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23KB ,
资源ID:88093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8093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梨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梨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对策.docx

1、福建省梨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对策福建省梨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对策黄新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背山面海,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尤其是地处中亚热带南沿内陆的闽西北山区县市冬季气温低、春季回温快、夏秋昼夜温差大,发展南方优质早熟梨具有同一纬度区域难以具备的比较优势。至2007年,全省梨种植面积2.23万hm2,年产量15.2万t,已成为闽西北山区县(市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但随着梨产业的发展及市场供求走势的变化,种植规模与果品产量质量之间、品种结构与市场供求走势变化之间、生产技术需求与科技示范推广相对滞后之间等矛盾日益显现。为摸清福建梨产业发展的需求,更加贴近产业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更加有效

2、地为产业发展服务,梨福州综合试验站从2008年10月中下旬起,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建宁、清流、明溪、德化、建瓯等5个梨主产县,采取印发梨产业发展需求征询表、进场入园实地考察、召开由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经营服务者代表参加的梨产业发展需求恳谈会、查阅梨产业发展历史文献资料等形式,全面了解福建省梨的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际需求,现将有关调研结果加以归纳,并提出发展对策。1 品种布局与多样化需求1.1品种结构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前,福建梨以政和大雪梨、屏南半男女梨等地方品种为主,由于果实品质差,种植仅限于房前屋后,零星分散,不成规模。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展了两次

3、大规模引种区试筛选工作,第一次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筛选出黄花、杭青、新世纪等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尤其是黄花梨在闽西北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梨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了良种覆盖率,解决了短缺经济条件下量的供应问题;第二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筛选出翠冠、清香、台农2号蜜雪梨等适宜温暖多湿、品质优异的中短低温型早熟梨新品种,采取新植、改植、高接等措施加以快速推广,调整优化了梨品种的熟期结构与品质结构。截至2007年,以翠冠、台农号蜜雪梨为主的7月10日前成熟的优质早熟、特早熟品种面积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10%提高至30%以上。1.2区域分布福建梨发展适宜区相对集中于南亚

4、热带北沿与中亚热带南沿之间、地处武夷山脉沿线的闽西北内陆山区县(市、区),冬季气温低,能较充分地满足不同需冷量梨品种的花芽分化对低温的需求,早春回温快,夏秋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的养分积累,种植南方砂梨品种具有成熟期更早、品质更优等优势。但受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市场价位强劲拉动与政府扶持政策的着力推动,东进南移发展迅速,尤其是台农号蜜雪梨等台湾短低温梨品种的引种成功,导致部分果农误认为梨随处可种,从而一再冲破规模种植范围的南限。至2007年,全省除晋江市、石狮市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梨的种植,其中700 hm2以上规模化梨产县有建宁、德化、泰宁、宁化、长汀、将乐、清流、光泽、明溪等9个,种

5、植面积1.7万hm2,占总面积的77.1%;200 hm2以上规模化梨产乡镇有18个,种植面积1.25万hm2,占总面积的56.0%。以7 hm2集中成片为规模化定义的下限,全省通过独户成片开发、连户成片开发、股份制合作开发及股份制合作承包等方式实现梨规模化生产经营面积约0.83万hm2,规模化程度仅为37.4%。1.3品种需求长期依赖引种所带来的与周边省(市、区)的结构性冲突,盲目扩大种植范围带来的生态适应性问题,所推品种存在的外观品质上的缺陷,导致生产上对能满足多样性结构调整的梨优良品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第一,早熟与特早熟品种。目前翠冠梨面积占早熟、特早梨品种的80%以上,虽然可采成熟期

6、早、果实品质优、丰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但果皮锈斑严重,且由于江西、浙江等相邻省份发展迅猛,继黄花梨之后新一轮市场激烈竞争日益显现,生产者、营销者热切希望有综合栽培经济性状优于翠冠梨、地方特异性更强的早熟、特早熟梨品种用于推广。第二,耐贮、短低温型品种。冬季低温不足为福建扩大梨种植范围的最主要限制性因子。近年来随着暖冬现象的加剧,不仅需冷量较大的品种在我省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一些已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在一定区域也受到较大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建曾从台湾等地引进台农2号蜜雪梨、台中号、明福等短低温型品种,并获得较大成功,有力地推动了福建梨种植范围的东进南移,如清流县自1997年引进台农2号

7、蜜雪梨之后梨的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面积、产量分别由1996年的155 hm2、472 t增加到903 hm2、5 338 t,成为规模最大的台农2号蜜雪梨生产基地县。但这些品种的果实成熟期及品质不占优势,且普遍存在易“发绵”问题,挂树期、货架期短,耐贮运性差,以致近年来价位持续下跌。因此,福建中东部及中南部梨产区期待用优质、耐贮性强的短低温型品种对台农2号蜜雪梨加以改造。第三,综合栽培经济性状优于黄花梨的中晚熟品种。为解决黄花梨面积、产量规模在品种结构中凸显的问题,福建曾引进黄金、圆黄、大果水晶等梨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但多因耐高温高湿和抗病虫能力、丰产稳产性、果实品质等综合栽培经济性状难抵黄

8、花梨而未得到较大面积推广,从而以黄花梨为主的中晚熟梨品种结构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调整。1.4对策与建议针对福建梨品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品种需求,建议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在闽西北建立优质短低温型梨品种选育基地,并与浙江、江西等省科研机构协作攻关,以冬季需冷量低、春夏耐高温高湿、果实成熟期早、外观内质兼优、丰产稳产性好、抗病虫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为目标,调查、收集、保存、评价地方梨种质资源,引进国内外梨最新选育成果与优异种质资源,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传统育种方法与航空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现代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推广一批既适合南方气候土壤条件,又能满足品种多样性结构调整需要的优质短

9、低温型梨品种,储备一批可供后续更新换代的优质短低温型梨品系、株系,并为可持续开展优质短低温型梨品种选育工作创造条件。同时,应根据优势果类区域布局规划及结构调整优化指导意见,加强引导,促进梨区域化发展向闽西北、闽北等适宜区、最适宜区集中,并要求各级政府把果园纳入土地流转范围,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梨园向种梨能手及种植龙头企业集中,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2 技术进步与科技化进程需求2.1技术进步近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福建调整充实了梨科研创新团队,壮大了产业技术服务专业队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创办了一批凸显“品种展示、技术集成、辐射带动”三大功能的核心示范基地;按照“

10、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有所侧重”的要求,科研、教学、推广部门申请立项或自由选题,开展了“绿色翠冠梨果品生产标准化技术研究”、“优质早熟梨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砂梨矿质营养适宜值及其应用研究”等项目的试验研究,引进、选育梨品种(系)百余个,解决了开心矮化整形修剪、高接授粉花枝等一些生产上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制定颁布了黄花梨、翠冠梨综合标准体系;通过黄花梨、翠冠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作为提高梨园综合生产能力与果品质量安全、攻克绿色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正在稳步推进。2.2存在问题与技术需求福建梨生产栽培管理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取得长足进步,但面积与产量、质量、

11、效益的矛盾依然突出,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2.2.1秋冬返青返花问题据多年跟踪调查,梨生产受秋冬抽二次梢、开二次花、结二次果的返青返花现象的困扰日趋严重,发生面积常年占15%20%,有时达50%以上;发生返青返花现象后的树体翌年常无花可开、无果可采,或花量减少、花质下降,导致大幅减产和果实品质明显下降。就其成因,多数认为或为梨黑斑病、梨褐斑病、梨炭疽病、梨轮纹病及中国梨木虱等叶部病虫害发生严重诱发的早期异常大量落叶所致,或为雨量季节分布不均,采果期及采果后的78月久晴少雨、高温干旱引起的早期异常大量落叶所致,但实际诱因存在许多例外。目前对其内在机理缺乏权威性的研究结论,以致在

12、防控方面大多显得盲目无措,或所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有效性差。2.2.2年际间坐果率不稳问题闽西北冬季气候寒冷,能充分满足不同需冷量梨品种花芽分化对冬季低温的需求,但花期常遇低温阴雨,传粉昆虫媒介活动受阻,不能正常授粉受精,因而导致有的年景坐果率不高,对产量构成较大影响。目前生产上普遍缺乏适宜低温阴雨条件下活动且授粉能力强的昆虫种类,缺少人工辅助授粉的花粉来源与高效器械。2.2.3区域性需冷量问题受盲目扩大种植区域与暖冬现象日益加剧的双重影响,每年均有部分区域或品种因冬季低温不足而导致花芽分化不完全,开花迟,花期长,花质差,坐果率低。除合理引导种植范围向适宜、最适宜区集中以实现区域化发展,选育

13、推广短低温型品种,实行适地适种外,要求研发破眠剂,以克服次适宜区栽培中低温不足的问题。2.2.4矮化砧应用问题实践证明,矮化砧的推广往往可以改变一个树种的发展模式和耕作方式。南方温暖高湿,梨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每年需通过大量修剪加以控制,不仅修剪、采果等农事操作劳神费力,而且造成大量能源和物资浪费,增加农药、肥料成本支出,尤其在劳动力价格上扬、劳动力老年化与妇女化,高耗劳动力的技术难以推广,肥料、农药、能源价格上涨,种果利润下降的今天,对省力化省本化栽培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选育推广使用矮化砧则是实现省力化省本化栽培的重要途径。目前不仅梨生产缺乏大面积推广矮化砧的成功实例,而且矮化效益明显、推

14、广应用前景看好的有关梨矮化砧的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应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研究议程。2.2.5优化土壤管理问题优化土壤管理是果树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在这次调查中,如何实现优化土壤管理成为关注的难点,普遍认为优化土壤管理难度大、成本高。首先是有机质肥来源紧缺。优化土壤管理必须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基础。但不仅梨园与其他农业产业之间的需求竞争导致有机肥来源紧缺,而且运输、施用工本高;通过间作套种绿肥或实行生草栽培实现以园养园,果草之间争肥争水争光及生草与耕作之间的矛盾又难以协调,因此多数梨园仍依赖化肥,给土壤理化性状带来的不良影响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迅速改变。其次是平衡施肥把握难度大。优化土

15、壤管理必须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为重点。近年来科研、推广部门虽然开展了部分梨品种矿质营养适宜值研究及营养诊断分析,但与量化指导实际施肥还存在较大距离,因而施肥技术仍多停留于经验型水平上,不仅施肥量相差很大,而且元素间配比缺乏针对性。如有的同等生产水平的不同梨园施肥量存在成倍甚至数倍差异,一些梨树专用肥的矿质元素配比多采用教科书经典式的简单混合。再则,目前缺乏简单易行、快速低价的分析仪器设备与方法,难以进行大面积土壤养分变化动态跟踪分析,为生产者适时调整施肥配方。2.2.6病虫害防控问题梨农普遍反应,福建梨病虫防控难度日趋增大。其主要原因:一是主要病虫害发生范围扩大、程度加重。1990年以前梨主要病

16、害为梨锈病、梨轮纹病、梨褐斑病、梨黑斑病,梨黑星病仅个别年份零星发生;主要害虫为梨花网蝽、梨蝽象、梨小食心虫、梨眼天牛、梨星毛虫、梨茎蜂等。1990年之后梨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与程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病害方面,因梨产区控制赤柏、蜀柏等中间寄主植物种植,梨锈病发生渐少或不发生,除梨轮纹病、梨褐斑病、梨黑斑病仍发生较重外,梨黑星病、梨花腐病发生逐年扩大和加重,上升为最主要病害之一;在虫害方面,梨花网蝽、梨蝽象、梨小食心虫、梨眼天牛、梨星毛虫、梨茎蜂等常年发生均较轻,而中国梨木虱、梨瘿蚊相继于1995年、2000年之后,发生为害范围逐年扩大,发生程度常年均较重,上升为最主要防控对象。二是药剂防治时效性

17、差。一方面广大梨农缺乏对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的全面系统认识,适时采取防控措施的自我把握能力差;另一方面缺乏梨主要病虫害发生系统监测网络,无法及时为广大梨农发送病虫情报与提供防控措施服务。三是生长季前期适宜药剂防治的时日少。福建梨近成熟期前多处于高温多雨时节,不仅易诱发病虫害发生蔓延,且因难以适时喷药或药后遇雨多,药剂防治效果差。四是安全高效低残的矿物性、生物性农药少。2.3 解决对策2.3.1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业内专家与广大梨农要求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科技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体制障碍,迅速组织科研、教学、推广部门的科研技术力量,立足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合

18、力推进早期异常大量落叶发生机理及防控技术、矮化砧木品种选育及应用技术、平衡施肥优化土壤管理技术、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技术、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适宜机械化耕作栽培管理技术等梨产区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2.3.2 创新技术推广方式完善并强化技术推广系统,妥善处理基层特别是乡镇技术推广部门存在的严重缺岗缺编、在编不在岗问题,稳定技术推广队伍,通过继续教育,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和承接成果转化能力;创新技术服务形式,着力打造新品种展示度大、新技术集成化程度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精品示范工程。2.3.3加快科技网络建设以建立健全病虫预测预报及土壤肥

19、力监测系统,及时发送病虫情报及土壤肥力变化动态报告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科技信息网络化进程,办好968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融合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优势、专业技术部门信息资源优势和通讯运营商的网络覆盖优势,建立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科技远程快速传递网络通道。3 机械耕作与自动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价格上扬幅度大,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农村劳动力老年化与妇女化日趋严重,劳动强度高的技术措施(如深翻扩穴改土等)难以到位,提高现代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由以人力为主的传统耕作方式向以机械为主的现代化耕作方式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为加快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国家与地方推行了农机补贴等

20、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广大果农对此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不失为一次提高机械化程度的好时机,忧的是福建梨园多建于山地,目前适宜山地果园耕作的小型多功能和大型高性能实用农机少,而且大多栽培方式(如整形修剪定干过矮等)不适合大面积机械操作。此次接受重点调查的12个7 hm2以上梨种植企业及大户,共购置各类中小农业耕作机械仅35台(套),其中用于运输的小型拖拉机8台,用于翻土的浅耕机4台,用于病虫防治的机动喷雾器22台,重量式果实分级设备套,机械化操作比重不足16%。果农热切盼望政府部门组织专业力量,研发并批量生产适用于山地果园各类农事操作的小型多功能和大型高性能农机;乡村公路尽快硬化到田头山头;研究推广

21、适宜机械耕作的栽培管理模式与方法,加大对现有果园标准化工程改造的扶持力度。福建常年雨量充沛,尤其是梨主产县(市、区)地处全国三大高雨区之一的武夷山脉沿线,但季节分布不均,雨季、旱季分明,而目前大多数梨园的水利设施只能排不能灌,旱害往往胜于涝害。为此,应把完善引水、蓄水、灌溉设施列入标准化工程建设与改造的重要内容,并注重喷灌、滴灌、微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4 专业服务与产业化的需求一家一户分散型的小生产如何对接国际化大市场与做大做强产业,重在创新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进程。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与发达省(市、区)相比,福建梨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进程较缓慢。在组织

22、化方面,全省现有涉及梨的专业协会与合作社个,纳入组织化服务的有217户,面积不足0.1万hm2,组织化覆盖面仅为4.25%,且受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突出、组织机构不完善、生产服务各环节利益关系松散等问题的影响,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以致大多数梨农既管生产又跑市场,参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在产业化方面,梨果现采现销占产量的绝大部分,产后分流渠道极其有限。鲜果销售以国内东南沿海大中城市“非产区市场”为主,销售量占95%以上,进入福建以北“产区市场”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销量不足5%,市场影响力较强的品牌主要有“绿健”牌建宁黄花梨、“九仙山”牌德化梨、“惠津”牌建瓯玉山翠冠梨;全省梨产区仅建宁县绿源

23、果业有限公司建有一座梨专用型低温气调保鲜库,贮藏保鲜能力50 t;原建宁县猕猴桃制品厂曾涉及黄花梨果汁加工,年生产量100 t,后因产品质量及市场问题而停产。为此,当前应抓住农业产业发展转型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以“合作社公司梨农”为主要模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组织化生产经营覆盖面。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与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相结合,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拧成利益共同体,提升专业化生产服务水平。研制开发系列加工产品,扩大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与贮藏保鲜能力,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产后分流渠道,增强市场供应调控力度;实施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稳定挖掘东南沿海“非产区市场”,利用季节差积极开拓福建以北“产区市场”,以质取胜跻身东南亚、俄罗斯等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福建梨区域优势产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