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8.33KB ,
资源ID:88409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409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晋源方言趣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晋源方言趣谈.docx

1、晋源方言趣谈晋源方言趣谈开讲前,我先给大家读一段朋友发来的微信,名称叫:啊么的晋源话:晋源的喜欢叫待见,晋源的家叫过舍,晋源的女孩叫供女,晋源的男孩叫后生,晋源的街道叫道儿,晋源的巷子叫各拉儿,晋源的树叫富儿,晋源的车叫滴滴;晋源的工作叫做的;晋源的热闹叫红滑;晋源的讨厌叫方祖;晋源的可怜叫西或;晋源的朋友叫伙计;晋源的馒头叫馍馍;晋源的玉米叫玉交子;晋源的麦子叫灭子;晋源的高粱叫交子;晋源的西红柿叫西番柿;晋源的豆角叫豆绝绝;晋源的灌肠叫灌张;晋源的稀饭叫稀粥;晋源的逛街叫游旺;晋源的蜂窝煤叫脱脱;晋源的背心叫要要;晋源的太阳叫日豆夜;晋源的月亮叫月迷油;晋源的星星叫西秀。方言顾名思义就是“

2、一方之言”。即同属于一种语言环境中,但在语音、词汇或语法方面与普通话有区别的,只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使用和交流的语言,是当地人民世世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是当地人民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只要一个地方的人能听得懂,能流传开就行。比如普通话,其实也是方言,不过是推广普及开来,成了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罢了,普通话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的标准语。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就是因为北方方言(类同官话方言)在中国各方言中,它在中国大陆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占中国总人口很大部

3、分,使用人口大概超过6.5亿人,分为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等,这里不细说了。普通话是在现代确定的语言,称呼与定义因地而异,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地区称为“国语”,而相对于非汉语的语言又常被称为“中文”或“华语”。各地都有许多外地人听不懂的词儿,如晋源方言:“阿勒圪呀.”,“茅只勒”“锅舍” “派调”“大大”“圪呆”等等。如果不做翻译,不仅外省人听不懂,恐怕附近县分的人们也不大听得懂是“去那里呀”,“厕所”,“房屋里”,“摆架子”,“哥哥”,“对小孩子的亲昵叫法”等。我本人不是研究方言的专家,不过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源人,在晋源生活了快50年了,主要是老父亲对晋源的方言、民

4、俗、牌匾等地方文化情有独钟,今天给大家讲的也基本是老父亲多年研究的成果,拿来和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在座的听了以后,多多指教。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晋源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延传下来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晋源地处山西省中部汾河岸边,即古晋阳城所在地,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之处,晋源方言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属于全国汉语方言十大方言片之一的晋方言的并州片。(十大方言地理分布:一、官话方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超过6.5亿人,二、吴语: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全市、浙江大部分县市区、江西东部和福建安徽的小部分地区,横跨6省市的128个市县

5、,人口达7000万,代表点是苏州话。三、闽语:集中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三省,广东的潮州、汕头、雷州半岛等地,另外浙江、广西、江苏、安徽、江西也有少量分布,全计人口约5300万,代表点有两个:福州话和厦门话,根据内部差异又分为8区,闽南区、闽东区、莆仙区、闽北区、闽中区、琼文区、雷州区、邵将区。四、粤语:主要分布于广东和广西两省和香港澳门,海南省也有少量分布,人口共计4600万人,代表点是广州话。五、客家话:以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接地区为大本营,共分布于广东、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广西、海南8个省区,使用人口达3500万,代表点是广东的梅州话。六、赣语:以江西省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湖

6、南湖北安徽福建等省,人口3200万,代表点是南昌话。七、 湘语:以湖南省为集中分布地区,广西的东北部有数县也讲湘方言,人口约3100万,代表点是长沙话,老派是双峰话。八、晋语,以山西、内蒙古为中心,周边的陕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西部都有分布,有175个县市,使用人口达4600万,代表点是太原话,九,徽语,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旧徽州府、浙江省的旧严州府及江西的东北部数县市,使用人口约320万,代表点是一般认为是歙县话。十、平话,是汉语方言分布地域最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支方言,分布在广西从桂林以北的灵川向南、沿铁路到南宁的广大农村,内部分桂南片、桂北片,目前此方言研究尚不充分,代表点不祥。)虽然

7、在同一个方言片中有一些雷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音。人们只要一听其带有特点的话,就能分辨出是哪儿的人。所谓“十里风俗不一般”,反正咱们一出门,到了市里或清徐呀、北郊呀,人家一听就知道你是南郊的吧,比如“哥哥”一词 ,晋源人叫“大大”,而徐沟人叫“姐姐”是“大大”。为此曾闹过叫哥哥和姐姐睡一个家的笑话。又如“水”,晋源人念府,小店、徐沟人念苏,清源人念许。一、说“圪”最多晋源方言中最常见的,用的最多的是“圪”,可以说三句话离不开“圪”。先说圪作为实词中的动词,就是“去”的意思。比如:“你圪不圪?”“圪呀。”或“不圪。”意思是:“你去不去?”“去呀。”“不去。”不要小看这个“圪”字

8、,它的构词能力特强,在晋源方言中构词最多:1、构成名词:圪嘟(拳头),圪针(树及植物上的刺),圪扭(肘部),圪蛋(圆蛋状物),圪蚤(跳蚤),圪膊(臂膀),圪洞(小洞),圪渣(锅巴、也说沤皮皮),圪揽(木棍、也说玉茭,葵花),圪垛(低洼地,如水),圪涝(卤水),圪钉(手、脚上碾磨下的硬块),圪疤(疤痕),圪梁(山梁),圪褙(布和纸裱糊的薄片,做布鞋用),圪糁(磨面留下的皮渣),圪棱(物体表面凸起的棱、地头小坡),圪台(台阶),圪瘩(皮肤突起的硬块,不易解决的问题),圪蒂蒂(瓜果把儿),圪地腿(膝盖),圪里间(胳肢窝),圪朵朵(花苞),圪旯旯(小巷),火圪捞(锅台),门圪栳(门拐角),铁圪蛋(铁蛋

9、),土圪堆(土堆),高圪台(高台),煮疙瘩(玉米面做的一种面食),粪圪垛(粪坑)圪蚪儿(蝌蚪)圪刷子(洗碗用刷子),圪橛子(橛子),等。 2、构成动词:圪蹴(蹲下),圪思(撒娇),圪喃(嘟喃、唠叨),圪挤(拥挤),圪能(踮脚)圪捞(搅动),圪掇(读独、轻戳),圪搅(搅和),圪踢(轻踢),圪窜(串门,闲逛),圪搂(拥抱),圪点(支撑),圪簇(聚拢、收缩),圪滚(滚动、打滚),圪卷(弯曲、卷回),圪锚(偷看),圪抓(聚拢手指抓),圪稀(下小雨),圪瞅(斜看),圪拧(肚疼),圪钻(躲藏),圪夹(夹住),圪露(打嗝),圪吵(许多人议论),圪扯(硬往一处扯),圪搓(反复搓),圪挪(挪动),圪缩(缩回),

10、圪躺(小睡),圪索、圪抖(发抖),圪掐(用指甲挤压),圪溜(偷跑),圪编(暗藏),圪捣(挑逗、摆弄),圪锯(反复锯),圪刨(反复挖),圪利(抓人挠痒处),圪掏(反复掏),圪摆(轻摆),圪摇(摇晃、摇动),圪歇(稍事休息),圪堆(堆放、聚拢),圪浅(稍等),圪别(用腿或车子横插拌倒对方),圪掂(掂量),圪转(闲逛),圪戳(挤靠)等。3、构成形容词:圪怯(胆怯),圪料(弯曲、不直),圪蔟(皱折、不平展),圪束(吝啬),圪凉(不自在、尴尬),圪疑(惑疑)等。4、构成量词:圪节(根、节)如:一 烟筒。圪垛(头)如:一 蒜。圪卷(多张)如:一 报纸。圪堆(团)如: 一 土等。5、构成象声词:圪支,他挑着

11、扁担 地响。圪巴,铅笔 地一下子就断了。圪嘣 她吃豆子 地响。圪哇 青蛙(读核蚂) 地叫等。6、做副词:圪的意思是“稍微”,如说:“外你圪等圪等,我上茅只勒打备一下,马上就回来。”“才刚我在炕上圪迷了一会儿。”“圪迷”(稍微睡了睡),还有“圪坐圪坐”,“圪躺圪躺”,“圪耍圪耍”,“圪长佬些”(稍微长了一点)7、构成四字词语:圪低圪捞(多处拐角、旮旯)还有这样的谚语:“头辛村,二马村,王郭村”,说的是旧太原县的村庄的大小次序。圪低圪捣(背地里说话)如:“你两怪(个)在哪儿甚勒?”圪低圪戳(人多、地方小、拥挤)如:戏场勒地方小,人们只好站在哪儿看戏。疙瘩撩泡(形容脸上、身上到处都是疙瘩),兀怪人一

12、脸。同义词:疙瘩流稀。圪料弯管(弯曲、不直)绿圪盈盈,(常指蔬菜长的好),肉圪墩墩(形容人胖),白圪洞洞(形容人长的白),冷圪糁糁(阴冷),雾圪腾腾(烟雾弥漫),硬圪诤诤(形容东西硬),齐圪楚楚(特别整齐),耐圪处处(形容人能忍耐),肉圪津津(常形容食品有咬头、有劲),甜圪盈盈(味道特别甜),酸圪淋淋(液体食品特别酸),屈圪淋淋(特别受委屈),笑圪嘻嘻(笑嘻嘻地),水圪泡泡(水泡),水圪淋淋(水分特别多),棍秸圪揽(指木棍、秸杆等杂物特别乱),牺儿圪惶(特别可怜),绿曲圪蛋(果品类不成熟,吝啬小气)人们肯说:“兀怪(那个)人可真是怪 .玉蔓箐”。(讽刺人吝啬),鬼支圪掇(形容人们在背地勒说别人

13、的坏话或商议事情),正而圪巴(非常正确)如:那件衣服是名牌产品。黑墨圪洞(特别黑)天上阴得,可能要下雨勒。老眉圪眨眼(形容人面貌显得老)等。二、一字之差晋源方言,形容词的前缀有一个“兀来”、“兀来来”的说法,二者语义截然相反。例如:这把树儿兀来粗。这把树儿兀来来粗。前者是说这棵树粗。后一句正好相反,是说这棵树细,不粗。同样下面的两组话意思相反:兀来长(很长),兀来来长(短)。 兀来贵(价钱贵),兀来来贵(不贵,便宜)。兀来宽(宽),兀来来宽(窄)。兀来重(重)兀来来重(轻)。兀来高(高)兀来来高(低)。兀来厚(厚)兀来来厚(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来粗(粗)这来来粗(细)。 这些些(嫌少),如

14、说:怎么才给我拿了这些些?(嫌少),这捻捻(嫌少),如说:“怎么才给了我这捻捻”。 这秀秀(嫌多)如说:“ 你这呢鬼了额这秀秀了?”(嫌多)一字之差,意思相反。又如“蛋”的词义是卵, 它可以组成鸡蛋,鸭蛋,松花蛋等,而“圪蛋”的词义是形状象卵的东西,如“铁”。“玻璃”。但绝对不会也不能说“鸡圪蛋”。“锯”的词义是木工工具。而“圪锯”的词义是用锯反复的锯。“洞”指大洞、小洞;而“圪洞”一般是指较小的洞,要说洞大,就说外来豆的圪洞。三、禁忌避讳晋源人和其它地方的人们一样,说起话来也有许多禁忌和避讳,如“死”字,有人死了,绝对不能说“死了”,不能说,但又不能不说,怎么办?那就只好用类乎“死”的意思的

15、话来代替。如说:“老下人勒”,“老喀勒”,“没啦勒”,“走勒”,“不在勒”,“老刹勒”等。小孩死了,就说:“少亡勒。”有一次,我父亲给他一个要好的老同学家里打电话,是老同学的老婆接的电话,问-:“某某在不在?”,“不在勒。”“哪儿去了?”对方半天不回答,闹得老父亲很纳闷,这位老同学身体一直很棒,前不久还见过面,怎么也不敢往“死”字上想。等了半天,她才呜咽着说了他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了的过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方言还是派上了用场。只好说了些劝其节哀的话。把电话挂了。就拿这个“死”来说,寿阳人把“洗”说成“死”曾经有过这样的笑话。一天,两个寿阳.人早上起来,一个人说;“你起来死吧。”另一个人说:“

16、你先死吧。”“你不死了我就死呀。”“我先死了你再死。”不懂方言的人听了这话,那还不吓出一身冷汗,怎么清早起来就说这些霉气的话。原来是这个意思:“你起来洗(洗脸)吧”,“你先洗吧”。“你不洗了我就洗呀”。“我先洗了你再洗吧”。晋源人从来不说:“气死我勒”,“笑死我勒”,而是说:“气刹我勒”,“笑刹人勒”。也不说:“忙得要死”而是说:“忙刹哒”。死并不可怕,因为人总是要死的,可就是不愿意说死,人们也聪明,只好想办法委婉地说就是了,据说在英语中关于“死”的说法有102种,汉语中也有不下三百种说法,例如去世、过世、长眠、牺牲、就义、殉国、古代皇帝的驾崩、而诸侯及二品以上的人死了叫薨、一般人死了叫卒等等

17、。不管怎么说,反正不直接说死。细说起方言来挺有意思,也挺有趣。比如“二”,多带贬义,人们总是不喜欢,常常把不好的都使用“二”来说。如:二流子:游手好闲的人:二杆子:莽撞、冲动的人;二不楞、二楞子:形容傻气、鲁莽的人;二性性、二性子:易受鼓动、煽动的人;二讨吃:讨债鬼;二百五:不精明、不识数的人;二五眼:视力不好的人;二手货:使用过再出售的货物;二婚婆姨:结过婚的女人;二饼子:讽刺不学无术,装着象文人样戴着眼镜的人;二把刀:形容技术不熟练的人;二道贩子:形容贩卖东西,从中牟利的不法之徒等,其实一、三也不怎么地好。如:一言堂、一锅粥、一团糟、三只手(小偷)。因此人们只要有可能,就避讳地说,如:哥两

18、好,就不能说哥二好。两边、两面就不能说二边、二面。“有两下子”不能说“有二下子”。能说两汉(西汉、东汉)、两晋(东晋、西晋)、两宋(北宋、南宋)而不能说二汉、二晋、二宋。俩是两个人,而不是二人。显然说“他俩”就比说“他二人”要亲切些。唯有“二鬼”,在旧时,也是指坏人的,现在成了褒义词,多是父母,亲戚、邻居对自家或外人家的二儿子,二女儿的亲昵称呼。还有人起名叫“二鬼”,感到亲切。四、“打”与不“打”方言难懂,费解,易生歧义。然而方言又不死板,同一个词,能有几个说法。同一件事情,用方言说就比用普通话说有趣的多。如“打”字,在晋源方言中可以是“买”的意思,如:打酒、打醋、打油、打酱油、打了一碗豆腐脑

19、儿等。同样是买,可是在另外一些地方就不能用打,而是换了说法,如:扯了二尺红标布,称了二斤咸盐,称了二斤好棉花,割了二斤羊肉,割了一疙瘩豆腐,割了二尺松紧带,团(大批买)了一堆西瓜,卸了一车烂煤,刹割(买卖剩下的少量货物,廉价包圆)了些西红柿等。如果上边的“买”一律说“打”,那多别扭,你总不能说:“打了二尺红标布”。另外由“打”组成的词更多,如:磕打(找茬、数落、指责),戳打(训斥),捱(念奈)打(挨打),叨打(吵架、打架),掇(夺)打(手指着说)如:他爸爸上他,直倾勒训侃(训斥)。敲打(打击乐器、用东西打、用话讽刺挖苦人),如说:“你指鸡骂狗,谁勒?”谝打(显奇卖能、自夸)剁打(吵架时摔东西)

20、如:夫妻二人吵架常说:“你甚勒?”打划(打算)如人们病了说;“我不病得这么厉害。”打扮(装饰、装扮、化装),打点(收拾、整理),打滚(滚来滚去),打浅(节省),打兑(病中或病后保养身体),如说:“你刚出了医院,就多上几天再上班吧。”打搅(客套话、被热情招待后表示谢意和敬意),打更(旧时,夜里派人每一更敲打锣鼓,提醒人们注意),打揽(兜售物品),打备(预先准备),如:在出门前,上厕所大小便,就说:“我到茅只勒 一下”。打掐(把植物上无用的枝去掉),打发(分配、指使人离开、消磨时间、出殡),打尖(办喜事、丧事时,礼房的人因忙于收钱结帐,到中午大家还没有正式开席,他们先吃饭),拍打(用手轻轻拍身子)

21、,如:你先把娃娃上睡觉。打春(立春),打闪(闪电),打税(收税)。又比如 :摔(fai)佬他一怪屁头。实际是说:“打了他一个耳光。”把“打”换成“摔”。五、普(通话)方(言)结合晋源方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充实,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在说话中经常夹带一些普通话,形成普(通话)不普来,方(言)不方。外人听起来好象挺滑稽,可晋源人说起来挺自然,大家都习惯那样说,也就不觉得别扭。如“水”字,基本上是读府,有些带水的词,也有说普通话的,如汾河水库就不说“汾河府库”,而是说“汾河随库”,暖水壶就不说“暖府壶”,而是说“暖随壶”。或干脆说“暖壶”。有些就不说普通话,如“水泵”就不说“随泵”而是说

22、“抽府泵”。又如“下水”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夏府”,一个词两个字,前一个字说的是普通话,后一个字说方言。意思指的是杀掉的猪、牛、羊等动物的内脏,如说“猪夏府”。“过年勒,我从市场上买了一副羊夏府。”另一种说“哈府”,是比喻有水平、有办法,有法子。如说:“你做事情的哈府还可以。”又比如“下摆”,“下身”这两个词,前一个词读夏摆,意思是大衣、长袍、上衣、裙子等最下边的部分,说的是普通话;后一个词读哈生,意思是身体的下半部,如说:“她穿的怪花花裤儿。”这个“下”最典型,一会儿说普通话,一会儿又说方言,如:下岗、下海、下放、下贱、下流、下落、下回、下辈子等,都读普通话;绝对没有说哈贱、哈海、哈流、哈

23、落的。而北河下(读哈、村名),下家、下雨、下雪、下台、下来、下功夫等都读“哈”。又如“生”,有时读丝,如说:“你快些把火儿丝(生)着”。“快去铺子勒打回些丝(生)漆来”。“丝(生)铁锢露锅,全凭这一火”。方言圪搅上些普通话,你说麻烦不麻烦。下雨时,有人编了这样的笑话:“哈的哈的不夏勒。”“灭付瓶瓶勒灌了些灭水水”来笑话晋源人的说话。上海人说话常带阿拉,晋源人说话却常带阿勒,如说:“阿勒圪呀?”(哪儿去呀?),“阿勒卖西瓜?”(哪儿卖西瓜?)“阿勒唱戏?”(哪儿唱戏?)。“阿怪村勒唱戏?”(哪个村唱戏?)等。六、颠三倒四晋源人说话,有时候也颠三倒四,可仔细听起来,也挺有意思。如:扎挣本来应该是挣

24、扎,(勉强挣扎去做),就这样说:“她的病还没拉好利索,就着去上班。”紧尿(尿紧),紧屙(屎紧需屙),跪下(下跪的意思),点卯(上班前点名,古时,是在卯时上朝才开始点名),家败(败家),碗架板(架、放碗的板子),才刚(读翟锅、也说先头儿,先头头,都是“刚才”的意思),如说:“我还见他在这勒,怎么一眨眼就不见人影了。”卜来(摇头,头来回摆),提另(另外),如说:“她可孝顺婆婆勒,经常给婆婆做些好吃的。”头前(读豆尖),头头起(读豆豆起,意思是前头),如说:“站的怪(个)人,可象我的老同学。”一会儿又这样说:“打毛衣起头头是二十针。”嚏喷(喷嚏)如说:“他打了一怪(个)。”生嫌(嫌好倒赖、埋怨、讨厌

25、),比试(试着比赛),如说:“咱俩 。”搭忙急(急急忙忙做事)如说:“俺家勒的事情可多勒,成天价,也不知道做得怪甚。”等。七、东拉西扯晋源方言中有不少是“外国货”“洋玩意儿”。就拿“西红柿”来说,原来叫番茄,叫洋柿子,番即外国,番邦,番人,主要指西方诸族、诸国,叫西番。是从西方进口来的“外国货”。后来叫西红柿,顾名思义,西即西方,统指外国,日本人要学中国人,中国人当然也要从外国人那里借语言。因为语言是很少自给自足的,红指颜色,柿即柿子。合起来就是西方的红颜色的柿子。可是晋源人更聪明,叫西番柿,西指西方,番还是外国,指出产地,柿即柿子,指形状。合起来就是:出产自西方番邦的柿子样的蔬菜。再说马铃薯

26、,也是个“外国货”,原产南美洲,比甘薯(红薯)进口来得晚,在云南、贵州一带叫洋芋、洋山芋,在东北叫土豆。后来是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名字马铃薯。可是到了山西,城乡人民又把它叫做“山药蛋“,因它多种植在山坡等地,称其为山药,形状一般多为圆形又象“蛋”,就形象生动地把它叫做“山药蛋“,以赵树理为代表,有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的山西文学家流派,以家乡方言进行创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山药蛋派”。山西民歌“交城山”还这样唱:“交城的大山里,没有好茶饭,只有莜面烤佬佬,还有哪个山药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在晋源方言中,凡是“外国货”,它的名称差不多都带个“洋”字,或另起一个名字。如:管“自

27、行车”叫“洋车子”;管“黄包车”叫“东洋车”;管“火柴”叫“洋火”或“洋曲灯儿”;管“香皂”叫“洋胰子”,以区别于民间土法制作的“猪胰子”;管“香烟”叫“洋旱烟”或“纸烟”,以区别于民间制作的“旱烟”;为此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洋曲灯儿,洋旱烟,宣统坐了三、二年”。管“摩托车”叫“电奔只”;管机器织的布叫“洋布”,以区别于民间手工织的“土布”;管机器织的袜子叫“洋袜子”;管机器打下的井叫“洋井”;管留声机叫“洋戏匣子”;管罂粟叫“洋烟”;管过去有钱人拄的带弯钩的拐棍叫“文明棍”。管外国人特指日本军人挎的刀叫“洋刀”“东洋刀“等。八、一词两义晋源方言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词或一个词语往往

28、有两种意思。如:“头头”(也说头儿),意思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或第一把手,“俺单位的可严格勒,我们一分钟都不能迟到。”另一个意思是:开头头、开始,“她打毛衣时,上起了四十五针。”“卜拉”:拨的意思,如说:“你快把菜到碗儿勒。”而另一个意思是障碍(阻挡进行的事物)。在晋源地区有这样的谚语:“世上有三大:锅舍(家里)有佬(了)柱子,地勒有佬墓子,眼勒有佬翳子(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卜拦”也是两个意思:一个是“绊”,如说:“道儿上的一圪堆土,把我了一下,”另一个意思是“拌”,(圪搅、搅和),如说:“你快把面和菜起来。”九、数字组词晋源方言中用数字组的词也非常多,除了人们常见的以外,在晋源地

29、区流行的由数字组成的词有:假眉三道:(假装正经)。 圪出烂五(穿衣服不整洁、不精干、给人不舒服的感觉)。黑铁五烂(潮湿又日脏), 没六三关(指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无聊)。七勾烂三(把一些互不相关或毫无联系的事件硬拉扯到一块儿)。鬼谝六道、胡说八道(胡说、说假话、)。二圪棱棱眼(双眼皮),形容人长得漂亮,常这样说:“那怪(个)婆姨长得可客戏(漂亮)勒,二棱棱大眼眼,貌虎虎鼻子,樱桃小嘴一点点。”十七大八:指十七、十八岁。如说:“的大姑娘”。糊二麻煞(做事马虎、不认真)。 缩八烂气(吝啬、特别小气)。阿八呲糊(形容吃饭特别快,狼吞虎咽)。 洋二打酣(形容说话办事不负责任)。不丢二来(形容满不在乎的

30、样子)。 灰眉七呆(形容一个人脸面灰暗、没精打采)。胡闹三关(瞎折腾)。轻伙二拾(形容行为轻浮放荡、不稳重),俗话说:“看你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丑支八怪(相貌丑陋)。 洋烟二鬼(形容人象吸食毒品样,无精打采)。多煅一煅(煮稀饭时多煮一煮)。 显三露四(爱出风头,显示自己)。颠三倒四(语无伦次)。 诌三侃四(说话条理混乱)。丢三落四(忘心大,常丢掉或落下东西), 挑三和四(挑拨离间、播弄是非)。低三下四(曲意奉迎)。 说三道四(妄加评论)。一来二圪(来往或交往频繁)。 一前一后(紧紧相跟,距离很近)。二麻一糊(迷糊、不清楚)。 七杂八货(东西多而杂,乱堆乱放)。七长八短(长的长,短的短,不整齐

31、,不适用)。长七八短(发生意外灾祸,同三长两短意思差不多)。七凑八凑(不够数,大家一齐凑)。八米二糠(形容人精打细算,常指人小气)。十拿九稳(拿十次就有九次准,形容做事有把握)。零二八星(形容东西数量少而零碎)。三八两下(形容做事干脆利索,动作快)。 一动流洗(动作快)。一木笼统(概括面不具体、不明确), 百二八十(数目在一百左右)。三八六九(形容时间间搁太短)等。十、多种重叠晋源方言里有非常丰富的重叠式构词现象,很有特色。一、名词重叠,有7种形式:名词重叠与子尾、儿尾能区别词义。如:“牌牌”:指戴在小孩子胸前的圆嘴儿筵布。 “牌儿”;纸牌,旧时,人们玩纸牌,叫抹。 “牌子”:招牌或商标,表明

32、单位或商品名称,如:汽车。“车车”:儿童坐的小车,旧时,妇女捻线用的工具。 “车儿”;旧式大车、轿车、牛牛车、前橛子车、胶皮马车等。 “车子”:洋即自行车。徐沟话:雀儿到瞎两块徐沟额雀子在外树儿杭圪就得到瞎,公的问母的:“囊你从浪嘎买昂的罩子了,喀细了么,亮爽油滴,不赖安。”母的刷:“从唔块门市昂买昂的,一bia多哎么。”公的就往跟前咯蹭,想看刚料子好不好,母的胳瞅了一捻,么嚓了一句:“则你唔来不席吃了,圪挤甚了,刚买昂的衣裳圪挤的圪搓老当!”公的不则你高兴,就唰:“你刚心烦了,圪搓了不收不收就展了。”太原县民间摇蓝曲 旧时,在太原县城乡(今晋源区),特别是在农村,年轻的妈妈们怀里抱着孩子准备打发孩子睡觉时,一边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哼着哪些不知传了几辈子的歌曲,以便让孩子在歌声中慢慢地睡着了才停止哼唱。这些在民间流传着的曲子用词通俗且押韵,朗朗上口,有的带有故事性,中间常常一问一答,并且运用顶针格,非常有趣,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这里,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民间摇篮曲。现在五六十岁以上的妇女,当她们是孩子的时候,就是听着这些摇篮曲长大的。等她们出嫁当了妈妈,又把这些从妈妈、奶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