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60.36KB ,
资源ID:88187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1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活现象解释及燃烧条件的探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活现象解释及燃烧条件的探究.docx

1、生活现象解释及燃烧条件的探究生活现象解释题一:生活中许多常用器具都是搪瓷器具。搪瓷是指在钢铁坯体表面涂上陶瓷,经高温烧结而成,这不仅使器具美观,而且能对内部钢铁坯体起保护作用。(1)搪瓷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2)发生碰撞时,搪瓷器具表面的陶瓷易脱落,破损后露出的坯体易生锈,为延长破损搪瓷器具的使用寿命,可采用的一条补救措施是 。(3)酸菜鱼(汤汁显较强的酸性)是某地特色菜,出锅时通常用搪瓷器具而不用不锈钢盆具盛装,主要原因是 。题二: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

2、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u + O2 + _ + H2O = Cu2(OH)2CO3(3)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_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_作用。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_。题三: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Na

3、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四:小刚利用家中废旧物品组装了一套简易灭火器(如图所示),将瓶子倒转使两种物质混合即可灭火(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罝灭火的原理是:小苏打和米醋(1)_ 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2)_,瓶内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3)_且(4)_,达到灭火的目的。题五: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

4、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2014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灰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的措施错误的是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m的颗粒物 B.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C. 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十二五计划前后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

5、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 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图2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六: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空气组成角度: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_。(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用“

6、”可表示的微粒是_(填名称)。(3)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4)从环保角度: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D. 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题七:根据图中自制汽水的配料回答问题。柠檬酸的pH 7(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色。配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题八:炎炎夏日,喝上

7、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下表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品名雪碧汽水(清爽柠檬味)配料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保质期18个月注意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

8、由是 ;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题九:化学小组做了一个“电池锡纸取火”的趣味实验:1 取口香糖内的“锡纸”,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将中“锡纸”分别紧贴在1号电池的正负两极上,“锡纸”从中间最窄部分先燃烧起来。(1)铝和锡都是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可用于制作包装用的金属箔,小明猜想“锡纸”上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锡,做了如下实验:用细砂纸打磨“锡纸”后,放入_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小明的猜想正确。(2)铝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写出相关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题一十:“愚人

9、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A B C D参考答案题一:(1)D (2)在表面刷涂油漆 (3)汤汁有较强的酸性,会与铁反应详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搪瓷中既有钢铁又有陶瓷,因此属于复合材料。(2)破损后露出的坯体是钢铁,为防止钢铁生锈,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有表面刷油漆、涂油、镀其他金属等。(3)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会和酸性物质反应,因此不能用不锈钢盆具

10、盛装。题二:(1)铜 塑料 (2)2 CO2 (3)分解 催化 化学在保障人类生存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或生活离不开化学)详解:(1)金属是指金属单质,所标物质中只有铜属于单质;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确定Cu前的化学计量数应为“2”,另一种反应物是CO2;(3)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只有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反应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铜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充当该反应的催化剂;化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在保障人类生存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有

11、重要作用。题三:(1)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烧瓶口 (2) 小于外界大气压;2NaOH+CO2=Na2CO3+H2O详解:(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是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在容器瓶口处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该实验容器为具支烧瓶),如果熄灭证明具支烧瓶内已经集满二氧化碳气体;(2)将注射器内的NaOH溶液注入烧瓶后,NaOH溶液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C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被吸收后,导致具支烧瓶内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会观察到气球倒吸入具支烧瓶内的现象。题四:(1)反应生成CO2气体,使瓶

12、内气体增多 (2)在压强差作用下 (3)隔绝空气(或氧气) (4)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详解:小苏打和米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二氧化碳气体将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起到隔绝氧气和降温的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题五:(1)石油;ABC (2)A (3)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量,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量(4)CD 2CO2+6H2 C2H4+4H2O详解:(1)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

13、二氧化碳会使温室效应加剧,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浓烟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PM2.5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A项错误,B、C、D项中的说法均正确;(3)对比分析两图可以看出,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减少了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增加了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分析题中流程图可推断出:捕捉室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在捕捉室吸收二氧化碳后(第1个反应),将生成碳酸钠和水移至反应室,高温反应炉内的碳酸钙分解(第2个反应)产生的氧化钙在反应室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第3个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第4个反应),分离室再将反应室产生的碳酸钙和氢氧化

14、钠分离进行重复利用,该过程至少发生4个反应,D项正确;该过程可将CO2含量高的气体转化为CO2含量低的气体排出,A项错误;该过程中碳酸钙和氢氧化钠都可循环利用,B项错误;分离室把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C项正确;根据CO2转化为乙烯(C2H4)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可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题六:(1)1:4;(2)氮气分子;(3)氢气;4NH3 + 5O24NO+6H2O;属于;(4)D解析:(1)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80%,因此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2)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是一个氮气分子,因此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气分子;(3)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NH3,因此单质甲为H2;反应,反应物为NH3和O2,在催化高温的条件下反应,产物为NO和H2O, 因此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 + 5O24NO+6H2O;反应中NO、H2O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NO3,N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5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4)A选项中,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不会堵塞河道,防止环境水污染;B中,私家车浪费能源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中含硫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因此煤电厂安装脱硫装置保护大气,因此ABC都属于保护环境的措施,而D中焚烧秸秆虽然会增加土壤肥力,但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