人类新生儿已具备完善的感觉器官和成熟度较高的神经系统,从而使他们的感觉和知2、 情意活动中3、 控制自己行为(反馈机制)觉能力出现得最早,发展得最快。许多感知觉在婴 幼儿期已接近甚至已达到成人的水平。这不仅打通了联系外界
16、环境的道路,也直接或 间接地为其它认识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 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语言形成之前,婴儿靠感知觉认识世界。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记忆、控制、反应四 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整体结构。不同年龄段,各组 成分、相互关系及地位是不一样的。婴儿期,由于 思维、言语、表象等心理现象都还未出现,控制力 量微弱,反应以动作为主,决定了婴儿的认知结构 只能以感知系统为主。1、 普莱尔的研究:0-3岁末,主要研究感觉;2、 皮亚杰的研究:0-2岁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 段,是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依靠感知对环境作出 反应,若未直接感知支,则认为它不存在。有三个 特点: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
17、认识;逐渐形成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逐渐形成有目的的行动三、 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1、认识活动中受感知左右,且感知是思维发基础;如视觉区域功能障碍,会影响思维活动的发展感觉的发展一、视觉视觉是儿童获得外 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 一,也是人最主要的感 觉通道。对婴幼儿来讲, 视觉作用更大,对语言 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常需 要视觉形象作为支持。0-2 :感知运动阶段2-7 :前运算阶段7-11 :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上:形式运算阶段(一)视敏度的发展1、 视敏度的含义;调节 机制(P60)(第二信号系统弱)2、 发展状况:发展迅速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 里,婴儿的视觉系统成 熟非常快。3个月时
18、,婴 儿眼睛的聚焦就已接近 成人;6个月的婴儿视敏度相当于成人的20% ; 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10岁 时,儿童视觉调节能力最强。3、6个月以下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P60)(二)颜色视觉的发展1、 颜色视觉的含义2、 颜色视觉的出现出生后不久即有辨色力,且有“视觉偏好”。新生儿喜欢彩色,不喜欢灰色;1-2个月时,能区分各种颜色;4-5个月时,能分出相同但深浅不一的两种颜 色;同时能把各种颜色归于红、蓝、黄、绿四个范 畴;3、 颜色视觉的发展3岁前不能很好地辨别近似色;4岁后逐渐发展二、听觉人类依靠听觉辨认事物的发声特点,欣赏音乐, 学唱歌曲,学习口语。(一)听觉的发生1、 胎儿的听觉反应2、
19、 新生儿听觉的发生堵塞及耳管粘连;现代观点:正常健 康的新生儿听觉与生俱 来。3、测试指标:习惯化(去 习惯化)(二)听觉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特 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 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 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 展。三、触觉(学前儿童认 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重要性:认识物体 形成人际关系(依恋)促进动作发展80%传统观点:认为新生儿没有听觉,理由是羊水矫正视力最好在学龄前注意听觉有缺陷的儿童注意幼儿听觉器官的保护卡西摩多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不喜欢冷色(一) 触觉的发生研究方法: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色盲:男7-8% ;女0.5%出生即有;若干反 射均是具体表现;湿尿 布婴儿哭闹也是证明(二) 触觉
20、的发展新生儿感受性极低,痛觉感受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P75)(四)动觉动觉的发展使婴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第三节 学刖 儿里知觉 的 发展一、物体知觉的发展物体知觉是反映物体各种属性的知觉。有些一种分析器参与即可,有些则需多种分析器共同参与。(一)形状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触觉探索活动的形成,以及触觉与 其它感觉的结合。1、触觉探索:口腔探索手的探索口腔探索:当其它方式未发展时,是一种重要的学 习方式;手的探索发展后,退居次位,但仍是补充。 手的探索:婴儿期形成,分三阶段:本能触觉反应 眼手协调 有目的的探索3、触觉与其它感觉的结合:视触协调听触协调四、其它感觉(一) 味觉生来就有,反应各异,
21、对味觉差异敏感。糖水一一吸吮(长时间)奎宁水做怪相(痛苦状)酸味一一嘴紧闭(二) 嗅觉与生俱来,有自我保护功能。香蕉精兴奋臭鸡蛋一一皱眉、转头(三) 痛觉1、 很小的婴儿就能辨别不同的形状。2、 3岁的儿童已能正确地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3、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能力有差异对母亲奶味敏感喜闻哺乳妇女气味幼儿的痛苦比我们想象的要小4、 幼儿期,形状知觉与图形辨别逐渐与掌握图形的 名称结合(二)大小知觉的发展1、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且有大小恒常性2、 2.5-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关键期,能判断大小,此期间注意保护:儿童玩具应避免过小(易误食卡住) 、过长(戳伤)、有毒成人应鼓励幼儿活动,不
22、宜过分限制1961年,弗朗茨证实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物体形状(人脸、假人脸、 黑白鸭蛋)3个月以上的婴儿开始认识5个月以下,视觉不能引导和调节手的动作,手和物体争当 视觉目标选择自己偏好的食物;绝大多数婴儿喜甜与嗅觉一样,有利于婴儿正确选择食物人脸图,喜看妈妈相片并正确使用大小概念。3、3岁后判断大小精确度提高,能以大小排序。二、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位置及机体自身在空 间所处位置的知觉。(一)方位知觉的发展(方向定位)1、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例1、儿童听觉定位能力强于依靠视觉记忆定位例2、盲婴依靠发声回响进行听觉定位,证明人类听觉定位 潜力很大。2、
23、 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上下方位:3岁前后方位:4岁左右方位:始于5岁,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5-7岁,能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7-9岁,开始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近年来的一些重复实验指出:当代儿童知觉左右方位本可达到上述第三阶段的 水平,但左右知觉的发展的 总趋势并未改变。(二)深度(距离)知 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对同一物体的凹 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 程度的知觉。1、 “视觉悬崖”实验证 明,会爬的婴儿就已有 深度知觉。卡门波斯的重复实验,以心率为指标(1978)2、 鲍厄(1971 )提出, 2周婴儿对物体靠近自 己有反应。3、 经验对距离
24、知觉的发 展起重要作用沃克(1978):婴儿学 爬的年龄影响深度知觉的 发展。三、时间知觉的发展的能力较上述研究结果发展较早, 我国8-9岁的城市儿童基时间知觉:对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其特殊性在于:1、 时间本身没有直观的形象2、 人没有专门感知时间的分析器(一) 婴儿的时间知觉: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 时间的条件反射。(二) 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1、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2、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知觉方位的参照系统:上下、前后均有,左右则缺。加拿大多伦多
25、,世界最高的电视发射塔沃克:同样深度,小婴儿爬过去的较多(68%)5个月-减慢;9个月-增速但运动经验不能代替视觉 在知觉深度中的作用(如斜 视)3、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婴儿最先能理解的是“天”、“小时”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 其年龄呈正相关。四、幼儿观察的发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 概括性及观察方法等方面。(一) 目的性(分为三级)一级:有目的,能克服困难坚持观察;二级:有目的,不能坚持;三级:无目的。幼儿初期很差,在教
26、育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三) 概括性(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丁祖荫(1964 )认为幼儿对图画的认知概括化分四个阶段:个别对象 阶段空间联系阶段因果关系阶段对象总体阶段(四) 观察方法1、 最初是依赖外部动作 进行,以后逐渐内化为 以视觉为主;2、 未内化前,观察无秩 序;内化后,方法逐渐 形成:知觉认同;归入标准塑造模型观察中语言指导对提高(二) 坚持性幼儿观察效果极为重要。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能达一级的幼儿比例:3 岁:0; 4 岁:2% ;5 岁:22% ; 6 岁:24%阿格诺索娃:学习要求:1、 复习并巩固注意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心理学知识;2、 掌握婴幼儿注意的研究指标;理解习惯化(去
27、习 惯化)的概念;3、 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三到六岁儿 童的注意特点。导入:一、 复习注意有关知识(一) 注意概述1、 定义2、 特性3、 与心理过程的关系(二) 注意的种类外部动作视觉为主无序有序得法(三) 注意的品质二、 注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1、 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 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 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最 清晰、最突出;2、 注意是研究婴幼儿感 知发展的指标婴儿不会用用表达其对刺激的反映,只有通过其 注意的表现,来了解其心理 反映定向反射所表现出 来的种种变化,是研究 注意的重要指标。(P95)1觉醒状态(深度 无意识一一极度兴奋): 柯纳:规则的睡眠不规则的睡 眠
28、昏昏欲睡不注意现象自出生 始。其发展主要表现为 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 化和注意对象的变化。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早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活跃的清醒哭闹觉醒状态与注意水平呈倒U形关系。2习惯化(去习惯化)习惯化:对熟悉的刺激所发生的注意减退现象。 去习惯化:新刺激的出现导致注意增强。标志:注视时间及心率:固定的试验程序婴儿控制的程序3心率变化(减速一定向;增速一防御、恐惧) 易测、可靠、敏感。应有准备性测量;避免其吸奶头4瞳孔扩大知觉的效果取决于注意状态越大注意水平越咼;难以实施,可用范围小。5吸吮抑制婴儿常见的是停止吸吮研究婴儿注意应综合多种指标。三、 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感觉记忆(短暂注意)一一短时记忆(持久注意)长时记忆四、 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注意稳定性一一意志坚持性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视觉悬崖;注视人脸爱情测验注意的外部表现之一:无关活动停止分析无意注意的两种形式,回忆相关内容(一)定向注意的发生1、 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定向反射既是生理 反应,也是最初级的注 意;2、 定向反射性注意是外 界事物特点引起的,是 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负诱导:强烈的刺激引 起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 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同 时,其它区域或多或少 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生理饱和:幼儿不能长 时间保持一定的优势兴 奋中心,注意集中于一 种对象后,容易发生“生但范围有所扩大,稳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