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0.93KB ,
资源ID:88222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222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崛起的印江茶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崛起的印江茶业.docx

1、崛起的印江茶业崛起的印江茶业一、概况1、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印江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是中国名茶之乡,贵州省茶叶主产县,全县宜茶总面积2万公顷。自古名山出好茶。地处印江境内的梵净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祥云笼罩、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多漫射光等梵净山自然小气候突出,是发展无公害生态绿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出好茶、出名茶的好地方,是发展茶叶最理想的地区,也是贵州境内种茶历史最悠久、最盛产名优茶的茶区之一。2、悠久的种茶史我县种茶历史悠久,在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团龙贡茶”盛极一时,走红明清,至今声誉不减。深居

2、梵净山间我县永义乡团龙村现有600年以上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生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3、响亮的发展史我县茶叶从1987年开始大面积规范种植发展,历届县委、政府均将茶产业列入“支柱产业”大力发展,2003县委、政府利用退耕还林掀起发展高潮,使我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我县再次掀起新一轮茶产业建设高潮,县委、政府根据我县生态、气候、区域、茶叶品质和魅力、茶文化等优势因素决定实施名茶战略,全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建成了印江梵净山优质绿茶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市场、品牌、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二、茶产业现状(一)基地

3、建设我县是贵州茶叶主产县,全县现有绿茶基地1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6.5万余亩,获有机认证茶园2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24800亩。全县种茶农户3.8万余户,生产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级龙头企业4家,获食品安全生产许可QS认证4家,具有出口经营权2家,获ISO9000体系认证1家,GAP认证1家;建有茶叶交易市场1个,茶青交易市场5个;5万吨茶叶精制加工厂建设全面启动;2010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500余吨,产值达到3.3余亿元。(二)品牌建设1、品牌稳步发展全县开发有“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翠芽”、“梵净山贡茶”、“梵净山雪峰”、“梵净山佛光茶”等系列名优茶,在参加“中茶杯

4、”、“中绿杯”、“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各级各类名茶评比活动中荣获各类奖项51次。2010年中国茶叶学会授予我县“中国名茶之乡”称号。主导产品“梵净山翠峰茶”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注册登记成我县茶叶公共品牌。荣获2006年、2007年“贵州省名茶”,2008年“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2011年“贵州五大名茶”称号,并蝉联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公众信任投票第一名。品牌价值1.44亿元,居贵州同行业前三位。2、品牌内涵我县具有“武陵之巅,土家之源”美称,除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之外,茶文化底蕴更显深厚,赋予“梵净山翠峰茶”丰富、

5、独特的品牌内涵。一是丰富的茶历史遗存:我县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早在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梵净山脚下的团龙村所产茶叶便已成贡品盛极一时,“团龙贡茶”的系列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现存有具专家考证在600年以上的古茶树38余棵;上千年的土家“罐罐茶”蕴藏了茶文化的热情、厚重;深圳华昱茶学院2010年春到我县考察发现世界最大紫芽茶树王在印江“梵净山团龙紫芽茶树王”,并立碑为证进行管护;“茶祭”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缔结茶文化与土家文化资源等。二是多彩的茶文化专题活动:我县于2005年拍摄了印江茶漾,将我县土家茶文化、禅茶文化、茶历史文化、贡茶文化等历历在现。三是精彩的茶艺节目:我县现有茶艺表演人员15

6、0余人,其中高级茶艺师23人。茶艺表演作为兴趣课进入中小学选修课堂。我县开设有茶艺表演班,常年培训茶艺表演人员,发崛茶文化;成立了茶艺表演队伍2支,茶艺表演赢得省内外观众及行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2010年邀请中国高等院校文化教育编委会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林治教授专程到我县指导茶文化的发展,并作茶文化专题讲座。四是风格各异的茶馆:我县现有各式风格茶馆12家,展现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五是得天独厚的茶旅游:我县依托梵净山旅游优势,大力发展观光茶园,将茶与旅游有机结合,基本形成茶旅游固定线路。(三)市场建设我县茶叶市场以企业为主、政府引导建设,产品销售除当地市场外,主要销往铜仁、贵

7、阳、重庆、上海、广西、山东、北京等地市场。我县正与贵州“国品黔茶”连锁系统、上海茶叶公司建立合作。当前,我县正在筹建贵阳中心市场、“梵净山翠峰茶品鉴馆”连锁店和“梵净山翠峰茶”网络市场平台。三、切实的发展措施自2007以来,按照地委、行署“两圈两带”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县实际,把发展茶产业作为我县率先跨越的重点产业之一来抓,明确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建设思路。(一)切实抓好基地建设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任务目标。为了抓好茶产业工作,我县制定了农村居民增收行动致富计划,明确了17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每人长期联系指导抓好13个村的茶产业发展,使39个试点村最终达到人均增收300500元的

8、目标,辐射带动全县茶产业整体推进。各乡镇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面积、定培训任务、定示范点的“六定”责任制,做到了每一块定植茶园都有乡镇领导挂帅负责,每一名乡镇领导都有栽茶管茶责任。各乡镇都有专职干部抓茶,原则上按每1000亩幼龄茶园配备一名专职干部监管。还招聘50名茶叶辅导员,加强全县幼龄茶园管理的技术指导,为使茶产业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在春、秋两季定植期间,加强工作调度,通过召开视频会议,对茶园建设实行5天一调度,并对各乡镇茶园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且由县委、政府督查组定期到乡镇茶园建设现场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2、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去

9、年以来,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四个选好”(选好茶区、选好茶地、选好茶农、选好茶苗),实现“四个转变”(从荒山荒坡向好田好土转变、从零星农户向能人大户转变、从布局分散到集中连片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发展转变),推动“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企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培育同步发展)。把我县规划成“东南部梵净山旅游生态观光产业带”和“西北部优质绿茶产业带”两个10万亩茶产业带,围绕规划,打破乡镇界限,按区域划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今年全县将举办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2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20个,逐步将杭瑞高速公路和梵净山环线公路过境沿线可视范围

10、内的宜茶地全部建成高标准示范茶园。改进了投入机制,调整了补助标准。实行政府补助一部分,茶农和企业自筹一部分,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发展模式;改变对茶农的补助方式,变以往定植前一次性补助为定植并管护后实行分段补助,以解决老百姓重栽轻管的问题;并在全县规划建设了12个茶青交易市场,在茶区规划建设了初制加工厂,茶农前期种植的茶园取得了效益,变“要我种茶”为“我要种茶”。同时,鼓励大户和干部职工、技术人员以独资、与农户合作等形式新建茶园,近年来,全县共引导512户茶叶种植大户新定植茶园35862亩,90名县乡镇干部领办茶园8260亩;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合理、自愿、有偿流转,利用土地资源入股,促进茶园

11、集中连片,支持企业规模经营。全县共流转5.2万亩土地用于茶园建设,规划连片1000亩以上的茶区20个,现已建成10个。3、整合部门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在总结近几年来的经验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补助标准。一是新建标准化茶园经组织验收合格后给予亩补助苗款300元(引进新品种提高到400元),亩补助肥料230元(其中底肥180元,追肥50元)。如用田土种植茶园,进行粮食补贴(田400元/亩,土200元/亩,用土地整治项目和原退耕还林地新建茶园不予补助),连续补助两年;二是幼龄茶园管护补助两年每亩共300元,其中:第一年集中管护3次,经验收后每次每亩补助50元,第二年集中管护3次,每次每亩补助50元;三是

12、企业或大户自办基地200亩以上的,鼓励在其茶区内修机耕道,每公里补助0.3万元;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茶园,配套建设公路、水池等基础设施;对新建加工厂房(生产车间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按2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购置补贴名录内的茶叶生产机械,给予50的购机补贴;对企业贷款购进价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机械设备扩大生产加工能力的,给予两年贴息。近三年来,已整合各类涉农资金9920万元用于新建茶园、苗圃基地、加工厂房、茶叶市场和品牌建设。4、加强茶叶技能培训,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把全县涉农的相关技术培训项目与茶叶种植、茶园管理、生产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的生产技能

13、。二是实行茶叶辅导员制度,在全县范围内招聘茶叶技术辅导员50名,每个乡镇安排2至4名,通过培训能够胜任指导工作;三是利用职中的教学条件,建设印江茶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中心,在地区职院的大力支持下,计划每年从全县范围内招收初、高中毕业生200人,采取全日制教学的方式系统化培养,重点培养茶叶生产适用技能、市场营销、茶文化、茶艺表演等方面的人才。5、完善考核,严格奖惩。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出台了新的奖惩措施。一是在任务考核上,规定每年县对乡镇茶叶基地建设检查验收两次,3月份验收面积数,5月份检查第一次管护情况,7月份检查第二次管护情况,9月份检查第三次管护情况,每次检查验收结束后,立即兑现扶持资金和奖励

14、资金。检查验收实行乡镇交叉不对应检查的办法;二是在奖励措施上。年底实行以奖代补,在完成2011年县下达幼龄茶园管护任务的基础上,每完成1亩,对乡镇奖励30元,其中奖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3元;在完成2010年度县下达新植茶园任务的基础上,每完成1亩,对乡镇奖励50元,其中奖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5元;三是在惩罚措施上,通过严明奖惩,促使乡镇真抓实干,既栽“任务茶”又栽“致富茶”,确保建设一片,成园一片,见效一片。(二)切实加大品牌建设我县立足于实情,着眼市场和未来,正在筹建梵净山翠峰茶业总公司整合品牌资源、统一品牌,强化质量、统一标准,打捆推介、抱团出山、升级品牌包装等措施,探索公共品牌企

15、业化经营管理,实践“黔茶出山排头兵”发展目标。1、强化质量、统一标准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县制定了梵净山绿茶综合标准体系,对茶产业发展各环节执行统一标准,严格实行茶树良种化,生产标准化、清洁化,无公害发展等。在质量管理方面,我县由政府牵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行政管理商局、茶业管理局、茶业协会、卫生局等单位和部门对茶叶的质量、安全进行长期、不间断跟踪和强化管理。2、整合资源、统一品牌以梵净山翠峰茶业总公司为主题,整合品牌资源、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策划、升级品牌包装,统一推介,共同打造、共谋发展。实行公共品牌企业化经营管理,实践“黔茶出山排头兵”发展目标。3、积极参加展评,

16、展示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组织企业和协会积极参加“中茶杯”、“中绿杯”、“国际茶博会”等有影响力茶叶展销和名优茶评比茶事活动,展示我县茶叶,特别是“梵净山翠峰茶”的优秀品质、独特魅力和茶文化,提高“梵净山翠峰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升“梵净山翠峰茶”品牌影响力,稳步提高我县茶叶市场占有率。3、茶与旅游联姻互动我县将茶与梵净山旅游联姻互动,提高“梵净山翠峰茶”知名度。4、名茶战略县委、政府根据我县生态、气候、区域、茶叶品质和魅力、文化等优势因素决定实施名茶战略,发展以“梵净山翠峰茶”为主导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名优茶系列,到2015年全县将发展茶园20万亩,投产茶园14万亩,产值达8.5亿元以上,其中

17、名优茶占发展规模的50%以上,占产值的80%以上。成立梵净山茶业集团总公司,计划在全国设立300家“梵净山翠峰茶”系列产品专卖店,倾力打造“梵净山”牌梵净山翠峰茶系列产品,把印江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国绿茶之乡。“梵净山翠峰茶”的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得到了许多名人雅士的青睐,贵州省原省长王朝文同志品饮梵净山翠峰茶后欣然题词“梵净翠峰,茶中极品”。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茶叶权威专家陈宗懋教授品尝梵净山翠峰茶后,挥毫题词“得天独厚,精美茶香”。全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协会“德艺双馨”书法家魏宇平先生品尝梵净山翠峰茶后,写下了“钟灵毓秀梵净奇、翠峰高洁论心期,沁人一盏精神爽、特级声明信不虚”的诗句等。四、下步发展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实情,着眼市场和未来,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三个着力点”的发展模式,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20万亩,投产茶园14万亩,实现总产量1万吨,总产值8.5亿元;引导组建或招商引进实力型加工、深加工及营销企业,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实现茶产业集团化、品牌化经营,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茶产业良性、健康发展;茶文化实现品牌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