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6.74KB ,
资源ID:87852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85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1、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广西省平南县高二语文登泰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阳、阴、乘、限、居、晦、极、驳、烛等,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积累1、容易读错的字鼐(ni) 樗蒱(ch p) 若偻(l) 磴(dng) 徂徕(c li) 汶水(wn)圜(yun) 绛皜(jing ho) 石罅xi 2、字形辨析祠(

2、c):祠堂 颍:颍水伺(c):伺候 颖:脱颖而出偻:伛偻(yl),偻罗(lulu)缕:丝缕(l)搂:搂抱(lubo),搂钱(luqin) 3、词语积累(一)补充注释戊申晦,五鼓 戊申:干支纪月,即当时的十二月。晦:月末一日,即二十九日,农历每月初一是“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五点钟。大风扬积雪击面 扬:卷起。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自:从。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稍:依稀。正赤如丹 正:纯正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承:承接其远古刻尽漫失 尽:全僻不当道者 僻:偏僻生石罅 罅:裂缝,前面省略“于”。(二)通

3、假字须臾成五采(采,通彩)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当,通挡)二、自学检测(一)填空题1登泰山记选自_,作者_,是_代_派代表人物,他和_、_被誉为“桐城三祖”。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风雪,_齐河、长清,_泰山西北谷,_长城之限,_泰安。3山多石,_。石苍黑色,_,_。少杂树,_,生石罅,_。冰雪,无瀑水,_。(二)选择题1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流失 D道中

4、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2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3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阴,济水东流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5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

5、石罅,(树)皆平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一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有关知识1桐城派 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

6、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文风上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颇具特色。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代表作品。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2姚鼐(17321815)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偲,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

7、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阳诸书院讲席共40年。姚鼐继承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继承方苞的义法论和刘大櫆的声气论,在理论上又有所发展。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济”。总结文章的“神理气味” “格律声色”为八大要素。概括文章的阳刚、阴柔两大类的风格,认为两者不能偏废。姚鼐的文章与欧阳修、曾巩相近,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有情韵。实际上是偏于“阴柔”之美。他的议论文如伍子胥论、李斯论,序跋如老子章义序海愚诗抄序,书信如答翁学士书,记传如登泰山记,都可看出他的风格。其缺点是气力不能健举,规模不够阔大,缺少现实

8、内容。他的诗清拔淡远,尤工近体,但为文名所掩。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所辑文总集古文辞类纂,世以为精当,流传很广。 3有关的古文化知识(一)阳与阴 山南水北为阳:泰山之阳 山北水南为阴:其阴(二)朔、晦、望与既望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三)古代纪年月日法(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纪年,例

9、如,丁卯三月;纪日,例如,是月丁未。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 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 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巳年。 如果余数-3得0,就是天干或地支的最末一位。例如1995年,199510,余数为5,5-3=2,天干为乙

10、;199512,余数为3,3-3=0,地支为亥,1995年就是乙亥年。三、朗读课文四、翻译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五、课堂练习(一)一词多义1、课后练习二2、补充练习或A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C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D 或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 (有人)极A 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尽情享受)C 初极狭,裁通人(非常)D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最困苦的地步)E 南极潇湘(望尽)F 屋极有窗以达气(顶点)居A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B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C 居十日(过)D 居庙堂之高(

11、处在)E 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坐)F 其居仅仅足(住所)限A 越长城之限(界限)B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像门槛)C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阻隔)D 皆不可限以时月(限制)E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限度)乘A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C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道A 道少半,越中岭(走路)B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路)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D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E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F 万户侯岂足道哉(说)阴A 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B 达于汉阴(水的南面)C 朝

12、晖夕阴(阴天)D 对桐阴满庭清昼(树阴)E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影)F 道家阴阳(哲学概念)G 孙膑如刑徒阴见(暗中)始A 余始循以入(开始)B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最初)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D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开头、开端)望A 望洋向若而叹曰(和“洋”构成连绵词,仰视)B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亲戚多怨望者(埋怨)C 日夜望将军至(盼望)D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E 望晚日照城郭(远看)坐A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B 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判罪)C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座位)D 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视A 回视日观以西峰(看)B

1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审察)C 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D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眼力,目光)E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照,比较)(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道少半,越中岭(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走”)明烛天南(烛,名次作动词,“照”)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限,,本义门槛,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选出加点字拼音错误的一项( )A汶水西流(wn) B道皆砌石为磴(q)C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ch p) D而皆若偻(lu)【参考答案】:D。若偻(

14、l)2、对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阳谷皆入汶(山南) B绛皓驳色(黑白)C戊申晦(每月最后一天) D生石罅(缝隙)【参考答案】:B。“绛”为深红色。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缅规矩而改错 B须臾成五采C当与秦相较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参考答案】:B。错通措,采通彩,圜通圆。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A吾从而师之 B雄州雾列C明烛天南 D则思虚心以纳下【参考答案】:C。C项与例句都是名次活用作动词。A句中“师”字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中的“雾”是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地”。D项“虚”字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5、“使空阔旷达”。5、选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必竭诚以待下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得日,或否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当其南北分者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地势极而南溟深【参考答案】:D。D 项两个“而”字均为表并列的连词。A项前一个“以”字为介词,在;后一个“以”字连词,相当于“而”。B项前一个“或”字为无定指代词,有人;后一个 “或”字也为无定指代词,有的(山峰)。C项第一个“其”字为句中语气词,表希望乞求,相当于“可不要”;后一个“其”字为代词,它们,指阳谷和阴谷。6、下列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五伦,封建时代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6、五种伦理关系。B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C五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D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著作。【参考答案】:A。南岳为衡山、北岳为恒山。7、下列句子中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苦带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参考答案】:A。应该为“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第二课时整体感知1、说明登山路线与写景特点。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17、。 路程:四十五里(远);石级:七千有余(高);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俗谓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亦称岱山、岱宗,主要景点有南天门、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这些都跟文章理路有关,所以先做交代。一般人游泰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日观峰看日出,因此,本文先以汶水和济水为参照物,指出泰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再以古董长城(齐长城)为参照

18、物指出日观峰的位置,这就预示了作者将有登山之举。以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游踪写,分两大层:前一层记登山及观日出;后一层记泰山古建筑、石刻、地质状况及动杆物等,皆游中所见。在记游踪时也标明了时间,如登山是12月“丁示”日(28日),“望晚”到达山顶;观日出是“戊申”日(29日)“五鼓”,日出后再参观古建筑及石刻等。文章脉络十分清晰。登泰山记记述了作者同友人登泰山的两天游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是山水游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全文共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登山的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物。第一段,交代泰山地理位置。先从大处写泰山的全貌,再分写泰山南北有汶

19、、济二水及其流向,引出古长城高踞泰山的南北分界之处,最后点出最高处日观峰的位置。重在写是日观峰高出群山之上,可使读者油然而生登高望远之意,并凭借想象置身于泰山四周广阔的天地之中,而襟怀顿开。第二段,写作者与友人登泰山的路程和沿途所见的景物。这一层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至于泰安”。写京师到泰安的旅程。这是登山前奏,“自京师乘风雪”,兴致勃勃来到泰山脚下的时间、路程。兼为下文“道中迷雾冰滑”“苍山负雪”等语设伏。这一段写得极为简洁,虽然行程非止一日,但作者是兼程到达,因此用“自、历、穿、越、至于”几个词,写出兼程赶路,略无耽搁的浓厚兴致。同时为下文的写景规定了突出时令特点的要求。第二层,从“

20、是月丁未”至“磴儿不可登”。写从泰山南麓上山颠的路线。先交代登山的时间、游伴、路程。接着总说登上的全程“四十五里”(里数),石级“七千有余”(高度),具体写路。据此,则攀登之难尽在不言中矣。如此之法何等简练!然后写登山有两条路线,以作者登山路线为主,穿插介绍另一条路线。文章先用“泰山正南有三谷”这句提挈下文。这决非闲笔,因为作者的登山路线是由中谷入,越中岭后,复循西谷登上顶峰。末了,再补充交代东谷乃古时登山之路。这正是“用虚实相济”之法写登山,内容很全面。最后回顾登山途中艰难情景。按:作者循中谷而入,当经一天门、二天门;至中岭,经中天门;再循西谷,经云步桥、升仙坊至南天门。文中仅以“崖限当道才

21、,世皆谓之天门云”一句带过,也是省笔之法。“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与前面的“道皆砌石为磴”相照应,山高路险,突出游兴。第三层,从“及既上”至全段结尾。写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泰山南部的景色。上了山顶,只见青山铺着白雪,雪光映着南天。远望夕阳着的城郭,汶水和徂徕活像一幅山水画,半山腰还停留着雾气,像条腰带似的。这层是写雪景。“苍山负雪”,把苍山拟人化,写活了,表明雪很厚,仿佛很沉重似的;“明烛天南”,形容雪光亮如烛光,把“烛”这个名词用作动词。这两句是写高处之景。而“汶水、徂徕如画”这个比喻,写出山川景色的美丽,这句是写低处之景;“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个比喻,写出半山凝聚的云雾的形态,十分确切。

22、“居”字又写出了云雾的动中有静的情态。这是写山腰之景。这三者都是俯视所见。这是泰山雪后晚晴所独有的奇丽动人景象。这一层写得非常的好,以动写静,有形有色,有光有神,写出莽莽苍山奇丽雄伟的山区特点和冰封。2、写景方法(1)正面(直接)描写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写。是文章描写中最常见、具体的描写方法,一般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均采取这种描写方法。(2)侧面(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常用的方法,一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来烘托人物;二是通过人们的反映(

23、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侧面描写可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生活积累,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3、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三多”、“三少”、“三无”。“三多”是:多( 石 )、石多( 平方 )、多( 松 );“三少”是:少( 土 )、石少( 圜 )、少( 杂树 );“三无”是:无( 瀑水 )、无( 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 树 )。二、课文悟写1、文中几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

24、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2、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在写作上,这篇游记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为完美。它记泰山地理形势、登山路径,圴有实据,写游记间以考证,而考证又为避烦琐,吐辞雅驯,表现了作者的功力。文章剪裁,繁简得宜

25、;记述条理明晰;景物描写,不刻意夸饰,但色彩明丽,形象生动,能烘托出景物的神态特征,富于生气和情趣。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对景物很少直接描写,而是抓住景物特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例如: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在严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寒”字,但“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动静结合,气象万千。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一洗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苍山负雪,明烛南天。” 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飘浮不定,

26、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一幅静态山水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宁静气息:“半山居雾若带然。”三、同步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间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

27、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以长:长方形。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教授:当时官名。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遗风余思:存留于后人心目中的典范德行。D.晋王右军墨池 王右军:文中的王君盛。2.下列句中“岂”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B.岂其学不如彼邪?C.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D.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

28、邪?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不同。 B.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也相同。C.两个“及”不同,两个“推”相同。 D.两个“及”不同,两个“推”也不同。4.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羲之之书,晚乃善。 译: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达到精妙的地步。B.教授王君恐其不章也。译:教授王先生担心它没有章法。C.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盈间以揭之。 译:写“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楹柱上。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译:被后世人继承又该怎么样呢?(意即一定会发扬光大。)5.对本文文意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记叙为主,围绕“墨池”写了

29、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经历和成就。B.本文以议论为主,虽承认王羲之的先天因素,但更强调其后天的努力,因而鼓励人们成就事业要勤学苦练。C.本文以记叙为主,主要交代了“墨池”的由来,同时也写了与之有关的人和事。D.本文以议论为主,由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联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特别是深造道德,尤不可废学。第一课时练习答案(一)1惜抱轩诗文集 姚鼐 清 桐城 方苞 刘大櫆 2乘 历 穿 越 至于3少土 多平方 少圜 多松 皆平顶 无鸟兽音迹(二)选择题1C(漫:磨灭) 2A(B项“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C项“下”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并且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3A(名词作动词) 4D 5D 6D(“桐城”指籍贯)第二课时练习答案1.D 2.C 3.D 4.A 5.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