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1.13KB ,
资源ID:87909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90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园地五23课.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园地五23课.docx

1、语文园地五23课语文园地五主备人:余菊芬 备课人: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搞、稿、编”等9个字,积累“远近闻名”等9个成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读背十二生肖,了解祖国传统而独特的生肖文化。(2)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生活中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3)整理综合实践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介绍某一传统文化,或是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事。(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5)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读、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传统文化的热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

2、国语言文字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教学重点:1、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三、教学难点:能够合理使用搜集到的资料,并做到适当取舍。四、课前准备:课件(“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五、教学课时:四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讨论交流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二、观摩评选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

3、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三、集体评议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四、总结、颁奖第二课时 习作一、再现生活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二、描述生活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三、回味生活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四、创造生活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班

4、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回忆旧知,明其特点。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出示词语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引导学生积累词语。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二、读读背背观察与认读。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了解十二

5、生肖。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读读与背背。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第四课时一、读读认认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二、展示台学生商议展示方式。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教师

6、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21、古诗两首主备人:余菊芬 备课人:【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目标】、会认读“亦”“妆”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断”“楚”“孤”“帆”4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教学策略和手段】以学生为主

7、体,以读为主,借助媒体,形象感知,边读边想象,再现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与诗意反差较大的一幅画。2、 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诗望天门山,大家

8、说可能怎样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1)解古诗的作者(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3)体会作者的感情;(4)感情诵读。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第二步: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三、合作交流1、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2、诗的大意同学们都已经明确了,请

9、同学们一齐来把望天门山朗读一遍。3、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一下诗中是怎样的一幅画面?4、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与诗意反差较大,你看看跟你脑海中的画面相同吗?如果不一样,请说说看,有哪些不同?怎样画更合适?四、质疑感悟:1、太阳-太大体会“孤帆一片日边来”应从遥远处缓缓驶来2、山-不够高体会“青山相对出”这“出”是“耸出来”的意思,3、水- -不够急体会江水的气势。“流”和“回”是说明江流湍急,以至在拐弯处形成巨大的旋涡,然后才滚滚东流的,很有气势。还有一字更能表达出这种磅礴澎湃的气势。(断)为什

10、么?体会天门山“断”而江开。5、“断”让人联想到上流之水高处汹涌奔突,一旦奔出就如翻江倒海的巨龙,气势雄伟壮观。此句明写“山”,而实际上写的是水。只是诗中结尾句老师有些不明白“孤帆”为何不写“孤舟”,“一片”能不能用“一只”?(提示:看看船的位置)感悟远远看不到船,只见到帆。体会用词的准确性6、这幅画中由哪些带有鲜明色彩的事物组成?(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7、看来同学们都不缺少美的眼光,作者用如此精辟的词汇描绘了天门山的雄奇美丽,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好!让我们一齐用激情的朗诵,来表达我们这一共同的情感吧!五、诵吟古诗,拓展积累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生自由背诵,指名背,

11、齐背。2、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可出示几首)3、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教学反思: 一、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使用让学生看到25岁的大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理解诗的写作背景。古诗语言精炼,学生又缺少生活经验,年龄小,坐船的机会也不多,在理解“两岸青山相对

12、出”一句中的“出”字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诗句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之感,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二、难点适当点拨。 抓重点字理解这首古诗,感悟这首诗的非凡意境。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3、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师: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将

13、带你们去各地旅游,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昨天我们已经去了第一站天门山,今天我们要去第二站,就是杭州的西湖。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湖的风光,开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诗,介绍作者1、师:首先让我们走进西湖,一饱眼福吧!(播放西湖风光课件、教师简单介绍。)2、师:西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的,西湖的确很美,在诗人苏轼的笔下更是美得独特。板书“苏轼”)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苏轼?(板书:宋)3、师:苏轼曾在杭州做官,他写了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生齐说,师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4、解题:从题目中,你能了解什么?5、过渡: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

14、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1、学生自由读诗。2、师:同学们在读时有没有发现较难读的字词想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课件勾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其中“亦”和“妆”(师板书)是这课要求大家会认的字,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3、师: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是不是能读得更通顺了?齐读。4、师: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够好好停顿,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老师也想读一读,欢迎吗?5、师:这样读会不会好些?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这首诗在哪里停顿是合适的?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用小斜杠画一画。6、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7、齐读。四、 渗透方法

15、,理解诗句,加深感悟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将古诗读得流利而富于节奏,可是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齐学习理解诗句,看看苏轼如何用这短短28个字展示出西湖的美。2、学习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课件出示。 先齐读。 提出疑问。(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帮助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潋滟”可结合注释、图画,发挥想象理解: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光潋滟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读出晴天阳光明媚、波光闪动的感觉。课件出示;可利用已有经验理解“晴”。并板书“晴”;诗人如何评价晴天的景色?板书“方好”。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6、诗句的意思。3、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教师课件出示。(先读提出疑问借助方法解疑再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知识迁移,利用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5、师:你读懂了哪一句?生汇报,师随机问题点拨,加深感悟。(1)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重点指导:这一句写什么气候下的景色?诗人如何评价?(板书:雨亦奇)奇在何处?(山色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想象:下雨天云雾迷茫的样子你见过吗?这个时候去看山是什么样的?读出烟雨迷茫的朦胧美感。结合第一句:想象感悟、理解情感、指导朗读。前两句诗人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诗人独独写了水光和山色,是不是除此之外诗人就没看见别的任何景象呢?假若你现在便是那泛舟西

17、湖之上的诗人苏轼,你还能看见什么画面呢?相信不少同学曾游过甘棠湖,那时你肯定是在搜索四周美景,眼睛都忙不过来,苏轼也是如此呀,大胆想象一下,他还能看见什么呢?当诗人看见这丰富而美好的画面,会是什么心情呢?带着愉悦的心情读。那晴雨天的西湖是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美丽呢?一齐来欣赏晴雨西湖。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更喜欢晴西湖还是雨西湖?为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出你的喜爱。(强调要突出晴雨天不同的美,要重读晴、雨)合作读。(喜欢晴西湖的读第一句,喜欢雨西湖的读第二句)那么,诗人喜爱的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那雨天的西湖?为什么?(正是因为喜爱才能发出这样由衷的赞美!读!课件出示前两句)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

18、这晴雨天的西湖,你会怎么说?让我们也吟咏出对西湖的赞美吧,读!过渡: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这不禁让诗人联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2)第三、四句 第三句,重点:出示西施图片,师:西施美不美?诗人把什么比作西施? 第四句,重点:诗人怎样评价西施的美?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还美吗?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美)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怎样读出这种美?(重读:总) 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她们有什么相通之处?(引导理解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都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不需外物衬托,不需人为修饰的独特的天然的

19、美!)哪个字最能体现西湖的这种美?还是一个总字,看起来是在写西施的美,实际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那么美,一个“总”字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要这样读: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得惊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6、整体感知师:孩子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今天我们不能去到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师配乐朗读,生闭目想象:(如时间不允许,则

20、教师配乐读古诗)这一天,阳光明媚,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畅游西湖,他们泛舟湖上,饮酒赏景,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闪烁耀眼,向人们展示着它美丽的风貌。诗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当诗人正沉醉于这山水美景,忽见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原来下雨了,你再看这雨天的西湖吧,云雾迷茫,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神往!诗人不禁咏出这样的诗句,读师生齐读。就让这美景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再读一读!能背一背吗?7、小结利用板书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1、诗人苏轼带我们领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同时又用一个奇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韵。五、拓展学习,活化文本,综合发展1、过渡:其实不仅西湖美,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集一些,完成今天的课外作业。2、课后作业:选择一首描写祖国某处风光的古诗,用今天学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搜集相关风光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图片集或手抄报。六、结束全课。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晴方好 西湖 天然美 西子雨亦奇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所以我对诗句中的重点

22、字词单抽出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还是应该放到诗中去理解更为合适。22富饶的西沙群岛主备人:余菊芬 备课人:教学目标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课前准备让

23、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n)”。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教学重点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

24、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小声读课文

25、,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6、。(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五光十色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各式各样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2、问:怎么读?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1

27、、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布置作业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教学重点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

28、:“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

29、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汇报展示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二、自

30、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