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88.49KB ,
资源ID:88436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43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山东省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山东省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届山东省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山东省22届高三联考模拟试题生物试卷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参与光合作用的矿质元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对光合作用的关系描述,不相符的是()A. 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叶绿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B. Fe属于细胞内的大量元素,在细胞内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促进了光合作用C. P是构成ATP的元素,ATP是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桥梁D. N是构成酶和NADPH的元素,酶具有催化作用,NADPH是还原剂【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化为有

2、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A、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叶绿素做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A正确;B、Fe属于细胞内微量元素,B错误;C、P是构成ATP的元素,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中的能量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C正确;D、N是构成酶和NADPH的元素,酶具有催化作用,NADPH是还原剂,D正确。故选B。2. 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途径一);余下的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积累(途径二)。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容

3、易导致动脉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途径一中的受体位于肝细胞等细胞表面或细胞内B.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 胆固醇积存在动脉壁上,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这是由途径二引起的D. 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服用钙的同时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D,补钙效果会更好【答案】A【解析】【分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分析题意可知,LDL有两条去路,2/3的LDL会被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清除;剩下1/3的LDL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积累。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容易导致动脉硬化

4、。【详解】A、由题干信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可知,途径一中的受体位于肝细胞等细胞表面,A错误;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C、途径二是LDL会被积累在血管壁上,若LDL携带的胆固醇积存在动脉壁上,容易导致动脉硬化,C正确;D、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D正确。故选A。3. 多细胞生物体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如图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结合图形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甲表示小肠黏膜细胞,则可能是促胰液素,乙是胰腺分泌细胞B. 若甲表示浆细

5、胞,则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C. 若甲表示腺体细胞,分泌的经过体液运输,与乙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完成信息交流D. 若甲表示性腺细胞,合成的经过体液运输,与乙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完成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详解】A、小肠黏膜细胞能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A正确;B、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B正确;C、腺体细胞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6、若是外分泌腺,分泌的会经过导管排出体外,C错误;D、性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性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与乙细胞(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完成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4.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代谢能正常高效进行离不开酶。下列对酶及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基本组成单位的氨基酸或核苷酸B.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酶都会失活,温度不同,酶的活性也不同C. 利用淀粉溶液、淀粉酶和碘液设计3组实验,可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D. 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和酸、碱缓冲液设计3组实验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

7、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基本组成单位的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B、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个温度对应的酶的活性相同,B错误;C、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时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是淀粉剩余量,可以用碘液染色,通过颜色的深浅判断淀粉剩余量的多少,C正确;D、酸、碱缓冲液可配置不同pH条件,可用于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速率的影响,进而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

8、影响,D正确。故选B。5. 在种子萌发和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内部都会发生剧烈的物质变化。下列对种子内部发生的物质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种子的呼吸加强,代谢加快B. 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降低,种子的呼吸逐渐减弱,代谢减慢C.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减小,酶的活性增强,物质的转化加快,有机物的种类减少D. 在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增加,糖类物质减少,脂肪的含量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细胞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例如丙酮酸是中间产物

9、,乳酸等;由于脂肪的C、H含量比较高,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就多。【详解】AC、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大,酶的活性增强,物质的转化加快,种子呼吸增强,代谢加快,干重减小,有机物的种类增加,A正确,C错误;BD、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销降低,种子的呼吸逐渐减弱,代谢减慢,水分碱少,干开增加,在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减少,脂肪的含量增加,B正确,D正确。故选C。6. 将某动物(染色体数为2n)的精原细胞中的核DNA用32P充分标记,随后转入能让精原细胞按照特定分裂要求的培养基(无32P)中继续培养,连续两次正常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第

10、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条B. 减数后期的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条C. 两次有丝分裂后能产生含有32P标记的细胞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D.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每一个精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条【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

11、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精原细胞中被32P标记染色体有2n条,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条,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

12、有2n条,A错误;B、减数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条,每条染色单体上都含有32P标记;减数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每条染色体都含32P标记,因此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条,B正确;C、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32P,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和不含32P标记的染色体随机组合,形成的子细胞中至少有2个含32P标记的细胞,最多有4个被32P标记的细胞,C正确。D、减数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条,且每条染色单体上都含有32P标记;减数分裂后期,着

13、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每条染色体都含32P标记,因此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条,随后平均分开进入两个精细胞中,即形成的每一个精细胞中都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条,D正确。故选A。7. 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控制,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控制高秆的基因,B基因和G基因对控制油菜的株高有相同的效应,且数目越多植株越高。将一个B基因拼接到基因型为Gg的油菜的染色体上,并且该基因在油菜植株中成功表达,从含B基因的植株中,随机选出两株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杂交的后代只出现一种高度,则B基因拼接到含g的染色体上B. 若杂交后代出现三种高度且比值为1:2:

14、1,则B基因拼接到含G的染色体上C. 若杂交后代出现两种高度且比值为1:1,则B基因分别拼接到两植株含G或g染色体上D. 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无法判断B基因拼接到哪条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中,Gg的植株产生两种配子G:g=1:1,若B基因拼接到含G的染色体上,则产生的两种配子为 GB:g=1:1,若B基因拼接到含g的染色体上,则产生的两种配子为G:gB=1:1。【详解】A、若B基因拼接到含g的染色体上,则产生的两种配子为G:gB=1:1,后代GG:GgB:ggBB=1:2:1,B基因和G基因对控制株高有相同的效应,且数量越多植株越高,而后代三种基因型含有的B、G基因总数量相同,故后

15、代只有一种基因型,A正确;B、若B基因拼接到含G的染色体上,则产生的两种配子为 GB:g=1:1,后代GGBB:GgB:gg=1:2:1, 三种基因型含有的B、G基因总数量均不同,故后代有3种高度且比值为1:2:1,B正确;C、若B基因分别拼接到两植株含G或g的染色体上,则产生雌(或雄配子)为GB:g=1:1,雄配子(或雌配子)为G:gB=1:1,故后代GGB:GgBB:Gg:ggB=1:1:1:1,四种基因型含有的B、G基因总数量两两相同,分为两种,故后代有2种高度且比值为1:1, C正确;D、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出B基因拼接到哪条染色体上,如A、B、C选项,D错误。故选D。8. 柳穿鱼

16、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的Lcye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不表达是因为该基因被高度甲基化,植株A、B的Lcyc基因相同。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B的花与植株的相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 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DNA构象改变,影响了基因的转录、翻译导致性状改变

17、C. 甲株与乙株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为3:1D. 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对基因的表达影响越大,导致F2中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1.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基因组DNA决定着生物体全部表型,但逐渐发现有些现象无法用经典遗传学理论解释,比如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DNA序列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物体的一些表型却发生了改变。现在人们认为,基因组含有两类遗传信息,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组DNA序列所提供的遗传信息,另一类则是表观遗传学信息,即基因组DNA

18、的修饰,它提供了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应用DNA遗传信息的指令。2.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充分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正常的甲基化对于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而异常的DNA甲基化则会引发疾病(如肿瘤),因为异常的甲基化一方面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转录,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DNA修饰是指DNA共价结合一个修饰基团,使具有相同序列的等位基因处于不同修饰状态。3.甲基化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由于基因的甲基化使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正

19、确;B、基因甲基化会导致DNA构象改变,进而影响了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导致相关性状改变,B正确;C、植株A和植株B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由于植株B的Lcyc基因甲基化,该基因不能表达,因而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后代表现比不会出现3:1,C错误;D、F1自交后,F2中有少部分植株含有两个来自植株B的Lcyc基因,由于该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对基因的表达影响越大,因此,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D正确。故选C。9. 下图表示某一反射弧的模型,其中有一部位被切断,a为外周段(远离中枢的部位),b为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且b段的两侧连接电流表。下面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哪种处理方法不能判断切断神经

20、的名称()A. 若刺激a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B. 若刺激a处,肌肉收缩,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C. 若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1次,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D. 若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2次,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详解】A、刺激a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A正确;B、刺激a处,肌肉收缩,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B正确;C、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1次,说明电流表连接在突触的两侧,肌肉收缩

21、,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C正确;D、若电流表连在传出神经靠近肌肉侧或传入神经靠近神经中枢侧,刺激b处,电流表可偏转2次,肌肉也收缩,但不能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D。10. 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素对细胞生长调节的机理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B.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调节基因的表达,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增多又抑制了生长素的作用C. 植物体中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乙烯的部位不一定能合成生长素D. 生长素和乙烯对细胞

22、的伸长生长作用效果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共同调节切段细胞的伸长。【详解】A、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A正确;B、由图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增多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各类激素的合成都是受基因控制的,B正确;C、植物体中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有的部位不能合成生长素(如无尖端的胚芽鞘就不能合成),

23、C正确;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增加乙烯的量来抑制细胞的伸长,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不能说二者作用效果相反,D错误。故选D。11. 我国第7次人口调查显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出生率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显现,人口的增长已满足不了我国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提出了“三孩政策”。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7次人口调查的方法是逐个计数,调查显示我国年龄结构已步入了衰退型B. 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导致我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出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C. 由于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我国的人口已呈现“S”型增长D. “三孩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保证我国在一段时间内人口的

24、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答案】D【解析】【分析】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A、虽然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是增长率很低,再加上老龄化严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成为稳定型,A错误;B、男女比例失调不是出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而是社会、理念等多个因素,B错误;C、老龄化严重并不能说明死亡率一定提高,不一定等于出生率,

25、所以不一定为S型增长,C错误;D、“三孩政策”提高了出生率,确保了我国在一定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仍处于增长型,D正确。故选D。12. 随着我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北方的绿色屏障得到了不断加固和拓展。据统计,2012-2019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km2,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历史性转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转变属于初生演替B. 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 在沙漠治理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推进植树种草,合理灌溉,防风固沙等措施D. 群落演替是

26、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而沙漠只能演替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群落【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沙漠属 于荒漠生物群落,演替成人沙和谐共存的群落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的自然演替的方向,加快或减缓演替的速度,B正确;C、科学的推进植树种草,合理灌溉,防风固沙等措施要遵

27、循自然规律,C正确;D、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最后演替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群落,D正确。故选A。13.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泡菜制作的方法,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下列关于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泡菜腌制的微生物为厌氧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泡菜带酸味B. 腌制泡菜时泡菜坛要装至八成满,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上坛盖再用水密封泡菜坛C.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D. 泡菜腌制成熟的标志是泡菜有酸味且清香,亚硝

28、酸盐检测颜色较浅,pH为3538【答案】C【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3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即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详解】A、制作泡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正确;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要装至八成满,泡菜坛装满会由于发酵导致发酵液溢出,用水密封泡菜坛保证无氧条件,B正确;C、

29、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乳酸的含量会先增加再趋于稳定,C错误;D、泡菜有酸味且清香,亚硝酸盐检测颜色较浅,pH为3538,这是泡菜腌制成熟的标志,D正确。故选C。14. 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细胞毒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是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单克隆抗体B. 制备该抗体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育等技

30、术手段C. ADC与癌细胞识别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药物在癌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癌细胞的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因此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是

31、单克隆抗体,A正确;B、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在经过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显然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育等技术,B正确;C、ADC与癌细胞的识别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错误;D、由图可知,药物在癌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癌细胞的凋亡,D正确。故选C。15. 棉花容易受棉铃虫的侵袭,当棉铃虫大量繁殖后,会使产量大大下降。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用“分子工具”培育出了能抵御棉铃虫侵害的转基因棉花。图甲有三种限制酶及在目的基因上的切割位点,图乙有三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和标记基因。下列关于限制酶的选择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选择Sma 限制酶断开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更容易成功B. 选用Pst 限制酶断开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更容易成功C. 选用限制酶Pst 和EcoR 断开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更容易成功D. 用一种限制酶或两种限制酶断开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都一样成功【答案】C【解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