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177.24KB ,
资源ID:8849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49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生物第四章教师全国统考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生物第四章教师全国统考教材.docx

1、初中生物第四章教师全国统考教材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考试目的要求 了解生物学教学技能的一般知识与技能。重点和难点 1本章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单独考查时大多以客观题形式为主,常见考查形式是与教学设计知识技能相结合以主观题形式考查。2在历年考试中,初中生物学基本教学过程中各教学技能在具体教学内容中的应用是考查重点。主要知识点第一节导入技能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人。常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掌

2、握导入技能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导入,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导人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三、导入方法的类型 (一)直接导入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教师简捷、

3、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的兴趣。这种方法容易掌握,便于实习生试讲或教学实习时使用。它的使用效果不会十分显著,适合在较高年级授课或讲授学生原本就很关注、有兴趣的内容时使用。 (二)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谈话或提问,引起学生回忆、期待和了解其中的奥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熟练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熟知学校所在地区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多数人的经历。 (三)原有知识导入 以复习、提问和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使用这种导入方法,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4、要精选复习提问时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 (四)实验导入 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教师演示一个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的实验人手,然后再向本章内容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尽量采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音、色彩、形态和气味等变化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适当的刺激,获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在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五)直观导入 在讲授新课题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包括活的离体器官、组织、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和电视短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必须

5、情境学生期待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以下两点: (1)实物、模型、幻灯片和电视等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2)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好准备。 (六)设疑导入 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和研究的主题。使用这一方法,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问题不但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和授课中后续的问题紧密相连,构成知识框架。 (七)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浠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

6、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的学习情境。这是导入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它还取决于事例选择的贴切和针对性。最好选择典型、鲜为人知和紧扣内容主题的事例。尽管利用事例进行教学导人的效果很好,但依据这样的标准,这一方法也不宜频繁使用。(八)悬念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发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九)故事导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

7、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增添趣味感。这一方法与事例导入有许多相近之处,教学的效果也相当明显,其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偏重科学史的要素,而事例导入更加偏重现实的人物和事件。四、应用原则与要点(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二)启发性原则 导入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具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新的教学内容。怎样制造疑问和设置问题是课堂导入具有启发性的关键。(三)导入要具

8、有关联性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四)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导入要能引人注目,充满趣味,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五)艺术性原则 教师需要研究导入的语言艺术,使课的开始就扣人心弦,吸引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维性是语言艺术的前提。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导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知识拓展导入的基本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导入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重

9、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括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新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实例:讲述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导言:“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中学生戴起了眼镜,那是近视眼镜;我们身边有些中老年人,他们有的也戴眼镜,那叫远视眼镜。为什么同是眼镜,一个是近视眼镜?另一个是远视眼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课后提示【考例提示】1本节重点考查内容,重点掌握导入技能概念及其类型。【考例提示】2在以往考试中,多以选择题出现。课后思考 【考点思考】1(2012下半年)教师在“生殖与发育”教学时,展示了几幅图片:盛开的花朵、一个有鸟卵的鸟巢等,激发学生兴

10、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入方法是( )。A复习导入B设疑导入C直观导入D故事导入【解析】C。本题考查对直观导入方式的辨别。 【考点思考】 2(2015上半年)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以“我们吃的馒头、面包有许多的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馒头、面包上的小孔是怎样产生的呢?进行导入,这种导入类型是( )。A故事导入B设疑导入C实验导入D直接导入【解析】B。本题考查教学导入的类型,题干提出疑问,属于设疑导入。【考点思考】3(2015上半年)“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不同食物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与蚂蚁的距离是影响变量单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变量的单

11、一性是本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1)设计该实验教学的导入。(2)设计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变量的单一性。 【答案要点】(1)创设环境,设疑导思: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死于此”几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这是天意,吓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乃拔剑自杀而死。想一想: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城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行为有关吗?由此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导入的问题中蚂蚁的行为进一步追问:蚂蚁对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有选择呢?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呢?由此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

12、题: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及食物与蚂蚁的距离不同是否也会对蚂蚁的行为有所影响? 2如果用不同颜色、大小也不同、形状也不同以及味道也不同的食物作为试验材料是否影响此探究研究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之间的共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除了将所探究的味道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条件(颜色、大小、形状、食物和蚂蚁的距离等)均须一致方可。教师归纳总结这种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并重点讲解有关控制变量的单一性的原则。随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本研究实验作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进而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在蚂蚁窝外

13、20cm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试验点上贴上标签。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每隔5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个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10次。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蚂蚁喜欢具有甜味的食物。随后安排讨论,根据实验结论和查阅有关资料说一说:蚂蚁和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概念,描述事实,组织练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些过程中所运用

14、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主要的保证,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不仅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强调教师的授课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二、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2)教学语言技能要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三、

15、教学语言的构成教学语言是由基本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一)基本语言技能是在社会交际中,众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诸要素:1语音和吐字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一即要用普诵话语音来讲话。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要求吐字清楚。2音量和语速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3语调和节奏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从所表达的内容出发,运用高低变化、自然适瘦的语调,可以大大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节奏是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这与前面所说的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声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就是节奏。

16、善于调节音程的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同样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4词汇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于口头表达中才算具有一定的口语技能。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有如下的要求:规范:要运用普通话的语汇次序。准确:表达一个意思,表达客观事物,能用恰当的词语,不走样。生动:注意用词的形象性、可感性;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要能启发想象和联想,并激发人的感情。5语法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按照这一规则表达,大家都懂违反这些规则,则无法交流。与语法相关的还有逻辑性,即在组织一段语言时,思路要顺畅、要合乎逻辑规律。只有合乎语法和逻辑,语言才能连贯。以上是基本语言技能,教师熟练掌握了基本语言技能,就

17、为好的课堂口语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口语的特殊结构。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提问,从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三个要素(阶段)构成的,引入、介入和评核。1引入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好心理准备。在“引入”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1)界线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者新要求的开始。(2)点题、集中:明确新话题或者新要求的目的。(3)指名:指定学生作答。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和提示学生给出答案,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在“介入”这个要

18、素中,又有若干细节。(1)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提供背景知识、提示行为的依据。(2)重复:对学生回答的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以做出判断。(3)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提出问题,经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的回答。3评核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也有若干细节。(1)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评论。(2)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视。(3)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出正确答案。(4)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正确)继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5)扩展、延伸

19、:在已经得到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作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广泛。四、应用原则与要点(一)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系列,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揭示其客观规律。这些概念、理论系列,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的。专业术语是学科范围内的共同语言,准确地运用它们进行教学,简明易懂,若不用这些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不严密,导致可能出现错误。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1)用词必须准确,表述的主要观点无误;(2)讲一段话,必须合乎逻

20、辑。(二)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1教育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始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一般说来,学生的年级越低,这种影响则越大。教师必须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十分注意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和爱护,流露在师生交往中的言谈里,这对于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意识,以及进行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学语言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一致。教师不仅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而且要在思想、道德和情操等各方面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其教学语言的教育作用才能得以

21、充分发挥。2针对性教师课堂口语的针对性应从内容和表达方面来讨论。就内容说,它必须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必须同学生的思想感情能够相通,不能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不能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相悖。就表达来说,教师的课堂口语应当是深人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和生动活泼的。那种故弄玄虚、重复哕嗦、平板紊乱的语言,是不允许的。要加强课堂口语的针对性,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和语言修养。其次,还要提倡认真地研究学生。要研究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和不同环境(城乡差别)下,学生在知识、经验方面的差别;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的思想情况和感情倾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选择和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

22、(三)简明性、启发性原则1简明性原则简明,即话不多,一听就能明白。这样的语言,就表达的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和认真组织的;选词用语,一定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甚至是句式,也是经过严格选择的。简明的语言,是留有余地的意思。留有余地,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语言,本身就具有启发性。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含有三重意思,即: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和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情绪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需注意如下几

23、点:(1)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以情激情。(2)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这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或者联想到其直接经验,或者联想到其间接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3)教学语言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逻辑性极强。教师要善于运用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训练。为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教师常常把教学内容作问题化的处理。问题的指向,问题的难易,以及提问的顺序和时机,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上述

24、几方面都应做周密的考虑。以上对教师课堂口语应用原则的分析,是从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是从教学内容方面提出的;教育性和针对性,是从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角度提出来的;简明性和启发性是从教师运用语言的角度提出来的。课后提示【考例提示】本节为理解内容,主要了解语言技能的目的、构成及应用原则。第三节提问技能一、什么是提问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二、提问的目的与作用(1)激发起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2)提问过程是揭示矛盾的过程。通过矛盾的解决,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

25、本质。(3)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结构。(4)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从中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5)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参与教学,强化学习。三、提问的类型(一)记忆型提问(1)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或称为二择一提问。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不需进行深刻的思考,只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2)要求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的回忆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事实、概念陈述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的表述一字不差的。这种由一个单词到包

26、含有句子的具有一定思想的回忆提问,所涉及的思维活动认知层次也很低。(二)理解型提问(1)一般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2)深入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3)对比理解: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一般说来,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常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后。(三)应用型提问应用型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生物学的概念教学常用这类提问。(四)分析型提问分析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

27、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回答这一类要求较高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五)综合型提问这类问题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这要求学生有分析的能力,即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六)评价型提问在进行这种提问前,应先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或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他们评价的依据。(1)评价他人的观点。在讨论时,要求学生对有争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2)判断方法的优劣。要求学生判断解决某一问题的不同方

28、法各有哪些长处和不足。评价提问的表达形式通常如下:你同意?为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你相信?为什么?你觉得?为什么?你喜欢?为什么?等在以上六类提问中,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和运用提问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是一项正确的答案。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教师判断学生的回答也较容易,简单地分正确或错误即可。分析提问、综合提问与评价提问,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面对的问题。通常不是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等组织加工,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

29、较哪一个更好些。四、应用原则与要点(一)提问的原则(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认知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将问题聚焦在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面。(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可以用学生的语言提问。(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6)教师要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态度提问,不用强制或惩罚的态度提问。(7)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

30、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9)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二)提问的要点1清晰与连贯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意义连贯,事先必须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时对所提问题要经过仔细推敲不但要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接受。问题的表达措辞是否恰当表述概念是否准确,也会影响提问的清晰与连贯。2停顿与语速在进行提问时,除了掌握好适当的时机外,还应有必要的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提问的语速,是由提问的类型所决定的。记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与

31、应用型提问相对来说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叙述。分析型提问、综合型提问与评价型提问,除了提问后应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外,还应仔细、缓慢地叙述,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印象。3指派与分配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照顾到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常常被教师忽视。同时,也不要让坐在这些位置的同学感到“安全”而不参加思考和讨论。4提示提示是由为帮助学生而给出的一系列暗示所组成的,当回答不完全或有错误时,为了使回答完整,需要一些提示。教师的提示可根据问题的类型而有所不同。(1)记忆型。使其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生活经验。(2)理解型。使其理解已学过的知识。(3)分析型。使其明确回答问题的根据和理由。(4)应用型。使其应用理解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5)综合型。引导思考,活跃思维,产生新的想法。根据学生已回答的事实或条件,提示其进一步思考并进行推理和判断,预想事物的可能结果。(6)评价型。使其进行判断和评价。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结论,提示已学过的原则、概念或定律、规则等进行有根据的判断并评价其价值。在对学生进行必要提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a对于由于思考不深人,视野狭窄,概念错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