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
2、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
3、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情形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
4、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
5、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根基。B. 明末清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影响,中国出现了各种各样怀疑汉字的论调。C.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D.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
6、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B. 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C.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D.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了废除汉字的主张。B.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让汉字“拉丁化”,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就会被动摇。C.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要摒弃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D.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
7、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根基”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C项,“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D项,“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
8、的兴趣”逻辑错误,原文中的递进关系是: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分析错误,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
9、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要摒弃拼音教学法”说法错误,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
10、、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
11、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
12、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雪继续下田 杕我是高五那年才考上的大学,后来,就留在济南工作。其实,我完全有可能在
13、高三那年考上,根本用不着复读,这全都怨我父亲。那年的冬天,放寒假了,父亲赶着牛车出现在了县一中的大门口。父亲让我把铺盖全都搬到车上。我愕然。父亲说:“你娘病了,家里没钱了,你在县里花销大,咱供不起了,还是转到咱乡里高中吧,不用住校,省钱。”我当然一万个不愿意。坐在牛车上,我一路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大雪,回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工作后,我就很少回去,除了过年。等有了孩子,就更有了借口,孩子小嘛,家里没有暖气嘛,于是连过年也不回去了。孩子三岁的时候,母亲打电话催回去过年,带着哭腔,说家里装土暖气了。再也没有借口了,只好应承。母亲在电话里立马高兴,说:“让你爹去接你,咱邻居二满刚买了一辆小面
14、包。”我一直拖到年除夕上午才走,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这是个小县城,火车站已经空了,除了漫天飞舞着的雪花,就只有几辆接站的车。一出站,就看见父亲瑟缩着身子,跺着脚,双手凑在嘴边,捧着一团白气,见了我们就赶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接过我老婆手中的行李,带领我们去坐车。我们没看见小面包,却见到了一辆牛车,还搭着棚子,一头老牛披着一身雪,在左顾右盼。“这就是你找的车?”我很诧异。“嗯,下大雪,二满说路滑,他不敢开。大年除夕的,都不出车了,钱再多也不中。好不容易才凑了这么一套,现如今都不怎么养牛了,牛不好找,排车倒还是咱家的排车。”父亲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儿子甜甜倒是挺高兴,又跳高又拍
15、手,可见着稀罕物了。看见孩子高兴,我老婆那张已经冷下来的脸,马上暖和了,“嗯,牛车,我也没坐过,是挺好玩的。”看见他俩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那就快上车吧,怪冷的。”父亲连忙制止:“等一下,我上去先把火盆点着。”这辆车父亲可真是费心了,铺着一圈褥子,摞着两床被子,中间是一个小火盆,下面垫着几块砖头,砖头固定在车上,火盆固定在砖头上,火盆上还罩着一个罩子,安全工作也做得很足。父亲手忙脚乱地把火盆点着,怕我不放心,解释道,上好的木炭,没烟。我们都上了车,用被子围着腿,烤火。父亲坐在棚子外面,鞭子一扬,啪的一声,驾,牛车缓缓启动。外面的雪泼喇喇地下,已经看不清雪花的模样。甜甜站起来,趴在车窗上向外
16、看。父亲在帆布上掏了两个洞,用透明塑料布封起来,就成了窗户。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我老婆说,外面太冷了,让咱爸到里面来赶车吧。我说,甜甜,叫你爷爷进来赶车。甜甜就喊,爷爷,外面冷,你到里面来赶车吧。父亲很高兴的声音传进来:“好孩子,不用,那样不得劲,还透风撒气的,别冻着你们。”牛车吱吱嘎嘎,慢慢悠悠地行走在白茫茫的原野上。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天渐渐黑了下来。我掀开帘子,只见天地间一片混沌,远远近近的村庄都隐在雪后,只能看到屡屡升起的爆竹的火光,路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轮廓,雪中的老牛很是吃力。父亲偶尔扬起的鞭子,将漫天的雪抽出一道缝隙。父亲
17、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这漫天的雪仿佛全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小林,你还记得十七年前那个下午吗?咱们也是坐着牛车,从县一中回家,也是下着大雪。”“嗯。”“小林,你还记恨爹吧?那年,爹不该让你转学,害得你多读了两年高三,多遭了两年的罪。”“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也不全是,事后我想明白了,其实,也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把牛卖了,也可以再借一借,豁出去一张厚脸皮,也还是能再借点的。”风雪中,父亲嘴巴上的烟头使劲地亮了两下。“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不说了。”然后,就是抽烟。到家的时候,鞭炮声已经连成片,二十来里路,走了将近四个小时。吃过年夜饭,母亲在厨房里刷碗,我过去跟她聊天。我说:“那辆车我爹可是
18、费心思了。 他说下雪路滑,二满不敢开车。”母亲一撇嘴:“瞎说,人家二满是老司机,多大的雪没见过?你爹跟我说给你打过电话,是你说甜甜想坐牛车。”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选自时代文学2016年第11期,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与父亲之间感情隔阂的原因,又设置悬念,自然导入下文。B. “我”工作后很少回家,后来就以小孩子为借口,连过年都不回去,“我”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一直没有消除。C. 父亲见到我们时“笑得有些谄媚”,“谄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得到“我”谅解的
19、心理状态。D. 父亲用牛车接“我们”回家这一部分情节,小说采用了典型的细节描写、环境烘托、以及对父亲的语言、心理描写等手法。5. 文中“我”对父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小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雪景”,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案】4. D 5. 怨恨父亲把我从县一中转学到乡里高中,导致我复读了两年,因为这件事,我心中一直很怨恨父亲;感动-父亲费尽心思,怕我们一家冻着,自己在风雪中给我们赶车,又主动提及当年的转学的事,并且给我道歉,使我很是感动。谅解-当知道父亲用牛车接我们一家三口是为了创造条件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的真相后,“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
20、”“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字里行间有对父亲的谅解之意。 6. 营造小说环境。从情节内容看,“雪”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背景,为小说提供了特定的环境;推动情节发展。从文章构思看,“雪”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塑造(烘托)人物形象。在“雪中”父亲用牛车接“我”的过程中,凸显了父亲的形象特征;凸显小说主题。文中的“雪”既是自然界的雪,又是圣洁的父爱的化身,“雪继续下”蕴含着“爱的继续”的主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
21、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对父亲的语言、心理描写等手法”说法错误,此部分没有对父亲的“心理描写”。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人物形象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圈画出文中能体现所要把握情感人物的词语,进行分析,把握其情感变化。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中“我”对父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答题时首先圈出直接写“我”感情或心情
22、的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情感或心情。比如第二段“其实,我完全有可能在高三那年考上,根本用不着复读,这全都怨我父亲”,一个“怨”字道出对父亲的“怨恨”。看到“父亲瑟缩着身子,跺着脚,双手凑在嘴边,捧着一团白气,见了我们就赶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的时候,“我”却对父亲找来的“车子”发问“这就是你找来的车?”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冷漠。当父亲提起当年的事情时,“我”说“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再结合前面“我”看到赶车父亲的情节,此时“我”该谅解了父亲。最后当知道父亲赶车接我们一家三口的真相时,“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我”,回归语境,“我”说“那辆
23、车我爹可是费心思了。 他说下雪路滑,二满不敢开车。母亲一撇嘴:瞎说,人家二满是老司机,多大的雪没见过?你爹跟我说给你打过电话,是你说甜甜想坐牛车”,至此“我”知道了父亲赶车接我们一家三口的原因,“楞”说明“我”很吃惊,“没接茬”“赶紧”说明此时“我”的内心应有感动,有愧疚。答题时,考生只要圈画出能体现“我”情感的词语,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环境描写作用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
24、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雪景”,这样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描写“雪景”的作用,考生可按照上述思路对照原文进行分析即可。答题时,先圈出文章描写雪景的内容,然后从营造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主题表达几个方面分析作答。比如整个故事的背景是以下雪为背景,17年前父亲冒着雪用牛车接自己回家,给自己转学,致使自己多上了两年高三。现在父亲又冒着雪用车来接自己一家三口回家过年。路上父亲问以雪为引子,问“我”还记不记得17年前冒雪转学的事,说当时转学怪他自己。回家后母亲说出真相。“雪”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线索,同时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在“雪中”父亲用牛车接“我们”一家三口的过程中,
25、凸显了父亲的形象特。文章中的雪即使自然界中的雪,也是父爱的化身,“雪继续下”凸显了父亲的爱在继续的这一主题。【点睛】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格,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下: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第四步,深化文章中心(主题)。叙事类
26、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表达。(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近日,一档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
27、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抄袭TVN电视台三时三餐制作了向往的生活;江苏卫视抄袭KBS第2频道歌曲之争胜负和SBS电视台神的声音,制作了更好的声音和一唱到底等。(摘自人民日报从到为何综艺总陷抄袭)材料二:2015年综艺节目在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图材料三: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面如字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叫好,
28、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喜欢的良方。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然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受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
29、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材料四:“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创新,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
30、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几家地方卫视推出的几档新综艺,如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虽然名曰“原创”,却因版权不清白而受到质疑。B. 以中国诗词大会见面如字朗读者为代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了表达形式,吸纳了真人秀元素,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C. 从2015年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看,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D. 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让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还能
31、赢得良好的口碑。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仅中国有嘻哈版权受到争议,陷入抄袭嫌疑,还有多家电视台的所谓新综艺与韩国的某些热门综艺也撇不清关系,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B. 从材料二的节目编排看,尽管四家电视台的新闻时事节目播出比重不大,但收视率都高于播出的比重,这与综艺节目的播出与收看的占比情况恰恰相反。C. 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的关键是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这需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带着真诚策划节目,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D.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综艺节目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已正式走上
32、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9. 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B 9. 要杜绝版权抄袭,借鉴引进外国好的娱乐节目,博采众长;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寓教于乐”,摒弃“愚乐”节目;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图文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根据材料二的“2015年综艺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