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21.64KB ,
资源ID:878238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82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解析版.docx

1、2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解析版易混易错点2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错因归纳: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哲学观、 修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不到位。释疑解惑相同点1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体现在社会 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 之本性”或“善之本心”。3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 “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不同点1程朱之“理”侧重于外

2、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 ,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 ,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2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 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 “发明本心”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真题突破1.( 2019 新课标全国H卷高考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

3、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 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 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 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 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 D项。2.(2018 天津高考 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 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 ,故A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

4、稷亦为民 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 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 “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 ,故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 D项错误。3.( 2018.4 浙江高考 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张的目的,故错误;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良知,故正确;“无私则无

5、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主 张,故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 致知也”,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 故正确; 选择D项符合题意。4.(2016 -上海单科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A.孔孟思想 B .黄老学说 C .两汉经学 D .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源头活水”认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只有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使自己保持活力。这与孔孟仁政思想无关, 故A项错误;这与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无关, 故B项错误;这与两汉经学无关,故C项错误;这首说理诗是朱熹的作品, 符合宋明理学

6、中程朱理学“格物致知” 的思想,故D项正确。5.( 2015 北京文综 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3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 【答案】C【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 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

7、,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 是叛逆,故错误,选择 C项符合题意。6.( 2014 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 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 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

8、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7. ( 2013 福建文综 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题关键在于对“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 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 A选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 B、C选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

9、“去恶从善”、“保守家业”;所以选D。& ( 2013 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D .陆九渊A、B可排除。而朱熹是主张格物致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答案】D【解析】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 D。9.(2012 全国课标卷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 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

10、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10.(2012 海南单科卷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 首先排除BD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 而何为“生”呢? “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

11、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 C项。11. (2011 上海单科 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答案】A【解析】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 A项符合题意。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归程朱理学,排除。 B 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 A项。12.(2010 广东文综 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

12、映了( )【答案】C【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 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主要观点的是(【答案】B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 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 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 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即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 A C D三项。14. (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 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

13、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解析】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本”、“心”、“物(或万物)”、“天地”、“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 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 代哲学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 点,其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解答此题。题中陌生材料出处:“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 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 生。”(北宋王安石临川集礼乐论 )/ “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

14、物之本。”(北宋邵 雍观物内篇)/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 物也”(南宋叶适水心别集进卷诗)/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 (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模拟突破1“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答案】C【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通过实验途径,且格物致知也并非是寻求科学真理,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维护封建专

15、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故B项错误;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 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 C项正确;朱熹思想中没有涉及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故 D项错误。2王守仁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稷 (农业)而次契(商业)。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这一观点( )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B.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王守仁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认为农业、商业、工业、教育虽然行业不同,却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说明其对传

16、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有所改变, 符合明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故 B项正确。3.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 )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A【解析】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天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 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 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

17、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未明显展现出来,且材料也未体现,故 D项错误。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 息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都对题干有曲解,排除。5.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

18、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 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答案】A【解析】A项“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大意是: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 识;与材料大意一致,是正确选项。 B项“存天理,灭人欲”大意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 C项“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 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 D项指学者必须先立志。6.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

19、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与心学的知识, A项和C项只是王阳明的观点, D项只是朱熹的观点。B项表述符合两者共同观点,故选 B项。7.(2018 北大教育冲刺演练)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答案】 A【解

20、析】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他们都是面对佛道思想对儒学思想的冲击而展开的 复兴儒学的运动,其目的就是重建儒家文化新秩序,使儒学更加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 以更好地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 A项正确。8.(2018 湖北襄阳考前调研)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故 B项正确。9.(2019 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 )某学者指出,“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

21、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 ”这说明程朱理学( )A.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B.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C.破除了宗教的精神束缚D.改变了传统的治学方式【答案】 A【解析】据材料“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 从鬼神迷信中清醒, 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可知,程朱理学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故 A项正确。10.(2018 河北保定模拟)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答案】DD项正确。【解析】宋理宗对理学和朱熹的肯定,有利于发挥理学的教化功能,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