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23.92KB ,
资源ID:87936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936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doc.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doc.docx

1、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doc附件6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体系要素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分要点评分区间评价得分评价记录4.1总要求4.1总要求组织应:结论性条款,不评分。a)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与体系相关的文件;b)分别界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c)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文件的各项要求,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和碳排放管理体系。4.2管理职责(38分)4.2.1最高管理者(20分)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碳排放管理体系,并持续

2、改进其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a)确立碳排放方针,并实践和保持碳排放方针;11.有正式文件并能提供证明材料2.无碳排放方针10b)任命管理者代表,批准组建碳排放管理团队;31.有正式任命文件,且明确职责任务2.有正式任命文件,但未明确职责任务3.无正式任命文件310c)提供碳排放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已达到碳排放绩效目标;31.提供的资源充足;2.未提供30d)确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31.根据文件要求确定范围和边界,并且准确、清晰2.确定边界和范围,但不准确3.未确定320e)在内部传达碳排放核算、报告、控制、交易和遵约的重要性;21.已传达2.

3、未传达20f)确保建立碳排放目标和指标;11.以正式文件明确碳排放目标、指标2.未明确碳排放目标、指标10g)确保碳排放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11.以正式文件确定且适用2.以正式文件确定但不适用,或未明确10h)在长期规划中考虑碳排放绩效问题;31.有长期规划并予以考虑碳排放绩效2.有长期规划但未考虑碳排放绩效3.无长期规划310i)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和报告碳排放管理的结果;11.定期评价和报告2.未实施,或未定期评价和报告10j)实施管理评审。21定期实施管理评审2未定期实施管理评审204.2.2管理者代表(18分)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

4、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碳排放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应包括:/已经在4.2.1 b)条款中覆盖/a)确保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碳排放管理体系;31.管理体系得到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2.管理体系未得到建立、实施、保持或持续改进30b)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碳排放管理活动;31.明确了相关人员,并授予必要权限2.未明确相关人员或(和)未授权30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碳排放绩效;21.定期汇报2.未汇报20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碳排放管理体系绩效;e)确保策划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活动,以落实碳排放方针;21.进行了有效策划2.未开展策划活动20f)

5、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碳排放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碳排放管理;41.规定并有效传达2.规定但未有效传达3.未规定420g)制定能够确保碳排放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21.已制定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2.未制定准则和方法20h)提高全员对碳排放方针和碳排放目标的认识。21.有正式文件规定并开展培训或宣传2.无正式文件且未开展培训或宣传204.3碳排放方针(12分)4.3碳排放方针(12分)碳排放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碳排放方针,并确保其满足:/综合性条款,不评分/a)与组织碳排放的特点、规模相适应;21.适应2.不适应20b)包

6、括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承诺;11.包括2.不包括10c)包括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碳排放目标和指标;11.满足要求2.未满足要求10d)包括组织遵守节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21.包括2.不包括20e)为制定和评审碳排放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11.提供2.未提供10f)支持高效产品、服务和低排放强度能源的采购,及改进碳排放绩效的设计;11.支持2.不支持10g)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21.满足要求2.部分满足要求3.未满足要求210h)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21.满足要求2.未满足要求204.4策划(69分)4.4.1总则(4分)组织应进行碳

7、排放管理的策划,形成文件。21策划并形成文件2.未形成文件20策划应与碳排放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11.与方针一致且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2.与方针不一致10策划应包含对碳排放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11.包含2.未包含104.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10分)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1.建立且能有效获取2.建立但效果较差3.未建立420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用于碳排放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排放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41.识别齐全,并有效执行2.识别齐全,未有效贯彻执行3.识别不齐全,未有效贯彻执行420组织

8、应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1.定期评审2.未定期评审204.4.3碳排放源(31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21.已建立相应程序2.部分建立程序3.未建立程序210a)识别边界内产生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碳排放源,此时应考虑已经纳入计划的或新建的设施产生的碳排放源;91.全面识别2.部分识别3.未识别930b)对识别出的碳排放源加以分类,识别和分类的详细程度宜与所采用的核算和报告指南相一致;91.已分类并一致2.未分类或不一致90c)确定主要碳排放源。91.确定准确2.未确定或不准确90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21.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2.未形成文

9、件或未及时更新204.4.4碳排放目标、指标与管理实施方案(24分)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排放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碳排放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41.制定文件,且全面覆盖、层次分明2.制定文件,但指标体系策划不完善3.未建立420碳排放目标和指标应与碳排放方针保持一致,碳排放指标应与碳排放目标保持一致。41.与方针一致,指标与目标一致2.不一致40建立和评审碳排放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碳排放源以及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营、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是否可核算和报告、经核证的减排量和配额的价格与

10、减排成本的对比以及相关方的意见。41.考虑法律法规、主要能源、改进机会、其他因素2.考虑不全面3.未考虑420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碳排放目标、指标。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21.建立方案2.未建立方案20a)职责的明确;21.明确2.未明确20b)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可包括购买或出售经核证的减排量或配额;21.有方法,有进度2.有方法,无进度3.无方法210c)验证碳排放绩效改进的方法;21.有方法2.无方法20d)验证结果的方法。21.有方法2.无方法20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21.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2.未满足要求204.5实施和运行

11、(78分)4.5.1总则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综合性条款,不评分/4.5.2能力、意识及培训(16分)组织应确保与主要碳排放管理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41.均具备能力2.部分人员具备能力3.不具备能力420组织应识别与主要碳排放源使用及与碳排放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31.已识别培训需求2.未识别培训需求30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31.提供培训或相应措施满足需求2.未满足30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21.有记录2.无记录20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

12、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a)符合碳排放方针、程序和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11.是2.否10b)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11.是2.否10c)改进碳排放绩效所带来的益处;11.是2.否10d)自身活动对碳排放核算、报告、控制、交易和遵约产生的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碳排放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11.是2.否104.5.3信息交流(6分)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碳排放管理体系运行和碳排放绩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能为碳排放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31.已建立有效沟通机制2.未建立有效沟

13、通机制30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开展与碳排放方针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绩效有关的信息交流,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与外界进行交流,组织应制定外部交流的方法并实施。31.制定文件并实施2.未制定文件304.5.4文件4.5.4.1文件要求(8分)组织应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碳排放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碳排放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31.有文件2.无文件30a)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范围与边界;11.是2.否10b)碳排放方针;11.是2.否10c)碳排放目标、指标及实施方案;11.是2.否10d)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11.是2.否10e)根据自身需要确

14、定的其他文件。11.是2.否104.5.4.2文件控制(7分)组织应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其他碳排放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适当时包括技术文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便:/a)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11.是2.否10b)必要时定期评审和更新;11.是2.否10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11.是2.否10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11.是2.否10e)确保字迹清楚并易于识别;11.是2.否10f)确保组织策划、运行碳排放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控制;11.是2.否10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应做出适当的标识。11

15、.是2.否104.5.5碳排放核算、报告、控制、交易及遵约4.5.5.1 碳排放核算和报告(13分)组织应识别和策划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活动,使之为碳排放方针、目标、指标和碳排放管理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组织应建立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管理程序,以便:51.识别和策划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活动并建立相应管理程序2未识别和策划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活动,且未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50a)确保核算和报告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11.符合要求2.不符合要求10b) 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对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等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报告的要求21.已经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要求2.未建立20c) 使

16、用、维护和校准与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等数据有关的监测设备;21. 满足要求2. 不满足要求20d) 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变化以及报告变更方法的应对措施;11. 已经制定2. 未制定10e) 确保核算和报告的数据与其预定的用途相符;11.与预定的用途相符2.不符10f) 将有关核算和报告的活动及记录形成文件。11. 形成文件并存档2. 未形成文件且未存档104.5.5.2 碳排放控制(6分)组织应识别和策划与主要碳排放源有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碳排放方针、目标、指标和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一致,以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31.识别和策划运行和维护活动2. 未识别和策划30a) 建立

17、和设置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碳排放绩效的严重偏离11.已经建立有效准则2.未建立准则10b) 根据准则运行和维护碳排放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11.按准则实施2.未实施10c) 将运行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11.能有效传达2.未传达104.5.5.3 碳排放交易和遵约(6分)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排放配额管理程序,采取合理的方式实现碳排放遵约。当组织决定采用碳排放交易的方式实现遵约时,组织可考虑如下因素:31.已经建立程序2.未建立30a) 法律法规的要求11.已考虑2.未考虑10b) 碳排放控制绩效11.已考虑2.未考虑10c) 遵约成本11.已

18、考虑2.未考虑11 4.5.6设计(6分)组织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碳排放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碳排放绩效改进的机会及运行控制。21.考虑2.未考虑20适当时,碳排放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41.已纳入2.未纳入3.不涉及4044.5.7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10分)在购买与主要碳排放具有或可能具有影响的有关的服务、产品和设备时,组织应告知供应商,采购决策将部分基于对碳排放绩效的评价。41.告知2.未告知40当采购对于碳排放绩效有重大影响的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计划的或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对碳排

19、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的影响。41.建立2.未建立40为实现低碳排放强度,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21.制定规范2.未制定规范204.6检查(57分)4.6.1监视、测量与分析(31分)组织应确保对其运行中的决定碳排放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41.定期2.未定期40a)主要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11.包括2.未包括10b)与主要碳排放因子;11.包括2.未包括10c)碳排放绩效参数;11.包括2.未包括10d)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碳排放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11.包括2.未包括10e)实际碳排放量与预期排放量、历史同期排放量、分配配额、行业先

20、进水平等的对比评价。11.包括2.未包括10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记录。31.保存记录2.未保存记录30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且测量计划应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31.制定计划且适宜2.制定计划但不适宜3.未制定计划310组织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31.定期评审2.未定期评审30组织应确保用于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是准确的、可重现的,并保存校准记录和采取其他方式以确立准确度和可重复性。31.数据准确,可重现2.数据不准确3031.按规定校准,保持记录2.未按规定校准30组织应调查碳排放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措施。61.调查并采取措施2.调

21、查未采取措施3.未调查630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11.保持2.未保持104.6.2合规性评价(2分)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对与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适当时,组织应每年评价碳排放交易及配额遵约情况。11.定期评价2.未定期评价10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11.保存记录2.未保存记录104.6.3内部审核(6分)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碳排放管理体系:/a)符合预定碳排放管理的安排和本标准要求;11.符合2.未符合10b)符合建立的碳排放目标、指标;11.符合2.未符合10c)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改进了碳排放绩效。11.得到保持和改进2.未得

22、到10组织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合理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11.制定2.未制定10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1.符合2.未符合10组织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11.记录并汇报2.未记录10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9分)组织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包括:11.包括2.未包括10a)评审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11.包括2.未包括10b)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11.包括2.未包括10c)评估采取的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11.包括2.未包

23、括10d)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11.包括2.未包括10e)保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11.包括2.未包括10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11.包括2.未包括10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碳排放绩效结果相适应。11.适应2.未适应10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碳排放管理体系进行改进。11.必要时实施改进2. 必要时未实施改进104.6.5记录控制(9分)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碳排放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以及所取得的碳排放绩效成果。31.符合要求2.未符合要求30组织应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控制。31.符合要求2.

24、未符合要求30相关活动的记录应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31.符合要求2.未符合要求304.7管理评审(16分)4.7.1总则(1分)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碳排放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11.保存记录2.未保存记录104.7.2管理评审的输入(10分)a)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11.包括2.不包括10b)碳排放方针的评审;11.包括2.未包括10c)碳排放绩效和相关碳排放绩效参数的评审;11.包括2.未包括10d)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组织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11.包括2.未包括10e)碳排放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11.包括2.未包括10f)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11.包括2.未包括10g)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11.包括2.未包括10h)对下一阶段碳排放绩效的规划;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