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0.75KB ,
资源ID:878874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887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寄生虫学及其检验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寄生虫学及其检验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docx

1、寄生虫学及其检验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医学检验专业10级医学寄生虫学考试重点李亚骏2012/6/11寄生虫学及其检验第一章、总论1、概念:(掌握)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寄生虫(parasite):长期或暂时地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宿主(host):受寄生虫寄生并受其损害的一方

2、。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当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幼虫移行

3、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感染阶段(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发育过程中能感染人的阶段。2、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熟悉)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掠夺营养,机械性损害,毒性及免疫损害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两者相互作用结果 清除寄生虫,带虫者,病人3、寄生虫

4、病的特点(熟悉)会产生寄生虫感染,带虫者和寄生虫病。具有潜伏期和隐形期。可导致隐形感染和慢性感染4、寄生虫病的诊断(熟悉)临床诊断:包括询问病史(症状)和物理诊断(体征和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检查(确诊方法)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熟悉)流行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流行的基本环节A、 传播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B、 传播途径:经口、皮肤、虫媒、接触、胎盘、输血、自体感染等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的防治A、 防治措施:综合措施B、 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二章、线虫一、线虫纲特征1.

5、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2.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3.体腔为原体腔。4.消化道完整,为管形。5.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 为单管形)。6.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7.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8.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1、蛔虫形态:1) 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2) 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3) 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4)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

6、,借唇瓣咬附肠黏膜)5) 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6) 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2、蛔虫卵形态:1) 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6545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2)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3) 脱蛋白膜受精蛔虫卵 虫卵无色,卵壳较厚,应与钩虫卵鉴别3、蛔虫生活史: 蛔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

7、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2)、感染时期:感染性虫卵3)、感染途径:经口感染4)、有体内移行过程5)、虫卵经粪便排出4、蛔虫主要危害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表现为机械性损伤、变态反应和肠功能紊乱等。幼虫时期主要是机械性损伤和引起免疫反应;成虫时期损伤主要是掠夺营养影响吸收,引起超敏反应,引起胆道蛔虫病等并发症,引起肠梗阻。5、蛔虫

8、的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三、鞭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盲肠,可以引起鞭虫病1、成虫形态: 雄虫尾部卷曲,雌虫尾部钝圆,形似马鞭。2、虫卵形态:棕黄色,比受精蛔虫卵小,卵壳较厚,两端有透明盖塞3、生活史特点:1)、成虫寄生于盲肠、结肠2)、感染方式:经口感染3)、感染时期:感染性虫卵4)、不需要中间宿主5)、无明显的体内移行过程6)、成虫寿命约3-5年四、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成虫形态体态“C”形“S”形大小雌:(1013)mm0.6mm雄:(811)mm(0.40.5)mm雌:(911)mm0.4mm雄:(79)mm0.3mm口囊腹侧

9、前缘有两对钩齿腹侧前缘有一对半月形板齿交合伞撑开时略成圆形撑开时略成扁形背辐肋远端分两只,每只分三小只基部先分两只,每只远端再分两小只交合刺两支成长鬓状,末端分开一刺末端成钩状,常包被于另一刺凹槽内虫卵形态两种钩虫卵相似,稍带长椭圆形,两端较圆,壳薄,无色透明,大小为(5676)m(3640)m,一般含有24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间隙明显,生活史成虫产卵后在泥土中第一杆状蚴,48小时后变成第二杆状蚴,56天后变成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经皮肤侵入到人体移行到小肠最终发育成成虫。生活史特点:1、 钩虫生活无需中间宿主2、 感染阶段和感染途径:丝状蚴经皮肤或粘膜,也可经口,胎盘,母乳,转续宿主感染

10、。3、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以空肠为主。4、 致病阶段:幼虫和成虫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主要致期是成虫。诊断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虫卵比饱和盐水比重小)收集虫卵,病原学诊断。钩蚴培养法(可以用来区别是哪种钩虫)致病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和肺部炎症症状。成虫咬着肠壁,引起长期慢性出血。五、蛲虫1、成虫形态 虫体细小,两头尖细,乳白色。雄虫较小,体后端向腹面弯曲。雌虫较大,虫体中部膨大,略成长纺锤形,尾端直而尖细。2、虫卵形态: 成椭圆形,左右部队称,一侧扁平,一侧隆起,无色透明,卵壳较厚,新产的卵已经含有一个发育至蝌蚪期的胚胎。虫体在外界与空气接触后此胚胎很快发育为幼虫在卵内经第一次脱皮后即成为

11、感染期虫卵。3、生活史 生活史简单,人是唯一宿主 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感染途径:主要经口感染,可通过肛门手口感染 成虫寄生于人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以及回肠下端。 雌雄交配后,雄虫立即死亡。 雌虫有特殊的产卵习性:常在宿主睡眠后,移行至肛门周围产卵,产出的卵很快发育成感染期卵。 在蛲虫感染过程中,虫卵或成虫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主要致病期是虫卵。 肛周查获虫卵或成虫是蛲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依据。4、 诊断方法:透明胶纸黏贴法注意事项:清晨起床后未排便之前检查。5、 致病:成虫及虫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位皮肤的瘙痒及炎症,异位寄生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六、 丝虫马来丝虫班氏丝虫成虫形态丝线状,乳白

12、色,表面光滑,班氏丝虫略大于马来丝虫。微丝蚴形态大小稍小较长体态僵硬,大弯上有小弯柔和,弯曲自然头间隙较长,长宽比2:1较短,长宽比为1:2或1:1体核大小不等,排列杂乱,重叠大小均匀,排列均匀,疏松尾核有两个无生活史1、 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特点:有发育无增生,蜕皮两次后变成丝状幼2、 感染期:丝状蚴(感染期幼虫)3、 感染方式:蚊虫叮咬4、 成虫寄生部位: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不仅寄生在人体上下肢的浅部淋巴系统,还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5、 夜现周期现象: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中呈夜多昼少的现象6、 人是班氏丝虫的唯一宿主致病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检测方法厚血膜涂片法

13、七、旋毛虫1、成虫体态 乳白色,细小线状,后端稍粗2、囊包 幼虫囊包长轴与肌肉纤维平行,两端顿圆,囊包内可见一到两条卷曲成螺旋状的幼虫,囊包壁由内外两层构成,由成肌细胞蜕变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3、生活史 (1)保虫宿主:猪,鼠,猫,犬等120多种动物 (2)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细胞内,(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完成生活史必须要跟换宿主) (3)感染方式:人体感染是由于食入未煮熟的含活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及其制品。(4)人感染旋毛虫后,一个月内形成新的囊包,多数在半年后钙化,幼虫逐渐死亡。(5)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均有致病作用,但以幼虫为主。病程可分为浸入期,幼虫移行期和囊包期

14、。4、检测方法腓肠肌或肱二头肌或组织检查。第三章吸虫一、华支睾吸虫1、成虫形态 雌雄同体,背负扁平稍前端稍窄,后端顿圆,似葵花籽,口吸盘位于体前端略大于腹吸盘,腹吸盘位于体前1/5处,雄性生殖器官有高度分支的睾丸一对,位于前后排列与虫体的虫体的后1/3处,磁性生殖器官有卵巢一个,呈分叶状位于睾丸前面,受精囊位于睾丸和卵巢之间,呈椭圆形,与输卵管相通。虫体两侧为卵黄腺。2、虫卵形态 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窄且有卵盖,盖周围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疣状突起,卵内含成熟的毛蚴。3、生活史 终宿主:人,猫,犬等 寄生部位:肝胆管感染途径: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淡水鱼、虾)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

15、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期:囊蚴4、致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肝次级胆管,引起一系列肝胆管的病理变化,形成阻塞性黄疸,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等疾病。5、检测方法直接涂片法,加藤厚膜涂片法,沉淀法,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等。二、并殖吸虫(肺吸虫)1、成虫形态 虫体卵圆形,较肥厚,腹面扁平,背面隆起,活虫成红褐色,半透明。口吸盘与腹吸盘大小相似,雌雄同体。睾丸两个,分支,左右并列;卵巢一个,叶状,与子宫并列位于腹吸盘后。两侧有一对卵黄腺。2、 虫卵形态金黄色椭圆形,两侧多不对称,前端较宽,后端较窄,卵盖明显且稍倾斜,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和十余个卵黄细胞。3、 生活史保虫宿主:犬、狼等;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

16、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转续宿主:野猪;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经口(食入含囊蚴的溪蟹、蝲蛄);终宿主:人移行途径:消化道、腹腔、横隔、胸腔、肺4、 致病 机械性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出现出血和渗出性炎症,纤维性粘粘,脓肿和囊肿,多发生在肺部,肝,脑部。5、 检测方法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三、日本血吸虫1、成虫形态:似线虫,雌雄异体。消化系有口、食道、肠管。肠管在腹吸盘前背侧分为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端汇合成盲管。雄虫:雄虫乳白色,虫体扁平,前端有口、腹吸盘,吸盘发达,腹吸盘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雌虫:前细后粗,形似线虫,由于肠管充满消化

17、或半消化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 2、虫卵形态: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3、生活史: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产卵血流肠壁组织(入肝)虫卵随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粪排入水毛蚴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皮肤童虫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 肺泡小血管左心全身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 肠系膜静脉门静脉 成虫逆行肠系膜下静脉生活史特点:1、终宿主:人,水牛等,唯一中间宿主:钉螺 2、感染期:主要尾蚴:感染途径:皮肤 3、主要寄生部位: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4、主要致病虫期:虫卵4、

18、致病:尾蚴:尾蚴性皮炎;童虫:移行肺部,肺部炎症;成虫(几乎无致病作用):1机械性损伤;2免疫复合物的变态反应; 虫卵:主要的致病阶段,形成以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5、检测方法:粪检查虫卵 :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免疫学检测:环卵沉淀实验。四、姜片虫1、成虫形态:虫体肥厚,长椭圆形,前窄后宽,背服扁平,形似姜片。口吸盘小腹吸盘大。2、虫卵形态:长椭圆形,最大,淡黄色,卵壳薄,卵盖不明显,内有一个卵细胞和十多个卵黄细胞。3、生活史: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中间宿主:扁卷螺;植物媒介:荸荠,菱角,

19、茭白等水生植物;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孵化为毛蚴;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人或猪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保虫宿主:猪。4、致病: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肠粘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溃疡等。5、检测方法:粪检查找虫卵是确诊的主要方法;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大,一条成虫每天产卵15000个,故检出率高,易诊断。第四章 绦虫一、猪带绦虫1、成虫特点:虫体长2-4米,乳白色略透明,由头节,颈部,幼节,成节孕节组成。孕节长方形,仅有充满虫卵的子宫,子宫自主干向两侧分支,每侧713支。支端再分成树杈状。2、虫卵特点:圆形,中等偏小,棕黄色,卵壳薄,易脱落,胚膜较厚,

20、棕黄色具有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3、生活史:终末宿主:人;中间宿主:人、猪感染期:囊尾蚴及孕节(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寄生部位:小肠及皮下、肌肉、眼、脑等囊虫病的感染方式:1、自体内感染:即患者体内已经有成虫感染,当遇到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可将孕节反推入胃中引起自身感染。2、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3、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而引起。4、致病:(一)、猪带绦虫病:误食了囊尾蚴,成虫寄生而得(二)、囊虫病或囊尾蚴病(危害严重!):误食了虫卵、孕节,囊尾蚴寄生而得三个常见寄生部位:(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2)脑囊尾蚴病(3)眼囊尾蚴病5、检测方法:查孕节:(能

21、定种);查虫卵:(不能定种)粪便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不高),饱和盐水漂浮法及沉淀法。二、牛带绦虫1、成虫特点:长48米,体壁肥厚微黄不透明,背腹扁平带状分节,分头节、颈部、幼节、成节、孕节。孕节长方形,仅有充满虫卵的子宫,子宫自主干向两侧分支,分支整齐,每侧有1530支。2、虫卵特点:同猪带绦虫3、生活史:终宿主:人(唯一的终宿主);中间宿主:牛等食草动物;感染期:牛囊尾蚴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尾蚴的牛肉;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小肠,囊尾蚴寄生于肌肉等组织,致病阶段:成虫4、致病:幼虫不致病,成虫与猪带绦虫相似多为机械性损伤和掠夺营养。5、检测方法:与猪带绦虫一样。PS: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的形态区

22、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体长24m48m节片700到1000节、较薄、略透明1000到2000节、较厚、不透明头节球形,直径约1mm,具有顶突和2圈小钩,小钩约25到50个略呈方形,直径1.5到2mm,无顶突及小钩成节卵巢分为三叶,即左右两叶和中央小叶卵巢只分2叶,子宫前端常可见短小的分支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为7到13支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到30支,支端多有分支囊尾蚴头节具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体引起囊尾蚴病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人体三、细粒棘球绦虫。1、成虫特点:成虫是绦虫中最小的几种之一。除头节和颈部外,整个链体只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头节略呈梨形,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富含

23、肌肉组织,伸缩力很强,其上有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呈放射状排列。2、虫卵特点:与猪、牛带绦虫卵基本相同,在光镜下难以区别。3、生活史:成虫(小肠)犬、狼等孕节(虫卵,粪)经口感染六钩蚴(小肠)人、草食动物棘球蚴(组织)经口成虫生活史特点: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犬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棘球蚴寄生于人组织内;感染阶段: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棘球蚴在人体内最常见寄生部位:肝脏。终宿主:狗等;中间宿主:人;诊断虫期:棘球蚴。4、致病:致病机制:致病虫期为棘球蚴(包虫),临床引起棘球蚴病(包虫病)。棘球蚴在组织内寄生所致的占位性病变:特点:慢性病(类似良性肿瘤),临床类型与寄生部位有关棘球蚴囊液引起的过敏

24、和继发感染(禁忌做棘球蚴囊肿穿刺)棘球蚴囊一旦破裂,囊内原头蚴接触周围组织可引起多发性种植性棘球蚴病(继发感染)。5、检测方法:胸水,腹水等滴片观察,发现棘球蚴砂即可确诊。第五章 原虫一、溶组织阿米巴1、形态:、滋养体:比白细胞略大,活体时靠伪足作进行性和定向阿米巴运动,有折光性。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其内部结构清晰:内外质分明,外质透明,内质颗粒状,可见吞噬的红细胞。2、包囊:粪便内可见1核、2核和4核包囊,偶可见8核包囊。圆形,核结构与滋养体一致,特征结构为拟染色体,苏木素染色为黑色棒状,未成熟的包囊内可见糖原泡(空泡状)。2、生活史:1、感染途径:经口;2、感染期:4核成熟包囊;3、致病期:滋

25、养体;4、寄生部位:结肠。3、致病:阿米巴穿孔素破坏组织。急性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拉粘液脓血便、粪便腥臭、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患者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胃肠胀气、体重下降;有的出现阿米巴肿,触及结节状包块。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脓肿: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周围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常见部位依次为:肝脓肿(最常见)肺脓肿脑脓肿皮肤阿米巴病。治疗阿米巴病的常用药物为甲硝唑(灭滴灵)。4、检测方法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痢疾、肠炎患者。取材:粘液脓血便或稀便。标本要求:a.必须新鲜,b.注意保温(特别在冬季),c.盛具要清洁。检查阶段:活动的滋养体2碘液染色法慢性病人、带虫者;取材:成形便;检查阶段

26、:包囊;3浓集法:查包囊二、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1、形态:利杜体,虫体卵圆形,常见于巨噬细胞内。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成熟的虫体呈梭形,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2、致病:巨噬细胞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肝脏受损;脾功能亢进,全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受损。3、检查方法:穿刺涂片法:可进行骨髓、淋巴结或脾脏穿刺,以穿刺物涂片,染色、

27、镜检。骨髓穿刺最为常用;活组织检查:在皮肤结节处用消毒针头刺破皮肤,取少许组织液,或用手术刀刮取少许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免疫检查。4、生活史: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等节肢动物内,无鞭毛体寄生于人等巨噬细胞内。三、蓝氏贾第鞭毛虫1、形态1、滋养体:呈半个倒置梨形,两侧对称,前端钝圆,后端尖细。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虫体前1/2为吸盘,鞭毛4对,核2个,轴柱1对。2、包囊:椭圆形,壁厚,内含2-4个细胞核,4核包囊为成熟包囊。鞭毛、轴柱等。2、生活史:1.寄生部位:小肠、胆囊.滋养体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2.感染阶段:成熟4核包囊;3.感染途径:经口;4.致病阶段:滋养体;5.宿主:人;6.保虫宿主:

28、家畜、野生动物。3、致病:致病机制:滋养体吸附于肠粘膜,肠吸收功能下降致腹泻。临床表现:暴发性水泻,伴腹胀、腹痛、呕吐、发热、疲乏、厌食。粪便稀。4、检查:1、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2.碘染色直接涂片法:查包囊四、阴道毛滴虫1、形态:滋养体-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似水滴样.前1/3处有一个椭圆形的核,有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波动膜、1根轴柱。2、生活史:1.本虫仅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以二分裂法繁殖。2.寄生部位:泌尿生殖系统:女性阴道和尿道,男性尿道及前列腺。3.感染和致病阶段:滋养体。4.感染方式:接触感染:A.直接接触:通过性生活;B.间接接触:通过坐便器、公共浴池、游泳池

29、、公用游泳衣裤浴巾等方式。3、致病:1.机理:(1)虫体消耗糖原,阻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使阴道内pH值转变为中性或碱性,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从而引起阴道炎。(2)虫体的机械与化学刺激作用。2.所致疾病: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4、实验诊断: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前列腺分泌物,直接涂片或涂片染色镜检。五、疟原虫:1、形态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环纤细,2个核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大滋养体: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出现疟色素;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并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

30、,称薛氏小点。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裂殖体未成熟: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成熟: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疟色素集中成堆。成熟裂殖体: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成一团;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配子体雌配子体: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疟色素分散。雄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浅蓝;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核致密,深红色,常位于中央;疟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色蓝而略带红;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黄棕色,小杆状,在核周围较多。2、生活史1.感染阶段:子孢子;2.感染途径与方式:按蚊叮咬,输血、血制品、经胎盘;3.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4.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5.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